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滿地泥濘髒了誰的臉的散文

滿地泥濘髒了誰的臉的散文

滿地泥濘髒了誰的臉的散文

  眼看就到清明瞭,南方早就滿園春色關不住了,北方的天空還時不時的飄舞著白雪的純潔。但,那份純潔卻不象寒冬裡那般招人喜愛。那雪舞,雖然也很美,輕盈的身姿飄落時還是那樣的悄無聲息,打在臉上,柔柔的、涼涼的,落在地上,卻難得“質本潔來還潔去”了。你看:搶先落地的雪花們,根本就找不到那美麗的身影,彷彿冷酷了一個冬天的大地一下子變得柔情似水了,也一同把那片片雪花融成了水,化成了泥。而有幸飄落在還沒來得及融化盡的殘雪堆上的雪花們,似乎擁有一份回到家裡的興奮,歡天喜地的抱成一個個雪堆,讓已經被春風溫柔的手撫摸得慘不忍睹的殘雪藉以恢復了嚴冬裡那純淨的風采。隨著雪舞的繼續,道路兩旁整個冬天沒怎麼清理的積雪堆由汙跡斑斑的醜陋變成了純潔一片。而當那歡騰的舞姿一停歇,陽光的笑臉加上春風的溫暖,又把那剛剛找回的純淨的風采變成了一堆堆消融中的殘雪。

  就這樣,融了下,下了再融,這個春天的雪如整個冬天的雪一直頑強,一直沒有隨著春風的到來而走遠的意思。

  無論那雪如何留戀,春風吹來,就不再是雪的樂園,為了萬物的復甦,陽光在春風的協助下,把那冰天雪地慢慢地變成了滿地的泥濘。

  看哪,去年剛剛新修的馬路上,冰雪消融後的積水,成窪成溝,甚至有的地方成了“河”。如果遇到那“河”窄的地方,來個“飛躍”,或是稍微繞繞遠,還是不成問題的。但,如果是那“河”成了“汪洋”之勢後,任你武功如何高強也是飛躍不過去的,想繞繞遠,就可能得繞出那大一個圈出去。看著一個個沒有相思準備的人站在“河”邊望洋興嘆的無奈,有首歌突然浮現出來“妹娃子要過河,哪個來幫我嘛……”我真想應上一句“哪個也幫不了你,要麼先學會游泳,要麼先學會飛……”再一想,我這叫什麼招啊,太損了點。但,你還別說,損招在後頭呢。

  再看看那同是去年剛剛新修的街道,更是“慘不忍睹”。每家每戶的房前屋後,都堆著雪堆,只有個別的“勤快人家”的“領地”範圍內沒有雪堆。仔細看那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雪堆,真叫個“千姿百態”:向陽面的,堆小的,消融得很快,只剩下殘雪的樣貌,沒有實質性的“資本”了;背陰的、堆大的,消融得很慢,表面擁有殘雪的破敗,“骨子裡”卻是厚實著呢,有淘氣的孩子還會在那厚實的雪堆旁掏挖個雪洞出來,不知道是覺得好玩,還是要在裡面藏些什麼“寶貝”,藉以體驗一下什麼叫“雪藏”。眼看著這雪在陽光下越變越少,可地上的水和泥卻越變越多了。原本潔白的雪消融後變成汙濁的泥漿,形成讓人寸步難行的泥濘,這不是雪的錯。雪的純潔只屬於冬天,春風來了,它是很願意退出人們的視線,也極願意讓人家把它們清理到不防礙人們生活的地方去的,也好繼續完成那“瑞雪兆豐年”的美好。怎奈,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人也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懶也就太正常了。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嘛:勤快人是懶人的奴才嘛。現在的人,哪個還想當奴才,都爭著搶著當主子,當更大的主子呢。那麼好,既然都想當主子,就沒有奴才肯幹活了,大家就都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看著吧,這下,雪的快樂時光被延長了很多很多……

