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

  生活,帶著年輕人特有的蓬勃朝氣,走入社會,瞭解社會,深入社會。

  寒假活動一直是我校大學生投身社會、體驗社會、服務大眾的真實契機。而我,也在這次社會實踐中領悟到很多曾經根本無法懂得的道理。找工作不好找,在實際工作中也會遇到許許多多棘手的問題,我現在才明白其實真實的生活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這裡會有很多想象不到的問題,很多問題中又有複雜的關聯,這麼想起來生活的確會很累。因此就必須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讓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讓自己的生活簡單而又充實。想到這裡我真的很羨慕那些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我想那他們應該早就看透了生活成為箇中高手吧。

  透過這次社會實踐我真正明白社會生活與校園生活的差距。校園畢竟是太小了,在學校學的是理論知識,我們必須要將所學的東西應用到實際中才會發現它的價值。我們總以為在學校上課枯燥無味,總嚮往那些自語自在享受生活的人,總有著別人不知到的理想,總想著有一個輝煌的未來。但我現在開始明白,所有的想象都是虛無縹緲的,只有自己親身實踐過,才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會正確地給自己定位,確立相對現實的目標。在實踐後才會發現自己所學的東西是多麼有用,自己是多麼的需要進一步充實,其實實踐也可以提高學習興趣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多少次說過這句話卻不去想它所包含的真正意義,直到實踐後才對這句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現在我也明白了人的潛力是需要自己去發掘的,太多的不自信只會把機會一次一次地從身邊趕走。透過實踐你可以發現自己從未發現的方面,或許是需要改正的習慣,更或許是某個被掩蓋的亮點。這次實踐也讓我堅定了堅持不放棄的信念,放棄就等於否定自己,自己對自己的否定幾乎幾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強於別人對自己的否定,這對一個人來說是相當可怕的。自己不去接觸社會就永遠不會知道社會的規則,依此類推,任何東西不去接觸就永遠不會了解它。在學生階段的我們需要了解的東西太多了,我們不能只靠書本去認識它們,這樣的認識太淺薄了,不能算是真正的認識。我們需要儘可能多的'去接觸這個社會上的東西,俗話說人是社會的主人,我們要享有主人的權力就必須先了解社會,不然的話就很可能會被社會所左右,那樣的生活不會幸福安樂的,只會是痛苦和無奈的。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2

  透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並且這次的實踐讓我更好的瞭解社會,鍛鍊自己,感受社會就業的現狀,體驗了一下工作的樂趣。雖然時間不長,但我覺得受益匪淺,基本上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短短的工作讓我體會到了就業的壓力、自己能力的欠缺及社會的艱辛,同時讓我感到工作的無比快樂,一種在學校自由天地無法體會到的殘酷競爭的“愉悅”。讓我感覺到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每一個擁有。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很理想。透過實踐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就是緊密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水平。透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先理論上欠缺的在實踐環節中得到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3

  這個暑假我為了度過一個充實精彩的假期生活,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我選擇作為一名培訓機構的授業教師,試著鍛鍊自己。

  一旦選擇了風雨兼程,留給人們的便只剩下背影。老師,便是這樣一份職業,像紅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又如飛蛾,只顧飛蛾撲火那一剎那的美麗,永遠地獻出了生命。小時候,老師傳道授業的辛苦,早已深深地紮根於我的腦中,從此,那樣神聖的工作就成為了心中的歸依。於是,能夠在暑假生活xxx文化宮,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

  可是,擺在我面前的,依然充滿著巨大的挑戰,面對一幫年齡10歲左右的小孩子,我們之間的溝通依然存在不小的障礙,我所面面相授的大多數是千禧年後誕生的新一代人,殘留著屬於90後的叛逆,擁有的是不可侵犯的傲氣,關注的是網路上形形色色的遊戲角色與時代最新最潮的諮詢,被上一代父輩母輩所寵愛著,多以個人為中心,他們涉世未深,他們貪圖玩樂,需要更多的疼愛與鼓舞,渴望得到和其他人一樣平等的重視,毫無疑問,貪玩是他們的天性,但卻是經不起責罰與忽視。

