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三字經> 課堂“三字經”

課堂“三字經”

課堂“三字經”

  本文以“三字經”的形式,總結了課堂教學的一些經驗。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課堂“三字經”,歡迎大家閱讀!

  我常想:課堂教學到底是什麼?我認為:在課前,它應該是一個“?”;在課中,它應該是一個“,”;在課後,它應該是一個“!”。由此可見,課堂教學的過程其實是一個“……”。

  我在教學實踐中試著編了課堂“三字經”,選擇其中部分內容,解釋如下:

  【親其師,信其道】

  學生喜歡某老師,就會喜歡他所教的課程;而喜歡了這門課程,就會想辦法學好它。這就是教育學上的“向師性”。

  如:有一個男老師,學生們非常喜歡他,事事模仿他。一次,老師頭上長瘡,沒辦法,理了個光頭。學生見後,議論紛紛。第二天去學校上課,老師大驚:男生全部理了光頭……

  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平常考慮得更多的應該是如何讓學生喜歡上自己。正如一句廣告詞所說的:“我選擇,我喜歡!”學生們選擇的是他們喜歡的教師。

  【愛生活,勤積累】

  生活是一個五彩繽紛的萬花筒,是需要我們用一生來認真閱讀的百科全書,是我們人生的一筆寶貴的財富。雖然生活並不總是春光明媚,但我們要崇尚和追求的是真善美的境界。所以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學習中,我們都應該學會用平和的心態、賞識的目光善待周圍的人。用魏書生老師的話說就是要學會“享受教育”,學會觀察,學會讚賞,學會挖掘其中有價值的美的東西,並積累下來。

  關於積累,彙報一下我的“三個一工程”:

  第一個“一”是每次課後找一個學生談話,記錄下談話的內容、方法、效果,作為我的第一手資料。從中可以發現好多問題(找哪類學生,我是有所考慮的)。

  第二個“一”是每天看一萬字的教育資料,包括教育理論、教改前沿資訊、國內外最新教育成果、教育部落格等,要充分利用好網路。網路給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要有所選擇。第三個“一”是寫一篇教學隨筆或教育日記,包括課堂出現的問題、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學生表現等等。

  堅持“三個一工程”,我受益匪淺,自身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升。教學中,鼓勵學生多積累,學生樂在其中,從量變到質變,享受到了“積累”的快樂。

  【後進生,要賞識】

  于丹老師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只不過有的孩子翅膀折斷了,無法飛翔。老師的責任就是幫這些孩子縫合翅膀,重上藍天。

  後進生就像折斷翅膀的天使,由於學習成績或其它方面不如別人,缺少自信心。要轉化他們就應先尊重、理解他們,切不可傷了他們的自尊心。他們正因為自己多方面不如人意,心理上有了陰影,更有學生乾脆“破罐子破摔”,不大的年紀自稱“看破紅塵”。這樣的學生更需要欣賞與鼓勵,多發現其“閃光點”, 多用“師愛”這種神奇而偉大的力量,架起一座通往他們心靈的橋樑。這樣“後進生”將會變成“動力生”。這應是我們老師的責任。

  如:今天他主動在課堂上回答了問題,他的字比以前端正,他主動幫班級做了一件好事……哪怕這些事在別人眼中微不足道,我們都應給他一個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表揚,讓他們明白自己正被老師、家長關注,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得到了別人的認可,同時也相信自己透過努力也會獲得成功的,從而樹立自信,挖掘出自身的潛能,重新飛向藍天。

  【反思後,捫心問】

  有一個教師成長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

  教後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從“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中發現自身的教學問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

  如:透過反思,我試著每天讓課堂改變一點點。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裡,我設計了一個新的教學環節——“你問我答”環節(學生提問,老師回答),學生熱情高漲。學生問了兩個問題:(1)哪個專業有發展前途?(2)哪些專業含金量高?我回答:有本事的人幹什麼都有發展前途;含金的是人,不是專業。我還帶學生去人才市場進行實戰演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

  又如:在準備“文明禮貌,從小事做起”一課時,今年試著讓同學們準備了幾個“文明禮貌”小品,每個小品表演兩個版本:和諧版、不和諧版。準備過程,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漲,也看到了同學們的表演天賦。晚上九點,學生還給我打電話,討論第二天的劇本。上課效果出奇得好,達到了教學目的。

  透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在那些普遍存在的、被視為“稀鬆平常”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現象中發現許多不平常的東西,這樣每天改變一點點,日積月累,想不提高都難。

  本文以“三字經”的形式總結了日常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一小部分經驗,還很不成熟。我認為:課堂教學不是教師“一節課”、“一下子”或“一陣子”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應該是教師“一輩子”才能成就的事業,應該用心去總結、學習、感悟,課堂教學儘量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