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時事論據> 2016年高考須知時事素材精選

高考須知時事素材

2016年高考須知時事素材精選

  在介紹向量圖形之前,我們首先闡述向量物件的概念。向量物件是以向量的形式,即用方向和大小來綜合表示目標的形式描述的物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須知時事素材,希望可以幫助你!

  【高考須知時事素材】

  【目錄】

  1、治理旅遊惡習有那麼難嗎?

  2、重霾之下,如何才能“護藍”“增綠”?

  3、教授開滷菜店就意味著滷菜比知識值錢?

  4、莫讓文藝圈流毒侵蝕我們的文化自覺

  5、“鳳爪女”“瓜子男”怪象該誰反思?

  6、人民日報為什麼不厭其煩說疫苗

  7、緬懷周總理的最好方式

  【具體分析】

  1、治理旅遊惡習有那麼難嗎?

  每到節假日旅遊高峰,常會在媒體上見到各種遊客不文明的報道。比如在長城城磚、故宮銅缸上無所顧忌地刻字,在遊人如織的道路上隨心所欲地扔垃圾,在百年古樹或著名雕塑旁自鳴得意地騎上去拍照,在本該安靜的地方肆無忌憚地大聲喧譁,在需要排隊的地方自作聰明地隨意加塞,或在光天化日之下旁若無人地幹一些其它不文明的事情。

  以上諸如此類的不文明行為,如果是一時一地的個例,倒也無需大驚小怪。可怕的是,他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近年來,各地先後出臺了不少治理措施,可上述社會惡習依舊頑強地存在著。這究竟是為什麼?

  有人說,人們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哪能想改就一下子改了?

  也有人說,中國那麼大,人口那麼多,治理起來哪那麼容易?

  還有人說,一些大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算什麼?

  這些說辭,實在讓人不敢苟同。

  就算是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無論從國家的層面,還是從個人的角度,如果想改,是完全可以很快改過來的。僅從新中國建立算起,已經60多年了。難道還要我們再等60多年,才能將這些不良習慣徹底根除?!“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已經沒有耐心再等下去。我們期盼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使中國人轉變成為懂秩序、講文明、有禮貌、愛潔淨的高素質的人群,讓祖國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角落都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漂漂亮亮。

  中國的確大,人口的確多,但它不是上述惡習難以治理的充分必要理由。我們不是有各級人大,可以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嗎?我們不是有法院、檢察院、監獄等國家機器,可以行使其職能嗎?我們不是有電視、電臺、報刊、網站等輿論工具,可以統一進行指揮嗎?有這些工具可使,條件可用,加之民心所向,上述惡習怎麼就治理不了?!再從世界各國的實踐來看,有些人口多的大國,不是也治理的不錯嗎?而有些人口少的小國,不是一樣存在上述惡習嗎?所以,地方大、人口多,從而難以治理,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不是一個經得起推敲的理由。

  至於說“一些大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算什麼”,更不值一駁。的確,改革開放程序中的中國還有許多大問題需要我們去面對、去解決。用一句哲學術語,就是“矛盾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只要中國還在發展,還要向前走,就會有矛盾、有問題。舊的問題解決了,還會有新的問題出現。我們不能幻想,等大的問題都統統解決了,再去解決小的問題。而且,上述所說的社會惡習,也並非“雞毛蒜皮的小事”。因為,這些小事,會牽扯到國家的形象,會涉及世界的輿論,會影響社會的風氣,會左右人們的情緒,會干擾日常的生活。正如反腐要“老虎蒼蠅一起打”一樣,社會治理也要“大事小事一起管”。

  “管”的關鍵,就是要有法可依。要針對上述惡習,借鑑國際先進,制定嚴格的、剛性的、具體的、便於操作的法律法規;明確執法單位,從嚴執法。各級、各類媒體緊密配合,加大力度,對醜惡的人、醜惡的事進行無情揭露和批判。只要下決心,旅遊惡習就不信治不了。

  2、重霾之下,如何才能“護藍”“增綠”?

