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2021年暑期美術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暑期美術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

2021年暑期美術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暑期美術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暑期美術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1

  暑假在漫長的等待中終於來臨了,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這麼熱的天氣做什麼才好呀。現在不用我發愁了,美術教師要進行為期五天的培訓,即能學習又能以創作。曾在學校聽過馮老師的水墨畫“跳舞的點和線”一課,作為兼職美術老師的我那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瞭解水墨畫。現在要實戰水墨畫了,更是激動無比。

  今天這一天的培訓就讓我是受益無窮。上課一開始,朱老師就讓我們自己隨意畫,隨便玩,看別人自如的玩著,我是既羨慕又害怕。我有些拘謹,不知道畫什麼,就在宣紙上輕輕地畫著。朱老師看到後,就讓我放開膽子隨便畫。看著其他老師沉浸在做畫的樂趣中,我也心動了,拿著筆,隨便畫了,點點圈圈,不曉得畫了些什麼。可朱老師每經過一次總不忘鼓勵我,很好,不錯,有水痕墨痕的跡象了,聽後我是信心倍增。原來每個人都需要鼓勵,那麼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得多鼓勵學生。上午就在隨意畫,畫點,畫點和線的三次練習中匆匆結束了。中午休息時,朱老師還不忘把我們的畫貼在後牆壁上展示出來。看到其他老師在隨意畫時的創作,真是太厲害了,專職老師就是不一樣。我可不好意思把我的畫拿出來,可是其他的老師也都鼓勵我,說哪張挺好的,還幫我把那張給貼起來了。

  下午做什麼呢?馬上就知道。在看了一些水墨圖片後朱老師讓我們創作,朱老師為了照顧我們幾個什麼都不會的兼職老師,他先自己畫了一張,邊畫邊講解。之後就讓我們自己創作了。我雖沒有上午時的拘謹,可還沒能放膽畫,況且創作我覺得好難呀,那我只能臨摹了,可臨摹的又不像,打算另畫一張時,朱老師又關注到了我,他給我講這張畫應怎麼畫下去,並幫我把畫錯的地方給糾正過來,讓畫又變活了。終於完成了,我們的畫又都貼在牆壁上了。看著這些水和墨組的一張張畫,真是美極了,原來我也能畫好啊。

  今天只是開始,明天我將繼續與墨相伴,水墨交融,定會是美的收穫。

  暑期美術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2

  12月9日,在御碑樓小學參加了泰山區教研室舉辦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觀摩與研討活動。有幸聽了劉斌老師和劉凱老師的兩節課,透過研討與交流,使我受益非淺。這兩節課都是手工課,都設計了名作欣賞。學生透過觀察對比,欣賞感知,瞭解了陶藝的基本知識,感受到了泥條造型的美感,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學生在探究體驗,合作交流中掌握了搓泥條及泥條盤築成型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充裕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究、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感知,大膽的創造,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從中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在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陳舊教學模式,選擇適合學生髮展、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探究、合作式教學,深受學生喜歡。

  《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要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這兩節課就透過欣賞感知、參與體驗、深入探究、合作交流、大膽創造、展評幾個環節,引導學生科學而有序的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使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很好的體現了美術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能把學生視為活動的'主體,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環境中,探究發現、獲取知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為學生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學習和實踐的空間,加大了人人動手、動腦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從感受——認識——實踐——再認識這個學習過程,對泥條盤築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充分發揮了學生潛在的創造性,創造出了實用、美觀、新穎的生活用品。總之,這兩節課的教學設計,對新教材的理解和實施比較到位,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觀有所體現,使學生能夠在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探究、合作學習,基本做到了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而進行教學活動。

  暑期美術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3

  我們水墨班的學員在無意玩中進入水墨畫到今天有意玩中結束5天的培訓。一切事物都是從有意到無意的過程。雖然培訓結束了,但我們學習水墨的興趣永無止境。

  今天上午我們繼昨日的寫生繼續創作著,昨天我只打好框圖沒靈感而停止了前進,今天又看了其他老師的幾張作品,似乎找到了感覺,我也依葫蘆畫瓢用墨和水畫著那牆面和閣樓,畢竟功底淺,用筆不到位。我的這張畫沒立體感,沒辦法又得請朱老師幫忙加工了,經朱老師細緻地加工後,這張畫有立體感,牆也看上去也有一定的歷史感與滄桑感了。

  這樣我的畫算是完成一半了,還有一半就是提款,整張宣紙是正方形,而我的畫面只佔了三分之二,那留白部分太多了,於是朱老師就建議我在宣紙的最上端寫幾行介紹莫氏莊園話,其它空白就讓它留著好了。有了朱老師的指點我立馬下筆。完工後,我和其他老師都不太明白為什麼留白還是很多,於是乎,朱老師就給我們講解了現在水墨學派創作的一些特點,而這留白就是一種現代作畫方式,太深奧了,我不是很懂。但我覺得這張畫是我5天來最成功的一張水墨畫了。真沒想到自己也可以這麼自如地畫水墨畫,用心了,什麼都有可能。

  5天就這樣結束了,回顧5天的時間,我不僅學會了如何用水和墨作畫,還交上一些喜歡水墨畫的朋友,大家在朱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最後的作品‘一家人’。這樣的學習真好。

