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思考> 【精品】思考作文彙編九篇

思考作文

【精品】思考作文彙編九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考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考作文 篇1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也許是思考一件瑣碎小事,也許在思考未來道路該如何前行……因為思考,人才有前進動力,克服困難勇氣。我們生活,因思考而更加精彩。

  笛卡爾,誕生於一五九六年,現代哲學之父。他一生都在思考。他認為懷疑一切並不是合理,但懷疑一切事物是可能。懷疑,是一種思考。有一件事情必定是真實。那就是當他懷疑時,他就是在思考;由於他在思考,那麼他就是一位思考存在者,所以他說:我思故我在。

  僅僅領悟出這個道理,並不能使人們給他冠以“現代哲學之父”稱號。在公元前誕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德謨克利特斯等,就已經領悟到思考重要性。因為思考,人類才有思想,才會在不同時代呈現出不同張力。十七世紀一位重要哲學家萊布尼茲指出:唯獨思想是無法被分割。物質可以被分割成更小部分,而靈魂卻連分割成一半也不可能。由此可見,因思考而產生思想,在人一生中有著重要與特殊意義。

  笛卡爾並沒有止步於“我思故我在”。他執著於“思考自我”,也就是柏拉圖所描述:我們從理性所瞭解、領悟事物比感官認知要真實。正是因為這個“思考自我”,是笛卡爾不僅覺察到自己是會思考“自我”,也發現思考所得到結果比感官所感覺到物質世界要更加真實。

  人與動物最大區別在於人是會思考動物。因為思考,才會去探索,而在探索中不斷進步。蘇格拉底說:“正確見解導致正確行動。”我認為,要擁有正確見解,就必須有善於思考大腦。我們感官所感覺到,只是更高層次概念世界中物質影子。唯獨思考,才能追尋自然界所有現象後真實概念。在這個物慾橫流社會,評判一個人標準已不再是思想,而是更為“單純”物質概念。人類在不停地思考,這一點,很對,但是思考方向卻值得我們質疑,是思考該如何推動科技發展,還是僅僅思考該如何利用現有科技技術來滿足自己物慾;是思考該如何透過捷徑取得最大利益,還是思考該如何為社會創造更大財富?思考,只是圍繞著物質嗎?答案是否定。既然我們擁有與生俱來思考能力,那麼就應該善用它,多為他人、為社會思考一些,少為個人物質利益思考一點,是不是就會有巨大變化?

  我們為“神州八號”升空而欣喜,因為它是無數科技研究者思考結晶;我們敬仰偉大文學家魯迅,他致力於思考如何拯救病入膏肓舊中國,他毅然拿起筆做武器,試圖喚醒麻木國人;愛因斯坦、牛頓,他們一生都在思考,在創造。我們為他們喝彩,同時也為那些時時刻刻在思考如何為社會做更多貢獻人而喝彩。思考,會改變一個人命運,會改變一個國家發展軌跡,會改變世界前進腳步……

  無論是蘇格拉底還是笛卡爾,又或者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他們都用自己哲學理論詮釋著一個道理——思考,讓生活更加精彩。因為思考,我們才會不斷總結,探索,創造;因為人擁有獨一無二創造力,所以社會才會進步,所以世界不斷變化,人類歷史不斷更新……

  生活因為思考而精彩,人類因為思考而進步。我們生活永遠離不開思考,我們社會永遠不能停止思考。

思考作文 篇2

  緊緊張張的高考,在這個早來的炎炎夏日裡結束了,同每一年經歷高考一樣,總要引來很多新的話題。因為每一年的高考和每一天升起的太陽一樣總是新的,總要有新的考題,這些新的考題每一次都向社會傳傳遞著什麼……讓人們受到感悟和啟示。

  雖然,今年的高考也被社會各界重視和關注,但是人們發現國人越來越務實了,導致高考熱降了不少溫度。

  首先是在報考人數上銳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淡了,曾幾何時只要考上大學,從高牆出來,就能順理成章地捧上鐵飯碗,已經成為了歷史;

