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有感1500字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讀《三字經》有感,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篇一:讀《三字經》有感
朗朗乾坤,得萬古之靈氣,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曠世之奇書,《三字經》橫空出世!小子對此奇書甚有感觸,即書一文,此亦個人之意,又亦兒戲之言,不可當真也!
何謂此書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韻句成句,自成一體,易讀易記,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華文化之精髓,這部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書,竟融“歷史、地理、人物、天文氣象、詩書禮樂、教育、哲學”於一體。可謂學一書而通萬卷也!但是,我們要把《三字經》與當時的歷史條件聯絡起來思考,正確地認識,主動汲其精華,剔其糟粕。
親情、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孔融四歲就知道讓大梨給長兄;黃香九歲便主動孝順父親而無怨無悔。
重視子女教育和歷史教育亦是優秀的文化傳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玉不琢,不成器”。這體現我國對教育的重視。《三字經》還將整個中國歷史濃縮在一起,易學易記,並且專門談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總之,這一切都表現了古代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於當時的歷史與政治原因,造成了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使《三字經》多了幾分糟粕:三綱五常。所謂“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這說明當時的人們愚昧地認為有了“三綱”,就會形成君順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婦順的社會安定局面;所謂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這是人人都必須遵守這些基本道德底線,不容打破。只是可憐當時的人啊!一心認為三綱五常可以維護家族、國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綱五常並親身踐行,實際上這不過是富有的統治者對被統治者在倫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緊箍咒而已。
總而言之,《三字經》這本奇書,其精華就在於對親情、孝順的張揚,對後天教育和歷史教育的重視。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道德,兩千年來一直是束縛中國人思想和行為的繩索。
我們一定要記住,《三字經》所體現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汲取精華,剔其糟粕,最後發揚光大至世界。
篇二:讀《三字經》有感
《三字經》、《弟子規》可真是兩篇寶貴的好文章啊!今日我讀了一遍,才知其中蘊含著天地間的哲理是我們這些“90後的青年男女”所不懂的。今天,我就把我看過的《三字經》、《弟子規》的感受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父母、老師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不錯,我們在童年所養成許多習慣都與父母的平日裡的習慣息息相關。比方說有的父母喜歡隨地吐痰,被他們薰陶出來的孩子也是喜歡隨地吐痰的,又比方說有的父母喜歡讀書,被他們培養出來的孩子也喜歡讀書。可見,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好的影響將讓你走上正道,壞的影響將讓你走上邪門歪道。每個家長都希望子女成才,仔細想想平日裡你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父母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是啟蒙老師,而老師則是父母之後的又一重要人物,他們教我們讀書,教我們算術,教我們孝敬父母,教我們明理。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無時無刻地鞭策你,督促你,讓你擁有一顆明智的心和聰慧的大腦,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會讓你擁有純潔、高尚的靈魂。老師是我們心中最美的太陽。
孝親、敬長
既然他們賦予了我們本來所沒有的才能,磨練了我們的意志,我們為什麼不孝敬、尊敬他們呢?孝敬父母,不能總讓父母操心、生氣,因為氣大傷身啊!誰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平平安安、長命百歲呢?孝敬父母,要聽父母的話,父母吩咐的,如果合情、合理、合法,那我們就應該積極努力、不遺餘力的去做,因為父母不僅賦予了我們生命,還對我們有恩惠,這樣的恩惠不應該忘記,而應刻骨銘心,牢記一生!孝敬父母,我們更應關心、體貼父母,父母勞累了,我們應該主動端茶送水,父母生病了,我們要把藥親自端給他們。古時候有個黃香為父溫席、扇涼,難道現在的我們為父母做一點點小事都不願麼?
在學校應該好好學習,這不僅是一種尊敬師長的表現,更是一種孝敬父母的表現,好好學習不僅回報父母,還回報了社會、國家。老師賦予了我們許多,我們更應好好對待他們。有的學生總是和老師對著幹,唱反調,上課起鬨,無故曠課。你們怎麼不用大腦想想,你們這樣做對得起老師麼?老師一心只想叫同學們學好,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更應尊敬老師啊!首先見到老師要問好,這是最起碼的、一個高中生必備的禮貌和涵養。我們更要為老師著想,將心比心。別看老師平時對我們嚴厲,但要明白嚴也是愛,嬌慣反而是害!對於以上的父母、老師,我們都應當把他們看做聖人,用聖人的眼光和方式去對待自己的父母、老師啊!
學習、刻苦
《三字經》中曾說過:“少不學,老何為?”的確,現在不為將來的幸福奠基,那我們的將來應該怎麼辦?未來的日子怎麼過?這些問題我們想過不止千次百次了,尤其是我,常常一個人呆坐在夜裡,仰望茫茫的星空,心裡成百上千次地問我自己:“未來的日子怎麼過?將來的幸福我該怎麼創造?”想破了大天,去終於言歸正傳,歸到一句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啊,成功正是由每一天的“向上”積累起來的,只有每一天的.“向上”,我們才會攀上成功的高峰,而“向上”的原動力正是刻苦。不刻苦學習,敷衍了事,又怎麼會成功呢?
文化、差異
我們是“90的青年男女。”雷鋒精神在許多青年心目中已被淡化,焦裕祿的形象或許大多數青年已經從記憶上抹去,取而代之的卻是“月光族”和“韓流”。路邊常常有人行乞,可現在的青年又有誰去關心一下他們呢?青年們已經忘記了本國的一些節日和文化,反而去追逐那些“非主流文化”啊!不禁教我寒心在非主流的世界裡所有的人都是十分怪異,講話怪異,造型怪異,著裝更怪異,一切都怪異到了極點,真不知道現在的青年男女到底在想什麼啊!看看我,多麼單純、樸素、老實,真的可以為《弟子規》做形象代言了!
道德、修養
一人隨便往地上吐了一口痰,一口痰事小,傳染疾病事大,更影響市容!難道真的就以為吐一口痰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麼?錯了!很多人不只是往地上吐一口痰,而且用髒話罵人,隨地小便,這樣的事屢見不鮮,屢禁不止,難道我們的世界就應被那些沒道德,沒修養的人糟蹋?唉!或許只是由於地點不同罷了!他們並沒有把外界當做自己的家,他們再沒有修養也不可能在自己家裡吐痰、大聲罵人和便溺的!他們並沒有想過該怎麼融入這個社會,一個人的修養總是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
仁義、禮智
仁義、禮智是儒家所宣揚的傳統,唉!只可惜現在社會中的仁義、禮智已經在青年男女中淡化了,自私愚昧卻淡淡表現在了青年男女的身上,撿到別人財物會主動歸還失主的畢竟是少數,這少數人還有些良知,而那些沒有良知的,早將財物揮霍一空。同學中有人受欺負了,同學們頂多會關心安慰一下,又有誰去想過為那個受欺負的學生討回公道呢?我總會趕緊向老師報告或者去找那個欺負學生的學生,去找他理論,要相信人間有正義,公平尚存啊!要有愛心,要仁愛啊,同學們!
誠實、守信
做人要誠實,有信譽,別人才會信得起你,我們有許多人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好,古人就遵循著誠信這一優良傳統,到了我們這代反而讓這寶貴的文化遺產淡化了!平日裡我們總是不能按時參加約會,這讓舉辦約會的人很尷尬,所以我們必須按時,古人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我們不能否認,做人守信到永遠是一個人必備的品德啊!誰也不能將這一品德淡化,要知道一個人無信譽,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