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研討會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研討會的心得體會

研討會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研討會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研討會的心得體會1

  古有“諸子百家”的爭鳴,今有“杜郎口中學、洋思中學”等學術界的百花齊放,蓬勃發展。在本學期3月16日我參加了由靜寧縣教育局組織的“全國語文數學名師經典課堂展示甘肅省專場研討會”,學習了崔巒、趙景瑞、汪秀梅、蔣軍晶等知名教育專家的教學理論和執教的教學案例,引發了我對語文教學更深入的思考。更讓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更加註重識字、寫字的教學。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新課標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點教學內容。為了體現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應以提高效率、減輕學生負擔為目標,注重講究教學方法,如:遊戲法,比較法,字謎法,順口溜等,這樣,學生學得輕鬆、有趣,記得深刻,效果也好。

  三、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透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四、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的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透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五、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覆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後感等,以發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六、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於發現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後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於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肯定了學生的進步,而且鼓勵了學生的進步,並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

  研討會的心得體會2

  這兩天來到肥城。我想我和大家的感覺是一樣的,可以用兩個字、一個詞來說,就是:震撼。用不規範的語言來說,我在想就是來到肥城,感覺到:肥城的環境真是美,肥城的教育真好,肥城的老師特別是女老師真漂亮啊!肥城的學生真陽光!這是我從內心的這麼一個體會。

  從肥城教育我們感覺到肥城教育同仁,他們教育的情懷,有教育的大智慧。我有以下幾點體會吧!

  第一個,我認為,一個單位、一個地區,要想把這個事幹好,必須得有一個好的帶頭人。我認為,我們肥城的杜局長,他是個能人。他給我們介紹了很多爭取資金的辦法。可以說,透過他跟我們交流,他是充滿大智慧的。這是一個感覺。他的很多故事,可能大家都聽說過。

  第二點,我覺得,從肥城教育感覺到,它確實可以出這麼幾個詞:一個是全員、全程、創新、個性、多元等等。

  第三點,我感受比較深的是:現在都在講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現在好多專家也批這句話。說人民滿意的教育不一定是好教育。但是我覺得肥城的人民對肥城的教育應該是滿意的。肥城的老師、肥城的學生對肥城的教育也都是滿意的。因為從他們的精神狀態,從他們的音容笑貌我們就看到,他們對肥城的教育是滿意的、自豪的。

  第四點:我覺得,像肥城教育才真正做到了均衡發展。有好多地方均衡發展,其實都是透過搞一些材料,搞一些形式的東西,搞一些迎檢的東西達到均衡。咱們不論是農村學校,還是城市學校,不管是校舍,還是老師,我覺得水平都很高。再一個體會就是肥城教育是高階、大氣。大家應該都看到了。你看他們學校,我認為山東哪個縣也打不到側成這樣的學校。這麼多學校,高質量的學校,我覺得像我們就非常眼饞,覺得他們的學校肥城高階、大氣。再一個就是資訊科技應用這一塊。我覺得,應該是找到了很好的辦法。咱現在教育資訊科技的應用現在都在倡導,都在搞,都很盲目,都很忙亂,到底怎麼做?等會我在談一些想法的時候,我再談自己的想法。都在做,我覺得肥城,我聽了一節音樂課。我覺得音樂課上做的微影片就非常有用,特別是對農村的教育非常有用。我認為請城市的老師做一些微影片,我們農村的這個音樂課上可以用。是吧?他們也享受到城市孩子的這種音樂教育。因為現在我瞭解到農村的音體美課程開得不全,專業老師少。但是應用了這一教育技術呢,就解決了這一問題。

  再一個共同體建設。應該說,共同體建設這一塊給我們趟了路子。我們現在也正在考慮共同體建設這一塊。這個所以應該說,咱肥城的共同體建設確實做得紮紮實實,做出了成效,非常明顯,這是我的一些感受。