  再就是源於當今的大學生就業難,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已經理智地不再只是把大學生等同於人才了。他們需要的是那些有真才實學人才。有了文憑不一定是人才,掌握了專業知識和技能,並創造性地對社會做出貢獻,才可稱為人才。多數用人單位接受了大學生,發現這些走出學校門的大學生所學知識和用人單位要求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差甚遠,他們不再以擁有多少大學生為榮了;

  還有不少院校所開專業,和社會需求不著邊際,這樣的大學生社會不需要,不是有不少大學畢業生,辛辛苦苦多了幾年大學,又回爐去學職業學校,學習專業技能嗎!實踐是檢驗的一切標準,越來越深入人心。社會越來越不注重光環,而是重視解決實際問題。

  仔細審視一下今年的全國I作文考題:根據漫畫“有魚吃還捉老鼠嗎?”餐桌,許多貓吃魚,就一隻貓捉老鼠,別的貓說,有魚吃還捉老鼠?是否直指當下大學生的現狀那!

  前不久公佈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前言中對人才的定義是這樣表述的:人才是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

  因此,拿今年的高考作文題說當下高考和人才豈不更恰當,大學生就像貓一樣,不但要會吃魚,更要會捉老鼠……

思考作文 篇3

  《去遠方長大》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父親與兒子從重慶單騎走川藏的故事,是一個九歲男孩兒47天的蛻變與成長。

  這本書我十分欣賞,他以日記的記述方法來描寫每天的事情,這個父親為了讓體弱多病的兒子真正體會到困難和壓力的滋味,去除身體和性格的弱點,講述了這個孩子從拖沓到乾脆,從嬌氣到堅強,文中的父親看到孩子生病,看到孩子飽受煎熬,但孩子還是裝作堅強,一定要和爸爸堅持下去。這個父親看著如此懂事的孩子,掉過眼淚,心中的信念也曾動搖過,但為了他和兒子共同的理想,經過了四十七天的騎行終於到達了布達拉宮的腳下,2553公里中有過落淚的場面,也有過歡喜的事情,不管是多麼的辛苦這個孩子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想,騎行中孩子每天都在成長、蛻變,不斷給爸爸帶來驚喜。這本書不僅故事有趣,文筆也十分生動,也真實再現了父親心中的心情變化。

  我認為這不單單是一場普通的騎行,更是向著人生的道路進發。

思考作文 篇4

  星期四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開了一次家庭讀書會。我們讀了一篇《假蘋果的香味》的文章。

  一位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怎上才能獲得真理。蘇格拉底便用手捏著一個蘋果,從每位同學的身邊走過,說:“誰聞到了蘋果的味道?”一位同學舉起了手,後來,除一位同學外,全班同學都舉起了手。剩餘同學看了看,也舉起了手。老師的笑容不見了,說:“很遺憾,這是一個假蘋果,什麼味道都沒有。”

  我說,這些同學應該實事求是,觀察這個蘋果是真是假,有沒有香味。最後那位同學本來是實事求是的,後來卻舉起了手,沒有了自信,沒有堅持自己的立場,真遺憾!老師告訴他們這是個假蘋果,他們才明白。

  媽媽說,學生們都沒有仔細觀察,他們憑自己的第六感覺判斷,想象出了蘋果發出的香味。如果他們仔細觀察到了這是個假蘋果,他們就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了。這個故事主要是講學生們沒有實事求是,只有最後那一個學生,也沒有最後堅持自己的立場,放棄了沒有聞到味道的這一事實。

