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態度> 【精品】態度作文集錦8篇

態度作文

【精品】態度作文集錦8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態度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態度作文 篇1

  “我不能選擇容貌,但可以選擇表情,我無法選擇天氣,但可以選擇心情,同樣我們也可以說,你無法選擇工作,但可以選擇態度。”工作是上天賦予我們的使命,在工作中,個人的態度對工作的能力的發揮是很重要的,只有認真工作的人才是能力超強的人,才是聰明之人!換一種工作心態,把工作當成自己的家事,怎麼可能做不好事情呢?看了本書,這句話給我震撼很大。因為工作本應是一件需要每個人用心去做的,快樂的事情。卻被很多人認為是謀生的手段。

  一、認同的觀點

  1、態度比能力更重要,態度是你的競爭力,並且是第一競爭力,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有什麼樣的結果。卓越的工作態度就是你的第一競爭力。積極的態度才能將你推向成功的頂峰,正確的工作態度就是我們最大的資本。

  2、端正態度,不要為自己找藉口。愛崗敬業,用積極的態度工作,不要把問題留給別人,推卸責任。不要讓藉口成為習慣,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對。

  二、聯絡實際

  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對事物看法的出發點亦不盡相同,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一名中學老師,應把自己的工作視為自己生命中很精彩的一部分,因為我們的一生除了吃飯、睡覺等必須消耗的時間外,我們投入到工作或學習中的時間已佔了一大半。如果你對工作沒有熱情,長期處於一種情緒低落或牴觸情緒之中,那不但影響你的工作質量,而且會對身體造成很壞的影響,可以說是對自己的高度不負責,對學生不負責,對學校不負責,對家長不負責,那是對生命的摧殘。所以應該端正態度,專注教學工作,拒絕藉口,立即執行學校的政策,才是我們工作完美完成的保證。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沒有什麼藉口,才能把教書育人的工作做的到位,關心愛護學生,無愧於人民教師的稱號。

  三、反思重構

  讀了《態度勝於能力》一書,更感覺到比爾?蓋茨所說的話“工作本身沒有貴賤之分,對於工作的態度卻有高低之別”的正確性。態度決定能力,態度勝於能力,端正態度,認真工作才能成就人生之價值。讀了該書,感受很深,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加端正工作態度,自動、自發、激情、主動、信念、樂觀、積極、負責、細緻對待每一個工作環節,力爭把工作做的更加完美。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學生,對得起學校,對得起家長。

態度作文 篇2

  經過前兩天的室外調查,奔波勞碌,發問卷,採訪林偉主任,我們今天沒有外出,室外資料準備得差不多,一切就緒,開始最重要的寫論文,寫報告。

  我們將收回來的問卷分類,總結結果,發現三月三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中年階層,不知是三月三的節目青少年不喜歡還是怎樣,居然有一半的青少年認為他們和家人是不重視三月三的,這說明了三月三還沒有深入人心,側面反映了三月三有待加強改變的地方,反映了它的短板,在青少年群體的影響力不夠,它還不是沙琅的.標誌,如果它能成為沙琅人(上到老,下到小)掛在嘴邊的自豪,那麼,它就成功了。而如今,它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

  一整天待在辦公室,從各個方面總結,從各個方面思考,只為寫出全面的論文,絞盡腦汁,不斷收集資料,這個時候,不誇張地說,真的是認真地像街邊貼手機膜的。

  看到辦公室裡每個人在認真地做自己的工作,而新聞組的一直在忙著發稿。當我想要抱怨辛苦時,看到他們,我裡就會有些許的安慰。每個人都在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你有什麼值得去抱怨的呢?融入這個團隊,才是我們最需要做的。我們總在抱怨著,從沒有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我們又怎麼能感受到整個三下鄉過程的快樂呢?如果我們把它當作一次完成任務就罷了的,那麼,我們是無法體會到其中的快樂的。一直聽到有人在羨慕別人的三下鄉,其實我們已經比那些要撿柴生火做飯,睡覺只能在教室打地鋪,洗澡沒有專門的洗澡房的同學好得多,只是我們的心境不好,我們總是在羨慕著別人的生活,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別人此刻也在羨慕著我們的生活。

