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2021年內科護士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內科護士心得體會

2021年內科護士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1年內科護士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內科護士心得體會1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間在神經內科的一個月實習已經結束了,今天轉到了呼吸消化內科。

  在神經內科的一個月裡最大的感觸就是臨床和理論有太大的出入,可能是實習的第一個科室對一切還是很陌生。平時覺得那些病離我們很遠,但是在這個科室腦梗,腦栓,腦出血很常見,長期臥床的病人也很多,氣管切開的病人,PICC的病人也有,特別是昏迷的病人。覺得他們很痛苦,所以一開始不敢給他們打針,害怕沒有一針見效,讓他們更加痛苦。後來11床陪護叔叔說:小范,實習就是要練,如果害怕,那就學不到什麼,你現在可以在他們身上練習,反正打疼了他也沒有感覺。我克服自己的恐懼去給他們打針,終於從一開始每天給周明明打針一針見血,到現在可以給他們都可以打了,不在恐懼害怕,那麼的沒有信心。老師說這是第一步,做一個護士如果不會打針就什麼都不要做了,靜脈留置針還不會,一直不明白那個像蝴蝶翅膀的東西怎麼可以到靜脈然後慢慢退出來。每次看老師做自己不敢動。21床陪護阿姨一直笑我第一次肌注針時整個人抖的厲害,手一直抖,全身出汗把護士服都打溼了。現在已經克服了給病人做護理時內心的緊張,因為知道如果我緊張,病人會更加緊張,這樣子只會讓他們更加痛苦。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安全的需要是很重要的。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認為,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依次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人們滿足較低層次需要的活動基本相同,各需要層次之間可相互影響,當基本需要被滿足的程度與健康狀況成正比,所有的需要被滿足後就可以達到最佳的健康。在臨床上很難做到滿足病人所有的需要,但是作為醫護工作者我們可以儘自己最大努力去滿足他們的需要,以促進生命健康。

  一個月基本的護理從打針配藥,口腔護理、會陰護理、氣管切開護理、骨牽引護理、膀胱沖洗護理、PICC護理等都學會了,但是需要學習的還有許多,生命不止,永不停息。我無法保證自己是否可以在這個崗位堅持多久,但是可以保證對待每個病人用12分的熱情和真誠,不再恐懼,不再充滿激情,用平常心對待每個病人,生命存在的每一秒讓我們攜手前進。

  內科護士心得體會2

  在心內科的實習即將結束,在這一個多月的實習期間,我遵紀遵法,遵守醫院及醫院各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曠工及擅自離開工作崗位。

  對待病人和藹可親,態度良好,努力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利用於實踐。在此程序中我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和臨床經驗,盡力進步獨立思考、獨立解決題目、獨立工作的能力,不斷培養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我在本科室實習期間,遵守勞動紀律,工作認真,勤學好問,能將自己在書本中所學知識用於實際。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基本把握了心內科一些常見疾病的護理和一些基本操縱,是我從一個實習生逐漸向護士過度,從而讓我熟悉到臨床工作的特殊性與必要性。之前在學校所學都是理論上的,現在接觸臨床才發現實際工作所見並不是想象那末簡單,並不是如書上說寫那末典型,好多時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時在工作中的經驗積累,所以只有紮實投進實習,好好體會才能漸漸積累經驗。

  內科護士心得體會3

  五個月實習生活中,有疲累也有無奈,有時腳磨得起泡,有時忘記吃飯,有時為病患間的不適而煩惱,但漸漸地隨著實習生活的深入,我們開始懂得這一份責任在我們肩頭的重量,間或會出現有些病患的不理解,我們的操作會讓他們疑慮和擔心,但生活的很充實卻也獨立孤寂,沒有電腦,沒有電視,好朋友們也已“四分五散”;生活的現實與夢想就像一個個被充實盈彩的泡沫,有著一份期待,也有著一份破碎的沉重。短短的十個月,讓我懂得生活或許就是這樣,有苦才能體會到甜的味道,才會懂的珍惜!

