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小學音樂老師心得體會

小學音樂老師心得體會

小學音樂老師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老師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音樂老師心得體會1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在這幾年的教學課改中,課改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音樂教育的主題是創造。以創造性為主線的模式教學才能體現現代音樂教育的特色。具有創造性主題的多種音樂教育模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素質,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新課程教學觀倡導教師和學生不是外在於課程的,而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

  為此,我在教學中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突出一個“學”字,落實一個“教”字,努力追求教學和諧的氛圍,教學相長的境界。

  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就要有團結學生、依靠學生、尊重學生的藝術,既要善於聽從學生的意見,又要善於進行科學分析,聽取意見中的精華,丟棄其中不合理的東西。只要是正確的意見,就要積極採納。

  新課程重視不同課程領域對學生髮展的獨特價值,淡化學科界限,強調學科間的聯絡與綜合。總之,《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精神引領著我們要用新觀念、新思維去轉變自我角色。那麼,作為課改的實踐者,更要主動地學習領悟,敢於創造。

  小學音樂老師心得體會2

  透過本次的學習,我再次溫習了小學新課程教學法,掌握了不同型別的課程結構、教學方法及課外活動的一般方法,理解教學過程的含義,瞭解國內外各種教學模式案例,觀摩了一些影片課例,開拓了我的視野,進而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學能力。

  在歌曲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標記,如反覆記號、升降記號、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們對於小學生來說比較深。為此,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寫上相應的符號,以形象、富有童趣的語言來表達符號的用法,學生們學起來就不會如食雞肋一般索然無味。

  每堂課我安排5分鐘的時間進行節奏問答及練習,學生非常喜歡。我總在出示節奏型別後,請學生嘗試拍打節奏,親身感受節奏帶來的美感,再由學生互相評價,最後由教師講解,授以正確的做法。這個看似簡單的節奏練習一旦融入學生的思維的過程,就變得其樂無窮了。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樂曲,說說聽後的感受:你最喜歡哪一個樂句?找出相同的樂句,等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試唱、視唱、哼唱,然後進行歌曲的教學,教學時要有針對性。這樣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興趣更濃厚了。

  我把感受美、孕育美、享受美和創造美融入到教學中,在課堂中搭建旋轉舞臺和夢想劇場,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並讓音樂課真正“活”起來。

  我透過學習結合教學實踐,做到了認真分析教材,根據學生和學校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編寫教案,改進教學方法,課後認真反思。我任三、四、五年級的音樂科教學,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仍然以形象思維活動為主,但抽象思維在逐步增強。為了使他們的音樂興趣保持長久,在教學中,我儘量採取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培養他們的音樂興趣。我讓學生們來到操場開展“節奏接龍”的音樂活動,讓他們展現自己的個性。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用不同的節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悟,並敢於對所學過的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使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更加濃厚和持久。

  小學音樂老師心得體會3

  上一次我談了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以及學習音樂的熱情。那麼,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的教後感。

  從本週開始,在上二年級的音樂課時,我主要觀察了部分學生的心理。發現孩子們對於新鮮事物格外的感興趣。特別是課本上的圖片,透過我對圖片的解釋,讓孩子們能夠真正看懂圖片所描述的內容。

  我帶了小學二年級的音樂課,從以往的教學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來看,學生的課堂反應一直讓我憂心重重,曾一直迷惘,到底該如何上好低年級的音樂課,如何讓學生髮揮自己活潑好動的天性。把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到及至,這麼說當然有點誇張。

  我是這樣處理的。先反覆的讓學生聽錄音範唱,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只有反覆的聽,才能刺激他的活躍腦細胞,先讓他對音樂產生足夠的興趣,然後告訴他把歌曲唱會了之後,老師會帶著大家做遊戲,這樣一來孩子們的勁頭馬上大增,不僅僅是與你配合,而且是拼命的想要表現自己,想讓老師發現他,讓他來做遊戲。經過分句教唱之後,讓孩子們跟原唱再唱幾遍,然後播放歌曲伴奏,請會唱的孩子主動嘗試自己跟伴奏演唱,教師用遊戲來激勵孩子們的表現熱情,孩子們的積極性可想而之了。

  總上所述,最後具體的將演唱歌曲與遊戲相結合,感興趣的孩子們踴躍舉手。這樣的課堂效果顯而易見。

  小學音樂老師心得體會4

  教師讀書靠的是長期的'積澱,堅持不懈的讀書,讀好書,耳濡目染,日積月累,才會儲備真知,才會受到文化的薰陶;才會不斷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學藝術,在教學中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展現個人魅力和為師者的風範。

  讀書有甜。一本好的書,是一個足以讓你“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樹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仰或俯,或高唱或低吟,心態自由,興味十足。讀書有苦。讀書是一樁苦事,並非所有的書都是你所愛讀的。比如有的工具書艱澀而枯燥,但身為教師的你,不讀通工具書,顯然是無法適應你的工作;比如有的哲學典籍抽象而深奧,常常讓人敬而遠之,但如果你對於哲學一無所知,那麼你的思考常常缺乏深度,你的生活往往缺少智慧……讀書之甜,讓人心嚮往之;讀書之苦,又足以讓人望而卻步。讀書是一種生活,生活就該有酸甜與苦辣。親近生活,勤奮讀書。讀書,讓你眼目清亮、神清氣爽,讓你充實,讓你寧靜,讓你幸福。

  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淨,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蘇霍姆林斯基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

  就拿音樂來說吧,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為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樂)曲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作為音樂教師,應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採用“輸液灌滴”、“潛移默化”的方法,把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給學生,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並從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乃至意志上受到薰陶、感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德育境地。

  在平時的教學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成績差、紀律差的同學,我們稱之為“後進生”。教師要及時發現,準確把握每個後進生的優點,使他的優點得以昇華、特長得到發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別人強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優勢”,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教師還要善於給他創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和空間,正確地加以引導,讓他獲得成功,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當學生遭到失敗時,當學生不敢嘗試新事物,缺乏信心時,當學生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時,教師要給予鼓勵。給學生一個微笑,告訴他:“你能做好,老師相信你……”有了教師的鼓勵,學生會感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而當學生產生什麼事都來做的想法時,當學生學會認識簡譜時;當學生爭先恐後的勞動時;當學生有一次作業得“優”時,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師的不要吝惜表揚,應該由衷地肯定學生的行為。你可以豎起大拇指,發自內心地告訴他:“你做得很好,我為你的行為感到驕傲……”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著。這本書充滿了精氣神,使它充滿了善意,充滿了真誠,充滿了生命的靈氣。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精髓所在,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