  你的心境的決定著你的態度,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把自己生活過得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態度作文 篇3

  我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態度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一個人的心態很重要,面對一件事情,如果我們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事情就會的好的境地發展;相反,如果以消極的心態面對結果也會相反。

  如果你身處沙漠境地,而你帶的水也只剩下半杯了,附近並沒有發現水源,這時你會怎麼辦?如果你以積極的的心態去面對:杯裡還剩一些水,我一定可以找到水源,並從這裡逃出去的;如果你用消極的心態去面對:杯裡只剩這麼一點水了,怎麼辦?我都找了這麼久都沒有找到水源,我一定逃不出去了。這兩種心態,雖然都是在困難中正常的心態,但不同的心態會帶去不同的結果,也會使自己的心情發生差異性的變化。

  老師常常告誡我們說:學習的結果是否令自己家長滿意,關鍵在於你是否運用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的態度很重要,它也許會改變我們一生的命運,海倫凱勒的故事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海倫是一個殘疾人,是一個盲、聾、啞人,如果遭遇這些的不是他,而是我們,我們是否會像他一樣,擁有積極的心態呢?他堅信即使是一個殘疾人,也應該有堅強的意志與積極的心態。學習時,她用觸控物體的方法,僅管她比其他人學得慢,他也從不放棄,他消化、學習的知識與別人是相同的,他的積極心態,改變了她的一生,他成為當代著名的作家,寫出了許多著名的文學作品,態度真的決定著命運。圖片

  在消極與積極之間,我也曾做過選擇,我猶豫很久難以決定,但我還是選擇了積極的心態。這件讓我猶豫很久的事就發生在期末成績上。七上的時間匆匆流去,寒假來到了,這也就意味著即將發期末成績單了。我知道這次我的地理拉了不少分數,成績下來了,果然不出我所料,起初我用消極的心態去面對地理成績,不知這次的地理成績為何這麼差,後來我仔細想想原因,我又一次直視我的成績,我帶著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成績,我發現我的總成績、班級排名、年級排名都比期中成績進步,年級排名進步了83名,雖然成績有待提高,但這一次我進步了。用積極的心態看待事情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這次的地理成績大幅度下降,但我卻不會就此放棄,我會用年後的10幾天認真的複習地理及各科,這次考得好的要保持,考的不好的,我也不會放棄,會抓緊時間去複習。

  態度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即使遭遇挫折,不要放棄,我們離成功就更近了一步。

態度作文 篇4

  我對學習的態度

  大家好,我叫周小雨,是文化路三小的四班的學生,我要告訴你們,我對學習的態度很不好。

  記得在開學三個星期的時候,這時候在上語文課。這節語文課的要求是:給自己的班級想一個名字、口號、目標和公約,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想啊想,終於想到了一個好名字“快樂齊飛”,“快樂”是指我們班的同學每天開開心心,快快樂樂;“齊飛”是指我們一起飛向湛藍的天空。但我不知道這個名字好不好,就讓劉寶洋想一下,可是劉寶洋正在和陳思源玩什麼“穿越火線”的遊戲,不聽我說話。我只好大聲地叫劉寶洋,劉寶洋才回過神來。“劉寶洋,你有沒有想到什麼可以做我們班級的班名?”可他卻來了一句“我不知道”,我讓他再想想,可他來了一句“好班級”。我頓時火了,“你就不可以想點好的嗎?”這時,老師讓我們停了下來,可是劉寶洋還是沒有想出來。“算了,不管他了。”我站起來剛說我想的班名,老師就失望的說:“你坐下吧,我不想聽你發言,自己都管不好,就不要發言了。”

  我很納悶,坐下之後,我一節課都沒有在聽講,我想啊想,明明是劉寶洋不對,為什麼要批評我,晚上回到家後,我立刻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笑著對我說:“寶貝,是你不對。”“哦,我錯在哪裡了?”“一,你不可以在老師上課時大聲說話;二,你跑了題,老師讓你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問別人;三,如果別人不聽,你就要立刻閉嘴。懂了嗎?”“我有點不懂第三條,為什麼要閉嘴啊?”“因為你不閉嘴,就會被批評了,別人不聽你說,那豈不是就是別人不尊重你了嗎?”

