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三字經> 幼兒學《三字經》

幼兒學《三字經》

幼兒學《三字經》

  《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

 幼兒該不該學三字經

  幼兒是否應該學習三字經?這個問題一直備受爭議,其實幼兒學三字經與學識字或其他學習是一回事,大家大可不必把精力與焦點放在要不要與該不該的問題上,爭論不休,這沒有多大意義,更應該討論、研究的是針對幼兒的特殊方法與把握尺度。因為學與不學是相對的,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不同、學習興趣不同、資質潛能不同,不能讓專家的理論來左右自己的行為,一切應以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量力而行,因此沒有絕地的對和錯、行與不行。

  1、三字經的內容值得肯定,濃縮中國幾千年文化精髓。從南宋開始成為歷代兒童的啟蒙讀本,對後世影響深遠持久。三字經採用三字一句,句子短小,形式整齊,隔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悅耳動聽。而且內容豐富,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是一本微型的百科全書。

  2、幼兒學習三字經不應該有明確的目標與計劃。不要為了教而教,更不能一味灌輸,一切要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今天孩子高興就多學點,明天愛看哪一段就跳躍到哪一段,不可拘泥於學習時間和順序,閱讀三字經後,會知道全文可分為五個部分,每個部分沒有密切關聯。年輕父母要藉助三字經,為孩子營造一個學習氛圍,讓孩子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喜歡學習、喜歡閱讀,終身受用,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的。

  3、對於幼兒學習三字經要講究方法,把握尺度。幼兒的思維、心智剛處於發育階段,不可能象少兒、成人那樣先學漢字、瞭解釋義,再來背誦。

  4、幼兒學三字經到底能學到什麼?這應該是很多父母和社會的疑問。其實誦讀古文、經書,並不是一定要孩子會背誦、會理解,這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開發孩子記憶潛能與智力,幼兒正處於記憶力和直覺力的飛速發展階段,讀三字經可以很好地訓練提升這些能力。幼兒學三字經還可以從小薰陶,陶冶性情,從小培養愛讀書、愛學習的良好習慣。更為重要的一點,孩子可以透過讀三字經,愛上我們的漢字,有了認字的興趣。

  在幼兒學三字經或其他古經文方面,作為家長的你不可人云亦云、盲目跟從、拔苗助長,而應該理論聯絡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瞭解認清自己孩子的興趣、性格、能力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怎樣教幼兒學三字經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啟蒙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也是影響最大的一種。《三字經》之所以歷久風行,影響所及,幾乎家喻戶曉,人盡皆知,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它內容豐富,知識性強。

  一般來說,家長在孩子三、四歲便可開始教《三字經》,這樣做有三項益處:第一項益處是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在中國,教育強調“背功”,小孩從小背誦一些長篇大段的材料,有助於開發他們的記憶潛力;第二項益處是幫助孩子從小多識字,漢字是象形文字,每一個字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圖案,而孩子的視覺很敏銳,透過多讀、多背、多看,孩子會自然而然掌握許多漢字;第三項益處是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俗話說“性格即命運”,小孩子時候有了良好的性情,成人之後,便會有良好的性格,《三字經》中蘊藏的人文氣息能對孩子的品性起薰陶的作用。

  家長購買時不必侷限於一個種類而可以購買不同種類的,再買一些配套的音像資料。可以每天可以安排教孩子半小時,每次十來分鐘,比如早上可以讓孩子聽童聲朗讀、歌唱並有音樂伴奏的'《三字經》磁帶,下午可以誦讀,晚上可以播放有畫面的VCD《三字經》等等;學習形式要活潑多樣。

  家長在教孩子的過程中,要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虛心向孩子學習。家長不要有“好為人師”的想法,因為孩子往往都比家長聰明。孩子沒有後天觀念的束縛,創造力最旺盛,家長要善於利用孩子的奇思妙想來教孩子;同時,家長也要自覺地用孩子身上的單純與善良來洗刷自己在社會上習染的汙垢,這樣才符合《三字經》倡導的做人的理念與要求。

  第二個原則是“寓教於樂”。孩子的學習是在玩耍、遊戲中完成的,教孩子可以有無窮無盡的方法,只要能引導孩子愛學樂學就行。倘若孩子對學《三字經》反感或厭惡,家長要馬上停止,自我反省,直到找到恰當的學習方法。

  第三個原則是不要急於求成,而要注重薰陶。家長不要為教而教,孩子並不僅僅是一個等待家長將知識灌注進去的容器,孩子的學習中包括了他們本身的自主學習。家長要藉助學習《三字經》,為孩子營造一個書香門第的氛圍,讓孩子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自願地學習,同時促使孩子人格健康發展,這樣才能達到學習《三字經》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