  在神經內科實習的時候,高竹霞老師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170的個子,挺著懷有8個月多的小BABY還堅持著上班。她幹活麻利,動作漂亮,操作規範,有時操累到雙腳都水腫了,但依舊每天笑呵呵的,並沒有那些孕婦的矯情。這就是護士的一種精神,不管怎麼樣都堅持在崗位,把病患放在第一位,有時我也感覺很大的壓力,護士確實很辛苦,即使挺著大肚子還是要照常上班,堅持著一份責任與執著,有時會遇到病患及其家屬的不理解,但是我們依舊微笑著生活,因為我們是堅強的打不倒的護士!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每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想起高竹霞老師挺著大肚子忙碌的身影和那美麗的笑容,我就會甩甩頭,調整心情繼續工作。

  第一個月中雖然缺乏操作的機會,但是看到了很多,學到了很多,瞭解了很多。緊接著進入了普外科,這個科室裡真的很和諧很溫馨,學生和老師就像朋友一樣的工作,也正是由於在這個科室和老師們溫馨的相處,我學會了更多基本操作的方式和技巧,沒有壓力和負擔,工作麻利,很少出錯,得到了老師們的鼓勵和和好評,在治療室的一星期中,許多老師都說我是柏芝華老師的得力助手,就如小宰相一樣,說柏老師都可以把治療室放心的交給我!我聽了之後,心裡不知有多高興,這份鼓勵和認可,使我工作的更加仔細,認真與負責,說起柏老師,她是一位溫柔而寬容的女性,記得交我們配三升袋時,其他學生也在旁聽,由於我粗心將一個液體加錯,導致了其他液體的浪費,然而她沒有在學生面前指責我,而是叫我再次仔細的觀察與實踐,當時我很是責備,感覺辜負了老師對我的信任,同時也很感激老師保留了我在同學面前的自尊,之後,我對老師發自內心的說對不起,老師說沒事,下次注意仔細點。經過了這次失誤,老師並未對我失去信任,依舊把治療室交給我,這份鼓勵與信任使我更加努力,將治療室整理的有條不紊,我學會了要尊重別人,做錯了,也要給予改正的機會。

  姚麗娟老師,是一位好老師,同時也是一個好朋友!是一個對工作認真負責同時嚴格要求自己的直爽而又樂觀的女性。和她在一起學習,使我也開始嚴格有律的要求自己,並體會到無論是做人做事都要努力盡善盡美,要做到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浪費時間和精力,每一天充實而開心的度過。

  內科護士心得體會4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與疾病打交道,也很少有人能完全拒絕生病就醫去醫院,那麼就不可避免與醫生護士接觸,護士工作看似簡單,除需要專業的知識外,還需要更多的耐心愛心包容心,當然從另一方面,護士工作也需要社會的理解。以消化內科護士實習總結為例,來了解並理解護士工作。

  臨床實習對醫護專業來說都很重要,它是對理論知識的鞏固與加強,也是上崗前的培訓,為此,在校期間我曾利用假期進入濟南一醫院消化內科實習,做護士的實習經歷加深了我對護理專業的認識,也培養鍛鍊了我的護理操作技能。下面是我的消化內科護士實習總結。

  實習開始,我被安排到消化內一科實習。雖然有基本護理知識,但剛進入病房還是有種摸不著頭腦的感覺,那些平時見慣的護理工具似乎也變得陌生起來。好在帶領我們的護師非常有耐心,她告訴我們自己也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只要靜下心來學,很快就會適應病房環境。

  熟悉環境之後,護理工作開始表現出它的繁重。實習之前就知道醫護工作很辛苦,要面對不同的病人,也做了準備心理,但進入臨床實習後才知道這其中的辛苦。帶我的老師負責三個病房九個床位病人的護理工作,九位病人好幾種職業,素質也不同。一位七十多歲的患者每天都要輸液,但血管很脆,不易紮上針,紮上了也容易滑針,出現滲漏等現象。我第一次給這位病人扎針時由於緊張,扎偏了,第二次又沒紮上,結果被病人斥責一頓,被要求換老師給扎。當時感覺特別委屈。後來老師告訴我們,這種情況經常遇到,要對病人持理解的態度,病人本身就有身體上的不適,扎針這種事雖小,但也易引起他們的煩躁。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做好。聽了老師的話,我們也只能暗下決心做好護理工作。護士除了按規定做好日常護理,還要隨時回應病人的要求,不斷穿梭於病床前,有時並不能回答病人的疑問,但很多時候護士來到床前病人心理上就會有安慰。這也是護士的工作量大工作繁重的原因之一,但護士並不能因解決不了就拒絕病人的要求。