  談幾點體會:一個是,對共同體建設的一個認識。

  我在無錫楊梅小學掛職以後,這個學校最亮的一點就是他的共同體建設。他們搞共同體建設是這麼定義的呢?他們認為共同體是藉助這個言語和活動產生的一個精神交流、精神碰撞而促進精神層面發展的一個載體。它主要是隻在精神層面上,他們這個活動共同體主要在校內。校內的自然活動共同體是什麼呢,是教研組、備課組和辦公室,當然他們還為了這個,還有一種是自由狀態的共同體,就是指為了完成某個主題人物或者參加一項活動,臨時組成的,任務完成以後自由解散的一個專案共同體。

  會有一些共同體就是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教師與活動,包括專家教師共同組成的共同體。昨天叫教授,葉老師昨天因為共同體提出來一些自己的想法,他提出來的就是老師和學生共同體,他認為這是最主要的,我認為也是這是最主要的。我認為所有的共同體,都是為了幹什麼呢,就是為了促進教師的共同發展。其實教師發展了,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體才能夠發展。再一個,楊梅小學他共同體呢他有這麼幾點可以借鑑,一個就是管理中心下移。他們把學校的管理中心都放在在這個共同體上,他們的校長,他的管理人員比較輕鬆,管理起來比較輕鬆。他採取的這麼幾點放,就是放什麼呢,就是放人權,再就是放事權,再就是放物權和財權。這一塊他們都有每個共同體的活動經費,這樣呢,就是共同體成員呢,有積極性。

  一開始就是透過這些途徑來把活動先做起來,到了後來這些老師呢就不在經費上去考慮了。他們這個共同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他們不僅去搞一些校園活動,同時他們還搞一些文化交流,有時候他們一個共同體,倡導比方說搞一個時裝秀,要求各個共同體都要參與這個活動,所以他們提出的發展是什麼呢,就是透過這樣一些有意思的活動,讓老師們拉近距離。老師們當都無話不說的時候,他就能夠碰撞,就能夠交流,就能夠縮短一些隔閡,就能夠讓這個共同體發展的更快,所以是不是這個共同體每年我們可以搞一些類似的這種的活動,這是我對共同體的認識。在一個對資訊科技的認識。最近可能,特別咱們泰安市資訊科技這一塊抓的是轟轟烈烈,我的感覺就是資訊科技必須早抓,早搞。只要早抓,早搞,早使用,用起來,我覺得,單位才不落後。這是必須的。因為是帶動發展必須要使用資訊科技,但是還有一個體會比較深的是我發現有一些,在翻轉課堂之一塊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我對翻轉課堂,我們什麼樣的課去翻轉,我們設計者必須心中有數,不是所有的課都需要翻轉,而是一定的學科,一定的章節,一定的課時他需要翻轉,不是每一節課都要翻轉,我想。就舉小學數學這一個例子,我最近對翻轉這一塊看來很多資料,看了很多課,我就發現有的課時沒有必要翻轉到,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數學。教研室李因為這件事,我曾經跟咱課標組的組長史教授,東北師大的,原來是校長,跟他通了電話,我和他說,小學數學這一塊你有什麼體會?他就和我講,小學數學絕不能導學案導學,他什麼觀點呢?他說小學數學非常簡單。其實,教數學的老師都可能有這樣的感受小學數學非常簡單,他都是透過舊知識獲得新知識,而且這些舊知識他需要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在未知的情況下去思維進行碰撞,進行交流,他才能產生火花,他才能產生創造,他才能有一些東西出來。如果我們當時就提前將這些資訊提前告訴他,提前告訴他學習哪些內容,他在課堂上可能就失去了興趣。簡單數學教學,我們可以舉個典型例子咱們這個平面圖形的面積。實質上平面圖形的面積就是從數格數數出來的。大家這裡有一個小方格,一個小方格的樣子,數著數著,太麻煩,他就出來了長乘寬。其他圖形不就是長方形轉換來的嗎。所以,數學其實非常簡單,實際操作操作,你就得到了這些知識。所以,我覺得就是有時候,有些東西對這個課設計來說過於複雜。老師成了一個幹什麼呢,在裡面就是一個引著孩子走這個過程,老師成了引著孩子走這個過程,走這個過程。老師不參與、不去引導,不去指導,該講的不講,該說的不說,該做的不做,這樣會得到一種什麼效果呢?就可能讓學生得到的知識支離破碎的,是不繫統的,所以我感覺咱們在資訊科技應用這一塊,我們必須要做,但是我們要有選擇。