  雪是認家門的,下在哪家的門口,就老實本分的呆在哪家的門口,可這雪一旦融化成泥水,可就不管哪家是哪家了,只認一個理:水往低處流!這樣,處在地勢高的人家,就開始偷著樂了:哈!別看咱的雪沒清,可一點都影響不了咱,看咱的門口多清爽啊,一點水都不存;處在地勢低窪處的人家心裡的苦喲,就說不出,道不出的了:誰讓咱不佔“地利”了呢,怎麼辦,辦法只有一個,往外淘水吧!可這水咋就越淘越多呢?切,這是累得範糊塗了,你沒看那雪一直在化嗎,太陽也在和春風說著笑話呢:看你淘得快,還是我們化得快!無奈,只淘水還不中了,再加上一招吧——堵!用土、用磚、用爐灰,反正是用上一切能用上的東西堵那水流,就如同築壩一樣。

  哈哈哈……要說現在的人就是聰明,一家的壩剛剛築起,鄰居的壩就開工了。於是啊,街道上的風景這邊獨好了!你看那壩越築越多,越築越高。壩連壩,壩比壩,好不熱鬧。原來偷著樂的那些人家也樂不起來了,怎麼?水無處可流,只好轉頭,往自家院裡流唄。這下好,不再偷著樂了,也趕緊加入築壩的行列吧。也別管築壩這招損不損,反正管用。

  還好,這些壩不只是有擋水的功能,還成了行人能順利透過的“保障”,不用再象在馬路上那樣“望洋興嘆”了。

  但,這邊獨好的風景也不長久,那些千辛萬苦築成的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壩”經受不了車輪的輾壓,一有車經過。所有的壩都“崩潰”,只能“從頭再來”,沒辦法,誰讓日子越來越好,有車的人越來越多呢。

  唉,說了半天,這滿地的泥濘,怎麼就不說說從前,怎麼就不說說現在的現代化呢?還真是,那就先“憶苦”再“思甜”吧。

  記憶中,每看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把自家房前屋後的積雪徹底清出去,當然,“自家門前”的街道上的雪也沒落下。而那被集中起來的'高高的雪山,就由各單位的“鐵牛”、“拖拉機”、“大汽車”等連推還拉的運到遠處的田野裡。有了過年這次的大掃除打下的良好基礎,即便是春節過後再下雪,哪怕是下大雪,也會如法炮製,等到春暖花開時,就算有落網之“雪”融化出泥濘,也不會形成讓人“望洋興嘆”的氣候的。

  憶完苦,再來看看現在的“甜”:曾經的泥路、土路,就連當時最好的沙石路,如今都變成了水泥路。原來的街道、馬路都拓寬了,街道兩旁有排水溝,馬路兩旁有下水管道。還不只是這樣,為這些街道、馬路,還配了環衛處、衛生隊、環衛工人等從大到小再具體到人的機構和機制。據說,環衛部門還為北方這大雪飄飄花了上百萬上千萬購置了大型、現代化的清雪機械,那叫一個金貴、威風。這些金貴的大傢伙也曾在世人的面前露過臉,那雪清得,叫一個爽:差不多是雪停了沒多久,路面上的雪就清得差不多了,道路兩旁的積雪也隨之不見了蹤影。在這個過程中,也總能看見衛生工人的身影。但好景不長,那些“龐然大物”難得再在世人面前露臉了,而收衛生費的卻按時按點的笑臉常露。那些衛生工人的身影,在北方長長的飄雪日子裡,卻難得一見了。

  如果要問:那些現代化的機械哪去了,為什麼不用?那些衛生隊的環衛工人冬天都哪去了?聰明的人笑了:為了“節約”!一個節約實在了得,到底節約了什麼?人力、物力、財力!或者更多。那如此之多的“力”又都節約到哪去了呢?專項撥款照花,衛生費照收。最直觀的“節約”成果就是這滿地的泥濘!

  面對這滿地的泥濘,用時尚的語言表達一下感想,弱弱的問一句:這滿地的泥濘,除了能髒了鞋子、髒了褲角,還能髒了誰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