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人生>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通用14篇)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通用1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生在於給予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1

  時間在流逝,生命在消失,在與死神搏鬥的過程中,他們用行動詮釋了生命的永恆。

  他是一位癌症患者,用生命為無數的孩子搭起教育的橋樑,改變了他們一生的命運——叢飛,一個光輝的名字,一個令天地為之失色的男子。那一顆博愛的心,不會因他的離去而失去顏色,不會因他的離去而停止跳動,更不會因他的離去而被遺棄。那顆心,早已深深地住進每個人的心中。病床上的叢飛,因病早已沒有了頭髮,眼窩深陷,嘴唇乾裂,瘦得早已不成人形。但那雙眼睛,依舊充滿神采,依舊滿含希望,依舊震懾人心。他本可以用優美的歌喉去換取美好的生活,但是他沒有,他將畢生的精力獻給了教育,獻給了社會。一生資助了無數的莘莘學子。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並沒有盡力去延續自己的生命,而是把生命最後的光芒獻給了教育。

  在生命的到計時,叢飛告訴世界:“生命在於奉獻,人生在於給予。”

  他是一位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用堅強的身軀為孩子搭起了生命的通道——譚千秋。一個令中國崇敬的名字。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他用身軀頂住石板,保護了他的學生,這是一位教師偉大精神的體現,更是對教師責任的詮釋。千秋老師,在面對生死的抉擇時,他沒有退縮,用責任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在生命的到計時,他選擇的是責任,是愛。這樣的老師,值得我們銘記,值得我們尊敬。

  在生命的倒計時,譚千秋告訴世界:“生命在於奉獻,人生在於給予。”

  雖然他們早已離去,但那一個個閃光的名字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在生命的倒計時,他們告訴我們:“生命在於奉獻,人生在於給予。”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2

  何為奉獻?奉獻是一種愛,奉獻是一種高尚的品格,奉獻是一種無私的精神,奉獻是在不求回報的情況下無私的給予和付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奉獻精神、懂得付出,拒絕一味索取。佛羅姆說過:“人並非為獲取而給予,給予本身即是無與倫比的歡樂”。雖然一味的索取會令你一時滿足,卻給不了你奉獻的快樂。

  1905年,我國著名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在修建京張鐵路時,在外國人嘲諷、國人不看好的情況下,依然挑起了總工程師的重擔,他不怕吃苦受累,也忍受著嘲諷的話語,更是在危險惡劣的情況下進行艱鉅的工作。可他的內心並無抱怨,而是一心想著為祖國做出奉獻。後來,隨著京張鐵路的成功修建,令詹天佑受到了許多國內外專家的尊敬、認可與愛戴,但他依舊懷著一顆奉獻者無私耕耘的心默默工作。

  這就是奉獻精神,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更多人都願意躺在家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幾乎沒有人願意辛辛苦苦地經受著風吹雨打。如今,想不勞而獲的人越來越多,可人們卻忘記了,沒有奉獻就沒有享受。人們只願做物質上的享受,卻不願做精神上的貢獻。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如大漠中的一粒沙塵,即便做出貢獻也是針尖上的一滴水,但是,你們別忘了水也可以滋潤萬物,哪怕只有一點一滴。作為平凡普通之人,照樣可以為社會、為國家做有一些意義的事情。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要學會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因為它意味著給予和付出,而不是貪心和一味索取。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奉獻了什麼,而不是應當看他取得了什麼”。是呀!奉獻精神是可貴的,它如一瓶香水,在噴向別人的過程中,自己身上也會沾染不少。只喜歡不勞而獲卻不願意默默奉獻,這是自私自利的表現。有一首歌中的一句歌詞令我難忘:“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奉獻者可以收穫的不僅是勞動的果實,更是人們發自內心的尊敬與認可。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3

  當你為人民奉獻出寶貴的時間時,你就會得到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無私的精神。 《三克鐳》一文講述了居里夫人是鐳的發現者可是到最後居里夫人連一克鐳也買不起 。只因他放棄了申請鐳的專利,並把它公諸於世。居里夫人是無私的,居里夫人為了研究鐳他獻出了青春心血,最後卻連一分錢也沒有要,這是多麼無私的精神呢!