  實際上這個資訊科技出問題出在哪些人身上?都是設計者身上。我們教育現在課堂有好多觀點,對於課堂上到底以誰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有人說,以學生為中心。也有人提出,以教師為中心。提教師為中心的人,他們的理由是什麼。學生都是靠老師進行引導、指導的,靠老師進行設計。所以我覺得在資訊科技應用這一塊必須最大化地利用資訊科技。但是我們在應用方面一定要有所選擇。最後,有一個想法,肥城的這種現場會,教育部門多提供。我們希望下一次再來肥城參加這樣的會議。

  研討會的心得體會3

  20xx年10月27日,在教育局和學校相關科室的。組織下,學校一行十人參加20xx年高考研討會,我參加了高考政治科目研討會。有幸聆聽了湖北省政治特級教師武漢市第二中學熊顯紅老師的講座和西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李仲奇老師的講座,受益匪淺,感慨很多。開闊了自己思路,提高了自己業務素質,對高考複習有了明確的方向。

  熊老師談到依《標》處《明》,用材育能,教師要全面把握《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處理好“標”與“明”的關係,淺顯易懂,從宏觀微觀全面闡釋講解。講座額結束後我對正在進行的第一輪複習和接下來的第二輪複習有了一定的想法。第一輪複習階段

  知識:突出準確性、系統性理解,突破多角度、多層次思考;

  能力:突出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能力鞏固獲取和解讀資訊的能力

  原則:夯實知識基礎,強化學科基本能力

  堅持全面複習與突出重點相統一

  堅持微觀知識與宏觀結構相統一

  堅持理論與實際的具體歷史統一

  第二輪複習階段

  知識:突出重點,突破與時政、材料資訊的有機結合

  能力:鞏固獲取和解讀資訊、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突出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原則:突出針對性、實效性,突破多角度、多層次思考突出基礎性、強化習慣性、狠抓規範性

  李老師就高中必修版塊中幾個部分別進行了邏輯性的梳理,以及一些考點,結合近幾年的高考題加以分析說明。重點放在了《經濟與生活》部分,用了一個小時時間來談這個版塊的知識。對《政治與生活》和《生活與哲學》的相關內容,我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我們一線老師學習。

  1、查漏補缺,夯實學科知識。

  高考前必須狠抓基礎的落實,把注意的重點轉移到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上。知識點複習的要求:一要準。準確理解每一個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的科學含義及其規定性,如:《政治與生活》中的一些概念,必須要準確把握;更為重要的是把每一個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等知識點放在整體結構中去把握。二要全。全面掌握,不能挑挑揀揀,不要留下知識“死角”,不能只滿足於知識點的掌握,而要認識每一個知識點在學科中的位置,與其他知識是怎樣的關係;心中要有主幹知識,要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網路。三要活。能夠對知識進行遷移和轉換,學會運用基礎知識去分析、認識一些具體問題。

  2、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完善、強化學科能力。

  政治學科的能力主要表現為“應用歷史的、辨證的、階級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比較和解釋有關的政治現象、經濟現象等,認識事物的本質。”這一能力需要在平時的複習中加以培養、訓練和鞏固。如何進一步的提高,是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要重視進入高三以來的每一次考試,特別是各地的模擬試題,凡是做過的都要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做錯的題目。錯題所涉及的考點暴露了學生複習的盲區,抓住這些錯題複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複習中要收集錯誤、積累錯誤、整理錯誤、分析錯誤、糾正錯誤,確保不再重犯錯誤。複習中學生還要學會選題、學會改題、學會編題,實踐證明,這是提高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3、關注熱點,重視理論的運用。

