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需要> 寫人生需要的作文

寫人生需要的作文

寫人生需要的作文

  一:人生需要陽光

  小草,因為有陽光而長得更豐茂,長的更綠;大樹,因為有陽光而長得更挺拔,其樹葉長的更濃密。同樣,人生也需要陽光,這種陽光不同於自然界的陽光,這是我們的愛與溫暖化作的陽光,從而照在人們的心田之上,讓人們內心感到溫暖,讓心田中的萌芽茁壯地成長,讓人們感到真正的快樂。

  人生一定需要兩種“陽光”:一種是自然界的無私的陽光,另一種是我們的愛與溫暖以及關懷化作的陽光,這是更無私的“陽光”。我認為,後者更重要。因為這可以解開人們心中的疑惑,驅除人們心中的“陰霾”。這“陽光”反映出人性的善良。

  曾經,我國發生了幾件變故。禽流爆發,數人感染受病;雅安地震,數人受到傷害與內心的打擊。這時,人們便為這些人送去了“陽光”:他們有的積極幫助受災人群,為那些人們送去衣食;他們有的積極安慰著受災得病的人們……為他們送去希望。

  在經過他們的努力後,經過“陽光”的無私照耀後,我們明顯看到:受災得病的人們的臉上多了些笑容,更多的是病人的病情好轉:失去親人的人們的心開朗起來。這多是志願者與醫療工作人員的功勞。

  看吧,讓我們拭目以待。最終,病魔被我們打敗,人們信心重新回來。我們在“陽光”下成長,感受“陽光”的偉大力量,也正是這種力量是我們在人生的路上不斷地前進。倘若,沒有這種“陽光”在人世間,那人類將會有怎樣的後果?又怎會有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各種各樣的精神留存下來?

  人生需要陽光。一種是自然界的陽光,它育著人類萬物,它是無私的;另一種是我們的愛與溫暖以及關懷化作的陽光,它讓人類變的更加美好,是更無私的。讓我珍愛這種“陽光”,享受這種“陽光”,還有,感謝這種“陽光”!!

  作文二:人生需要掌聲

  許多人時常慨嘆:知音難求。何為知音,知音難道不是人生中的鼓掌者?

  當年,俞伯牙輕奏《高山流水》時,鍾子期為之高聲喝彩,於是鍾子期便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高山流水不斷,流傳著一曲千載稱頌的金蘭之交的讚歌。然而,水已去,人也亡,絃斷有誰聽。人生中的喝彩者走了,生命也就枯萎了。

  人生,就像開放在郊外的野花,萬紫千紅,芳香四濫。人生的掌聲猶如陽光雨露,滋潤著每一葉花瓣。恩賜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飢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而掌聲比恩賜更為重要,精神的鼓勵激動著每一個孤獨無助的行人。

  人生,就像顛簸在海上的小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人生的掌聲猶如遠方的燈塔,引你掛雲帆,濟滄海。恩賜是一縷海上輕柔的微風,使動不安的人感到人世的溫情,而掌聲比愛心更為重要,心靈的通道連線著每一個沉思憂鬱的哲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街頭賣藝者,其琴聲悠揚,令人感動,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圍的人紛紛向錢罐裡丟錢,轉眼工夫,錢已裝滿了罐子,但賣藝人臉上並沒有一些欣喜的笑容。後來,一個旅遊者抬起手來為之鼓掌,賣藝人跟裡溢位了感激的淚水。可見,賣藝者是哲人,他尋求的是知音,期待的是掌聲。人生需要掌聲,掌聲比恩賜比金錢更為重要。

  當你失落喪氣時,你希望有人給你勇氣;當你猶豫彷徨時,你希望有人給你理解;當你精神窮困時,你希望給你熱烈的掌聲。是的,我們在不斷地等待著,祈求著愛心的降臨,但我們更在時時刻刻尋找著知音,尋找著精神世界的同路人。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絕望,也會像那位賣藝人一樣流出感激的淚水。

  沒有掌聲的演出是可怕的,有誰受得了死一般的寂靜;沒有掌聲的人生是可悲的,有誰願意在壓抑中生存。人生缺少了掌聲,只會剩下英雄垂淚、七子悲歌的結局。正如當年的屈原,世人皆濁唯他獨清,世人皆醉唯他獨醒,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沒有掌聲沒有理解只有漁夫的嘆息,終於使他熄滅希望之火,生命之燈。

  人生的掌聲永不能停息,它永遠激勵著人追求靈魂的高尚與完善,掌聲比愛心比金錢更為重要。

  作文三:人生需要遠航

  我是家裡的小太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要什麼就有什麼,但除了一個自由的空間。從我懂事起,爸爸媽媽就象關小鳥一樣把我關在了家裡。於是,書本和電視就成了我消磨時間的唯一辦法。我很少出門,爸爸媽媽總是說外面的壞人多,萬一出事,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就算要去什麼地方,也是由爸爸媽媽拉著護著,好象生怕衝出一個壞人把我抱走。

  以前我對爸爸媽媽這種做法也不以為然,因為我覺得全世界的孩子都是被爸爸媽媽這樣捧出來的,但自從看了《烏塔》這篇文章之後,我的想法才徹徹底底地改變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個人遊歐洲的事。當時我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覺得十分驚訝。因為在中國,不要說14歲遊歐洲,就是把自己所居住的城市遊一圈都不可能。特別是等我讀到烏塔能自己掙錢給爸爸媽媽還有弟弟買禮物時,我更覺得是“天方夜潭”。自己掙錢買禮物,是我絕對不敢想象的,更何況是到外國去買。在家裡,如果我要買什麼,也是爸爸媽媽親自“出馬”。所以我對商品的質量、價格一無所知,更不用說象烏塔那樣懂得比較多的商品價格。我唯一的一次自己買東西是在我10歲的時候,那天在“好當家”超市裡,媽媽交給我一個“神聖”的任務,那就是幫媽媽買三包紅酒,我聽了之後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因為我終於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了。媽媽把紅酒的名稱和擺放的位置仔仔細細地說了三遍,才讓我去買。她還說她會在收銀臺等我。我高高興興地找到了要買的紅酒,拎了三包就往回跑。可到了收銀臺,我怎麼也找不到媽媽,我嚇得六神無主,象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亂轉。後來透過廣播才找到了媽媽,看媽媽的樣子,似乎是急得快哭了。她看到我一個勁地責備說:“你跑到哪裡去了,害得我急死了。”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買過東西了。

  現在想起這件事,覺得媽媽管得太緊,連一個自由展示的空間都不給我,彷彿我是一個蠟人,她一鬆手,我就會融化。所以才造成了我一遇到問題就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在這裡,我要向那些對孩子放不開的家長呼籲:請不要再把孩子關在家裡了,這樣對他們並沒有好處,只有把他們放到一個廣闊的空間裡,他們才能自由飛翔,獨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