  在我們身邊 有很多普普通的人,但他們擁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在大街上,有很多志願者為了維護交通安全,無論是風吹雨打,還是嚴寒酷署,依然早出晚歸,有時還能在電視裡看見六十多歲大爺在馬路上搖著小紅旗,他們沒有工資,也不求回報。 在農安縣寶華骨科醫院院長高寶華十年間,為三千多名特困肢殘患者免費做手術。

  他認為救了一個人救等於救了一家子人。 “醫院可以少賺幾千元,但可以改變一個殘疾人的一生。”高寶華說。 他們和居里夫人一樣都有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無私是什麼?無私是不為自己利益著想,而是為他人著想。無私很簡單,但又有幾人能做到那? 人這一生不是看你有多少財富,是否身居高官,而是看你有沒有一顆大愛、無私對社會勇於奉獻的心。 第一個尾不是我寫的 人這一生不是看你有多少財富,是否身居高官,而是看你有沒有無私的心,對社會無私奉獻的心。老師:你沒做自批。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4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奉獻了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了什麼。”每個人都應該懂得奉獻。

  奉獻使人與人之間更親密。

  在家裡也需要奉獻,我們大多是獨生子女,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一味地接受親人們所給予的愛。漸漸地,我們將他們所給予的愛當作了理所當然的付出。我們應該懂得奉獻,愛是互相的。我們在接受愛的時候,哪怕只是給予一個溫暖的表情,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讓人欣慰的動作皆可讓對方倍感溫暖,這樣的奉獻並不大,卻依舊可以讓別人擁有同樣的感想。我們還是青少年,沒有什麼經驗和能力,我們只能呢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事情雖小,但所引起的反響卻是巨大的。

  奉獻使整個社會變得溫馨美好。

  在社會中同樣也需要奉獻。比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必然是為他人服務的。無論是服務行業亦或是當老闆,都得給別人笑臉,留下一個好印象,這樣才有更多、更好的商機可言。我們所創造的東西一定是為了方便人們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的。雖然這是一場交易,但是為了研發出這項產品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不是僅僅用語言就能表達出來的。讓人類生活變好也算是一種奉獻。

  奉獻推動了中國的發展與壯大。

  錢學森曾留學美國,取得了巨大成就,贏得了科學界的關注。美國政府以優厚待遇為誘餌,想方設法讓其繼續留在美國發展。而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回國,放棄了名利,為祖國做貢獻。他回國後著手於原子彈的研發一生都在為此默默奉獻。終於,在錢學森的不懈努力下,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出世了。

  做一個平凡的人,要學會燃燒,因為燃燒意味著給予,意味著奉獻。人生在於奉獻,我們要銘記在心!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5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願意“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願意吃著草,擠出濃濃的牛奶;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說“我是世界的公民,應為人類而生”

  在他們的身上,無不體現著奉獻的偉大。奉獻常常是自己給予他人或他人給予自己的一份愛。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人給予我們愛。在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中,有多少人在無私的奉獻者。

  泰戈爾說:“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產生果實,卻並不要求什麼報酬。”2003年非典流行期間,我看到了一個新聞報導:一位記者問她“你來到這兒不害怕嗎?”她說“害怕是每個人都有的心理狀態,但是這是我們的事業,救死扶傷是我們的職責,在這危急的時刻我忘記了害怕。”這時,坐在電視機前的我流淚了,這是天使之愛,無私、偉大!再美妙的語言在他們赤誠精神和大無畏的勇氣面前全部黯然失色。

  人間總有一些瞬間,讓我們回眸,讓我們感動。那些奉獻的人們總是讓我們震撼,那縷縷燦爛的陽光總會灑滿人間。

  歷史將永遠銘記地球的這個座標:北緯30°,東經1043°。人類將永遠銘記歷史的這刻2008年5月12日。短短几秒種內就演變成一場巨大的人間慘劇,瞬間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但中華民族並沒有被災難打倒。在抗震救災中,湧現出了許多可愛的人:有搶修電網不幸殉職的英雄,有用自己的母乳餵養災區小孩的警察阿姨,還有在救災過程中遇難的人民子弟兵。她們用生命換取生命,用生命換取光明。他們的付出是非常沉重的,只因他們心中有愛,他們懂得奉獻。

