查文庫>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的課後教學反思

《水調歌頭》的課後教學反思

《水調歌頭》的課後教學反思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屬於蘇詞代表作之一,該詞構思奇拔,畦徑獨闢,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回顧備課過程,我的根本立場是: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以自己研讀教材的體驗作為設計教學的立足點、出發點,而非一味地依賴教參、教案。教師在查閱、鑽研教學參考資料上不能替代自己對文字的獨立鑽研,有了對文字獨立鑽研,才會知道教材最動人的是什麼,理解上最困難的是什麼,能夠開發進行的能力訓練是什麼。教師鑽研教材的過程,往往就是教學方案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在解讀文字時首先要求自己擷取該詞的精華,深刻透徹地領會作品的思想實質及其表達形式,力求創新,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啟發學生,自己的收穫能有效地幫助學生。

  我對於這節課的教學設想,更多地是關注了“學生可以學到什麼”,但忽視了“學生怎樣用自己的方式去學”以及教師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定位。學生活動應當成為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應注意學生的活動以及接受知識的過程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

  學生活動的質量取決於活動所圍繞的核心,但教師的思維畢竟取代不了學生的體驗。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老師的分析不能代替學生的學習。“新課標”希望教師成為“平等中的首席”,因為老師是站在教和學的邊緣,像交響樂中的指揮,不僅在指揮,自己還要參與其中。因此教師要積極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 真正的讓學生參與進來,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是引導學生的思維自己走;它不僅要讓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耳,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動心、動腦;它是在思維支配下的感官主體活動,是思維活動與感官活動的和諧統一。美國教育家波利亞曾經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絡。”讓學生參與進來的真正要義就是促成學生自己去思維、去實踐、去探索、去發現。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述,教師不能“把一篇文章裝進學生的腦子裡去”,而需要靠學生自己“動天君”、“用心力”,“靠學生自己去經受注意、思索、困惑、快感等心理過程,從而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語言規律,養成自己讀書作文的興趣和習慣。”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把握語文學科的實踐性特點,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活動也就必然成為一種載體,教師也因此必須承擔起學生活動設計者的重任。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對自己角色職責的認識先前是模糊的,所以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更多地還是關注到關注了“學生可以學到什麼”,但忽視了“學生怎樣用自己的方式去學”以及教師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