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健康管理講座心得體會(通用6篇)

健康管理講座心得體會

健康管理講座心得體會(通用6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健康管理講座心得體會(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健康管理講座心得體會1

  通過幾次家長學校的學習,收穫很多。雖然我自己也是一名教師,但我從家長學校中也學習了很多東西,受益非淺。主要有這樣幾方面體會:

  一、要注重對孩子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第一期家長學校聘請的特級教師錢金鐸老師所做的如何對孩子進行數學輔導的講座,對如何輔導孩子做數學作業大有裨益。尤其是在輔導中要重視對孩子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對孩子數學的學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聽了之後,讓人感覺受益非淺。

  二、要學會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聽了張和珠老師的講座,對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認識。以及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何入手,有好多收穫。

  比如要引導孩子多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從而發現問題,產生疑惑,萌發求知慾望。要適當滿足孩子對讀物的興趣取向。為孩子訂購圖書、報刊時,要儘量採取指導、建議與商量結合的態度。要多鼓勵孩子讀書,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孩子自己選擇一些感興趣的圖書,從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能力。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帶孩子去書店,讓他自己挑選自己喜愛的書。對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大有裨益。

  其次,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提高和保持孩子讀書的熱情。

  心理學分析,只有不斷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強化,興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穩定。當孩子對某種讀物產生興趣時,要採取主動參與的態度,對孩子的讀書活動給予關注。找機會讓孩子講書中精彩的內容,講他的感想,參與孩子討論讀後感。結合孩子在語文課學過的有關內容“借題發揮”。這樣強化孩子的讀書興趣,使之堅持讀書熱情。

  當孩子讀了書、增長了知識,產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獲得了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在閱讀過程中好可以幫助孩子掌握一些簡單的常用字,而不是孤立的去識字。正確的引導,孩子從中體驗到閱讀的愉快從而產生再閱讀的願望,抓住時機,對良好閱讀行為進行強化。

  最後,為孩子讀書創造條件,最佳化環境。

  張和珠老師強調外界環境條件是孩子讀書的外因,父母的素質、住房的條件、家庭生活習慣、住地環境的氛圍等諸多方面均是影響孩子讀書的因素。父母應起表率作用,多讀書多看報,不斷更新和增長知識,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習慣要注意,如果孩子看書,家長應對孩子讀書的干擾;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線,舒適的桌椅,實用的書櫃,有這樣一個適宜放鬆的環境,使孩子感受到讀書是一種享受。

  三、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關係一個民族的未來。如果自私、冷漠、孤僻、只講索取不願奉獻佔了上風,真讓我們為未來捏一把汗。知心姐姐告戒我們家長不要片面看待孩子的分數,只抓分數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這樣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心理問題:敵對情緒、心理負擔重、脾氣古怪、不關心他人、自私自利等。因此,家長必須轉變觀念、實事求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目標,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培養一個真正完整的人。

  健康管理講座心得體會2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的,旨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動。由於影響學生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形成、維護和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和心理健康的途徑也應該是多渠道、全方位的。本學期心理健康教育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

  一、提高常規性教育活動的實效性。

  1、注重課堂實效,加強全面教育。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由於目前尚未有相應的教材,因此在備課上比起其他學科的老師要多一個環節:收集資料,確立主題。在選材上就要考慮注重實效性,一方面是根據年級特點,另一方面就是根據學生的發展選材。心理健康教育這門學科既沒有教材,也不考試,很多學生並不重視,要讓本學科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並在課堂上解決自己的問題,不僅在選材上注重實效性,在教學形式設計方面更需要多樣性。為此,透過故事呈現、角色扮演、情景小品、辯論等活動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收穫。

  2、做好宣傳工作,增強健康意識。

  首先是根據校園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欄工作,每個月出一期黑板報,發動所有學生收集材料後報心理老師稽核即可設計排版。

  其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經常選讀一些和心理健康有關的小故事,內容的選擇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在趣味性中蘊含豐富的哲理。

  3、加強個別輔導,做好諮詢工作。

  本學期只要有學生有什麼心理發方面的問題,我都會積極主動的和他們進行交流,並一一作好記錄,認真分析、及時跟蹤,積極反饋,透過平等的交流,幫助學生儘快獲得自助。

  二、積極創新,多渠道、多方位加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這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工作性質要比其他學科的老師更為複雜、瑣碎,僅僅靠上課和諮詢是不夠的,還需要多渠道、多方位進行。為了多方位瞭解學生心理動態,本學期設計了班級心理晴雨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本週班級最突出的問題,最需要老師給予關注的同學及其表現,我根據晴雨表上所反映的情況進行了解、核實,對需要交流的一些問題及時將相關資訊反饋到家長,對突出的現象和個別學生進行相應的關護。這樣一方面能彌補家長沒有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另一方面可以對班級學生的心理動態進行跟蹤瞭解。