  聽了媽媽的話,我才意識到自己對學習的態度那麼不認真,以後,我要改變自己,爭取做到最好!

態度作文 篇5

  前不久聽到一句頗似經典的名言“年輕是一種態度!”只是它不禁讓我想問:年輕到底該有怎樣的態度?

  記得很早以前,老師說:“態度決定你的高度,態度決定你的一切!”於是後來我努力的生活與學習。可到頭來,我並沒有長高,重要的是我沒有考上我理想的高中。那種“欺騙”告訴我:努力並不一定可以成功!可是後來,我越是放棄,越是發現:不努力卻永遠不可以成功!

  都說80後的孩子有著讓人捉摸不透同時也出人意料的想法。其實這句話很是矛盾,我想不光是80後,其實每一個人都一樣。態度,什麼才是態度,什麼才算是年輕應該有的態度?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80後寫手――韓寒。韓寒的經歷不用我說,對於當今社會,他可謂是一個人們只要一談到個性之類的話題,立馬就會想到的人之一。態度,他有嗎?當然有。他的態度不光代表著80後一代的思想,甚至還感染了無數前輩。與此同時,他也是很具爭議的一個80後人才。他說:“思想品格不及格,總比沒思想好。”這句話本身很不錯,誰都知道有錢總比沒錢好,可問題就在於,我們所要求的思想就僅僅侷限於及格或者接近及格嗎?我想這算做是中國教育的造化吧,因為無數老師或者家長總是告訴下一代,要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做事情要有好的態度!那韓寒的態度就不好了嗎?

  態度。

  我查了一下字典,上面註釋到:對於事情的看法和採取的行動。我想這並沒有表明是怎樣的看法或是怎樣的行動,那麼什麼才叫該,什麼又叫不該。於是我們無從定論。

  年輕是一種態度。

  與此同時:張揚也是一種態度,謙虛也是一種態度。態度,好象有很多很多吧!那年輕呢,年輕的態度又應該怎樣呢?

  我們年輕,我們就該肆無憚忌。可老一輩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要為我們的行為負責。

  我們年輕,我們就該熱血沸騰。可無數次失敗後的痛苦教會我們:挫折會一點一點迎面而來。

  我們年輕,我們就該為所欲為。可現實卻證明年輕不是萬能。

  年輕是一種態度。只是年輕沒得選,態度可由自己做主!

  看著現在電視上越來越多的選秀活動頻繁的上演,我想說:這也是一種態度!拼搏的態度,競爭的態度。

  年輕是一種態度。我想我們應該具有那些積極向上的態度,同時,我們有權選擇屬於我們自己的態度。不是隻要樂觀,不要沉默;不是隻有微笑,不允許眼淚;不是隻會順從,不會反駁……我很喜歡但丁的一句化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年輕就這樣,選自己的路,做真實的自己。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態度,我們有我們自己的態度!

態度作文 篇6

  認同的觀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有時候卻做不到,態度勝於能力——讀後感之二。原因就在於,我們把這些簡單的小事看的很容易,在生活中不當一回事,不卻把他們落實到行動上,當然也就無從改變。其實簡單不等於容易,只有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把好的點子、想法落實到行動上,才能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結果。工作的正式開展是從佈置以後才開始的,而工作的內容則始終需要落實於全過程,所以說,佈置僅僅是工作的第一步——預備。佈置並不等於完成。聯絡實際:人們常說教育工作無小事。

  多少年來,儘管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我們這些做教師的不就是這麼反反覆覆地備課、上課、批作業、與學生談話,每天從事著一些不上串的小事。班級裡不是這個學生丟了一張紙條扣了一分,就是那個學生肚子疼,讀後感《態度勝於能力——讀後感之二》。教師的一個細小的疏忽常常是釀成事故的一個原因,學校許多安全事故緣於教師的一時疏忽。曾看到過就這樣一則報道,一位老師在倒掉廢水後忘了關掉通望水池的小門,結果造成一學生掉入水池溺水身亡的大禍。知識重構:我們有夢想,但我們只能從小事做起,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所做的事就是普通的小事;我們要把小事做到最好,因為只有100%的合格才是真的合格;我們要用100%熱情去做1%的事,因為教育工作無小事,我們必需牢記書本給我們的哲理: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