  必要的訓練是提高複習效果的重要手段。經過對基礎知識、重點熱點、技能技巧的學習和培訓,然後,集中進行模擬訓練,鞏固和提高複習效果,做到全面掌握,融會貫通。訓練分成三個階段,基礎階段、學科內綜合、學科間綜合。

  4、試題的答案要“準”、要“精”。

  近些年來,高考政治試題的材料具有較強的時政性,不迴避熱點、重點,各地高考題分別涉及到了涉及經濟、科技、社會民生等各個方面,考生審材料時要做到快、精、準。快,就是要求考生快速瀏覽材料全貌,切忌糾纏於個別生字僻詞而止步不前,延誤答題時間;精,就是要求考生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取偽存真”的鑑別和篩選。總之,透過本次學習,開闊了自己的專業視野,提升了自己多渠道獲取資訊資源的意識,促使自己增強問題分析與多角度思維的能力。而對於學科備考教學,更是受益直接,獲益頗多。

  研討會的心得體會4

  一、專家講座,指引方向

  每次的專家講座都是那麼的精彩!帶著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種種疑問,我走進了研討課堂,專家們的精彩講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作文教學是我自身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難題:不知如何去引導學生也不知如何有效實施作文教學。在會上聽取了吳洪成教授的報告《教學理論與小學快樂作文》,才知道快樂作文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真正的讓孩子喜歡作文才是快樂作文。聽了吳教授的報告我茅塞頓開,他的教學方法也指引了我作文教學的方向。

  二、課堂示範,引我反思

  每一節的課堂展示都那麼的可貴!讓人耳目一新,時時處處滲透著教師的教育機智。原來作文課可以是一次“生日party”、可以是一場魔術表演還可以是“一次遊戲比賽”……印象最深的是趙景瑞老師的作文觀摩課《起筆名》,先和學生們互相熟悉讓孩子們把他當成是他們的朋友,頓時這一幫孩子們活躍起來,和老師的溝通也變得暢通無阻。透過名人的筆名引起孩子們的好奇,接著讓孩子們說為什麼起筆名?然後以自己的筆名為例子讓孩子們評議一下好壞。“長眉”“井銳”,然後再讓孩子們給自己起一個筆名,最後讓孩子們把整個過程寫下來。趙老師在整個過程中抓住孩子腦中那些思維的火花引領他們步入作文天地。反思自己的課堂,只是生硬的提出習作要求就讓孩子寫,沒有引導孩子觀察、思考的過程,可想而知孩子的作文不夠理想。趙老師開始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引領他們一步步探究,這樣孩子有了心理活動也有了實際的行動在說的時候就有東西可講。接下來又聆聽了吉春亞老師的觀摩課《遊戲作文》,才知道遊戲作文要先定準目標,然後在遊戲中一步步的達到目標,遊戲課要玩中有所得,得到知識和寫作的方法。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學,要學習與改進的地方真的很多。

  另外,印象較深的還有接下來的展示課和交流課,其中展示課《吹球入碗》、《連字成句》和交流課《感動》、《認識你是我的緣分》

  讓我收穫很多。以往我的作文評改只是等學生做完收上來逐一批閱,批改完成放到一邊下次再寫,如此反覆,總感覺工作量大學生的寫作水平卻沒有多大的改觀。聽完這些課後引發了我的思考:為什麼我們“累”卻沒有價值?為什麼我們不能把方法教給孩子讓他們互評呢?這樣,學生在評價他人的同時也知道了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師也從繁重的批閱過程中解放出來,變身為真正的學習引導者。讓孩子們愛上作文,樂上作文,讓作文不再成為孩子們的負擔,這樣才是真正的快樂作文。

  總之,聽專家講座、聆聽名師課堂都是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水平做準備。一切的學習都是為了自己的實踐,我會用所學到的東西來改進我的教育教學。最後再次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次機會!

