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關於語文古詩詞的課程設計

語文古詩詞的課程設計

關於語文古詩詞的課程設計

  設計意圖及理念:

  曾多次為按課本進度而學,致使所學內容與季節不符而遺憾。週末在家偶爾翻看臺歷,才知週一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於是改變原定《生命生命》的教學內容,決定組合《重陽詩詞三首》與學生一起學習。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詞。

  2、運用“學習古詩三步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出詩意。

  3、對比詩中提到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瞭解重陽節習俗。

  4、感受詩人的心情,進行立志、勤學的教育。

  一、聯絡實際,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重陽節)板書:重陽

  2、你知道重陽節的習俗嗎?(團聚、登高、老人節……)

  3、引入:這節課我們學習幾首詩詞,看一看古人是怎麼過重陽節的?板書並課件出示:重陽詩詞三首

  二、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1、我們以前總結過學習古詩詞的方法,誰還能記著,請說一說。

  2、課件出示:解詩題

  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多誦讀,悟詩情

  三、詳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一)、直入詩題,初讀古詩。(解詩題知作者)

  1、課件出示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誰能讀讀這首古詩?(學生個別讀、齊讀)

  3、誰知道王維,學生介紹作者。(配合學生介紹,簡筆畫理解“山東”)——並告訴學生,要想對詩人瞭解的更充分,還要結合著詩去理解。板書(簡筆畫):華山

  (二)抓字眼,明詩意。

  1、誰能試著說一說詩的意思?不理解的可以或請教同學。

  2、學生彙報理解的詩意,結合學生理解,板書:家鄉異鄉

  (三)多誦讀,悟詩情。

  1、結合學生介紹的詩意,表揚鼓勵學生理解得比較正確。

  2、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情。

  A你能讀出詩人在這首詩中的感情嗎?是一種什麼感情!

  板書:獨

  B詩人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介紹詩人處境)板書,長安,蒲州

  詩人王維17歲離開家鄉山西蒲州,到京都長安趕考。初次離家的少年王維,面對京城的繁華熱鬧,心裡沒有高興,只有人生地不熟的孤獨和寂寞,經常深夜無眠,對著月亮想念親人,今天又恰逢萬家團圓的重陽,王維怎能不思緒萬千呢?

  C誰能體會著詩人的'感情,來朗誦一下這首詩?(學生感情朗讀)

  D少年王維除了想到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們,他還會想到誰?想到什麼情景?(媽媽為他準備衣物、爸爸囑咐他要好好學習、親人送別、叮嚀、囑咐)學生朗誦。

  (四)熟讀成誦,昇華感情。(勸詩人)

  1、聽《想家的時候》。

  2、帶著感情齊背誦古詩。

  3、聯絡實際,勸詩人。(王維是帶著父母和家人的期望來趕考的,如果總這樣傷感,勢必會影響考試,我們應該怎麼辦?)

  四、利用方法,自學《蜀中九日》。

  1、學生自學。(同桌或同學交流)

  2、檢查效果,理清思路。板書:厭,苦

  3、指導朗讀。

  五、佈置任務:課下自學《採桑子重陽》

  1、聽讀錄音。

  2、讀提示:A這首詞和上兩首詩中的感情有什麼明顯的不同?B你能從詞中看出毛主席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