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需要擔當教學反思
本次作文一次、二次作文預設是根據九年級下課本程式設計的需要,我確立透過作文的寫作,啟發學生對人生成長進行深入思考,理解怎樣才稱得上成長的教學目的,想透過訓練,讓學生能選好材,對事件做到敘述具體,學會在敘事中做到詳略得當。教學過程透過作文病歷卡的使用指導,基本上達到使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作文,強化反思意識,提高作文反思能力和作文水平。
現在對本次作文實施過程中做得好和存在的不足,進行幾點反思:
1、本目標是根據九年級(1)班學生作文中出現的“無事可寫”“詳略錯位”的情況預設的,符合學情。在教學中能突出重點,指導學生能將事件寫具體,敘事能處理好詳略的方法。有理論的闡述,有經典篇目的學習,有教師的下水作文的引導,有小組的討論交流和親自實踐修改作文,有學生的二次作文。關注學生作文反思能力欠缺的問題,讓學生主動的去反思、修改作文。凸顯了反思性作文教學的特點、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邏輯關係。課堂容量適中。透過講解及示範反思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教學流程恰當,符合課程設計要求。
2、提問指向性明確,問題都有針對性、有利於完成教學任務。特別是講到內容不具體時,麗華教師在展示自己的修改內容,邊分析其中不足的原因,這樣適時的引導對學生寫作大有裨益。問題的設定有層次性.能滿足大多數學生求知慾,問題的設定能跳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在課堂對話中教師點撥適度,學生能按教師的教學流程思考並回答問題。
3、範文,在教學生修改作文時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透過展示講解自己的修改內容,去引導學生髮現不足,再借此引導學生利用作文病歷卡去反思,培養了學生的反思能力,實現本課的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
4、不足是:學生髮言的時間不夠用;教師在指導學生反思時,沒有將病歷卡呈現給學生,不利於指導反思;特別是對兩個同學的作文進行修改,沒有先讓同學自己說下作文的問題和修改的建議,這樣也不利於學生反思能力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