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生命> 【必備】品味生命作文3篇

品味生命作文

【必備】品味生命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品味生命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品味生命作文 篇1

  在綠葉與綠葉之間,你可以看到生命流逝的腳步;在歡笑與歡笑之間,你可以看到生命愉悅的笑靨;在頹廢與頹廢之間,你可以聽到生命無奈的嘆息……就這樣,生命不斷地從我們的指尖,從我們的眼前,從我們的身邊匆匆溜走!

  生命就像一個容器,它的容積是一定的,容器裡無意義的東西多了,有意義的東西就會相應減少。

  生命是一條路,這條路是鋪磚墊石,默默無聞,而不是鋪金布銀,一路閃光,全在你自己!生命的價值在於有一個充實而完美的過程,而不在於有一個輝煌的結局。

  生命是五線譜,有高有低,有起有落,有志者即使在黃昏中,也會彈奏出希望的晨曲。

  生命是一葉扁舟,航行在天水之間,航行在茫茫人海之中,它會經歷暴風雨的洗禮,它會迎接光雲彩霞的擁抱。

  生命,根本就是一連串的戰鬥!沒有戰鬥,就不會有勝利!

  生命的苛刻之處,在於它會死亡!只要有死亡,再長久的生命也會顯得短暫,輝煌的盡頭終究是永恆的黑暗!我們每天享受著生命,又每天喪失著生命,我們無法增加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追求它的高度!一切偉大的創造,實際上都暗含著祈禱生命永恆的意圖!一切偉大的創造,在生命意義上都呈現出矛盾狀態——既忠於生命又想戰勝生命!

  揚帆於生命之河,難免會遇到暗礁;生命如畫,有濃墨揮灑,也有淡筆輕描;生命如歌,有輕吟淺唱,也有黃鐘大呂!你可以靜靜地傾聽,靜靜地品味,也可以胸懷激盪,合拍起舞!生命之舟行駛過每一個港灣,它所發生的故事,有喜有悲,有甜有苦,每一個故事都會帶來不同的情緒。生命之舟漸行漸遠,船風帆越鼓越滿,作為船長的我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把握好航行的方向,勇敢地衝向大洋駛向彼岸。

品味生命作文 篇2

  一季花開花落花飛散,一季烈日炎炎暑當頭,一季枯葉飄飄果累累,一季風吹雪灑漫天絮。一載走過伴著難以計數的`生命,在此之間愈是自然之美愈能體驗其內在的真諦。 掌心托起幾瓣被春雨打落、春風吹散的花瓣,玫瑰那般嬌豔卻不若冬日臘梅那般堅忍。抬頭仰望天空是炎日難以與秋高氣爽相比,還是秋的憂傷難以被夏的愉快感染。四季一載生命週而復始,愈是無法讀透生命的內涵。 真若這般,我又怎能寫得出這萬物眾生呢?僅僅讓我那青澀的文筆去寫寫那從春天萌生的嫩葉吧。

  從那花開的季節抽出一片新綠,掛著生命初始的氣息與晨曦黎明中未乾的露珠,瑩瑩的綠,那油然而生的一股清新的味道,在它母親伸展開的懷抱裡,一點點的生長,一點點的完善自己,吮吸著母親的乳汁,享受著風的愛撫和雨露的滋養……慢慢地慢慢地,卻又似不經意間它經歷了這無憂無慮的一季。這可如人們從童年到青年? 後來它長成一片深綠色厚實的葉子,不再嫩嫩的而多了一份成熟,它盡情地享受陽光的沐浴,享受這美好的年華,同風齊吟,同蝶共舞。慢慢地慢慢地,卻又似不經意間它經歷了這華麗浪漫的一季。這可如人們從青年到中年?