  三、加強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資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除在學校內部全面滲透、多渠道推進外,還需要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心理教育網路,全方位、立體式地實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氣,但更需要有行動的決心,在行動中不斷創新、改善。對於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徑、內容與模式,我們還將進一步摸索和研究,我們希望得到專家的幫助和指導,以便更加科學、有效地搞好這項工作,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的實現,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出新的貢獻。

  健康管理講座心得體會3

  12月30日下午學校幫我們安排了一次心理健康講座。是關於情緒方面,聽了黃xx心理諮詢師的《情緒管理與健康》的講座,感受到人的情緒與現在人的健康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絡。黃老師講課非常生動,也舉了很多真實的案例和互動的小環節,在歡快的氛圍中,我瞭解到,作為老師的我們同樣也是這種心理疾病的發生者。而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應當如何應付成了關鍵的問題。

  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所以要求教師學高身正;社會對老師角色的美善化,對教師賦予了過高的期望值,使得身處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不但長期超負荷地工作,而且承受著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和家庭多方面的壓力,經常處於心理應激之中,必然導致各種心理問題,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小學教師的心理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也一定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和生命質量。而情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情緒使得疾病增加,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腸胃疾病,癌症等。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努力改變這些。總是保持健康的心態。首先要做到心理平衡做到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苦中作樂。其次是合理的膳食,再是適當的運動。還需要戒菸限酒。

  在工作中,有些人有典型的“癌症性格”,我也自問,我有沒有這種性格“看什麼都不順眼,有人時和人過不去,沒人時和自己過不去。”

  人的健康50%取決於情緒20%取決於睡眠20%取決於運動10%取決於飲食。我想,做到這些我們的健康才不受影響。所以好情緒的培養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要放下心中的包袱,笑對壓力,放飛心情。

  聽了這次講座,真的覺得,生命是可貴的,但是也相當的脆弱,珍愛自己的生命,凡事都不要太計較,心胸要寬廣,對待一些事情需要冷靜。就象黃老師講的那個關於風箏的故事,遇事應當完全瞭解事實後再作定論,而不是衝動的做出結論。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多述說,這樣就不至於得心理疾病。不希望自己早上起來不想上班,而上班的不想回家,成為那種不幸福的人。

  總得來說,好情緒創造好未來,讓自己不生命,健康的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著去做到的。在今後的工作中,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寬容,而不要做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更加愛護我們的學生,關心自己也關心他人。幸福相信就在我們身邊。

  健康管理講座心得體會4

  20xx年10月,在學生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個心理健康講座,由心理學碩士魯丹鳳老師演講,為我們做了一次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現談談自己的體會。進入大學,標誌著人生開始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階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條件之一,大學生要科學認識自我發展,努力加強心理素質培養,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進心理健康水平。

  學習環境在改變,大學生要變積極適應新的環境,科學確定新的目標,逐步樹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確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差的。作為大學生,應該對此有正確的認識,思想上要自立自強,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對待客觀現實,尋求對策,贏得主動。

  我不知道怎麼樣的心理才是正常,怎麼樣的心理才是健康,我想說每個人的心理想法都是不一樣的,內心裡想的東西要是不透過語言、行為動作等表現出來,我們也是無法知道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惡魔與天使,有各種各樣好的或不好的想法,但是隻是想法,並不是行動,誰的內心深處沒有動過邪惡的念頭,但是我們是一個善良的人,即使不是每一件事都為別人著想,捨己為人,也不會想說要做傷害別人的事。所以,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我認為這是正常現象,畢竟,人無完人。

  但是,身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基本的身心健康是要有的,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社會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大學生,我們要做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最起碼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正確。身心健康是成長成才的基礎,因此,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這當代不僅此於身體健康,也都應該對自身的心理架空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種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個體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所必需的一種心理狀況,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這就要求大學生一方面要調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達到心理健康的標準,更好地維持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心理發展的更高層次,以完善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們大學生面對陌生環境,相互之間特別需要溝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以擺脫寂寞感和孤獨感。為此,大學生首先要樹立自信,大膽真誠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加深彼此間的瞭解;其次要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熱情幫助他人,擴大自己的交往際圈。交多一點朋友,在大學四年收穫真摯的友情或者甜美的愛情,這都是很美好的。

  老師在說的時候,是圍繞我們的大學生活說的,從以前的學習模式,生活模式過渡到現在的大學生活,我們總有一種自由的感覺,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還是受約束的,我們還是要認真學習,學好專業知識,起碼要對得起自己,不要浪費我們的青春,尤其是我們學校的學費比其他學校要高几倍,我們更要努力,不能讓父母失望,讓父母和自己的付出付諸東流。同時,我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成年人了,要以成年人思維方式思考做事,這是老師在會上強調的,在為人處世方面,在情感問題方面,我想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學習,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這也是我們在大學所學習到的社會知識,因為大學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

