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哲理故事> 想像生命的最後一刻的哲理故事

想像生命的最後一刻的哲理故事

想像生命的最後一刻的哲理故事

  一位美國洛杉磯市的警察曾在一個深夜親眼目睹了一名遭遇車禍的華裔女子的死亡過程。那女子僅有25歲,傷勢極為嚴重。在神志清醒的時候,她的臉上卻始終帶著淡淡的微笑,在驚人的平靜下似乎沒有絲毫恐慌。她與警察攀談,請警察給自己的妹妹打電話。最後她對警察道謝,並留下了一個讓人刻骨銘心的笑容。是什麼可以讓一個25歲的女孩子面對死亡卻如此從容?她沒有驚恐、沒有抱怨,甚至沒有掉過一滴眼淚,而且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惦記著不讓家中的父母難過……

  我們給未來不可預測的事情冠以“命運”兩字,是因為我們在命運面前的確毫無選擇。或早、或晚、或突然、或意料之中,每個人都將面臨死亡。如果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能擁有什麼,那麼,就擁有那個女孩子一樣的笑容吧!這會使你多一分勇氣,多一分堅強,多一分只要活著就不悲悲慼慼的從容。

  死亡體驗,是很痛苦的體驗。

  我時常感覺自己就像走在一條很長很長的、幽暗的、有著半圓屋頂的走廊裡,我每走過一扇門,那扇門就在我背後“砰”地一聲關上,永遠不再開啟。

  在很遠很遠的走廊盡頭,有一點光,也就是這一點光,在吸引著我,往前面走。

  我知道,我已走進了那幢湖邊的大房子了,雖然冬天還沒有來。

  我在裡面了。

  這每一扇門,代表著我所做過的,我所能做的,我所享受過的每一件美好的事情。我走過它,它就對我關上,一樣一樣的事情在我的背後結束,我就像古代的那個智者,聽到自己背後的那個水缸破碎的聲音,沒有回頭,我知道,回頭也沒有用,回頭看到的也是殘骸,和廢墟。

  我現在只有頭也不回地往前走。

  我想,每個人都會走過這條長廊。

  人有沒有靈魂是件可疑的事情,可人是由一種能量聚集而成的,現在,這種能量要散開,要恢復它原來的狀態,就像這能量的聚集是在痛苦和爆發中形成的一樣,這種能量的散開也是在痛苦和消磨中完成。

  如今的我僅從表面上看,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一樣的苦不堪言,一樣的狼狽不堪,而今天的我和前天的我一比就有明顯的不同了,就顯出差距來了,所謂的一日不堪一日啊!

  試過用中國傳統的意念控制的方法讓自己平靜,試過以後我知道,我沒有那麼多的元氣可以調集,可以鎮守自己的身體,讓它變成一塊礁石,我只是一塊鵝卵石,是泥沙在高溫與火的洗禮下形成,現在正在一點一點地恢復泥沙的本性。

  我從沒想過,一個人可以這樣,像我現在這樣,如果願意,可以睡24個小時的,可以隨時隨地地睡著,也不知道今天已經睡了多少個小時。

  始終是要睡去的,離死亡還有多遠呢?我想是不遠了。

  現在,我努力地在一些生活細節上維持著正常的標準,甚至於用一種挑剔來維持著正常的標準。

  因為我覺得這是我的一種抗爭,這是我的一種方法,我沒有辦法全面地跟死神抗爭,我只有在作息時間、吃飯等方面讓自己感到自己還是一個正常的人。

  其實,我是無時無刻不在飢餓的,但我努力地劃分一日三餐;其實,我是可以一直睡著的,但我依然提醒自己什麼是上午,什麼是下午,什麼是晚上;其實,我是可以一直躺在床上的,但我知道,如果我這樣躺下了,便沒了起來的那一天。

  意志在跟死神的搏鬥當中是有用的,笑容也一樣,好在意志是可以去購買的,它的貨幣,是痛苦。

  而笑容,是自產自銷的。

  如果我們永遠不死,我們反而會成為十分不幸的人。當然,死是很痛苦的,但是,當我們想到我們不能永遠活下去,想到還有一種更美好的生活將結束今生的'痛苦時,我們就會感到輕鬆。如果有人允許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長生不死,請問誰願意接受這個不祥的禮物?我們還有什麼辦法、什麼希望和什麼安慰可以用來對付那命運的嚴酷和人的不公正的行為?愚人是沒有遠見的,他不知道生命的價值,所以也就不怕丟失他的生命;智者可以看到更貴重的財富,所以寧願要那種財富而不要生命。只有不求甚解和假聰明的人才只看到死,而看不到死以後的情景,因而把死看做是最大的痛苦。在明智的人看來,正是因為必然要死,所以才有理由忍受生活中的痛苦。

  在人的習俗中,盡是些荒唐和矛盾的事情。我們的生命越失去它的價值,我們越對它感覺憂慮。人人都非常愛護自己的生命,這是事實。但是,人們不明白,像我們所意識的這種愛,大部分是人為的。從天性上說,人只是在有能力採取儲存生命的辦法的時候,他才對生命感到擔憂,一旦沒有辦法,他也就心情寧靜,也就不會在死的時候有許多無謂的煩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