  眼下正在持續的這場重度霧霾,據悉波及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多個省市,面積覆蓋達幾十萬平方公里。針對這次重霾,北京市第二次釋出了空氣重汙染紅色預警,從12月19日7時至12月22日24時,全市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建議學校停課等措施再次啟動。北京的周邊地區也積極應對重汙染,據報道,此次預警城市數量超過了20個。截至19日,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邢臺、石家莊、廊坊、滄州、衡水、唐山、秦皇島,山東省的濟南、德州、聊城、濟寧、淄博,河南省的濮陽、新鄉、開封、鶴壁、安陽,山西省的運城都啟動了重汙染預警,其中保定和邯鄲啟動了“紅色預警”。“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國都能夠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讓孩子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這也是中國夢中很重要的內容。”面對今冬以來持續不斷的重度霧霾,筆者不禁又想起了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APEC歡迎晚宴上所作的上述致詞。筆者不禁要問:重霾之下,我們如何才能實現“護藍”“增綠”?

  毋庸置疑,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是每一個人的美好夢想。但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許多方面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汙染物排放量一天大過一天,導致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一病不起,患上了慢性感冒,尤其是一到冬季,重霾圍城,讓很多人生活在一種揮之不去的陰影當中。然而,即使在重霾持續爆發之時,很多人仍然沒有聽從政府指示,違規駕駛限行機動車上路,違規向大氣排放。據北京市公安交管局資料,在前天實施單雙號行駛首日,共查處違反單雙號行駛的車輛共2.23萬輛,同時現場查處了違反上路行駛規定的渣土車、混凝土罐車、砂石車等重型車輛633輛。前天北京市環保局檢查了475家(次)固定汙染源,發現13起違法違規行為。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前天共檢查施工工地642個、渣土車245輛次,查處露天焚燒24起、露天燒烤12起、無照經營燃煤1起。從此人們不難到,雖然重霾之下,總有一些人對於降低汙染物排放仍然漠視,這也許正是當前推進環境治理的最大阻力所在。

  客觀來看,霧霾的形成,既有人為的因素,也有老天的原因。毋庸諱言,近年來隨著我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由於我們在治理汙染物方面,受觀念和技術、成本等條件的限制,在各種經濟生產活動會排放出許多汙染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排放一些汙染物。此前,環保部有關專家指出,“工業圍城”、“一鋼獨大”、“一煤獨大”等現象在華北地區一些城市比較普遍,產業結構佈局和能源結構不合理是華北地區大氣汙染的“通病”。而北京等地區機動車保有量大,使用頻繁,也是造成空氣汙染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今年北京的氣象條件較往年都有所不利,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多,相對溼度大,靜穩天氣多,大氣環境容量總體偏差,又加上厄爾尼諾現象促使冷空氣活動少、強度偏弱等原因,都不利於大氣汙染物的擴散,造成了今冬北京多次遭遇重霾天氣。

  俗話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面對霧霾不停地肆虐,如果我們依然我行我素,不能自覺遵循大自然的規律辦事,做不到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產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那麼,要想“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客觀來看,當前我國生態保護形勢不容樂觀,問題叢生、基礎薄弱,紙面上成果突出、收效不少,可現實卻非常殘酷。即使在重霾之下,仍有人非常任性,不顧一切地違規排放。這種對環境的漠視,無異於在進行一場自導自演的自殺。因此,在重霾圍城的當下,人們一定要趕緊醒悟過來,不要再任性,不要再不顧一切,而是從眼下開始,自覺減少排放,抓緊還清環境的欠帳。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談得上“護藍”“增綠”,才有可能讓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恢復往日的健康。

  3、教授開滷菜店就意味著滷菜比知識值錢?

  最近,南京農業大學旁冒出了一家滷菜店。明黃色的門頭、戴著眼鏡書生模樣的卡通代言人,店名叫“南農大黃教授”。記者瞭解到,滷菜店的“老闆”真是南農大食品科技學院的教授黃明。“黃教授”招牌一亮相就火了,不少街坊鄰里都到學校打聽,“誰是黃教授?”。據介紹說,不到1個月的時間,滷菜店的營業額就已經超過20萬,“超出我的預期了,一家普通滷菜店一個月銷售額不超過10萬。”

  目前,黃明和他的團隊正在尋找分店的店址,讓品牌走出南農大,“初步考慮採用直營和加盟結合的模式,未來也會開網店。”(揚子晚報9月16日)

  我不清楚這則新聞是不是教授花錢請報社為他開的滷菜店做軟文廣告,就算是,也看得出這農大教授挺精明的,很有商業頭腦,不是想象中書呆子型木納學究。這是個商業化社會,能賺錢,彷彿已經成了成功者的形象,教授當然也不甘人後;房價那麼高、教授的身份也得有房有車,還有日益高漲的生活成本,教授也得食人間煙火。

