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生活> 生活的境界作文5篇

生活的境界作文

生活的境界作文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活的境界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活的境界作文1

  從12世紀的望遠鏡,1802年的蒸汽船到1969的阿姆斯特朗登月,人的視野不應該侷限於於腳下的大地,她的外延應是海洋,天空,宇宙……

  生活的境界也如此。

  如果只在乎周邊的人和事,那你充其量是個圓滑精明的計謀家,機關算盡的王熙鳳,絕不可能成為一個境界開闊的逍遙派。否則,北冥之魚為何要化而為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呢?又怎麼有燕雀鴻鵠之分呢?

  有人說“富人必定溫柔,窮人必定殘忍”,這裡的窮富是指精神上的。

  83塊獨遊川藏的女孩張小硯就是一個擁有自信,勇氣,獨立精神的富人。她突發奇想,不顧勸說,鬥智鬥勇,玩遍心馳神往的川藏。她的境界來源於從小對自然的關注,來源於漫山遍野的狂奔。同時,站在宏偉的布達拉宮樓上俯瞰時,她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快樂。於是,正當人們對她的“英勇事蹟”熱捧時,小硯抽身去到田園中,荷鋤耕田,學陶潛“安安靜靜過段日子”。

  境界開闊了,精神上也就富有了,為人處世便雲淡風輕,生活於是乎春暖花開。

  地球的引力,絕壁的險峻,旁人的阻撓限制了我們的足跡,但只要心到,境界自然到。

  汶川地震中,一位獲救生還者是被外國救援隊救出的,當記者採訪他重生的感想時,他想了想說:“地震兇噢!我被救出來時看到的全是外國人,我還以為老子被震到國外去咯!”一下子讓人在緊張恐怖的氣氛中嗅出熟悉的世俗味道!

  說出此話的時候,他仍身處於廢墟,哭泣,混亂當中,然而小小的一句幽默點亮了自己的心,緩解了他人的疲勞,在恐怖的陰霾下開拓出祥和的新境界。

  能經常幽默生活的人,應該也是很懂很熱愛生活的人,能在如此危急情況下幽默的人,必是能戰勝一切危險境況之人!

  境由心生。

  就如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俳句:“不要打哪,蒼蠅搓他的手搓他的腳呢”。生活境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關鍵在於它是否深入,是開闊。

  你可以去盛大的演唱會,一睹偶像的風采,也可以問候一位勤懇的清潔工,體會底層的光芒;你可以參加高雅的音樂會,享受心靈的盪滌,也可以聽聽熟悉的童謠,回憶兒時的快樂;你可以怒斥分子,捍衛祖國的尊嚴,也可以關心那追尾的動車,撫慰無助的心靈;你可以……

  心之所到,境界隨之。放飛心靈,擁抱生活吧!

生活的境界作文2

  從施恩、澳優等僅在國內有售的“洋奶粉”,到東莞出產的“義大利原裝”達芬奇傢俱,“假洋品牌”亂象,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假洋品牌”亂象何以如此猖狂?眾所周知,消費推動生產,“假洋品牌”的泛濫與人們盲目追求洋貨有很大的聯絡。市場需求量大,唯利是圖的商家自然不擇手段:國內生產,出國貼牌,再榮歸故里時已然搖身一變為“原裝進口”的正宗洋貨了。加之廣告的威力,不由人們不趨之若鶩地去追求這“高品質的生活”了。

  人們想要過高品質、高境界的生活,這本無可非議,然而人們錯誤地理解了“品質”這個詞的含義。洋品牌並不等於高品質,更不等於高品質的生活。

  就生活用品而言,實際質量也並不完全等同於品牌商標,我們並不否認有些外國知名品牌出於對自己信譽的保護而非常重視產品質量,但不是每一個洋品牌都是“品質”的代名詞,尤其是這當中還有那麼多的“李鬼”。記得“吉利”收購“沃而沃”之後,有一則冷笑話:“這個世界上最悲慘的事就是剛買了沃而沃,它就變成吉利了;最幸福的事就是剛買了吉利,它就變成沃而沃了。”其實,如果撇開牌子,理性思考,這輛汽車的內在質量是不會因為品牌而改變的。因此我們在購置生活用品時,一定要從質量實際出發,莫讓商標蒙了眼。