  爸爸說,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皇帝的新裝》的故事。有兩個騙子說他們做的衣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皇帝就讓他們做一件,自己好穿上去外面走走,讓大家看一看。兩個騙子就做了一件“隱身衣”,獻給皇帝說:“誰看不見,誰就是傻瓜!”皇帝脫下衣服,光著身子,穿上了“隱身衣”。大臣們見了,明明什麼也沒看見,卻說“這衣服好看極了”。國王走出王宮,來到大街上,圍觀的人們見他光著身子,又聽見別人都說衣服好看,受別人影響,又害怕別人說自己是傻瓜,於是也跟著說好看。只有一個小男孩喊道:“皇帝什麼衣服都沒有穿呀!”這兩個故事說明了同一個道理,真理就是實事求是,沒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堅定的立場,卻易受別人的誘惑和干擾,就會像故事中的學生和皇帝、大臣和圍觀的人們那樣,被人笑掉大牙了。

  《假蘋果的味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事都要實事求是,獨立思考,要有自信,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被別人影響和干擾,這樣才能看清“假蘋果”的真面目。

思考作文 篇5

  “電腦,手機,平板”…。隨著越來越多電子產品的普及化,人工智慧這一原本生僻的詞彙也逐漸地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能既快捷又迅速地提供大量有用資訊的它立刻脫穎而出,領導著今天新的潮流與文化,不僅如此,對人工智慧探討的話題也層出不窮,像最近流行的賽博朋克,科幻大片,末日廢土等擁有大量人氣的熱門ip話題更是體現了大眾對人工智慧“人類化”的憂慮與好奇。

  但蘋果公司的總裁庫克卻不那麼認為。

  在釋出會上,他鏘鏘有力地說“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會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但人工智慧化的思考就真的不應該被提倡嗎?在最短的時間裡做出最“正確”最“重要”的回答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確實,人工智慧的優點毋庸置疑。但同時作為一串冷冰冰的程式設計程式,學習它的思考方式無疑是弊大於利的。那麼,究竟怎樣才算是正確的思考呢?對此,我有幾點不成熟卻已足夠的建議。

  第一,在思考問題前,我們先要透過各種有益途徑來培養自身相對趨於大眾審美標準的正確價值觀。思考問題具有主觀性和客觀性,因為思考方式和觀念的不同,也會導致不同的回答。但人工智慧卻沒有這一概念,它只會結合關鍵詞搜尋到無數個大資料,卻沒有能力去按自己的價值觀或意願來結合實際情況去給出最好即最合乎常理的回答與建議,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助紂為虐。在人際交往中,那些為了阿諛奉承你而說出最和對方心意回答的人帶給別人的價值往往比不那些會因為你觀念不符合社會大眾審美標準而和你一起磨合回答和想法的人對你的價值來得強。

  第二,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要常懷一顆同情與理解的心。人與人工智慧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內心;一個則罔顧後果,毫無同情心。自古以來,人們所有的美德都是從同情與理解衍化而來的。社會中,常有些毫無同情心與理解心的人以嘲笑他人為樂,無論何時,擺在他們思考問題的首要條件都是他們自己。這種人不僅違背了大眾所認識的“美德”,更是“遺臭萬年”。試想一下,如果社會上都是這種自私自利,毫無同情心的人,會多麼消極煩悶。而相對的,只有富有同情地去思考,為他人著想地去回答,才能塑造一個更好更積極更美態的社會。

  第三,思考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們要謹慎的選擇合理的回答。生活中,總有人就算面對重大的疑問與抉擇,也會像人工智慧一樣出口成句“正確”的回答,殊不知不僅傷害了別人的心,更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時,一句善意的謊言,雖不“正確”,卻是我們可以得出的最好的解。

  “正確”的人工智慧式思考不一定正確,但人性化的思考,卻往往總會得出最適合的那個解。

思考作文 篇6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網咖出現了。

  我們都知道網咖存在的作用和意義,進入網咖可以學習電腦基礎知識、透過上網可以查閱自己所需要的各種資料、可以傳送信件、聊天、看電影、打遊戲好處是很多的,網路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己是不爭的事實。但也許我們都聽到或看到了不少負面影響。

  請看下面的幾個場景:

  場景一:(本場景摘自20xx年9月19日的《大河報》)9月16日晚11時15分,記者來到文化路北段一家名為頂立的網咖。網咖地板上到處扔著菸頭、食品袋和飲料瓶

  記者注意到,在這裡的男孩竟然在瀏覽黃色畫面。一吃東西的男孩說,他是某校高二的學生,常在這裡玩,在這裡玩的大多是學生

  場景二:19歲的封鑫坷出生在魯山縣某鄉一個貧困的家庭,他原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好學生,由於誤入錄相廳和網咖,錯識黃魔,從而,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淵。心生報復,使花季少女赴黃泉,意猶未盡,揮斧又殺了第二人,使自己也草草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真是可悲可嘆。

  場景三:學校有一個老師的兒子(不便提名)於20xx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縣某高階中學,後來,他染上了進網咖玩遊戲的惡習,便不思學習,把父母給的生活費全用在了進網咖玩遊戲上,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老師的多次說服教育他全當作耳旁風,現在,家長只好讓他停學,從而失去了大好前途。

  場景四:鄰居有一個在鄭州上中專的男孩,去年也是玩遊戲上癮,當父母去鄭州看望他時,發現一個學期的生活費兩個月己花完,並向同學借了數百元,學校與家長及時發現,並及時教育,沒有鑄成大錯。

  大家也可能在電視上、報紙上沒少見到這方面的訊息,入網咖成癖,心靈扭屈,把錢花完以後就去搶劫、偷盜、打傷殺死老闆、強1奸女同學這些例子可以說是枚不勝舉。在社會、在學校師生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上級也看到了亂建網咖、缺乏管理給社會帶來的危害,許多單位下發了整頓網咖的通知。上學期,學校在配合有關部門對學校周邊環境治理的同時,還開展了拒絕網咖,做好學生活動。記得那天秋高氣爽,全體師生聚會,校長作了重要講話,透過具體例項,引導我們正確對待網咖,闡述了中學生入網咖的害處,全體師生集體宣誓,並舉辦了在拒絕網咖,做好學生的橫幅上簽字活動,我也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隨後,學校每週出一期拒絕網咖的專題板報,把這項活動深入地、經常地開展下去。幾個月來,確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拒絕網咖,做好學生同學們已經銘記於心。網戀族們也不再留戀網咖了,同學們進網咖的現象幾乎沒有了,良好的學習風氣己形成。

  但是,電腦和網路己成為我們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讓青少年徹底地拒絕網咖不妥。關鍵是主管單位要加強對網路行為的管理、加強安全放心網咖建設,使網咖儘早走上有法可依、以法治網的良性發展軌道。

思考作文 篇7

  看著這次期末考試的試卷,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縱使之前對這個畫面有過千萬次對想像,還是沒料到它會如此兇惡對想我撲來。雖說語文與數學的成績還不錯,但英語成績實在讓我沒法面對,我對自己失望極了,想必老師這次也是對我失望透了吧!

  語文考試開始時,我便對自己信心滿滿。捲紙上的題都不難,甚至要比我們平時做到測試還有簡單。我認真的讀題,思考著答案,然後提筆將答案端端正正的填在了捲紙上,再次確定一遍後,我便向著下一題進攻。時光匆匆流逝,試卷上的空白都被我一一填補完整,仔細的檢查幾遍後,考試結束了,我心中的一塊石頭也放下了。

  這次的考試還是敗在了作文上,記憶中的作文已經有許多次沒有得過滿分了,我最大的毛病還是喜歡勾抹,上次的期中考試也是因為作文與100分無緣,老師為此還特別說過我。但是我這個毛病還是沒有改,看來以後還是要多練筆,寫文章時一定得斟酌好了再下筆。

  數學成績也還可以,但還是沒有達到那個滿分的目標,全都是馬虎惹的貨。在一道解方程題中,我竟把2/3看成了1/2,以至於後面的計算出現了問題。或許是之前做過的與這道題極為相似的題目已經在我腦海裡根深蒂固,想都沒多想就把答案寫上了,之後的檢查也更是將它忽略,出現了2分的失誤。

