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黃河頌光末然
母親河的這頭,是我們的棲息之地;母親河的那頭,是我們的生命泉水;母親河,我們無論如何都會保護你。尊重生命,請保護母親河!
《黃河頌》(朗誦詞)
啊,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裡,
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讚歌。
(歌詞)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九曲連環;
從崑崙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
你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
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
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1939年
相關介紹
《黃河頌》為《黃河協奏曲》的第二樂章。《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原名: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詩人採用象徵的手法,歌頌了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它旋律激昂,音樂壯闊,氣勢磅礴,熱情深切,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養育了無數中華兒女。現已編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經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1年初審透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六課《黃河頌》。
《黃河頌》在體裁上是一首頌詩,著眼於“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一章《黃河船伕曲》是緊密相承的.《黃河船伕曲》描寫:“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伕,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彼岸.這象徵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於是在第二章《黃河頌》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並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一樣的偉大堅強.
第一節是朗誦詞,第二節是歌詞.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
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為了表現頌歌的氣勢,“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樣寫〈黃河〉》).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並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 “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崑崙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讚頌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覆出現,把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後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並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