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西晉祠作文400字
人們常說廣到了太原不去晉祠,猶如到北京不去紫禁城一祥遺憾。下面是收集了山西晉祠的,歡迎閱讀。
第一篇:遊山西晉祠
今天是放七天長假的第四天,我、爸爸、媽媽、三姑、三姑父、小妹妹去晉祠公園玩。
一路上,我爸爸和三姑父問這問那,終於,我們到了晉祠公園,那時候己是上午了天空驕陽似火,我們有氣無力的走向晉祠公園。剛到了晉祠公園門口我們就驚呆了,門口全是古老建築我們馬上交了費,進了公園。你知道晉祠嗎?晉祠有三匾、三絕、三寶,三匾是難老匾、對越、水境臺,三寶是:魚沼飛樑、聖母大殿、獻殿,三絕是:周柏樹、難老泉的水、宋代伺女像。我們去了水境臺,為什麼叫水境臺呢?就是因為那裡的水太明亮了,亮的就像一面境子,所以叫水境臺。
關於晉祠有很多傳說,今天我就說一個著名的傳說,名字叫獨一無二的橋樑。古往今來世上橋樑多為一字形,惟有晉祠飛樑是十字形橋樑。
相傳,魯班有一個妹妹,是一位心靈手巧、容貌俊美姑娘。由於她的剪花刺繡聞名遐邇,所以,得到鄉鄰的敬佩。但她有一個壞毛病,那就是自高自大,驕傲自滿,有時還耍個小聰明。她見哥哥被稱為祖師,心裡很不服氣,她絞盡腦汁想了十幾天,終於想出來一個好主意,不由得喜上眉梢。吃晚飯的時候魯妹說:“哥,聽說你心靈手巧我偏不服,我給你出個題,比比看?”魯班聽了哈哈大笑說:“好。”魯妹說:“世上的橋樑全是一字形的,我讓你造一個東西南北都能走的橋,行嗎?”魯班說:“好試一試。”魯妹又說:“晚上就開工,雞叫就收工,看誰先完工。”結果最後打了個平手。
啊,晉祠真是又美又神奇呀!
第二篇:遊山西晉祠
人們常說廣到了太原不去晉祠,猶如到北京不去紫禁城一祥遺憾。”我生在太原,但始終沒有機會去晉祠遊一遊,感到十分遺憾。
今天,爸爸媽媽答應了我的要求,於是我們全家來到了風景如畫的晉祠。晉祠風光,著實不凡,山水環抱,古樹參天,亭臺蓮沲,星羅棋佈,樓閣雲集,雄偉壯觀。見狀,我情不自禁地嘆道廣真是山西的‘小江南,呀!”
我們來到水母樓前,見它坐西朝東。兩層樓閣,下層呈古銅色,上層呈淡綠色,色調典雅。內有石洞三窟,中間一窟甕形座位上端坐著銅鑄的水母像,樸實逼真,形態自若。我們又拾級而上,便看到新鑄水母像,它頭戴鳳冠,身穿紅袍,兩手平放於腿上,雙目視前,那麼慈祥,和善。它的兩旁分立四尊侍女塑像,體態優美,造型別致。爸笆看到我興趣頗濃,像導遊者一樣,給我講起水母娘娘的動人的傳說。
水母本姓柳,因當地缺水,繼母每天要她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有一天,她去挑水,快到家時^一個汗津津的人向她討水,而且只要前桶,不要後桶,柳姑娘滿足了她的要求。原來這人是白衣大仙,看到姑娘如此善良,便送她一條金絲馬鞭,囑咐放在甕內,自然出水,伹只有她用才靈。一天,繼母從甕內順手把馬鞭提了起來,頓時大水洶湧而出。為了挽救鄉親們的生命,姑娘不顧一切往甕上一坐,從此變成了受人尊敬的水母。
我聽了這神奇的故事,心中無限感慨。我們溲遊於人流中,觀賞著祠內的一泉一閣,一草一木,吸吮著沁人的花草芳香,使我心爽神怡。雖一日短遊,但晉祠的山水,富麗堂皇的建築,和那許許多多的動人傳說,將為後人所傳誦。
第三篇:遊山西晉祠
今年暑期的一天,我們一家三口人去了晉祠公園。
