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三年級作文> 【推薦】野炊小學三年級作文四篇

野炊小學三年級作文

【推薦】野炊小學三年級作文四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野炊小學三年級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野炊小學三年級作文 篇1

  星期一,聽祝孫俊男說,我們要在星期三的下午,第二和第三節課到操場上野炊,全班聽後全都歡呼了起來。

  盼望的日子終於到了!這一天下午第二節課,我在綜合課上把要在操場上吃的三明治準備好了,放在了袋子裡,可是我已經等不到第三節課了,就吃了起來,吃時還想著:"我好自豪呀!我做出來的三明治是多麼的好吃!不過我還是留一點吧,等到了第三節課在操場上吃。"

  可是我還是沒管住我的嘴,把一整個三明治都吃了下去。吃完還回味無窮的說了一句:"嗝--!我餓了,好想再吃一個。"

  第三節課上課了,我們來到了操場。因為我把東西都吃完了,所以就和胡海嘯一起吃他帶的東西。唉︿!早知道就不先吃了。

  時間匆匆而過,轉眼就下課了,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操場,嘴裡小聲說:"時間過得真快呀!我還沒吃夠呢。"

野炊小學三年級作文 篇2

  我今天的心情很好,因為今天即將來領我人生中第一次野炊,心情很好!

  今天,我們撲面而來的是一個像古代煮飯做飯的東西。首先,我們要洗好菜、雞、排骨,切好魚,然後,打蛋進鍋,再然後由我來生火,又女生炒菜,她們輪流和指導老師;謝老師翻炒後,第一盤菜就炒好;炒蛋。然後,再準備好雞塊,生好火,就可以下鍋了。在中間要加兩勺鹽,一次醬油,聽指導老師;謝老師的話,再炒炒就可以上鍋了,這樣第二盤菜也好了;爆炒雞丁。然後,就是煮魚了,我們先倒二勺水,然後,再翻二次,就等他自自己熟了,三分鐘後……熟了,第三道菜也好了;水煮魚。再然後就是炒排骨了,先扔下鍋,把它炒成棕色的,然後下味,就入鍋了。第四盤菜;炒排骨。現在是在是最後一道菜,炒青菜,由於一開始我的同學曹少芹放了太多水,所以菜比較濃,過了五分鐘後,最後一道菜也好了;炒青菜。

  今天是我最有意義的時候!

野炊小學三年級作文 篇3

  在新津飛翔素質教育基地裡,冒著濃濃的炊煙,像絲帶迎風舞動著。外面遊客稀少,裡面熱鬧非凡。一群孩子正歡樂地又蹦又跳。有撿柴火的,有撿稻草的,有生火的……告訴你,這就是我們棕北小學四年級二班的野炊活動。

  在星期五那天,我們學校組織去成都市新津飛翔素質教育基地,開展我們的秋遊實踐活動。一路上,同學們都在討論到了基地應該幹什麼,野炊是我們活動的一個專案,我們想,應該怎麼生火,怎麼撿柴火,怎麼操作……不知不覺,我們到了這個基地。

  到了中午,便開始了今天別開生面的活動。全班分為五個組,每組七人。

  菜品是餃子。我們包餃子時,有同學的手上,臉上都有面粉,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最後,一個挨著一個都沾了麵粉,就連我也有一些。就這樣,大家在笑聲中包完了餃子。可是,餃子的質量非常差,沒有一個像樣的餃子。有餡包多了的,有包的時候餡飛了,但皮還留在手上的,有露餡的,有叉開主題包包子的。有形狀各異的`餃子,有像蝴蝶的,有像花的,有像月亮的……

  我們又去撿柴火和稻草,有同學在中途用稻草“偷襲”我,我用稻草還擊。我們在熱鬧的打鬧中撿了足夠的柴火和稻草。

  好啦!現在就要生火啦!教官用打火機點燃了火焰,哈!可以煮餃子嘍!我們先把餃子放進鍋裡,然後用鍋鏟攪一攪,好讓餃子不貼著鍋邊,這樣一直過了三十多分鐘,香噴噴的餃子出鍋了。“啊!好香噢!”我們感嘆道。我們吃得很香,就連打嗝也那麼香。吃完了餃子的男同學跑去摘橘子了,他們用長長的木棍打下來。“哎呦”一個橘子調皮地從樹上蹦到了一個男生的頭上掉到地上,男生的頭上立刻鼓起了一個包。而女生在一旁哈哈大笑。男生生氣地說:“就你們行,那你們來呀!”我們女生的笑聲戛然而止。

  野炊活動就這樣結束了,但是透過這件事情,我明白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野炊小學三年級作文 篇4

  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別提有多開心了!花開得太慢了。我真的想早點擁抱大自然,呼吸更多的新鮮空氣。花終於慢慢地停了下來,同學們迫不及待地衝出了車

  玩完後,我們開始準備午餐,包好餛飩。我們班所有的學生都很勤奮。看!你的手多靈巧啊!過一會兒,餛飩就包好了。然後,我們在自己的“爐子”上煮餛飩。一些學生撿起了草和樹皮。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餛飩很快就成熟了。開啟鍋蓋,聞起來真香!我開始流口水了。每個人都想吃飯。我“搶劫”了幾個。咬一口。它是美味的!比家裡做的好吃。不幸的是,餛飩不夠吃。

  午飯後,我們來到了長江。老師為我們拍照。拍照之後,我又一次欣賞到了美麗的長江。我看見一隻白色的海鷗飛過河。它是如此美麗!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又要離開自然親和花園了。有點勉強。那裡的樹木和植物似乎都在對我們說:“再見了,孩子們,歡迎以後再來。”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次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