  有一種愛,如流動的山泉,靜靜地洗滌著人類的靈魂;有一種奉獻,它不求回報,默默付出自己的生命;有一群人,他們承擔著國家的興旺,民族振興的責任。

  生活的點點滴滴無處不在的蘊藏著他人對自己的奉獻,有了他人的奉獻使我們能快樂地成長,在快樂成長的同時,請伸出你的雙手,灑下你對他人的奉獻。讓我們給予他人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暖暖的祝福,一個鼓勵的掌聲,一份真誠的支援……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在成長的路上奉獻一份給他人的愛吧!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6

  她前進的道路上沒有光環,她卻把自己鋪成一條幫助別人通往光明的路。

  在臨沂湖南崖小學,有一位深受師生喜愛、眾口一致稱讚的女教師——劉振榮。自1984年高中畢業後,她懷著對家鄉的熱戀,憑著對教育的崇敬,堅定信念,滿腔赤誠,毅然走上三尺講壇,一干就是29年。29年來,她全身心撲在教育事業上,一直從事數學教學並始終擔任班主任工作,再苦未喊過一聲,再累未怨過一句,忠貞不渝地履踐著“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堅定誓言和神聖職責。

  她愛校如家、愛生如子,用摯愛贏得了每一位學生的信任與尊敬。無論在班級管理還是課程教學中,她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透過自己個性化的班級管理制度和創新性的教育教學策略,真正做到了“班級裡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級裡的人,人人有發展。”

  她,積勞成疾,在手術後卻心繫學生,仍然拖著重病未愈的身軀堅持在三尺講臺上。

  數學教學,歷來是臨沂湖南崖小學的強勢學科,而劉振榮則一直是學校數學教學領域的中流砥柱。她既勤於鑽研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又善於總結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在應用實踐中不斷成長、持續提升,創造了學校乃至全區數學教學中的一個個奇蹟,贏得了領導、同事和社會的讚譽。她的課堂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入手,目標明確、思路清晰,張弛有度、生動活潑,學生很喜歡,成效很顯著,在她曾經連續兩年任教的畢業班中,數學優秀率均達100%,她多次獲得市、區優秀教學成績獎,並先後被評為羅莊區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骨幹班主任。

  日復一日的崢嶸歲月,默默耕耘的無悔人生,劉振榮老師沒有用驚天動地的大事詮釋生命,卻在三尺講臺上默默書寫自己的美麗人生。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7

  5月8日是“世界紅十字日”。白底紅十字的標誌幾乎成為全世界人類的圖騰標誌,紅十字會是一個遍佈全球的慈善救援組織,紅十字會主要發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無私精神。

  在今天,幾乎成為全世界人類的作為一名小學生的我早就知道這個組織。然而,讓我深深體會到這個組織功能的是響水縣實驗小學87屆的一位學生,我尊敬的學長——張從保先生。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從電視上了解了學長。10月18日上午,響水縣環衛工張從保在南京成功捐獻145毫升造血幹細胞,省紅十字會會長吳瑞林向其頒發博愛勳章。

  張從保是響水縣環衛所一名普通的工人,2007年12月,張從保報名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今年5月,張從保接到中華骨髓庫江蘇分庫通知,他與淮安一名21歲的青年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他讓這位對生存下去已經毫無希望的患者重新燃起希望。再次徵求捐獻意願時,張從保對紅會工作人員說,“拯救生命,不能等待”,當即表示同意。7月2日,張從保高分辨血樣寄往南京,經高分辨確認相合。10月8日,在響水縣環衛所負責同志及家人的見證下,他鄭重地簽下了造血幹細胞捐獻同意書。

  張從保這位樂於助人的英雄令我無比敬佩。現代社會,有一些人在別人困難的時候不願意伸出援助之手,而張從保在別人需要他的幫助時侯,就會毫不猶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人。是啊,張從保的奉獻令我們為之動容。其實,他的精神更令我欽佩。

  昨夜香風傳十里,如今散落一城花。舊歲已除人添壽,康靈潔淨千萬家。當我們走在乾淨、整潔的街道上,大家是否會想起一些人呢?對,就是那些為城市美化默默奉獻的人——清潔工人。清潔工是那麼渺小,卻是那麼高尚,他們是綠色家園、美好家園的守護者。