  問題是很多人一看到教授開滷菜店,就先入為主的將想象中教授高貴的身份與滷菜店卑微的攤販形象進行比對,好象教授此時此刻已經掉價,甚至得出“滷菜比知識值錢”的結論。

  滷菜是否比知識值錢,這本身就是個沒有可比性的話題,或者說是個偽問題。過去同樣有很多媒體熱衷於追蹤報導所謂“北大高材生畢業賣豬肉”、“清華畢業生養豬”以及更多吸引公眾眼球的名牌大學生畢業後從事低端產業鏈的工作等新聞,言下之意無非知識掉價,或浪費教育資源,亦或不符合目前教育產業化後投入產出的成本效益;這當然有一定道理,首先不論如何花費巨資學知識卻不能用在為社會對應的專業上,似乎有浪費的嫌疑;其次從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中國社會傳統觀念看,知識分子從事傳統觀念中的社會低端職業,不但存在與弱勢群體搶工作機會的事實,也會讓家人很沒有面子。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似乎從錯愕到理解,以至於越來越包容,套用網路術語,一切都是浮雲,一個正常的社會,存在都是合理的,沒有什麼特定的框框來約束人們對自己生存方式的選擇。

  在欣賞南農大教授開滷菜店的同時,不由得讓人想起上世紀80年代時知識分子哭窮而編造出的一句著名的論斷——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好象那些街頭大聲吆喝著賣茶葉蛋的小商小販真的過得比專家教授們體面似的,其實那只是知識分子試圖以這種自嘲的方式來試圖影響上面政策更多的傾向於知識分子並提升實際利益;換句話說,就是那個時代的專家教授們,更習慣於期待國家政策來提升待遇,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改變命運。

  恰恰相反,一些相對更務實的專家教授們早就走入商海,有的成為了今天各行各業的產業精英或富商大佬。

  當然包括嘗試經商在內各種不同的生存方式選擇,也並不排斥更多選擇在教育或學術上執著敬業的那些人,只是說象“南農大黃教授”者,所謂教授開滷菜店,與網民們感嘆的“滷菜比知識值錢”風馬牛不相及,某些網民的思維方式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的身份認同,自作多情的“同情”教授的處境,好象教授淪落到弱勢群體的境地一樣,其實真心扯蛋。

  事實上“南農大黃教授”開滷菜店,恰恰說明了知識遠比滷菜值錢,為什麼這樣說?其一,身為知識分子的黃教授,深諳經商之道,以掛“教授”頭銜開滷菜店,一方面給吃貨們帶來視覺衝擊,另一方面達到了獨特的商業廣告推廣效果,從實際的效果看,教授的身份果然為其生意興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二,教授不但開店賣滷菜,其實看似司空見慣的滷菜,能夠在滿大街的滷菜競爭中脫穎而出,恰恰是其背後“專業知識”價值的變現,比如利用農業大學的專業知識研發更安全的食品並投放市場,向市民推廣安全且不含化學防腐劑的滷菜,也是黃教授的創業初衷;

  “南京人喜歡吃雞鴨等滷菜,可是目前市面上的滷菜生產多以手工小作坊為主,沒有生產標準,新增物也不明。”黃教授表示,他們團隊研發的滷菜,棄用了化學防腐劑,改用天然香精料調味------;這些或許算商業噱頭,但誰又能說這不是知識的價值體現呢?

  相比那些想方設法用各種化學新增劑製作滷菜的商販,教授的滷菜或許更值得吃貨們期待。其三,當了“老闆”的黃教授並未放棄教學工作,每週他為本科生上一次課。有17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他的團隊中工作,邊實踐邊研究,“大部分人在研發團隊,有幾個在門店社會實踐。學生們在整個過程中對市場有調研,對產品可以進行加工改進,比坐在家裡寫論文要踏實。”

  當然這也並非意味著不論什麼專業的教授都可以為了賺錢而荒廢專業去從事旁門左道式的職業,比如造導彈的教授真的去賣茶葉蛋,那除了能體會社會底層的'辛苦之外,恐怕再也不會感嘆導彈不如茶葉蛋了。關鍵是象牙塔裡的教授們如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合理的將學術成果轉化為商業機會,用創造社會財富來彰顯知識的價值,而不是整天坐在辦公室裡思考著剽竊論文、學術造假來追逐利益。