  研討會的心得體會5

  在學校王校長的帶領下,我們一行十一人前往銀川學習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在為期一天半的學習中,除了路途所見所聞讓人感慨之外,學習所獲也是一種讓人終身受用的財富。

  一、學習歷程

  (1)在學習期間聽了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王*勤教授《怎樣提高課堂效率》的報告,其中的五大方略,給我留的印象最深:一個設想,兩個支點,三個途徑,四個回答,五個環節。王教授在講解時以鮮活的例項加以佐證,啟發很大。

  王教授認為高效課堂不僅來自於教師對教材的把持,還來自於透過教師自身素質來逐步使學生建立起來的自學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高效體現在教師對知識的調整與定位,體現在培養學生自主構建形成方法的過程。

  王教授用“知識樹”的模式來幫助教師建立知識網路,並以此打通知識與知識、能力與能力、情感價值觀之間的聯絡。通讀教材,要求教師“走進課本”、“說教材”,把這種“知識樹”根植於頭腦之中,形成自我知識的網路,不僅要求教師對本冊、本單元教材整體地位及編排意圖的理解,更需要教師對所教知識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相互性有一個整體把握。教師只有對整個學段的教材、對整個學期的教材、對單元教材有系統的把握,從整體到部分的解讀教材,構建知識樹,對教材的胸有成竹,才能在課堂遊刃有餘有的放矢,引導學生交織一張良性的、迴圈的、可持續發展的知識網。

  高效的課堂真正落腳點還是課堂,如何讓師生輕鬆、快樂的`教與學,並讓學生在40分鐘內掌握知識並轉化為能力。王教授為我們作了方法的指導:每個學段的開始把一門學科的知識樹(知識建構圖)教給學生;每個學期把一冊教材的知識樹教給學生;每個單元的開始也把這個單元的知識樹告訴學生,學完一節教材或一篇課文,還要及時迴歸上位系統。這樣知識在頭腦中總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王教授還指出,每節課教師要將學習的目標呈現給學生,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了學習的方向,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向著學習目標努力行動。為了更高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王教授還明確的指出了:課堂教學,上課教師先讓學生自學,教師不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師為學生呈現自學指導。這個“自學指導”實際上是學習目標的具體化,要做到“四明確”——明確時間(用幾分鐘),明確內容(學習教材的第幾頁)明確方法(在自學時要運用什麼方法),明確要求(在自學時要思考哪些問題,準備教師檢查),只有做到了四明確,學生才能高效率的學習。學生了解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標,主動地思考學習方法。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能動性則大大提高。

  王教授給我們搭建了一個攀登生命課堂、和諧課堂的階梯,而這個階梯也正是要教師用生命歷程來完成的兩個要素。

  (2)參觀杜郎口中學,明晰杜郎口發展的歷程。

  隨後,我們參觀了杜郎口中學,聽了杜郎口中學級部主任與教研室主任所講的關於學校辦學走過的路子與付出的艱辛,雖說都是實實在在的事,但從平凡中顯偉大,感覺到學校的成功確實來之不易。

  (3)進入課堂學習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教學模式。在這次學習中,我共聽取了三節語文課都屬於展示課的範疇,其中《寫作交流》與《隨筆交流》為同一人所上。是學生將自己創作的作品板書並展示,其他同學點評,兩節課共同的特點是學生的反應強烈,沒有閒置的人,都在積極地進行傾聽,點評,教師只是組織者,雖說時不時地點評一下,也將自己的創作讀給學生,但教師所說的內容很少。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三節《春》也是展示課,教師提出要求,讓學生繪聲繪色的朗讀課文,然後就是學生的積極地,可以說是你爭我搶的展示,整個課堂氣氛十分熱烈,真正做到了“課堂活了,學生會了”的境界。