  一年365天,張從保一直在做同樣的事情,那就是把髒亂的街道打掃得一塵不染,讓我們一出門就能看到乾淨整潔的街道,心情也因此舒暢愉快。張從保每天都起的很早,寒風酷暑,他始始終終都沒有變過。炎熱的盛夏,人們都躲在屋子裡吃雪糕,享受空調,唯有他,拿著掃把,一點點的清除城市的汙垢;冰冷的寒冬,人們都躲在屋子裡,享受魯爐子帶來的溫暖,唯有他,在寒風下舉起快凍壞的雙手。去年,我縣下了一場大雪,雪花如鵝毛般飄飛,張從保早早地起來,迅速認真地把自己負責的區域打掃完後,組織其他清潔工一起掃雪,儘快為我們開通道路。在掃雪過程中,張從保三番兩次滑倒,但是他沒有氣餒。在心中暗暗唸到:爬起來,繼續。雪掃完了,但張從保卻渾身凍僵,陣陣發抖,頭暈目眩。他發燒了,已經達到40度了。奉獻是不計報酬的給予,是“有一分熱放一分光”,是“我為人人”。奉獻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熱情,是一中無私的愛心,甚至是無價的生命。

  因為有人奉獻,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才會不斷增加,人類才會不斷前進。奉獻者收穫的是一種幸福,一種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與愛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長。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理解這句話。

  人道為本,博愛為懷,奉獻為榮。是的,世界因人道而美好,社會因博愛而和諧,人生因奉獻而精彩!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8

  奉獻是無處不在的,溫暖著自己,也溫暖著別人。

  奉獻,什麼是奉獻?奉獻就是一種不求回報的給予,奉獻既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精神;既包含著崇高的境界,也蘊含著不同的層次。

  小草把綠色獻給春天,使它的生命變得精彩;清泉,把它的甘醇流淌入乾渴者的心田,使它的生命變得精彩;紅日,把它的溫暖傳遞到嚴寒的隆冬,使它的生命變得精彩。

  在這綺麗多姿的自然之中,令自稱是萬物靈長的人類也只能自嘆不如,因為自然的每個角落都蘊藏著靈動之美。那麼,你也許會驚歎於夏花的嫵媚動人,但你可曾知道在這片刻的綻放之下,傾注了多少根的默默無聞;你也許會留情於彩虹的五光十色,但你又可曾想過在這易逝的斑斕背後凝聚了多少水珠的辛勞……這大千世界正是因奉獻而美麗,生命正是因奉獻而精彩。

  悠悠中展開歷史的畫卷,耳畔迴響起渺遠的駝鈴聲。昭君出走大漠,絲綢之路上從此又多了一個美麗的傳奇。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怎麼是他心中的真實寫照。為了祖國的安康祥和。為了萬千蒼生免遭殺戮,昭君奉獻自己的一生換來了漢匈兩地人民的安寧,在歷史的長河中她詮釋了奉獻的美麗。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人生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是取得什麼。奉獻是神聖的,偉大的祖國需要我們奉獻,火熱的生活需要我們奉獻,需要我們奉獻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同時我們自身也需要奉獻,在奉獻中完善生命,在奉獻中實現人生的價值,在奉獻中獲得真誠和坦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愛心是奉獻的基石,一個班集體中如果每個人都獻出自己一點點的愛心,那麼這個集體中就充滿了濃濃的團隊精神;如果在運動場上大家都盡其所能,那麼整個集體就能做到最好;如果在同學之間消除隔閡,互相幫助,那麼這個集體必將是優秀的。

  在奉獻的同時,你照亮了別人,也溫暖了自己。奉獻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品格和精神,奉獻是一種不求回報的給予。奉獻,不動聲色地滋潤著這個世界。我們生命中需要奉獻。生活因奉獻而精彩,請相信:選擇陽光,高山會擁有綠色;選擇奉獻,我們會擁有輝煌的明天!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9

  近日,93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崔崑又拿出180萬元,注入到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在2019年設立的“勤奮勵志助學金”中,幫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該助學金自設立以來,崔崑院士夫婦已經捐資600萬元。談及捐資助學的初衷,崔崑教授說,“就是要捐款回饋社會”。而崔崑夫婦生活上非常節儉,崔崑教授一件襯衣穿了30年,還住在學校的院士樓裡,沒買房子,沒請保姆,傢俱陳舊,電視甚至都不是液晶的。對受助學生,崔崑教授有一條要求——學習勤奮努力。