  一切看來都是那麼的自然,並非一些人刻意批判的什麼教授做生意賺錢是不務正業,亦或什麼知識貶值、滷菜比知識值錢之類陳詞濫調;相反,教授將專業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把知識轉化為有效的品牌輸出,不但創造了價值並提升了自己的收入,這種方式對社會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貢獻,也拉近了社會不同職業之間的傳統差距觀念;教授賣滷菜,值得鼓勵。

  4、莫讓文藝圈流毒侵蝕我們的文化自覺

  11 月12日晚,曾經憑藉一首《縴夫的愛》走紅大江南北的歌手尹相傑因為吸毒被北京警方抓獲,這已經是尹相傑今年以來第二次因為吸毒被抓了。就在尹相傑被抓兩天前的11月10日,中國青年報刊發文章,對包括明星吸毒在內的文藝圈亂象進行了集中批判,文章稱:衡量一個民族是否有風骨和底蘊、判斷一部電影是否有價值和情懷、評價一名演員是否有教養和修養,主要看的就是文化自覺。目前,泛娛樂的文化生態、唯票房的劇本創作、純圈錢的企業上市和沒教養的藝人涉毒,都深刻反映了當前的“文化失覺”現象和文藝浮躁風。

  中國青年報的批判剛剛刊發兩天,尹相傑就因為吸毒再次被抓,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在這巧合的背後其實是愈發氾濫的文藝圈流毒,說得好聽一點就是“文化失覺”和文藝浮躁。這些年,關於明星涉毒的案件頻頻曝光,包括李代沫、滿文軍、張默、柯震東、房祖名等在內的一大批中生代和新生代明星藝人紛紛跌落毒品的漩渦。有人開玩笑比喻,在監獄內的涉毒明星都能組成一支足球隊了,今年7月份,尹相傑被刑滿釋放,這支足球隊正苦於沒有前鋒,不料三個多月之後,尹相傑就再次主動“歸隊”。玩笑歸玩笑,但卻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在的文藝圈確實受到了毒品的嚴重攻擊,不少明星藝人紛紛倒下,這種文化失覺和文藝浮躁的現象確實值得引起注意。

  我相信毒品之危害人人皆知,明星藝人更應該非常清楚,明知是潘多拉的魔盒,為什麼還要輕易開啟,讓病毒氾濫,最終害人害己?作為文藝工作者,主要的職責就是努力學習工作,提高創作水平,為人民群眾演繹更多的精品力作,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明星藝人在老百姓看來都是文藝圈的成功人士,身上掛滿了名利雙收的光環,理應時刻提醒自己,人民群眾才是藝術生存發展的土壤,自己身上所有的名利榮耀都是人民群眾賦予的,作為文藝工作者要懂得知恩圖報,要不斷提升修養,潔身自好,決不辜負人民的期待。

  文藝圈接二連三出現的吸毒案件,不僅讓涉毒藝人的星光之路變得暗淡無光,也讓培養和喜歡自己的百姓群眾感到萬分失望。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日益氾濫的流毒正在侵害文藝的肌體,正在玷汙社會的主流價值,長此以往,將會給藝術、給社會、給國家帶來不可預估的災難性後果。不管是由於壓力大還是好奇心,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明星吸毒都是絕對說不過去的,這隻能說明自己自身修煉不足,被名利衝昏了頭腦。在這方面,顯然需要我們有更多的反思。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涉毒非小事,自當慎待之。作為明星藝人,要為自己的前途著想,更要從一個公眾人物的社會示範效應考慮,要有對法律的敬畏,要有做人的基本底線,自覺遠離各種流毒,專心致志於藝術創作,努力為人民群眾創作更多、更優秀的文藝作品。同時社會各界也要營造良好的文化發展氛圍,要加強對明星藝人的道德規範和法律約束,確保文藝圈的積極純粹。要廣泛動員像“朝陽群眾”一樣的社會力量,加大對文藝圈亂象的監督舉報力度,對涉毒、涉嫖、涉賭等人員嚴厲打擊。

  “只有文化才能讓浮躁的社會寧靜下來,如果連文化都浮躁了,社會還指望什麼走向成熟?”今天的文藝工作者,仍需要有“詩意棲居”的浪漫主義思想和超凡脫俗的文化理想,面對誘惑,心無旁騖,戒驕戒躁,辛勤耕耘,用德藝雙馨的實際行動為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5、“鳳爪女”“瓜子男”怪象該誰反思?