態度作文 篇7

  江河有百折不撓的態度,才能交匯成浩瀚的大海;雄鷹有至死不渝的態度,才能翱翔於遼闊的藍天;松脂有千年不悔的態度,才能造化成珍貴的琥珀……唯有明確的態度,才可保證命運的方向。由此觀之:態度,乃生命的墊腳石也。

  成就國之興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鄒忌的一句話,打破了齊王眼前的三重迷霧,以自身為例使得齊王明白了不可只聽信周圍人奉承的話。敢於面對現實,認清局勢的態度才是一個統治者該存有的。便有了“善,乃下令。”接而便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的國家興盛的局面。

  試想,若齊王沒有明確態度,那麼齊國的命運也不會如此——走向全盛。

  填補國之憾

  20xx年最讓人難以忘懷的便是莫言獲取了諾貝爾文學獎了吧。之後,有關於莫言的一切事物都異常火爆。莫言的家鄉成為了旅遊聖地,莫言的書籍變的供不應求……在之後的節目訪談“你幸福嗎”節目中,作者問他在獲獎後是否覺得很幸福和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莫言回道:“只是覺得很震驚並講最想做的是結束訪談。”莫言的態度很明確,只是想寫好自己的文章。

  試想,若莫言沒有明確的態度,那麼莫言的命運也不會如此——彌補國之憾。

  造就人之悲

  “既生瑜,何生亮!”仰天長嘯便抱恨而終。周瑜,一代才俊,本應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曠世才華,卻因諸葛亮巧妙的草船借箭,機智的舌戰群儒等,氣血攻心含恨而去。他的能力統統化為泡沫而散。一切只因他的態度不對不明確。

  試想,若周瑜有一個盡情施展自己的態度,那麼結果將大大不同,命運也不會如此——悲痛含恨。

  嫩草衝破泥土,水滴穿透石塊,臘梅怒放嚴寒無不是有著明確的態度,為之拼搏得命運朝想要的方向發展。

  “態度,命運的墊腳石。”可謂準矣。

態度作文 篇8

  有那麼一種品質,流傳千古,被視為中華的傳統美德,它叫做“孝”。在我看來,“孝”也是一種態度。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父親向我演繹了什麼才叫做真正的孝。

  依稀記得是從20xx年開始吧,奶奶的身體每況愈下,姑姑在成都,大伯在德昌,然後奶奶唯有我父親在西昌,所以照顧奶奶的重擔全交給了我父親。

  那次,僅僅記得父親到奶奶家打掃衛生,可是恰恰遇到奶奶病發。父親當即放下手裡所有事,背起奶奶就往樓下跑。可恰恰是天公不作美吧,街上卻沒有一輛計程車。當時父親也不知哪來的力量,背起奶奶,迎著街上人們異樣的目光,奔向幾公里外的醫院……我的父親用他的實際行動為我詮釋了什麼叫做“孝”。

  還有一段我永遠也忘不了的日子:20xx年10月17日前的那個星期。那個星期從星期二開始,就不見父親在家,我也無從知道是為什麼。直到那個星期末放學後,我才得知,奶奶去世了。而就在這幾天裡,從父親得知奶奶病危的那個夜晚,到奶奶被送進靈堂,父親也從未閉上過眼睛。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呢?我想,就是孝吧!

  同樣我母親也不例外。外公外婆身體都很好,所以不想父親一樣,母親的孝則體現在另一方面。每逢過年過節,外公外婆都會收到母親的祝福——一件衣服之類的東西。但我去不曾母親買過如此價錢的衣服給自己。況且,我外公並不是母親的親生父親——我的親生外公在母親兩歲時就去世了。

  我的父母,為我清晰的詮釋了什麼叫做“孝”。他們為他們父母所做的事,令我不得不生出尊敬之心。那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