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散文:記憶中的家鄉的清蒸魚

散文:記憶中的家鄉的清蒸魚

散文:記憶中的家鄉的清蒸魚

  廣東地處嶺南水鄉,河網密佈,又瀕臨大海,蟲蛇魚蛤特別豐富,隨手可得,烹而食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粵菜“鮮活、生猛”的優勢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的程度。一尾清蒸魚,一碟新鮮的蔬菜,是廣東人一餐簡單而美味的家常便飯。

  粵菜裡的清蒸魚是中國菜餚中的一絕,最能體現粵菜清淡及保留食材原味的烹調方法,講究的是火侯與少油少鹽,基本上就放姜蔥醬油而已,鹽與味精能免則免,醬油一般是自己調製的,務必達到味清淡而肉鮮嫩,最大限度的保留住魚的原汁原味。

  清蒸魚做法雖然簡單,但是做出味道鮮美的清蒸魚還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說,肉質細嫩、大小適中的魚,最適合採用清蒸的方法。首先,將鮮魚清洗乾淨後在魚肚貼骨之處用刀切開成為扇型,此動作讓蒸出來的魚肉嫩度一致,不會吃了這一邊而另一邊因一直浸在汁裡變老變柴,而且也縮短了蒸魚時間。火候是清蒸魚的關鍵所在,與很多清蒸菜一樣,一定要在鍋內水開後,再將魚入鍋,蒸6至7分鐘立即關火。切記,千萬別忘了虛蒸。所謂虛蒸就是關火後,別開啟鍋蓋,利用鍋內餘溫再蒸5分鐘左右,出鍋後,將備好的醬油和少許清油淋遍魚身即可。

  清蒸魚吃過不少,印象最深的,當然是母親蒸的。幾十年過去了,那鮮美的味道,仍然記得。

  那一次,不知從哪裡,父親抓回來一條盲曹魚,就這麼一條小魚,不夠下鍋。母親想了想說,就放在飯上蒸吧。給那條小魚抹上鹽,淋點油,其他調料一概不給。裝在碟中,等飯差不多熟時入鍋一道蒸。

  魚蒸好了,擺上桌子,白白的,一點看相也沒有,心想一定很腥,簡直不想伸筷子。勉強從魚肚上挑起一小塊放入口中,出乎意料,那魚不僅絲毫不腥,而且柔嫩異常,實在好吃。於是,對那條魚的壞印象一掃而空。只聽母親漫不經心地說:“這條魚還蠻鮮的咧,只有最新鮮的.魚才能做這道菜!”魚鮮,魚鮮,原來這就是魚的鮮美。我這下明白了為什麼媽媽從來不做紅燒魚給家人吃,因為過多的調味料和醬油往往只是為了掩飾不新鮮的魚的腥味,她還是比較喜歡原味、自然的感覺。也許,這才是真正的清蒸魚吧,最原始,最不講究的清蒸魚。自此,對蒸魚有了好感。

  對於吃慣川菜的人來說,粵菜可能太缺乏刺激了。我時常想象清蒸魚和水煮魚同時出現在餐桌上的情形,前者清新的外表像一個純情的淑女,引發人們對於初戀的淡淡回憶,卻不能夠像後者那樣撩撥人內心深處的慾望。可是,粵式蒸魚不會為你留下任何後遺症,第二日一覺醒來,那絲淡淡的清香或許還會讓自己回味無窮。

  愛吃,如同好好活著一樣,是一種追求。喜歡美味的人,一定不是無趣的人。清蒸魚的做法雖然簡單,可也需要用心。一兩個人吃飯的日子越來越多了,而且下班也越來越晚,做得快又好吃的菜便成了我的首選。自己動手做個好吃的清蒸魚,解解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