  再者,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是單指擁有高檔生活用品,而是由健康的生活方式、發達的科技、先進的文化教育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我們要打造高品質的生活,應該從多方面努力,而不是盲目購買洋貨。

  提高生活的境界與品質,還需要加強個人修養,從內在打磨自己。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可以豐富知識、提升品位、修養氣質、陶冶性情,讓生活的品質在不經意間提高。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即使滿身名牌也難掩粗鄙低俗的內在,生活境界自然低人一等。其實當人們的思想水平達到一定境界,懂得理性對待物質生活,也就不會盲目追求洋貨,“假洋品牌”亂象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生活的境界需要霧裡看花的一雙慧眼,生活的品質離不開正確審視物質生活的一顆淡定的心。

生活的境界作文3

  當收音機裡播出《光輝歲月》時,當我的目光再次聚焦於那篇感動世界的《我有一個夢想》時,我曬太陽時懶洋洋的心境突然被觸動了一下。看著這篇演說詞,我的思緒飄到了近半個世紀前的那個度……遙想著那個感動黑人、黃人和白人的故事,我彷彿看到了一個靈魂在升騰……

  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國較安寧的北部,儘管在那裡黑人也不可能有同白人一樣的權利,但他生活得似乎還不錯,他還可以上大學,甚至能找一份像樣的工作。本來他完全可以生活得很愜意,但為了黑人明天的希望,他毅然離家去了南方……

  這時,我喝了一口茶。茶剛泡好,沒什麼味道,但我彷彿已感受到了那液體裡的渾厚的力量。一切才剛剛開始,但我已看到了一個靈魂在慢慢升騰。放下茶杯,我繼續思索著……

  在南方的日子既痛苦又充實。他做了牧師,然而他的使命不僅是“將世人引向天堂”,他還要拯救黑人,拯救這個國度。為了給黑人爭取平等權利,他奮鬥著,努力著,終於在那場轟動全美的“公交車事件”中成了黑人的領袖。接下來的鬥爭更加艱苦,他一次次被捕,又一次次地抗爭……

  深吸一口氣,呷了一口茶,茶已泡開,有點苦,可茶氣已浸潤到我的心靈。我的腦海裡再次浮現出那個靈魂,但更聖潔,更偉大……

  1963年8月28日,是黑人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日子,他們在馬丁·路德·金的領導下向華盛頓“自由進軍”。在莊嚴的林肯紀念堂前,他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他們勝利了,黑人的春天即將到來……茶似乎越來越濃,顏色也越來越深……我終於有些欣喜起來,為那些可敬的人們。

  可是當我吸了一口茶氣,顫抖著把茶杯放回時,落空了,只聽“砰”的一聲,茶杯碎了。下意識地看著那一頁的末端,馬丁·路德·金被刺!我驚住了,以為這是故事的結局,但當我準備收拾碎片時,一陣風吹過,下一頁——黑人勝利了!

  杯碎,人亡,但風吹過,滿屋茶香。馬丁·路德·金之死,給人們留下了無限遺憾,可他的靈魂常在,精神永存,他已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為黑人而生,又為黑人而死。他是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更是人類精神的領袖……

  “I have a dream……”我雙眼噙滿淚水,喃喃地念著,我的心也隨著那一縷茶香去朝覲這位人類精神的領袖,讓自己人生的境界提升再提升……

生活的境界作文4

  談到境界,我立即想到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種瀟灑的`生活境界著實讓我們羨慕了一千七百多年,不過,這種境界也就只能想想罷了。

  看似隱居,不問世事,不過,柴米油鹽總得要吧,菊花又不能當飯吃,歸去來兮也得要五畝薄田,一間草屋,逍遙的心境也只能被生活囚禁。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只因抱負無法實現,要是請他做個宰相,怕是要樂顛顛的出來做官。逍遙不是逃避,如此,這樣的逍遙只能算假裝神仙 。