  接下來它成為了一片略顯些枯黃的葉子,不再茁壯卻又多了一份沉穩,它便開始了它的“事業”——為即將成熟的種子提供營養,當然不會這麼順利,它不但受肉體上小蟲的撕咬而體無完膚,更有精神上的挫痛,但我想它是樂觀的,因為我聽見它與葉子、果實、樹木、大地的低吟輕訴,慢慢地慢慢地,它又經歷了這親切溫馨的一季。這可如人們從中年到老年? 終於,它隨著狼牙般冰冷刺骨的寒風墜落了,最終將它的身軀一同又還給了母親,把那已不完整的葉子作為肥料讓母親更好地孕育下一代。 就這樣它走過了它一生,一個美麗的生命輪迴。

品味生命作文 篇3

  王國維老先生曾經說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老先生最初針對做學問提出的三種境界,在當今的我們看來,也是對生命的概括與詮釋。

  人生雖短,猶如煙花一場,綻放後即幻滅。我認為,對生命最大的尊重,經歷一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用心感受並經歷生命的每個階段、每種心境,細品短暫的一生。

  初來乍到,需要體會成長的孤獨。換一個角度面對孤獨,孤獨何不是我們進行深度思考與自我挖掘的好時間呢?不單年少的我們需要孤獨,古今中外的偉人也恰恰是在孤獨中得到昇華。魯迅以他獨立的人格,抗拒整個國民的劣根性,寫下《藥》《人血饅頭》等文章,喚起麻木已久的中國人,可謂“民族魂”,魯迅與時代大流背道而馳,而這也就註定了他的孤獨,這種孤獨不止體現在當時的時代,在人人讀魯迅的當今,魯迅也未必不孤獨;晏殊寫下《蝶戀花》時,心中又何嘗不是包含孤獨,不然又怎會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那種空蕩無邊的孤寂;梭羅曾在瓦爾登湖享受孤獨,這寂寞是他在大自然中呼吸的本源,也使他筆下的瓦爾登湖讓人嚮往。學會體味孤獨帶給自己靈魂的寧靜與平和,在孤獨中沉澱、歷練、蛻變自己,給自己增添一分厚重。

  飽經世事,需要悅納“此時”的自我。旅行者一號在太空深處拍攝的照片中,地球只是放大後模糊的幾個畫素,在大尺度時空下,人類顯得多麼渺小,個體生命的跌宕更加微不足道。如果無力改變現狀,不妨學會接受、悅納,煉一份“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沉靜與從容。年已62歲的蘇軾被貶儋州,這僅僅是比砍頭輕一等的罪而已。海南儋州,大宋疆域的極限,最險惡偏遠的海角天邊,幾乎超出古人對地理認知的極限。1097年的儋州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蘇軾自己動手搭茅屋,自命為“桄榔庵”。因為沒有肉,蘇軾便發掘了一味美食----生蠔,還特地寫信叮囑他兒子說:“無令朝中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他還創辦學堂,不遺餘力向當地百姓傳播中原文化,掘土打井,人稱“東坡井”。悅納自我,讓內心多一份寬廣,即使現實狹隘無路,也能憑藉一顆強大包容力的內心,走得寬廣、精彩。

  垂垂老矣,需要不時回眸過去。蔣勳老先生在採訪中被問到如何理解人間詞話的三重境界,老先生藉著身邊的大河說道:“我們都經歷過衣帶漸寬終不悔,可是有一天你會發現,你要找的東西就在身邊,驀然回首,我也發現這條陪我從小時候走到現在的河,就在身邊。”生命的長河中,承載了多少人的回憶,待到人生的河口,也須回眸遙望,望向那源頭的一股清泉,望向澎湃的浪花,也望向躊躇的流水。這一望,或許能填補心中的那個缺口,或許也賦予這一路慢慢新的意義。

  生命就像跑道上的一場馬拉松,兜轉一圈最終回到起點。途中有人所向披靡,有人靜待花開,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真正對生活走了心?如果我們能細細品味生命的每個階段,我想答案是“肯定”,這樣,煙花般短暫的一生也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