晉祠位於山西太原市西南部,坐落在懸甕山下,晉水源頭,距省城太原25公里。晉祠是一處以儒,道,釋文化為內涵的奉祀祠廟,同時也是一處融山光水色和文物古蹟於一體的古建園林群。它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是全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也是國務院第一批1961年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祠素有“山西小江南”之美譽,不僅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而且分佈著近百座歷代勞動人民修建的殿,堂,樓,閣,亭,臺,橋,榭。它們在蒼鬱的古樹的掩映下,在晶瑩澄澈的晉水的映襯下,好像一副美麗的圖畫,使觀賞遊覽者應接不暇,流連忘返。
我最喜歡的就是金人臺了。金人臺是一座磚石結構的方形平臺,四周有磚砌低欄,東西各有臺階可上下;臺中央有琉璃瓦製成的小閣樓一座,高約4米,為明代建築物;臺四偶有雄壯威武高約2米的鐵人各一,由於鐵為五金之屬,故名金人臺。四個金人胸前分別有銘文和鑄造年代。西南偶的系北宋紹聖四年1097鑄造。西北偶的系北宋紹聖五年1098鑄造。東北偶的系北宋元祐四年1089鑄造。東北偶的系民國二年1913補鑄。
我還喜歡魚沼飛樑。魚沼飛樑是晉祠的又一座國寶建築,它是聖母殿,獻殿之前水塘和橋樑的合稱。古人把方形的水池稱為沼,圓形水塘稱池,把跨水的橋稱為飛樑,因塘水中有游魚歷歷可數,上面又有十字形橋,故稱“魚沼飛樑”。民間對魚沼飛樑有兩個傳說。傳說一:金龍的故事。傳說二:魯班和妹妹的故事。
晉祠還有很多名勝古蹟,我下次再給你們講。
第四篇:遊山西晉祠
八月六日下午,我們遊了晉祠,留下了美麗的記憶。
一、晉祠的“三絕”和“三寶”
晉祠很有名氣,因為它有“三絕”和“三寶”。“三寶”是指聖母殿、獻殿和魚沼飛樑,“三絕”是指難老泉、侍女像和周柏。
二、晉祠的佈局
晉祠位於懸甕山東邊的`山腳下,坐西朝東。
我們進入大門,沿著中軸線往西走,迎面看見水鏡臺,水鏡臺,古時候是在這裡演戲的。
穿過水鏡臺,前面有一條河,河上架這一座橋,這橋叫做金仙橋。
過了金仙橋,我們可以看到金人臺。金人臺上站著四個金人,這四個金人是鐵鑄造的。古時這裡經常發大水,古人希望用金人把水震住。
從金人臺往西,可以看見一個獻殿,古時,獻殿是用來放祭品用的。
獻殿以西,有一個魚沼飛樑。這是一個十字形的橋樑,在當今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走過魚沼飛樑,前面就是聖母殿。聖母殿的廊下有八根柱子,每根柱子上盤有一條龍,聖母殿裡面供奉著一個聖母像和42個美麗的侍女塑像。
聖母的的北邊有周柏和唐槐,南邊有難老泉和水母殿
三、晉祠的傳說
剪桐封弟的故事
西周時候,年幼的周成王姬誦即位。一日,他與其弟姬虞在院子裡玩耍,他隨手拾起一片桐葉,剪成圭形,遞給他弟弟說,“把這個唐國封給你”。從此,姬虞做了唐國的諸侯王。後來,唐國改名為晉國。後人為紀念姬虞,在這裡修了晉祠,據說這聖母殿裡的聖母就是姬虞的母親。
難老泉的故事
古時有個姓柳的姑娘,嫁給晉祠古唐村的一個人。她婆婆虐待她,每天讓她擔水。她婆婆有個壞脾氣,只喝前桶的水。
有一天,她擔水到半路上,遇到一個向她要水給馬喝的老人。她答應了,馬喝完後一桶水,也把前一桶的水喝了。喝完後,老人給她一個馬鞭,告訴她只要把馬鞭放在甕裡抽一下,甕就會水滿。她試了一下,果然甕滿了,從此,她不再擔水了。
她婆婆漸漸的發現了這個秘密。一天,她婆婆讓她回孃家,她婆婆馬上在甕裡亂抽馬鞭,結果發大水了。柳氏看到後,馬上跑回家,坐在甕上。
從此,水就從柳氏身下源源流出,這就是難老泉。後人為了紀念她,就在難老泉北邊造了水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