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時經典散文
母親買來幾疊方塊錫箔紙,每疊約二百張,不厭其煩地將一張一張的紙箔折成元寶狀。看到這,我方才知道,又是清明時節了。
這個清明時節,雖未見如唐代詩人杜牧所寫《清明》裡的“雨紛紛”,但看著母親溼潤泛紅的眼圈,我不難想象出母親如詩人在詩裡所描述的那樣,猶如路上行人一般的“欲斷魂”。
母親的滿頭銀髮,滿臉的溝溝壑壑,越來越彎曲的脊背,無不昭示著歲月的流逝。不知不覺間,父親離世已經十九年了。常常唸叨父親的母親,每逢清明時節總是夢見父親,她一如既往地向兒女們講述她的夢中見聞。
母親哽咽著說:“操勞了一輩子的父親,在九泉之下,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靠種地為生,過著節儉的生活。還是改不了的那副德性,即使自己窮的叮噹響,也要幫助別人。夜裡,她夢到,父親把僅有的糧食毫無保留地借給了駝叔(父親身前的好友,前年剛剛去世),因為莊稼青黃不接,導致自己餓著肚皮,暈倒在地裡,她恰好看見,怎麼叫也叫不醒他,越是叫不醒,她越是拼了老命的大聲叫喊,叫啊,喊啊,就驚醒了。”
那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離家五六里路的鎮初中,我早出晚歸步行上學。父親捨不得我來回勞累奔波,許諾給我買一輛腳踏車,省吃儉用好長時日,才攢夠了買車錢。
那天,意欲和我一起去鎮上買車,卻遇上駝叔前來借錢,父親瞭解到駝叔借錢是為妹妹置辦嫁妝的緣由,居然毫不猶豫地把錢借給了駝叔,而全然不顧我的感受。為此,我也曾對父親有一絲怨恨。
人以群分。後來,走上社會的我,終於理解父親的所為。深深的懂得,雪中送炭才是真正的朋友。
母親一邊講述她的夢境,一邊手不停地折著。因為她要在清明節來臨的前幾天折完這千張紙箔。以便趕在清明之前讓我們去父親的墓地燒給父親。她說,一來解決父親的燃眉之急,讓父親有錢吃飯,二來,免得沒有親人祭祀的孤魂野鬼爭搶。
看著她悲傷的倦容和十分虔誠的樣子,淚點從不低的我,卻也模糊了雙眼。而一旁的妻子眼角的妝容早已被溢位的晶瑩洗滌得慘不忍睹了。妻子見狀,提議我倆幫忙,話一出口,立即遭到母親的反對。
“你倆做事從來都是毛手毛腳,風風火火,怎能將元寶折得闆闆正正,惟妙惟肖呢?折得越像,才物有所值,你爸收到後,才能花得出去。”母親急切地拒絕我倆說。
“難得你倆有了這份孝心,如有時間,請幫忙把摺好的紙元寶,裝在袋子裡,封好,寫上你爸的名字。一定要輕拿輕放。”母親又補充一句。
看著妻子小心翼翼的往洗得乾乾淨淨的編織袋裡裝母親的傑作,我暗喜妻子已慢了下來,難道出身書香門第從不迷信的妻子被母親異化也信起了鬼神?我真的不確定。但我可以肯定,妻子的對母親的孝心以及對九泉之下父親的懷念早已在我之上了。
我也對母親言聽計從,在裝滿紙元寶並封好的袋子上,一絲不苟地留下我端端正正的筆墨。
抓住三月的尾巴,去墓地的路上,一路陽光燦爛,卻照不幹潮溼憂傷的心。亦無心看一路上的草長鶯飛、桃紅柳綠。母親執拗一同前往,如果不是去祭奠老父亡靈,而是有老父陪著老母一起去郊外蹣跚,一家人其樂融融賞盡人間美景,該有多好啊!
來到父親的墳前,擺上果品,點燃香燭,燃起寫著父親姓名的紙元寶袋。遵母叮囑,我雙手合十,嘴裡禱祝,父親收到紙錢,變得生活富足,在不用因為幫助別人,而委屈自己,保佑母親身體健康,保佑全家平安!
妻子虔誠地彎腰作揖,嘴裡振振有詞,願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母親把我倆的言行盡收眼底,連日來,憂傷密佈的臉上再現了一縷陽光。
儘管我和妻知道,這種祭祀不文明,只能借用孟子所說:“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來聊以慰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