  有人說,崔崑教授是“國之脊樑”。何謂?青年時立志報國,中年時踐行不渝,耄耋之年依舊持續奉獻、照亮人心,所謂鞠躬盡瘁、師者風範正是像崔崑教授這樣。

  這樣的“國之脊樑”還有很多。一位身患癌症都不捨得用進口藥的經濟學家,沒有把千萬家產留給兒女,而是用來託舉西部山區孩子們的未來,他就是清華大學的趙家和教授;一位把一生獻給共和國跳傘事業的“軍中傳奇”,80多歲了,依舊蝸居農房、吃用從簡,卻將攢下來的1000萬元都捐給了家鄉,支援教育事業,她就是中國第一代女空降兵馬旭。對於他們,人生之精彩不只是體現在奮鬥的前半程,也閃耀在奉獻的後半段。

  有人或許會說,他們勞苦功高,一生奉獻,完全可以讓晚年更舒適愜意,而不必過得如此清苦。然而,正是因為他們有著超越常人的境界與格局,視燭照他人為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事,所以在人生的晚年也不遺餘力去做。這正是一種赤子之心,“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竭盡一生為國盡責,為民奉獻。對於我們而言,將這樣的精神接力棒傳遞下去,才能讓他們的奉獻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詩人說,“我們必須奉獻於生命,然後才能獲得生命”。以奉獻書寫人生年華、綻放生命芳華,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豐盈,成為一個純粹的人、大寫的人。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10

  蕭伯納曾有富:“人生的意義在於致力於自己認為偉大的目標。”誠如斯言,我想書店的工作人員便是把奉獻社會作為自己的目標。他們用實際行動為自己的人生尋得所屬的意義,奉獻社會,成就精彩人生。

  蒼穹賴雲點,輕雲依天飄,彈一曲漢宮琵琶聲悠悠,聽一句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大千世界,光怪陸離。怎樣在這紛繁迷亂的世間尋得人生的意義?梁從誠為我們惟出了榜樣,用一塊發黃的手帕,用廢紙做名片,為環保事業奔走呼號,他用自己的一生奠定了中國環境保護的基礎,他用自己的生命奉獻著這個社會。試想,若無樑先生的努力何來今日國人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不為名利,梁先生將奉獻社會作為人生目標,君子高標留千年,重溫粱從誠讓我們懂得了奉獻社會,成就人生。

  風也飄飄,雨也蕭蕭,時代的雨打在雁翎,奏一曲清音如泣如誠,無論是回首歷史的雲煙還是凝望今朝的露珠,奉獻社會這一真理從未改變。

  正如左拉所言:“唯有奉獻社會,才能找到那短暫的而有風險的人生的意義。”屠呦呦便是最好的詮釋。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青蒿素便是屠呦呦對這社會的`奉獻。那小小的實驗窒便是她的桃花源,她將自己的一生鐫刻在實驗室中,在經歷數百次的失敗後綻放出自己的光芒。不為利慾,屠呦呦將奉獻社會視為人生目標,高尚品質流芳百世,再讀屠呦呦讓我們懶得了奉獻社會,成就人生。

  尋花踱步,獨賞紫藤繞樹;山尋水覓,洞穿人生悲喜。呂碧城文如其名,以澄澈之心,留得百世清瑩;林徽因詩意盎然。以靈動之心。譜下百世城傾;張愛玲臨水照花,以孤傲之心,著有一生傳奇;冰心溫婉善良,以博愛之心,揮就百世清音。奉獻社會的方式多種多樣,用文字來滋養他人精神亦是必不可少。她們都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文字,為後世留下了精神的經典,這又何曾不是一種奉獻呢?奉獻社會,成就人生,人人都可做到。

  又登遠山,看千江流嵐,只願渺渺如已,亦能與歲月一度前行,以奉獻社會之光照亮無言,越過清風溼瀾,疏影暗香,成為最好的模樣。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11

  人生總是充滿坎坷的,要用樂觀勇敢的態度對帶它。人生應是一段自我挑戰與超越的歷程。

  人生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什麼。

  著名的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堅定支持者赫胥梨認為,只要我們有改善事物的能力,我們的首要職責就是利用它並訓練我們的全部智慧和能力,來為我們人類至高無上的事業服務。正是在這個信念支配下,他一第個在世界上提出了人類起源的問題。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到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世界上有許多女性崇拜居里夫人,當面向她表達崇敬之情;也有人向她訴說自己生不逢時,缺乏機遇。居里夫人鼓勵並開導他們說:“你們不要抱怨白白髮生的早晚,人們在有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意義的生活,只要我們珍惜時光,不虛度人生,並且能夠說“我已經盡力做了我所能做的事”就夠了!”