  這幾天,“鳳爪女”“瓜子男”事件在媒體上不斷髮酵,再一次觸動了城市的文明神經。

  “鳳爪女”的“走紅”是源於一段影片。元旦過後,一段拍攝於上海地鐵的影片在網上熱傳。影片中,一位俏麗女子在吃泡椒鳳爪,並將吃剩的骨渣碎屑散落在車廂。在遭到旁邊乘客的指責並被拍攝後,她氣急敗壞,鬥氣地般地我行我素,並與周圍乘客產生言語衝突,還拿出手機與人對拍。後在接受採訪時,“鳳爪女”聲稱“沒有亂扔,沒有妨礙他人,沒有影響公共環境”。實際上,她是無意而為之也好,還是與人鬥氣也罷,其行為顯然是既不文明又明顯違規。

  無獨有偶。1月3日,廣州一男子在地鐵上旁若無人地狂嗑瓜子,隨口將瓜子殼吐了一地。當週圍乘客用“眼神勸阻”他時,他一度不嗑了,但隨之卻用更噁心的吐痰方式對“眼神勸阻”者表示不滿。影片在網上曝光後,網友們連呼“瓜子男”太奇葩,譴責其道德水準低下,感嘆城市文明就這樣毀在這些人的舉手投足之間。

  生活在北京這座城市,我們在感受千年古都深厚歷史文化和現代化氣息的同時,也為每天發生身邊的不文明行為感到悲哀。這不,早晨上班途經西單北大街時,有隻不大不小的狗圍著我繞來繞去,狂吠不止,一旁遛狗的女子卻一副淡定的模樣,令我十分惱火,萬一這狗把持不住對我“動爪”怎麼辦?在這座城市裡人被狗咬傷的事件還少麼?多少受害人及其家庭“聞狗色變”,但城市狗患卻愈演愈烈。其實,這名女子還算好的,就在她的狗朝我狂吠之後,突然將屁股蹶起,女子見狀,知道狗要拉屎了,趕忙掏出一張紙來,在狗旁候著,設法將狗屎弄進垃圾桶裡。再瞧瞧我們每天走過的街道,路見狗屎已經見怪不怪了,一不小心就可能踩上一腳,想想都能讓人噁心半天。

  豈止是狗患,在北京這座城市裡,無視規章、不講文明的事情隨處可見。最常見的不文明舉動不外乎:行人及非機動車亂撞紅燈;車輛胡亂停放,佔用步道,堵塞衚衕;隨地吐痰,亂扔雜物,等等。特別是有些年輕人,隨手丟棄菸蒂、煙盒、果皮、塑膠袋等,那怕垃圾桶近在咫尺,也同樣熟視無睹。如此這般,城市容貌遭受汙損,都市文明大打折扣。

  說實在話,對上述“鳳爪女”“瓜子男”風波,我反而覺得是件好事。一方面它觸動了你我的神經。讓每個人捫心自問,如此粗俗不堪的不文明行為你有沒有,該不該以此為戒,時時警示自己內心,約束自己的一舉一動。一方面戳痛了城市管理的軟肋。無論是上海地鐵的“鳳爪女”,還是廣州地鐵的“瓜子男”,其在大啃狂嗑及遭遇制止時,我們都沒有看到有乘務人員或乘警出面制止,更不用說處罰了。如果我們的地鐵都是有規章而無執行措施、有禁止性規範而無任何罰則,一旦出現不文明及違規行為,誰來出面制止和執法?僅靠社會倡導和乘客自發行動,即便有時起點兒作用,但終歸不夠“名正言順”,也難以形成執法守法之常態。我就曾目睹一位小夥子,因勸阻一位婦女莫讓孩子在街上大小便,遭到這位婦人的嘲諷和辱罵,還有圍觀者指責他是吃飽了撐的,不該管這閒事。

  是呵,城市裡的不文明怪象層出不窮,何其多矣,讓人心痛,令人憂慮。只有讓違規者常常遭遇執法者的訓誡和處罰,那些不文明陋習方可大幅減少。總之,作為城市管理部門,該作為的一定要作為,對缺少公德的人就要施以管束,嚴厲執法。誠如著名散文家梁實秋先生所言:“不要以為不守秩序、不排隊是我們的民族性,生活習慣是可以改的。”

  “城市是我家,愛護靠大家”“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願這些家喻戶曉的口號,化作城市管理者的務實行動,融入每個居民的血液之中。願大家都能從一事一人的行為開始改變,悉心呵護美麗的城市家園!

