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感動清明路散文

感動清明路散文

感動清明路散文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掃墓祭祖、崇拜英烈、踏青郊遊是清明基本主題。

  1

  清明是個陰雨連綿的季節。俗話說:早清明,晚十一。3日下午五點,同事三人驅車回家,從西鋼出發一路向北,從二環剛進文景路,車流便逐漸增多,行至未央轉盤時,由南向北車輛已排了一公里多,張旭東呲牙蛋話還在耳邊努力迴響著。繞城更是因為杏園修路堵的一塌糊塗,四車道變成一車道,天還在下著雨,從出發地就有的不大的雨滴時緊時慢的擊打著前擋,雨刮急急地甩著,視野裡只有紅豔豔的尾燈明亮的制止著,現在更是一片紅,我們驚訝著目前的三個40分鐘,也許是冥冥中的巧合吧,從西鋼到西軋40分鐘,西軋到酒店40分鐘,從酒店到未央又是40分鐘,下一個40分我們是否會踏上回家的路?雨,在冷冷持續著。

  天很冷,車玻璃霧起的很快,暖氣與外界的形成的反差十分明顯,暖風開起太熱,不開起霧,開窗戶飄雨,冷風又太冷,眼看油表從滿格下到一半竟然連個西禹的面還沒見到心情不免有些焦慮,終於看見韓城的標誌,也逐漸看清了修路的圍擋,“為啥未央不公佈路況呢?不是我們就走三環上新築也可以啊!”“不管你掏錢不掏,掏了錢,耗了油,受了氣,緣由都在一個‘堵’字。”上到西禹還真的又是一個40分鐘,雨,還在急急地下著。

  剛剛撒著歡的跑了約20裡,又慢下來,一輛接一輛的又挪動起來,應急道事故車的警鈴晃動了幾十裡的企盼來了又去,像是青藏高原的喇嘛手持轉經輪急急緩緩在堵塞的車輛中來去,剛讓開一條道,有幾輛就迅速從後面撲了上去,每個車都像是很急切,即開急停的,無聊的雨還在繼續,又一個堵堵停停的三列並行。看見渭河大橋的牌子了,近了,上了大橋,看見救援車,近了,剛過渭河大橋,映入眼簾的是六輛車追尾,白的,黑的,萬幸沒有人員受傷,三車道又變成一車道,難怪堵的,“快走,別停!”雨在匆匆下,車在匆匆馳。我不敢說話,因為剛好我又看見是一個“40分鐘”的概念。冥冥中要有什麼安排,只有天知道了。

  還好一路平安,雖然到家的時候已是晚上十一點。原想著堵就堵吧,過了十二點就該免費了,看來是剛好泡湯。五個40分鐘,再加上後面連續的兩個多鐘頭,前前後後竟用了五、六個小時!這段路在平時能跑一個來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們成為了詩句真是的寫照,人困車乏時倒是平安更叫人欣慰些。

  中華民族是個崇拜祖先的民族,清明是祭祖的日子。這麼說的`話,我真應該為自己感動一下了,因為也許祖先的在天之靈會有些許感動的!

  2

  中華民族是個崇拜英烈的民族,我們緬懷故去的親人,也不能忘記那些“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在戰爭中為捍衛國家獨立、民族尊嚴而英勇戰鬥、血灑疆場的民族英烈。如今這美好的家園、富裕生活,他們才是更應該享用的。

  正如每個城市都有文化一樣,每個城市都有英雄,在韓城這個厚重博大的城市,我站在逶迤的司馬古道,聆聽冥想,那一刻,建立在先輩、先烈艱苦奮鬥上的,由此而產生的無限感謝、無限感慨、無限敬佩,是他們不朽的神聖、無可替代的超越,無私地塑造出這個富裕的國度、美滿和幸福的生活,所喚醒出的良知感染著人們!

  站在司馬遷祠高高的瞻仰臺,我想到一個詞,“萬人空巷”。在我的視野中,能到司馬廟來的有三條道路,每一條都排了滿滿的車隊長龍,聽說南面的旅遊路更是排到了十里外的高速出口。沿著廟宇凸凹的石板一路走來,人們帶來的更是一種莊重,一種崇敬,飽含春泥抖落的氣息,是剛剛賞完花蕊的嬉鬧,即刻就深入這莊嚴沉穩的氣場中去萃取著,感受著心靈的昇華,感受著人生的洗滌。我感到:嬉鬧的只是一種休閒,而真正要昇華的是人的心靈,站在偉人的腳下,才會有更多的啟迪,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更多的感悟心得。新建的廣場人頭攢動,空前爆滿,代表民祭的主持紀連海陰陽頓挫的餘音繞樑著,不能忘記歷史啊,不能忘記!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的確,祖先的一塊塊碑文上寫著的不正是“不能忘記歷史”的話語嗎?英烈的一塊塊碑文上寫著的不也正是“不能忘記歷史”的話語嗎?後人祭奠他們,排著長長的車隊,彎下不屈的脊樑,看重的不正是塵封歷史嗎?這一段真情不能抹去,即使有人要刻意利用,我們也不能放棄自己的信仰。

  腳下是坎坷的歷史,心中有不平的記憶。兩千多年前的司馬遷,寫出一段不朽的碑文,從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多年的歷史,那一個比得過司馬遷寫出的這道道碑文,這麼精彩,這麼的“會當凌絕頂”!

  古道、故城、長城、大戰、文化、千百年來時刻指引著這片積澱的華夏文化。無數個清明匆匆,無數個腳步匆匆,但素年錦時中,故鄉的那份崇高永遠是心頭抹去的記憶。

  於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