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七夕節> 【精選】七夕節作文100字四篇

七夕節作文100字

【精選】七夕節作文100字四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夕節作文100字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節作文100字 篇1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在我們這裡有個風俗就是要在七月初七這天吃雞,所以奶奶一大清早就帶我去菜市場買雞了。我們直接去了賣雞的攤位,那裡的環境又髒又臭,地上到處都是雞屎和爛菜葉。

  我覺得攤主們應該及時用水沖洗地面,保持地面乾淨。那樣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來買雞,他們的生意也會更加的興隆。

七夕節作文100字 篇2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節作文100字 篇3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說:“齊武帝起層城觀,7月7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七夕節作文100字 篇4

  時光荏苒,歲月磨礪,物是人非。愛情,不管它在哪裡,不管它在什麼時候,是人類生活中最敏感、最亙固的主題,是最古老而又最新鮮的.話題,是騷人墨客謳歌吟詠的物件.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一個沒有勇氣坦然面對自己感情的人,是可悲且可憐的。一個沒有愛過或被愛過的人,在他生命的履歷中是一頁空白,是一個不完整的人。七夕情人節之際,我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