  現在也有這樣的人,不過更加虛偽而已。神仙李一號稱混元歸一,又是表演導電流,又是收名人做徒弟,有時玩消失,尋常人想找他,何止三顧茅廬。隱居名山,一副神仙派頭,結果一被揭穿,就只能灰頭土臉的去閉關,生活過到他這種境界,也只能叫極品。用神仙之術混生活,用神仙之術積名聲,用神仙之術作為逃避法律制裁的藉口。整個活在虛幻當中,先騙人,再騙己。

  不僅有假裝神仙,假裝名士的亦有。常常聽到這樣的訊息,方舟子又讓某某原形畢露,揭穿他的假文聘假學歷,連帶著各種職稱也一擼到底。我實在想不通這些人頂著這些光環生活,就不會有種愧疚,就不會有種擔心嗎?就算是混到頂峰,也難免會有東窗事發的時候,這時他們又該如何自處呢?

  名士名士,自有不尋常之處,要假裝名士,就得假裝閱歷。就拿唐駿來說,號稱美國名校畢業,最牛逼的時候人稱“打工皇帝”,還出了本書,叫《我的成功可以複製》,裡面有無數他的奮鬥經歷和成功啟示。結果經歷“學歷門”事件後,這些經歷只能被看成吹噓,成了一個笑話。

  還有名士風流,要假裝名士,就得假裝風流。像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私奔門”事件,某企業老闆不管妻兒,以愛情的名義,要跟某知名才女私奔,還寫微博昭告天下,結果網民一批判,就不了了之,這算什麼事,充其量也只是炒作,把自己打扮成情聖,虛偽!

  真的生活境界,不是別人隨口那麼誇讚,驚歎,“哦,你真瀟灑。”表演給人看的瀟灑,充其量也就是街邊的二流子,叼根菸,染個發,就裝憂鬱,扮酷,算不得什麼。生活嘛,無非就求個真,自己好才是真的好,假裝神仙,假裝名士,假裝閱歷,假裝名士,到頭來只能騙了自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還能再去欺騙生活嗎?逃避不是個事,還是坦然面對,真的生活。

生活的境界作文5

  人生活在世間,總要承受三種不同的狀態,即經歷最初的“忍受”,然後是“接受”,最後達到“享受”的階段。但是,這三個不同的狀態考驗著人們的毅力,也見證著人們對於生活的不同感受,當然也目睹了不同的人生狀況。

  首先走進“忍受”,感受這個階段的不平凡。它不僅僅是經歷生活的磨難,承受困苦的挑戰,同時也是一種責任,一種“臥薪嚐膽”的品質。比如學生學習、讀書,最初就要忍受讀書的磨礪,砥礪自我的意志,不能因為自我的喜惡而改變了讀書的方式,甚至放棄讀書。讀書對於個人來說,是提高自我素養,迎接明天拼搏的籌碼。沒有今天的苦讀,就不會換的明天的輝煌前程。因此,就必須忍受一切世間浮躁,擯棄生活的誘惑,懷揣一份虔誠,走進讀書世界。就好像當年“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只有能夠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方能進入“忍受”境界,才能為未來的提升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聆聽一下“接受”的聲音。“接受”是表明自我由原來的無奈、無助,開始能夠接受對方,這是雙方互相體驗的結果。打個比方,剛結婚的夫妻,從面相和接觸來看,雙反存在差距,只能忍受著對方,漫漫地在雙方相互責任的促使下,也在感受著彼此帶來的快樂,主見能夠接受對方。還是說一下學習與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地為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並且不斷地體驗到期中的樂趣,也就逐步的接受書籍的魅力。接受的過程是學習的提升階段,也是由“忍受”到“接受”的分水嶺。達到這個階段,意味著學習不再是一種折磨,反而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因此,在這個樂趣的引領下,接受了這個讓自己曾經困惑的課程。

  最後達到“享受”階段,這裡你將聽到優美的華章,可以盡情釋懷自己的感悟。關係已經達到如膠似漆,甚至“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書學習如沐春風,每天徜徉於書海,吮吸甘飴。這是讀書學習的最高境界,也是生活的最高境界。無需嬌柔作姿,更不需把攬書籍以示路人,有讀有字之書到讀無字之書,縱覽世事皆文章。這就是“享受”的味道,是人們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