  人生只有在鬥爭中才有價值。只有受過痛苦,才能領悟人生的價值。

  美國宣傳奇才哈利十五六歲時,在一家馬戲團做童工,負責場內的食品推銷,可生意不好。他決定向每個買票的人送一包花生,以吸引觀眾,結果大獲成功。觀眾進場吃了花生後,覺得口渴,又帶動了飲料生意。飲料生意也越做越好。根據與老闆的約定他分得了利潤的一半,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斯大林說過:“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學習,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重要的是友誼。”但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不同的人生觀。人生要有奮鬥目標,應是不斷追求的歷程;人生應是對他人,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一生;人生不售來回票,失去的便永遠不再有。

  同學們,人生不是蠟燭,應是火炬,我們應讓他燃得光明燦爛。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12

  唐代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現在常用來讚頌教師的奉獻精神;“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是一位母親對自己孩子的真摯母愛和無私奉獻;“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為了革命、為了人民不惜奉獻一切的決心……他們因為奉獻精神成為千古美談,同樣的,我們的人生需要奉獻。

  奉獻實現自我價值。

  南丁格爾是近代護理事業的創始人。雖然她以前生活優越,但內心卻一直感到十分空虛,覺得自己生命毫無意義。直到1854年,英俄在克里米亞開戰,成為護士的她親自奔赴前線,每天工作20個小時以上。不僅如此,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盞燈,辛勤照顧傷員,奉獻出自己的時間和愛心。她讓昔日地位低微的護士,社會地位與形象都大為提高。由此可見,正是因為南丁格爾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她才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否則終生也只能是一位流於平庸的貴族小姐。奉獻能使人感受到充實的生命意義,幫助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奉獻體現民族精神。

  12月7日早晨印度尼西亞亞齊特區發生地震。8日早上,公羊隊成員再次出征,前往當地開展救災援助工作。他們有著豐富的救災經驗,帶來了專業的裝置。在確定廢墟下無生命後,開始在一處廢墟下搶救重要檔案。當地居民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非常感謝中國公羊隊的幫助,這些檔案對災後處理工作非常重要。當地氣溫高達30攝氏度,條件艱苦,公羊隊的無私奉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體現了一個大國的優秀風采,為祖國帶來了榮耀和友善。

  奉獻傳播人間大愛。

  鮑爾·海斯德是美國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學家。他小時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被毒蛇咬死,決心研究出一種抗蛇毒藥。他從15歲起,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體,並逐漸加大劑量和毒性。經過無危險和痛苦的試驗,終於有了收穫,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傷的人。海斯德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挽救了無數鮮活的生命,使世界折射出一道道奉獻之光。像歌詞裡唱得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奉獻帶給你無限溫暖和希望,奉獻傳播人間大愛。

  人生需要奉獻。奉獻照亮了他人,快樂了自己。讓我們青少年都投身到樂於奉獻的洪流中,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讓奉獻這棵常青樹,永遠蔥蘢、繁茂。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13

  人生,怎樣才能變得美麗呢?我常思索,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終於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那是一個晚上,突然地,燈滅了,黑暗迅速籠罩著屋子。我先是愣了愣,隨即反應過來——哦,停電了。屋裡到處黑漆漆的就連伸手也不見五指。只聽屋外樹木被風吹得窸窸窣窣的聲音,卻又不見其影。我害怕極了。然後,爸爸從抽屜裡摸出了一個東西,接著一道火光掠過為這片漆黑平添了一絲亮光。哦,原來是一根蠟燭!我仔細地觀察著那根小小的蠟燭,看著它小小的火苗為這漆黑帶來了一絲微光,給人帶來一絲安慰、一絲依靠。剛才的害怕早被它驅走,剩下的滿滿的敬佩。

  不久,恢復了用電。爸爸把蠟燭吹滅,我才注意到它只所剩無幾了!看著它寥寥無幾的身軀,我頓時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一個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曾經奉獻過。只要你曾奉獻過,不管力量是微小或強大,那你就無悔於你的生命!

