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有關孝道的故事
三字經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就要學習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友愛弟妹。
“香九齡,能溫席”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儘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裝置,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麼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裡,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裡,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裡乘涼,儘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準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裡。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幹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他長大以後,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關於《三字經》作者
原典作者
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祖籍河南開封,後遷居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等職。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賈似道而遭罷斥,後辭官回鄉,專意著述二十年。為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於考證。一生著述頗富,計有二十餘種、六百多卷,相傳《三字經》為其所著。
明代著名詩人、王應麟的同鄉黃潤玉在《先賢贊》中稱頌王應麟:“春秋絕筆,瑞應在麟
宋詐訖錄,瑞應在人,尼父泣麟,先生自泣。出匪其時,呼嗟何及。”
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漢藝文志考證》中說:“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十卷,所採掇亦甚博雅。”
章學誠指出:“今之博雅君子,疲憊精力於經傳子史,而終身無得於學者,正坐宗仰王氏,而誤執求知之功力,以為學即在是耳。”
增改作者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中國浙江餘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學大師,國學大師,民族主義革命者。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不同版本的《三字經》
《三字經》是宋朝王應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內容大都採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同唱兒歌,用來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時人覺得本書內容很好,紛紛翻印,因此廣為流傳,歷久不衰,此後成為歷朝歷代最重要的童蒙養正教材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三字經》的內容上,不同歷史時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為止所見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個版本。並出現相關注解本、插圖本。如明清時期就有《增補三字經》、《節增三字經》和《廣三字經》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經》增訂本,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版本。
解放後,又對《三字經》進行修訂。主要涉及一些民族史觀內容的修訂。如:
關於元代歷史的“蒞中國,兼戎狄,九十年,國祚廢。”改為“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
關於清代歷史的“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舉總統,共和成。復漢土,民國興。廿二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改為“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歷乾嘉,民安富,治績誇。道鹹間,變亂起,始英法,擾都鄙。同光後,宣統弱,傳九帝,滿清歿。革命興,廢帝制,立憲法,建民國。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三字經》作為兒童啟蒙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的縮影,其內容涵蓋量非常豐富、全面。作為華夏子孫,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有兩本書是一定要讀的,那就是《三字經》跟《弟子規》。《三字經》讓我們瞭解中國的歷史,以及人倫的次第與綱常,深入學習,深信每個人都會燃起對華夏先祖的崇敬與承擔弘揚文化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