  而我正是這些孩子們之間的協調者與幫助者。其實,我很明白自己的任務,我有責任管理好這些孩子,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將既定的只是教給他們,而小孩子又不像更高一級的中學生大學生一樣,有著自覺的學習意識,他們需要在老師的監督下來完成自己的作業。

  我所教的這幫小孩子其實都是一群很可愛的小傢伙,雖然他們有的嗓門很大,提問時還沒等舉手就迫不及待地已經發言了,十分踴躍積極,表現欲很旺盛,但是一旦你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過來,他們不講話的時候,他們就會神情疲倦地趴在桌子上或者打著讓人萎靡的呵欠,這個時候我就很大膽地讓大家開始表演教科書上的場景,演演話劇,並以此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寓教於樂,又或者在一天的課程行將結束的時候,教大家唱英文歌,以此帶給學生們新鮮感,多方式多手段地展示自己的教學技巧。當我們進行了一次表演過後,我看到大家的神情突然清爽起來,興致勃勃,然後望望x老師,滿意地會心一笑。

  很多時候,我都在講課的過程中突然意識到肢體語言和工作方法以及板書質量的重要性。一名老師在講臺上聲情並茂地表現,是能夠驅散學生的睡意和保證上課質量的,並且老師做動作的時候,得增加幅度,表演到位,儘量逼真,什麼時候做合適的手勢要很清楚,可見做老師的,要掌握手語等身體語言。另外,板書的時候一定要清晰明瞭,之前我沒練習過板書,因此,這方面的功夫還不到家,具體的板式也不太清楚,字型也不好看,今後如果要在教師行業有所作為,也是一定要儘量好好努力提高的。最後是語言,教師應該給學生和藹親切、莊重卻不失幽默的感覺,教學用語嚴格地來講也就是一門藝術,把握好說話的分寸,一字一句包含鼓勵與讚賞,充滿真情實感是很有必要的,這方面我還得查閱足夠多的資料,積累素材。

  但是,這都還只是小問題,在本次文化宮實習的過程中,我還忽略掉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應該算是教育環節的實踐中應該引起注意的。每當一天的課程結束,我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晚上是自由操配時間了,而沒有清楚地意識到備課的重要性。這也與我平時的學生生活中沒有預習的習慣緊密相連,所以導致的後果是我經常在上課前還不知道要上什麼內容,對於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對於教學鏈條中的環節分不清重難點,給課堂的流暢性還是起到了相當大的影響,順帶的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知識性錯誤,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誤導。除此之外,沒能好好地與同事進行工作上的溝通交流,這也是我的一大失誤。在上了一兩堂課後我還在漫無目的地重複著書上的一點內容,不知道以後的課程要結束的課時數,不瞭解其間還有聽寫打分、試卷測驗等一系列環節,這些問題的指出還多虧了x老師的耐心指出,為我的提高提供了改進的方向。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4

  近日,江南大學“尋訪老兵,圓夢中華”團隊來到了xxxx幹休所,開始了暑期社會實踐和採訪活動。針對最近網路上一些質疑,甚至抹黑、詆譭英雄人物的言論,團隊採訪了幹休所休養的抗戰老兵羅開貴老人,從他的真實經歷中還原曾經的烽火歲月。

  初見羅開貴,他正由警務員攙扶著走來,上身穿著乾淨簡樸的白襯衣,下身穿著休閒西褲,雖年紀已高卻精神矍鑠,招呼志願者的聲音十分響亮。寒暄過後,羅開貴老人開始跟大學生們聊起自己的經歷。“羅爺爺,在戰爭時期,像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的事蹟會發生在您身邊嗎?”聽了志願者的問題,羅開貴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這種事情很常見。衝鋒時、炸碉堡時,(我們)一個接一個地撲上去,前仆後繼。打仗哪有怕死的?”