  英語是這次考試最拉分的一科了。聽力部分我竟將“pleased”錯聽為了“peace”,這本是一個可以避免的錯誤,而我卻沒有做對,還是要從自身多找毛病了。還有一道選擇題,沒將意思讀懂就做了判定,可見我的草率和不認真。一道填單詞適當形式的題也將我絆住了,沒有注意到句子的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She”,因為我的馬虎,又失去了寶貴的分數。

  都說“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今天我的成績離百尺只差了一點,但就是因為我這個工匠的不認真,使得這棟樓沒有達到百尺。但那些卻得好成績的同學也不要驕傲,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外面的世界還有比你更優秀的,所以一定要謙虛向上。

  好了,這就是我這一學期的“終極”思考,這最終的思考定會在我的腦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不斷激勵我前進!

思考作文 篇8

  找到了整合的依據,形成了自己對作文教學的認識。我沒有滿足課題開題報告中,要好求我們介紹一下國內外研究的基本狀況。我還要繼續從資料中來進行了解。

  在教育雜誌中,我瞭解到了國內各地開展的生活作文的研究。但是,我感覺到,國內的生活作文研究,更多地從解決作文內容的角度,來開展了作文教學研究。保證了內容是真實的,但是,研究的視角沒有能夠從真是寫作,為有用而寫作的角度來思考;我回憶讀到的科普作文那篇文章,形式上和內容上,實現了整合,但是,沒有系統的進行研究。可能是資訊量還小,我們能找到更多實踐的資訊。那麼,我的課題,是比較前沿的了?我問自己(老師講過,理想課題,要保證所研究問題和與其成果的領先性)。

  我有開始專門輸入關鍵字,查閱外國小學作文教學的研究情況。可惜,這方面的資料太少了。我僅僅瞭解到很多國家和地區,很早開設了類似研究性學習的課程;關於作文方面的資料,查到了幾篇介紹美國小學作文教學的。這幾篇文章對我的課題,又起到了附證的作用。

  張良田的一篇《美國作文教學一瞥》介紹了美國學者對作文教學的一些很有啟示意義的觀點:作文時,最關鍵的是明確寫什麼,表達什麼思想感情;當目標明確後,再明確讀者物件,即文章是寫給什麼人看的。這樣,寫作者只需面對理想中的讀者把想說的意思說清楚就夠了,文章自然能寫好他強調了作文時,作者的讀者意識。讀者意識不僅讓我想到了作文要講究對想,還想到了作文有了讀者的時候,交際、寫作,自然成了真實的需求。

思考作文 篇9

  《去遠方長大》這本書是爸爸媽媽送給我的新年禮物。47天能做什麼?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後最想探究的一個問題。

  本書講述了一位父親帶著他9歲的兒子修修一路騎車從重慶到西藏的真實故事。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47天,父子倆終於自豪地站在了布達拉宮的腳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年的7月25日,父子倆騎行第18天,他們進入高原地區,修修開始頭暈、肚子疼,那是嚴重的高原反應。父子倆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但他們沒有放棄,而是設定了一條路線,一同騎行反覆練習,父親試著一邊騎一邊給修修講故事,分散他的注意力。經過父子倆堅持不懈地努力,修修一天比一天精神,他慢慢適應了高原環境。又經過29天的艱苦騎行,父子倆終於成功地抵達了布達拉宮,他們既興奮又自豪。

  這47天,他們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最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父親不僅把原本體弱多病、做事拖沓的兒子鍛鍊成了一個乾脆利落、堅強勇敢的小小男子漢,更重要的是教會了他解決問題的方法。修修學會了遇到困難不退縮、不依賴別人幫助,勇敢面對,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難。這不僅僅是一次旅行的成功,對修修來說這是人生的起步,這47天的磨鍊會幫助他一生。

  爸爸媽媽送我這本書不僅僅是讓我閱讀這精彩的故事,更主要的是讓我學做一個像修修那樣的小男子漢,體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學會在困難中成長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