  護理能力的提高一是透過親自動手實踐,另一方面就是老師的言傳身教。為了做好護理工作,開始時都是跟站老師學,像插導尿管胃管等,看著老師做,學習老師的動作要領,慢慢地有機會自己也動手操作,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鍛鍊了操作能力的同時,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病人的痛苦。病人配合時,我們會感到欣慰,也會小心翼翼。病人不配合時,像插胃管,本身是件很痛苦的事,我們會盡可能動作即快又輕,同時安慰病人,病人的嘔吐物弄到身上也要忍著,這樣做大多數時候會獲得病人理解。老師的帶教固然重要,善於學習也很重要。每一個病人都有自身的特點,具體到哪種病人採用哪種護理方法,這都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護理工作不但要勤學,還要積極動腦動眼,臨床中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請教老師,最好的辦法是能做臨床護理筆記。護理工作是個熟悉熟練的過程,透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極大的豐富了病理知識,也掌握了自動洗胃法、靜脈輸液、各種灌腸法等各種基礎護理操作,感覺到了學習的樂趣,開始喜歡上這專案工作。

  護理工作很辛苦,但做久了就會感覺這份辛苦值得。醫生從病源上減輕病人痛苦,護理卻能透過優質護理減輕病人的痛苦,這同樣讓我們感到安慰。實習時間雖短,卻讓我受益匪淺,這種受益不只來自於護理知識的豐富,更源於學會理解關懷病人。

  護士工作很普通,卻也很重要,優秀的護士需要透過在病人身上實踐才能成就,為此,我們也希望透過這篇簡短的護士實習總結理解支援護士工作。

  內科護士心得體會5

  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很高興能成為大慶市人民院的一員,成為一名白衣天使,剛剛進入醫院人力資源部主任跟我們新護士說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他說借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且行且珍惜,我能榮幸的成為人民醫院的護士更應該努力進取跟珍惜工作的機會,也暗暗下定決心在工作上一定要把患者的事當做自己的事情來處理,做一名合格的護士。

  經過示教室金護士長嚴格緊張的培訓,我們到了臨床實踐的階段,按著意向科室的分配我來到了期盼已久的心內科,在我實習階段就曾經在心內科實習過,對科裡的人員及環境都有一定的瞭解,當我以新的身份一名真正的護士迴歸的時候我心裡還是緊張了起來,但是這種緊張的情緒隨即就被科裡護士長護士姐姐們的熱情打消了。在心內科實習時,姜護士長就教導我們要時刻學習充實自己,那時只要有時間姜護士長就給我們講心電圖,各種心內科疾病的護理措施,雖然很嚴格,但是實習結束了對我受益匪淺。來科裡第一天姜護士長就告訴我們:心內科對你們的要求非常嚴格,無論你們以後去哪個科室,在心內科培訓過的都是很有實力的。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在接下來的每一項護理實踐中我也時刻記著護士長對我們說過的話嚴格的要求著自己。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就得熱愛這件事,這句話我想在心內科的老護士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帶教我們的雪豔姐,總是很耐心的給我們講解護理操作,不厭其煩的一遍遍給我們做示範,當我們做的不好時她也會對我們說她剛上班時也會這樣,多練,多操作就好了,當患者對我們產生質疑時詢問我們是否是實習生時,她也會跟患者說我們是新上崗的護士,讓患者給我們操作的機會,這給我增加了許多的信心。溝通也是一門藝術,她對待患者總是用一顆真誠的心儘可能地與他們交流、溝通,每天笑容可掬的臉孔,讓我有種感覺,如果我是一位病人,我會毫不猶豫選擇住在這裡。在現在醫患緊張的局勢下我想微笑服務,服務態度很重要,因此我也要求自己不把情緒帶到工作中,每天保持陽光燦爛的笑容,讓病人感到溫暖!經過在心內科見習,使我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提高,在突發病方面,學到了應對的知識和技巧。

  雖然我還只是新護士,我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但我會不斷摸索,用微笑溫暖病人心田,努力充實我的知識與技能。溫故而知新,用實踐來驗證及鞏固所學。同時,也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水平,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總之,在這段短暫的見習時間裡,我的收穫很多很多,如果用簡單的詞彙來概括就顯得言語的蒼白無力,至少不能很準確和清晰的表達我受益匪淺。收穫還有很多,只是沒有將它一一列出,因為我知道見習期間的收穫將在今後工作中有更好的體現,所以我用某些點線來代替面,用特殊代表個別。總之在感謝心內科培養我們點點滴滴收穫時,我將以更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更紮實牢固的操作技能,更豐富深厚的理論知識,走上工作崗位,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能力,對護理事業盡心盡責!