  6、人民日報為什麼不厭其煩說疫苗

  昨天人民日報用了近似一個整版,發表了一篇叫做《五解疫苗之疑》的文章,文章從疫苗不“冷”會咋樣、國產疫苗是否靠譜、疫苗會不會有“毒”、免費疫苗管不管用、自費疫苗該不該打等五個方面詳細解讀了社會上有關疫苗的五個熱點問題。應該說文章的解讀和回答都非常到位,為當前社會上有些人們心中產生的疑惑和解除心理上的陰影都有很大的影響。

  上午,恰恰和一位朋友聊天,大約是我們今天都注意到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這位朋友以為人民日報是在小題大做,他以為當前的山東問題疫苗事件根本不會影響人民對疫苗的選擇,人們該打還是會打。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我以為這篇的文章發的很好,很及時,對於我們的社會很有幫助。而我的很重要的一個理由是今天媒體透露出來的另一個資訊:《香港衛生署:赴港打疫苗可預約每月120個名額》,這個訊息透露了這麼一句話,自4月1日起設立熱線,讓包括內地兒童在內的非符合資格人士可預約公營醫療系統的接種疫苗服務,截至昨日中午,香港公營醫療系統4月份的120個限額就只剩下53個了。

  僅僅在公佈日的一個上午,香港疫苗預約服務的名額就已經消耗近半,我相信不需要一天這個限額一定會被擠爆的。這讓我們想起了前些年的香港奶粉代購,以及眾多的人們擠破腦袋去香港買奶粉、去澳洲買奶粉,以至於人家紛紛站出來抵制國人的事情。從這個角度來看,人民日報發表這篇文章的目的確不是大炮打蚊子,而是防微杜漸,避免在疫苗使用上重蹈奶粉業的覆轍。

  在日前召開的首屆中國流感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說:“如果能透過正規的渠道,在正規的防疫部門使用正規產品,我建議還是在國內用。”能夠讓這位鍾院士回答在哪裡用的問題,可見去香港打疫苗已經成了很多人的想法,只不過香港香港衛生署的每月120個名額估計讓很多人大失所望,而鍾南山的回答也僅僅是少數人才能看得到,透過人民日報的聲音說出來,告訴大家國產疫苗很靠譜又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們回顧建國後疫苗在我國重大疾病防疫方面做出的重大貢獻,恐怕很多人倒是難以瞭解的,畢竟疫苗的功勞是防疫,如果沒有大面積的疫情出現,這功勞能不能記到“疫苗”身上,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有資料證明,國內諸如乙肝、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等疾病發生率大規模降低乃至近乎絕跡,與我國實行免疫規劃制度絕對密不可分,從實際來看,孩子出生後就被有關部門納入規劃、登記在冊、按程式接種疫苗,這套規劃程式行之有效,必須堅持,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國產疫苗很可靠!

  中國人有時候總說一句話: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當前山東問題疫苗事件就是這粒老鼠屎,如何把這粒老鼠屎揀出來是有關部門的事情,是必須讓公眾不再懷疑的根本所在,但是同時,我們又不能因噎廢食,對國內疫苗和疫苗管理體制失去信任!

  今天的中國,經濟規模已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有了大幅提升,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顯著改善,上億輛的私家車,近兩萬公里的高鐵,還有殲十為代表的強大軍力讓人自豪。更令人自豪的是,那個曾經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已經成為了歷史,今天的中國的巨大成就令國人充滿自信,以高鐵核電為代表的高技術出口正迅速改變著中國的出口形象,中國製造正在成為高新技術的標誌。可以說,今天的中國已實現了初步崛起,幾年後我們將實現全面小康,未來我們還將迎來更偉大的民族復興。

  如此偉大的發展成就,其實也是緬懷周總理的最好方式,因為這一番盛世景象,不正是當年那個“周生”奮鬥一生所追求的嗎?不就是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最好詮釋嗎?

  所以,看到今天的發展成就,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自己的私家車,越來越多的家庭步入小康生活,這一切真的令人自豪。我們在自豪之餘,格外緬懷周總理,緬懷一切為了國家和民族復興而做出卓越貢獻的人。雖然戰火年代已經遠去,但令人欣慰的是,今天中國的新一輩已經繼承了先輩們的事業,無數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就是為了把國家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而努力工作,其實也是向先輩致敬的一種方式。先輩們的願望就是民族復興國家富強,而今天的我們努力工作,為了早日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也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先輩們的事蹟已經成為新一輩的精神動力。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工作,相信在無數人的努力中,全面小康可以實現,更偉大的中國夢一定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