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第30課《詩詞五首》達標訓練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第30課《詩詞》達標訓練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第30課《詩詞五首》達標訓練

  1.給加點的字注音。

  (1)皎皎河漢女( ) (2)纖纖擢素手( )

  (3)渾欲不勝簪( ) (4)狐裘不暖錦衾薄( )

  (5)瀚海闌干百丈冰( )

  解析:注意聲調。

  答案:(1)jiǎo (2)xiān (3)zān (4)qīn (5)lán

  2.填寫句子。

  (1)《渡荊門送別》中寫景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運用擬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詠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渡荊門送別》中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案:遠別壯遊、心懷開闊的激情。

  4.《西江月》寫出了當時詞人什麼樣的心境?

  答案:醉心豐收、怡然自得、淡泊瀟灑的心境。

  5.你是怎樣理解“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的?

  解析:這個題目考查學生對詩歌意境的品味。要回答出“依依不捨”這個要點。

  參考答案:主人看不見客人了,只看見串串馬蹄的印跡,他遲遲不返,一定是在為客人擔心。以景傳情,言雖盡而意未絕。

  6.修改下列病句。

  (1)“五一”長假期間,滔滔不絕的遊客使各地風景區熱鬧非凡。

  (2)這篇小說情感細膩,文筆生動,受到了讀者的普遍歡迎,把它譽為一首難得的愛國主義詩歌。

  解析:(1)詞語的搭配不恰當。(2)句式雜糅。

  參考答案:(1)將“滔滔不絕”改為“絡繹不絕”。(或:將“滔滔不絕的”去掉。)(2)將“把它”改為“被”。

  7.根據下面畫線句子的特點,再仿寫兩個句子。

  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可以使我們獲得很多有益的啟示,充實我們的生活。讀《三國演義》,我們可以領略到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采;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畫線句子的`特點,所舉例子要有代表性,闡述要緊扣作品。

  參考答案:讀《紅樓夢》,我們能體會到封建社會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讀《格列佛遊記》,我們瞭解了當時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朽與罪惡;讀《童年》,我們體會到當時俄羅斯下層人民生活的苦難;讀《水滸》,我們感受到什麼是義薄雲天。

  我綜合 我發展

  一、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

  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8.關於這首詞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詞的作者是唐代的辛棄疾。

  B.“西江月”是詞的題目。

  C.“驚”和“鳴”不是分別寫“鵲”和“蟬”,而是說“鵲”“蟬”“驚”“鳴”。

  D.“見”,讀“jiàn”,“見到”的意思。

  9.詞中以_________________寫烏雲密佈,這樣寫的好處是增加畫面的美感。

  10.從全詞看,是生機勃勃的農村風光和令人喜悅的____________喚起了詞人的愉快心境。

  8.解析:A項朝代應為宋代。B項“西江月”是詞牌名。D項“見”在這裡應讀“xiàn”。

  答案:C

  9.解析:注意審清題幹,緊扣要求來回答。

  答案:兩三點雨山前

  10.解析:這個題目考查對詩歌意境的理解。

  答案:豐收景象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6題。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蘇 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1.文中說的“子由”是詞人的____________,其名為____________,他和蘇軾、____________並稱文壇“三蘇”。

  12.全詞以問句開篇,上闋問______________,下闋問_____________,歸根到底是在問____________。

  1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化用李白《把酒問月》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詞的上闋,寫詞人“____________”的想象,詞中描繪了一個____________的境界,表現了對____________的追求。詞的下闋寫“無眠”時對____________的探求,全是詞人內心的____________,從表達方式看主要是____________。

  15.寫出詞中富有哲理的一句。

  16.下面幾句話,朗讀時停頓不正確的一句是( )

  A.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B.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C.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11.解析:要聯絡這首詞的寫作背景,瞭解相關的文學常識。

  答案:弟弟 蘇轍 蘇洵

  12.解析:這個題目考查對詩歌思想內容的理解。

  答案:天 月 人生

  13.解析:要注意平時的積累,這個題目肯定難不倒你。

  答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14.解析:要緊扣詩詞原句回答。

  答案:歡飲 空靈澄澈 美好生活 人生哲理?獨白 抒情

  15.解析:要了解什麼是“哲理”,注意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詩句。

  答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16.解析:C項“瓊樓玉宇”不應該劃分開。

  答案:C

  二、語言運用

  17.在閱讀活動中,同學們對應該讀什麼書各抒己見,形成了下列三種觀點。你更認同哪一種?請以一本相應的書為例,結合所認同的觀點,簡要說明你的觀點。(50字以內。)

  A.讀經典的書,就發現了世界的入口。

  B.讀流行的書,就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C.讀實用的書,就架設了生活的橋樑。

  解析:要能舉出一部相應的書,能結合所認同的觀點進行簡要闡述,三種觀點只要闡述合理都可以。

  答案示例:我更認同A。理由:讀《荷馬史詩》,讓我們在感悟真理和正義之美的同時,也領略了古希臘文明的燦爛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