  內科護士心得體會6

  3月,作為醫院第二批試點病區,心內科圍繞主題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服務,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努力去實現讓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的目標!開展前,很多護士困惑:病人多,護士少,我們能承擔如此繁重的工作量嗎?護理學科發展了這麼多年,護士現在怎麼反而倒退回去幹保姆的工作?創優就是洗頭、洗腳工程是場一時一陣的運動嗎?給病人洗頭洗腳就是夯實基礎護理?就能讓患者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嗎?

  思想有負擔,服務就被動!為此,科室多次組織學習創優背景和重要精神,召開座談會交流《護理札記》的讀後感。讓大家正確地認識夯實基礎護理的實質是基礎護理與專科護理的有機結合,優質護理的最終目標不僅是提升服務物件的滿意度,而且要提升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社會對護理的肯定和支援、政府對護理的投入和促進。開展前的籌備工作,為優質護理服務的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從心開始,用心去做!只要用心去做,做起來也並不難!

  這是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以來,心內科護士最大的體會。

  心動決定行動,我們從規範言行、落實責任、從細關懷、突出內涵、監督評價五個方面作為切入點,實施優質護理服務。

  規範言行是我們開展優質護理的第一步。用心去做,我們首先轉變的是服務的理念和態度。制定管床護士主動自我介紹的行為規範,讓病人知道自己的管床醫生和護士。主動、親切、尊重的服務態度架起了護患溝通的橋樑。換位思考,更讓我們懂得去體諒、理解和包容。我的病人我負責。為真正落實責任,我們改變工作模式執行包乾責任制,讓患者得到連續性護理;合理排班,讓護士能有計劃安排、實施護理;明確職責,一件事情由一人負責;最佳化流程,讓護士知道怎樣做,保證責任落實的可行性。在開展中不斷改革和創新只為將護士的責任真正落到實處。

  從細關懷。剛開展時,大家不知道從何做起,如何改進?還是這句話:只要用心去做,做起來並不難。我們留意到病房門噪音大,趕緊想法去消除;擔心老年病人肩部易受涼,查房總會細察看;考慮夜間取用尿壺不方便,動腦設計床旁尿壺放置籃。只要有心,就能不斷髮現細節、關注細節!

  突出內涵,就是夯實基礎護理與發展專科護理的有機結合。心內科危重不能自理的病人多,我們有良好的基礎護理傳統。《護理札記》讓我們認識到環境對健康的重要性,我們在傳承好傳統的同時,開始關注、學習和研究如何提高基礎護理的質量、促進康復,夯實基礎護理。我們明白:專科護理不是被動地執行醫囑,它已滲透在護理過程的每個階段、護理操作的每個步驟當中。護士不再是簡單的打發護士:靜脈注射可達龍時,我們會主動給予預防靜脈炎護理;發口服藥時,我們會仔細地交待用法和注意事項;我們還有計劃地給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指導用藥、飲食和運動。不斷用我們的專業提升護理服務的內涵。

  堅持監督評價,是保證優質護理服務持續發展的基本手段。患者滿意度是評價我們工作的最客觀最重要指標。每天由護理組長給出院病人發放調查表,護長每週隨機抽查聽取在院病人的意見,做好每月滿意度的統計和分析,制定和落實相應的改進措施。

  優質護理的開展帶來可喜的變化:心內科護理滿意度明顯上升,護士經歷了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再到感動服務的。心境變化。

  優質護理服務的持續發展勢在必行,這項活動的有效性需要依靠每一名護士來保證。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一個群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工作每天都在做,工作做好靠每一名護士姐妹的努力,工作做細則要靠大家的眾志成城。只要我們每名護士姐妹們都在真誠的付出,都用真心為病人解除病痛的折磨,我們的價值實現,病人、社會對我們的認可一定都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