  我對我的大學生活有著無限憧憬。我希望在大學裡可以真正學到對自己的將來有用的知識,雖然這樣說的很空泛,何為有用的知識,除了專業知識,除了技術,除了實驗,除了理論,還有一系列的人文知識,還有為人處世的社交知識,我希望四年後我有一身的'本領和一堆的好朋友,希望我會變得更自信,更美好,這次心理講座與其說是講座,不如說是大學的導語,新的導航與啟迪。

  健康管理講座心得體會5

  暑期參加20xx年湖南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脫產培訓之後,我向我校校長建議在我校開設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獲得校長的同意,並安排我擔任該課程的教育教學。在實踐快一個學期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後,對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我做出如下總結:

  1、課堂匯入最重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給學生創造了很多的發揮空間。每一堂心理健康課之前,我都會安排一名學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紹。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著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對於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動對於教師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溝通》一課,原來我的活動設計中,要求學生每個人背上夾一張紙到處找同學,配合完成。後來考慮到學生的調控情緒能力較差,極容易形成混亂。於是,我把遊戲環節進行了重新設計,換教室活動為座位傳紙,有效的避免了混亂,從而也達到了說明道理,活躍氣氛的目的。

  3、堅守課堂紀律,顧此顧彼

  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根據需要,創設相應的氛圍,但不能沒有原則和標準,它必須以學生遵守課堂紀律為基礎。就我所教的初中學生

  來說,他們自律性不強,還不懂得尊重別人,不懂得主動遵守紀律和規則。課堂上最容易出現的現象是“忽視傾聽”:要麼發言過於隨意,只顧自己大聲說話,不傾聽別人的心聲;要麼封閉自己,嘲笑講出真心話的同學。這些不好的雙向互動使課堂缺乏溫馨的氣氛,很快亂作一團,最終導致學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級內無法形成真實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來維持紀律,積極性也受到打擊。一堂原本精心設計的課可能就此功虧一簣。因此,教育學生保持紀律、遵守規則、尊重別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創設輕鬆、愉悅氛圍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

  4、適當的自我開放

  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時學生甚至會主動要求:“老師,你呢你以前是怎麼樣的給我們說說啊!”不過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否則,將會導致角色混亂,得不償失。

  5、拓展延伸課堂,“裡應外合”

  (1)樹形象。在學生眼裡,“心理教師”的角色陌生而新鮮。學生對這一角色的認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並直接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的狀態和個性魅力,以及專業修養顯得非常重要。

  學生現階段的學習以“模仿”為主,需要學習榜樣,如果告訴學生“要合理的調節情緒”,自己卻動不動就發脾氣,學生就會想:“老師自己也做不到,那我們學了又有什麼用呢”因此,課堂內外,我都盡力表現得開朗、愉悅,給學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語錄”。我讓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個“心語錄”,用它來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也作為師生情感交流的平臺。我要求學生每人都交本,但沒有困惑可以什麼也不寫,這樣有效的保護了交作業的同學。“心語錄”上,他們把學習中、生活中、師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經歷告訴我,我都會及時回覆,並寫上激勵的話語,這都拉近了我與學生的之間的距離。時而他們也會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來,讓我也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更重要的是,學生能透過它隨時與我交流自己內心的想法,把壓抑在內心深處的鬱悶情緒宣洩出來。有位學生用長達兩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傾訴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長經歷,來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我也在不斷地審視自己,不斷地成長。“心語錄”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延伸,為師生交流、心理輔導提供了一種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當然,我的心理健康課還不成熟,仍存在許多的問題。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我會再繼續努力!也希望老師和前輩們多多給我幫助。

  健康管理講座心得體會6

  今天學校組織了一場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講座,作為一名剛升入大學的學生,我從中明白了心理健康對我們今後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大學是一個大的集體,我們每天生活在其中,每天總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而如果而我們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就無法與人正常的相處,無法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這將會導致我們覺得生活是孤單的,是無助的,從而產生一種迷茫的時生活狀態,這對我們的大學生活是致命的,畢竟大學生活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我們也將透過大學慢慢的融入社會,而不完整的大學生活將無法為以後步入社會做好鋪墊,這就導致我們無法對每天的生活充滿激情。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透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我們大學生更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為了我們的心理健康,瞭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是必不可少的,這對於增強與維護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我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鍊,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要想擁有一個完滿的大學生活,心理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去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而至於因為一點小事就悶悶不樂好長時間,也不至於因為一點挫折而自暴自棄,產生各種沮喪悲觀的想法。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透過這次的講座,我深刻的看到了健康的心理對我們的重要性,一個幸福的人生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為堅實的後盾,在以後的學習與生活中,健康的心理將會幫我們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所以,以後我們必須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的去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完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