  由這小小的蠟燭,我又聯想到了那些守衛邊疆的戰士,他們為了自己的祖國,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但他們依然無怨無悔。在我眼裡他們不僅僅是守衛邊疆的戰士,更是鐵骨錚錚的勇士。啊!蠟燭和戰士們是一樣的他們無私地奉獻著,即使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也沒有一聲的嘆息、一絲的後悔。因為,他們知道並深深地懂得:生命因奉獻而美麗!

  現在,我已經知道了那個問題的答案: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在於奉獻。生命雖短暫,但起碼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有過別樣的美麗——那就是奉獻。

  人生在於給予作文 篇14

  當我真正拿到那張試卷的時候,我就知道,當時我的表情,一定很嚇人,因為朋友在我的耳邊不停地問我:“你沒事吧?你沒事吧……”我以為這是在夢中,不然我怎麼會聽到那麼多的回聲,可是為什麼當我的目光落在那鮮紅的數字上的時候,我明顯地聽得到心臟被刺痛的聲音,就像《一棵開花樹》裡,身後落了一地的,輕飄飄地落下來,又像一地羽毛,可是,卻很痛,沒錯,很痛,那麼,這不是在夢中了。我抬起頭來,看到同桌的臉,嘴辰在動,依舊是:“你沒事吧?”我無力微笑,只說:“我沒事。”然後低過頭去看卷子。

  然而我卻沒有真正看進去,或許是分數太礙眼,又或許是,我已然麻木。是啊,已經數不清多少次不及格了,我的心在承受了那麼多次破碎、粘合、又破碎、再粘合之後,已經感覺不到身體被撕裂的尖銳的痛楚了。

  我想到了貝多芬,這個異域的男人。我和他並沒太多的交集,他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我只是喜歡聽音樂,沉醉於淺淺的傷感中。總是不及他的雄渾悲壯,好像一位小家碧玉見到了大家閨秀,然而他終究不是大家閨秀,因為他是一真正的男人。他對我來說,總是那麼可望而不可及。我並不想在這裡表達我對他有多麼崇拜,我只是想說我很佩服他。一個音樂家,卻失了聰,自己譜出的曲子,卻聽不到它所表現出來的質感,這是多麼地諷刺。但是他依舊繼續自己的音樂創作。我又始自愧不如了,不就是一個分數嗎,對我來說也沒有那麼重要,人生並不一定只有分數的,我還有家人、朋友、同學、老師。我的狀況比不上他的悲劇,我有什麼理由在這裡自傷。

  我又想到了史鐵生,我對他也不是很瞭解,我只知道他雙腿癱瘓,還有腎病,並發展為尿毒症。他說,“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我就深深地被打動了。我小學的時候學過他的文章《秋天的懷念》,去年我翻出小學課本的時候,又看了一遍,到晚上睡覺的時候,眼前全是他的母親推著輪椅對他說:“北海的菊花開了。”用那樣溫和的語氣,全然沒有半點悲傷。就那樣臉上帶著笑:“北海的菊花開了,我們去看菊花吧。”我便淚流滿面。

  一個在病床上的人,卻寫出了這樣真摯的文章,而我為的是一次考試,哪裡值得這樣自傷,我這點挫折算得了什麼。於是,我就笑了。同桌被嚇了一跳,“你沒事吧?”臉上帶著驚慌,我又笑了:“沒事。”

  人生是一次漫長地打磨。有的人在人生的長河中被浪頭打翻到海底,卻再也不願浮上來,有的人被浪頭打翻了,又浮上來,然後又被打翻了,然後再浮上來……幾經反覆,終於到達了彼岸,我們要知道,人生永遠不會因為你的墮落而靜止,所以,請樂觀地面對吧。彩虹因風雨洗滌而更加絢爛。青松因大雪積壓而更加挺拔,陽光因暴霜露而更加溫暖,而人生因挫折而更加美麗。

  我走出教室,輕輕吁了一口氣,天還是那麼藍,雲還是那麼白。它從遠處飄過來,又飄走了,沒有留下絲豪痕跡。我想天空一定是快樂的,不然它怎麼會藍得如此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