  戰爭十分殘酷,在羅開貴看來,能夠克服恐懼、保持勇氣的秘訣只有信念,“抗日的時候,就憋著一股勁兒,(要)打敗侵略者,保家衛國。都說日本人有武士道精神,我們中國士兵打起仗來也是很勇猛的!在那種環境下,看到自己身邊的戰友陸續倒下,(我)每天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沒有心思去想是生是死,就想著抗日。”羅開貴邊說邊做著手勢,目光堅定,臉色嚴肅。

  老人一生經歷了很多戰役,包括渡江戰役、淮海戰役、上海戰役、抗美援朝等,打仗負傷是不可避免的。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子彈一瞬間從前到後穿透肩部,他回憶當時的自己根本來不及感覺到疼痛,只是被穿透的地方一陣麻木,但後來痛的時候“感覺真的是離死神不遠了”。

  聽了羅開貴的講述,大學生們彷彿感受到激烈的戰場,聽到了衝鋒的號角和拼殺的吶喊,看到了那一個個捨生忘死的身影,從而真切地瞭解到英雄們的事蹟是真實的,是不容置疑的,更是需要尊敬的!同學們決心向革命先輩們學習,“(以後要)培養犧牲與奉獻精神,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他人,奉獻社會,不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尋訪老兵,圓夢中華”團隊是“全國大學生紀念抗戰勝利xx週年尋訪活動”派出到各地尋訪抗戰老兵調研的數百個團隊之一,在記憶的尋找中,大學生志願者們瞭解歷史,體悟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學習和傳承抗戰精神。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5

  大三的這個寒假就要過去了,在這個寒假裡,我進行了一場社會實踐,說實話,這還是我第一次進行實踐工作呢,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讓我也成長了一些。

  這次社會實踐,我主要是做的服務員,這份工作做完之後,我最大的一個體會就是很辛苦。平時在飯店吃飯的時候,一直就以為服務員就是端個盤子,送個菜,洗個碗,還覺得這些工作應該是分配好了的,應該稍微比較輕鬆,可是當我真正的做了後,我才明白以前同學總是說做服務員是很辛苦的事情。果然看到的與真正經歷過是不一樣的。

  寒假一放,我就直接進入到飯點工作了,連家都來不及回,因為放寒假的這段時間,正是大家都要放假的時候了,所以飯點吃飯的人很多,工作也會比平常要忙一些。我一入職,在稍微熟悉了飯店後,就開始工作了,從最簡單的做起,給顧客送選單和報選單,這項工作還好,不需要費很大的勁,就是記憶力要好,要記住顧客吃的菜,不然忘記就不知道送菜到哪桌了,就這工作,在最初的時候,我也是出了一點錯的,顧客報菜太多,導致沒有來得及記清,所以不小心漏上一盤菜,好在顧客比較寬容,沒有計較,不然我會被訓得更狠,經過這次後,後來遇到這種情況,我就直接用筆記下來了,之後就沒有在漏記或者上錯菜了。

  等到這工作熟悉後,我又被調到後廚洗碗,看著那幾大盆碗筷,我當時是崩潰的,以往自己就洗那麼幾個碗,就不覺得怎麼樣,做了這份服務員的工作,那真的是體會到洗碗的煩躁了。忽然就特別的心疼母親了,母親為家裡洗了多少年的碗了,不管春夏秋冬,手都泡在水裡,難怪手上那麼粗糙。洗碗讓我一度崩潰,因為有時候顧客特別多的時候,我洗碗的速度跟不上用碗的速度,而且還要小心把你打碎。而且洗碗還是個耐心活,要是沒有耐心,就很容易出錯,可能就不小心把碗打了,這也是要賠錢的,真的太難了。後面越靠近年關,就更加的忙了,我是一下子被調去打掃衛生,一下子被調去洗碗,又或者被調去送菜,總是哪裡缺人,我就要去哪裡。

  現在服務員的工作已經結束有好幾天了,可是我還是沒有從工作中恢復過來,現在才知道真正的工作是有多麼的艱難,尤其是這種服務型的工作。經過這次大三寒假,我也多少積累了一點社會實踐經驗,明白工作不是看上去簡單,始終都要實踐才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