  (4)聽取兗州一中原校長杜金山的《現代教育——讓教育迴歸生命本質》的報告。在報告中,杜校長著重講解了“迴圈大課堂”模式——“三步六段”“35+10”教學模式。杜校長所說的三步即:課前、課中、課後。課前教師集體備課、編制導學案初稿,學生課前進行充分預習,在這一階段師生共同為實現“兩個前置”構建課前的探究文化:課中:(六段式教學)重申目標、學情調查;問題彙總、精講點撥;當堂檢測、課堂小結,本階段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對話、質疑文化;課後:教師做好課後反思,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學生透過完成堂堂清任務,落實全部學習目標。師生共同構建課後的反思文化。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受益匪淺。

  二、本次學習的收穫與體會。

  本次學習中共聽取報告五次,聽課三節。可以說這次學習,給我的教學與學習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我教改的前沿陣地。關於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大家都非常熟悉,我就不再囉嗦,我就僅從我個人的體會角度談談我的認識。

  1、鮮活的生命個體構建了活的課堂。在杜郎口中學學習的幾天,每一節課都是活的,教師關注的是全體學生的生存能力,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明確持久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關注學生的情感、心靈,讓學生學得主動,靈動,有真情真意,充滿生機與活力。例如在《寫作交流》這一節課中,在展示之前,教師就要求學生推薦自己或別人的原創作品,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要有真情實感,在原創作者解說中尤其重視對情感的培養。這樣就會喚醒學生的情感內驅力,,杜金山校長也充分肯定了情感對於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2、教師角色的定位——把機會留給學生。在杜郎口中學的課堂裡,教師是組織者、策劃者,調控者、引導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他們在體驗探究,合作表演中之中主宰課堂。在這種課堂上,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尊重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參與中享受快樂。正如杜郎口中學提出的“給我一次機會,還您一份驚喜”“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真正做到在學習中快樂,在快樂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長。

  3、合理分工,在學習中共同成長。在杜郎口中學中,學生以大組中有小組,小組中又有幫扶對子,在共同進步中分工學習,採用“兵練兵,兵教兵”的方式學習,這是一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有一種方式,學生在平等互助中學習,尊重學生的情感,,同時評價又是以大組為單位進行的,所以各個成員都會為自己組的進步而努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4、不斷學習,提高教師業務素質與教學技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王*勤教授與杜金山校長共同的觀點,都是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品就得不斷地學習,從知識樹到對每一學段教材的把握與領會,尤其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都離不開教師的專業學習。

  5、心態是搞好工作的重要條件。杜金山校長說“心態是教師的功底”也就是說有怎麼樣的心態就會有怎麼樣的教學效果,只要我們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投身於教育教學工作中,就一定能搞好。

  三、今後的打算與做法。

  課堂教學以及學校管理都聽了好多,也看了好多,也讓我的腦海裡充滿幻想。但一切都得在實踐中摸索,因為看別人的東西始終是在看熱鬧,沒有真正進入到人家的核心,再加上校情不同,學生不同,我不能在照搬中鸚鵡學舌,否則是對自己也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只有在摸索中得到適合自己的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1、積極投身於三三六教學模式的嘗試與學習中,以自己的貼身體驗領會三三六教學模式的真諦。以後的課堂就以“預習、展示、反饋”為自主學習的三大模組,以“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為課堂展示六環節,讓學生在“聽、說、讀、寫、質疑中”在“兵教兵,兵練兵”中做到“立體化、大容量、快節奏”三大特點,真正實現三三六教學模式的實際運用。

  2、轉變教師角色定位,在平等和諧中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以後我將改變自己不相信學生的這種弊病,在充分相信學生的基礎上,做好教學的策劃者組織者,將課堂還給學生,沒有經過預習的,學生能解決的問題,我絕對不講,減少教師的話語權,換回學生的自信,在參與中成長,並幸福。

  3、紮實備課,設計好預習方案,做好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充分預習。

  4、加強業務學習,不斷充實頭腦,為學生思維的拓展鋪路架橋。

  5、做好小組長培訓,指導他們能真正領導本組同學在平等互助中快樂的學習。

  最後我希望,透過我的努力能夠儘快的走進杜郎口教學模式的探索之中,也希望能夠真正領悟杜郎口教學模式的實質,在探索中奮進,在奮進中享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