  暑期美術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4

  夏日炎炎,不知道在家的你們在做些什麼?我可正在藝術的海洋裡慢慢遨遊。

  一晃,今天是美術培訓的第三天了,三天的時間讓我長進不少。昨天是痛並快樂著,我們把物體請進了教室,在室內寫生,這對我而言好有挑戰性,照著實物畫已經難得不行了,還要從不同的角度取美點而畫,那是難上加難,上午我們畫飲水機,飲水機我每天都看到,可要把它畫下來還真不易,而且還是水墨畫呀。看著其他老師自如地揮灑著毛筆,我是一點感覺都沒,沒辦法一狠心就動筆畫了,我畫的飲水機,估計沒人看得懂(除我自己)。這是失敗的一次寫生,不過從中我似乎悟出點什麼,可又說不清,大概是性悟不高吧。後來畫鐵樹,有了上一次的經驗我好像有點感覺的,但又不會把握,在朱老師的加工下,算是完成作品了。我們又畫了平時不惹人注意的盆載栽的枯樹,“枯”是什麼感覺呢?經朱老師用枯筆一畫,咦,神了,真有那韻味了。枯樹、古老城牆不正寄託著希望嗎?

  今天更是高難度的挑戰,畫人物,畫墩煌佛像,我拿著一張墩煌佛像圖畫不知如何下筆。朱老師總說大膽畫吧,你們都是不錯的,我不太自信地畫著,畫好後自己看了都發笑,那是佛像嗎?是木頭人差不多。但是朱老師卻說還行,我當然知道他是在鼓勵我,而後就用我的畫作樣本講解該怎麼畫好要點,朱老師他大筆揮幾下,再用枯筆一鉤,把那墩煌佛像畫活了,再用顏料一襯托,那種斑駁、古老的味道一下子出來了,真得太美了。

  如果你沒去過墩煌,那請到我們教室走走吧,你肯定能感受到墩煌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你沒見過水墨畫,那也請你來我們教室看看吧,這裡的整牆水墨畫,一定能幫你對水墨都有所瞭解。

  明天要到莫氏莊園寫生了,我知道其中的難度不言而喻,但我還是期待著明天的到來,水墨交融這種感覺真得很好。

  暑期美術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5

  這次培訓只是短短的幾天,我感悟到自己的點滴進步;深深地體會到培訓的時間太倉促了,如果再長些,我的收穫會更多!

  培訓期間,我們用眼細細觀察課堂流程,側耳傾聽名師講解,用手摘記筆錄,而後用心體驗感悟;以討論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心得。培訓側重理論聯絡實際,促進了我的成長。

  理論的澱積,提高業務素養。“學生要有一杯水,教師得有一桶水”是說教師本身的功底得紮實。我相信,這點素質每位教師都有;而擺在我面前的困難則是,如何使學生的“空杯子”變成“一杯水”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素養。為此,在此期間我通讀了《美術新課程標準》,還摘錄了萬餘字的筆記。

  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學習理論及教育文章,達到一定的數量,就會產生質變,從而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理論的支撐,指導教學行為。培訓中,我們聽了幾位老師的說課。這些說課都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無一例外地體現著新課改的要求、趨勢;課堂生動,預設生成與動態生成相結合;目標達成度高,無一不滲透著美術素養和美術方法。用心品味或聽他們的說課,他們的設計都有根有據、有板有眼。回味自己的教學,真的問題不小。

  理論運用於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體現理論的運用,將是我提高課堂質量的動力,提升教學能力的途徑。理論的鋪墊,認識教育科研。聽講座令人深思,很受啟發。上課老師所講的內容,無一不體現著他們經驗的精華。而這些“精華”的產生都是由問題引起,透過教科研的途徑形成。

  作為一名美術骨幹教師,能力當然要好;但參加了培訓,我真的感到難為情。今後,我有信心去學習教材,並落實到行動中,從而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培訓結束了,我清醒的認識到:只有在遵循理論——實踐——反思——認識——再理論——再實踐——再反思——再認識不斷迴圈的過程中,才能獲取進步。

  我堅信:努力奮發、不斷進取,我會成為平關小學真正的骨幹教師,至少成為自己認可的“骨幹”!

  暑期美術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6

  本次培訓,培訓內容涉及國畫、素描、手工製作、教材教法等多方面內容,授課教師有山東美術院的趙建國教授,濰坊學院的國畫專業的教授,還有民間麵塑藝人等承擔教學任務。他們不僅具有良好的美術素養和紮實的美術基本功,而且能結合自己平時教學經驗,從教師的需求出發,教師缺什麼,就教什麼。理論教學深入淺出,實踐教學言行身教,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礎上,把握住了新課程的主旋律,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貫穿了三種模式的課堂應用。即有講授,又有練習,即有教師按教學設計安排的教學任務,又有學員在培訓過程中獨創的內容,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員融為一體。

  透過6天的集中培訓和學習,每位學員都在不同層面上有了提高和發展。教學細緻,內容寬泛,特別是麵塑手工是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學員們學的非常的用心。學員們親自動手,剪、捏、折,用學員的話說:給我們補上了童年這一課。學了教材教法,老師們才明白了美術課應該怎麼上,上什麼,用什麼方法上。總之,這次培訓無論從課程的設定、教師的教學形式還是培訓管理上,都得到了學員老師們的認可和贊同。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充滿挑戰和強者對話的時代,擁有知識才能搶佔先機,不斷更新知識、更新觀念才能緊跟社會發展潮流,才能更好地適應我們,在崗培訓是繼續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在職人員學習、充電提高的有效途徑時間雖然不算很長,教學內容雖然不能包羅永珍,但卻是我們工作、生活中一段鮮活的經歷。是工作驛站中的一次重要“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