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教育的心得體會800字(通用6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繼續教育的心得體會800字(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繼續教育的心得體會1
繼續教育學習,使我收穫很更多,主要有以下方面:
1、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好化學的前提
首先,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係,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
2、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化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3、教學中時刻不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真正的學習是組內每一個人都能在相互啟發,相互點撥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能與大家分享思維成果,分享學習成果的體驗和收穫。這就離不開我們教師課前的精心設計,活動前的合理安排與適當的引導。自學能力對學生來講不是不可擁有的能力,但在實際上多數同學仍然存在依賴的心理,因此,我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在學生取得點滴成績時予以表揚,讓他們覺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們對難題就有了挑戰性,就會積極主動進行學習。這樣,才有利於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增添學生競爭向上的精神。
4、加強學習,不斷網上研修,自覺走進新課程。
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教師多聽取學生和其他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摒棄舊的教學方法,把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
總之,今年的繼續教育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新的教學模式可以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老師要自覺地把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改變課堂的面貌,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關係融洽,才能更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繼續教育的心得體會2
暑假我參加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學習,透過這次的學習使我的教育觀念有了新的轉變,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透過對繼續教育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教育觀念,對小學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透過學習,提高了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二、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教師對學生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三、透過學習,我感受很深刻的是,中國是一個重教化的禮儀之邦,是一個非常強調師道尊嚴的國家,而中國的教育幾經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紀,中國的基礎教育最緊迫的任務是走向素質教育,面對當今中國教育發展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趨勢,作為一名教師應更加明白:教師必須對學生做到教會做人、教會求知、教會辦事、教會健體、教會審美、教會創造,要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使知、情、意、行和諧統一。
四、作為教師就必須善於接受和消化新觀念、新知識,認真鑽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必須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勤奮好學,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學識淵博,業務精良。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深入淺出,得心應手;才能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願地接受教育和指導。
在教學中,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
作為教師還必須要有敬業精神,要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繼續教育的心得體會3
一年來,我們在繼續教育網學習的帶動下掀起一場又一場的網路學習浪潮,在這過程中我校開展“做快樂的教師”演講,進行教學經驗交流,從交流中我發現透過這些活動促進老師自我素養的提升,大家受益非淺,我也有同感,很想和老師們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說說我的“師德點滴感悟”吧。
在這半年的學習中,我認真學習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文字。讓我進一步明白了教師要怎樣才能上好一節課,什麼樣的課才能使一節好課。教師如何才能做到真正角色的轉變。在課堂上,我們的老師總在拼命的講,恨不得把一切所知都統統給予孩子,其實結果往往是費力不討好。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孩子最感興趣的不是你給的固有知識,他的天性在於探知未知世界。我們要給予孩子的不應該是死記硬背,而是透過我們對問題的分析,引導孩子學會學習。學會學習,孩子才能獨立思考,才有可能單獨的應對實際問題,解決學習障礙,獲得個人的經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讓孩子學會學習,遠遠高於讓孩子學會知識。
師德的學習更是讓我明白,“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意義。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是完成教育的背景。面對新世紀的挑戰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現代教師具備高水平的素質十分必要。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僅要以先進的技術科學文化知識影響學生,而且要以“為人師表”的姿態將自己的道德、人格、情操、責任感及獻身精神潛移默化的滲透到教育過程中,影響著學生的發展。人們把教師比作蜜蜂、蠟燭、人梯、基石、渡船。這是對教師光輝形象的真實寫照,教書育人,甘為人梯、鞠躬盡瘁的高尚品德常常對學生的一生髮生深遠的影響,受到學生的終身尊敬。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祖國把未來交給了我們,把前程交給了我們,我們應該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肩負的重任。教育者對被教育者要一視同仁,做到“有教無類”。我們應該愛每一位學生,用親情、友情去愛、去感染每一名學生。處理每件事情都要採取公平公正的態度,用無私的人格魅力去打動每位受教育者。教師的人格魅力無時不在影響著學生們,正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師德不但可以感染學生,也能為教師樹立起自己的教學形象,進一步增強課堂效果。
繼續教育的心得體會4
20xx年8月份我很榮幸地參加了由教育局舉辦的教師繼續教育學習培訓。短短的一週培訓,但是我從這次培訓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讓我不禁感嘆要做一個好教師是多麼難,也讓我明白了我們還有好多好多要學習的,也知道我們前面會遇到很多困難,需要我們用一顆熱愛學生的心和對教師這份平凡而又神聖職業的滿腔熱情來讓我自己不斷地成長克服所有的困難。
本次培訓都是請了專家型的一線教師來給我們講課,分別有:
一、唐伶英老師給我們講的《常規行為的自由度》,她針對幼兒一日常規培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老師們進行了互動交流、輔導,使在場的'每一個教師受益匪淺。在講座過程中笑聲不斷,掌聲不斷。而她的話也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裡:“規則只是一種手段,並不是最終的目的,規則因人而設,也因人而廢,在幼兒的發展面前,一切規則都可改變”,“孩子是未來、是希望,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為孩子的幸福同年守望”。
二、孫曉昕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幼兒園特殊行為幼兒解讀》。在講課中孫曉昕老師結合真實的例子給我們講述瞭如何正確的去判斷幼兒的特殊行為,如何在有效的觀察下實施教育計劃。她指出計劃之前首先要、分析幼兒、觀察幼兒、評析幼兒的狀況、瞭解家長心理、引導家長諮詢專家,再製定教育計劃與實施。透過孫曉昕老師的引導之後,留給我的不只是深深的回憶,更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三、講述《國際視野下的幼兒園管理》的講師還說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學方法,課程模式都會產生不同的幼兒園管理模式和風格。其中,講師還說到“幼兒和教師的關係”、“學習的關係”、“影響師生關係建立的因素”和“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透過這次對民辦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學習培訓,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教育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我知道轉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才是我們基層幼兒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每一次的培訓都是我學習成長的機會,我沒有遠大的理想,我只是希望自己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好教師。
繼續教育的心得體會5
新課程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透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透過繼續教育有學習我覺得,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這是我在此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課程改革後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
繼續教育的心得體會6
第五週期繼續教育開始網上學習,經過這一段的學習,給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國曆來是一個重教化的禮儀之邦,是一個非常強調師道尊嚴的國家,而中國的教育幾經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紀,中國的基礎教育最緊迫的任務是走向素質教育,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歷史性深刻變革,是一次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歷史性深刻變革,面對當今中國教育發展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趨勢,作為一名現代教師該何去何從?應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價值,透過繼續教育學習讓我更加明白:一個現代教師如果僅僅是將書本上的有限知識教給學生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對學生做到教會做人、教會求知、教會辦事、教會健體、教會審美、教會創造,要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使知、情、意、行和諧統一,而要達此種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須從改變教育者開始,一個現代教師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現代教師,而這其中最關鍵的我認為有兩點: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廣博的學識。
萬事德為先,尤以師為重,教師的職業理想是其獻身於教育工作的根本動力,動機因素是一切行為的屐性因素,這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來說也不例外,教師要幹好教師工作,首先要有強烈而持久的動機,有很高的工作積極性,師德的實質就是教育事業的“業”字,師德體現的就是對教育事業及其社會地位的認同、情感和行動,很難設想一個對教育工作毫無興趣的人,一個見到學生就心煩的人,不會努力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因此不斷增強自己的教育事業心,強化自身的職業責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環節。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是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教師的人格作為師德的有形表現,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師人格就產生身教重於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由此可見教師人格的力量,學生從教師言談舉止中發展其性格,從教師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從教師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