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親情> 【精華】初中親情作文3篇

初中親情作文

【精華】初中親情作文3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親情作文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親情作文 篇1

  親情是人間最溫暖的陽光,感受親情既是撫平心靈創傷的妙藥,也是激發生命力量的源泉。一個人獨處異地,尤其能夠感到親情的份量,不知道能不能征服它,只知道,它常常會使我陷入沉思,遠方的每一個人都是我牽掛的物件,是一群充滿生命力的老頑童。

  都怪親情那麼綿延,都怪我過於迷戀,才會一度陷入愛的漩渦。怎麼隱藏我的悲傷,在離開他們的時候,爸爸的幽默風趣,媽媽的善解人意,姨姨的溫柔體貼,一切的一切,都會常常浮現在眼前。眼睛裡,時不時地泛起一層不知名的白色液體,這也許就是親情的魔力。

  翻看著過去的照片,思念若隱若現,曾經的我們笑得那麼甜,如今遠在千里之外的我只能夠默默地回味,慢慢地品嚐,呆呆地醞釀,原來,最疼痛的表情竟是沒有情緒,最殘忍的畫面可以是甜言蜜語,我不懂該如何來安慰自己,想他們的慾望超乎所有,姨姨的一通電話,一句“想你了”之後的泣不成聲,而我呢,更加掩飾不住自己的情緒,竟然放聲哭了起來,釋放了我多日的不快。姨姨在那邊哭,我在這邊哭,然後又彼此安慰。我知道,這就是親情的'力量。

  每次都這樣,孤獨時會想起他們,開心時也會想起他們,並讓他們分享我的開心。在家中時我是他們的開心果,可到了這裡,他們竟然成了我的開心果,成了我最強有力的後盾,無論我做什麼都大力支援,給我信心,給我做下去的勇氣。

  過去的是記憶中熟悉的身影,不變的是照片中永恆的微笑,留下的是那段刻骨銘心的親情。多少次在夢中無聲地抽泣,多少次翻開影集的指尖不願離去——只是因為那段蒼茫的愛。

  親情就是這樣,即使遠隔千里,也能夠感覺到它的份量,它會時時纏繞著你的心,在你情緒低落時想想他,依然會覺得很甜很美。

初中親情作文 篇2

  一桌很家常的飯菜,細心擦過的桌面上還有幾絲未乾的水跡,餐廳的燈溫潤著灑下三色的柔光。母親在桌前坐下,向房間裡的我喊了一聲:

  寶寶,吃飯了

  我磨磨蹭蹭地洗淨手走進餐廳,端起碗開始扒拉熱氣騰騰的米飯。母親也只自己吃著不語,我更不想主動挑些話題來說,儘管有很多事,快樂的,傷心的,想傾訴給母親。

  今日白天鬧的小矛盾依舊沒有徹底化解。

  糖醋魚。口中的米飯突然變得很難嚼碎,我突然自心底莫名生出了悲壯的情愫,喉嚨有些哽咽了。那是母親的拿手好菜,幾乎每天的飯桌上都會出現一盤美味可口的糖醋魚。每每吃魚,母親總是第一個下筷。她夾起魚眼放到我碗裡,然後命令我吃掉。定會如此。

  媽媽聽媽媽的外婆說的,魚眼是明目的,小孩吃了心裡亮堂。

  圓圓的白色顆粒,咬下去有些硬,隨即呈粉狀碎開。不鹹不辣,說不上好吃,但我喜歡。

  母親吃著白嫩的魚肉,偶爾招呼我也吃,卻遲遲不見她下筷夾魚眼,然後滿載著為母才有的深情款款說,寶寶,吃掉。

  那一剎那我突然有些想哭,一口飯嚼了好久卻仍沒有嚥下的慾望,只等著,等著,希望母親往日一樣夾魚眼給我吃,哪怕一句話都不說,哪怕不看我一眼。

  時間分分秒秒地過去,母親已吃完了飯,我碗中的飯粒也已不多,桌上的菜略有了涼意,糖醋魚的魚目看上去呆呆的,沒有一絲生息,泛慘白的光。

  我的心像是一杯檸檬水被碰翻,水和著玻璃,酸酸的都碎了。扒拉下最後一口飯,我有一些口齒不清地說著吃飽了便起身走向房間,眼睛酸澀著彷彿淚就要湧出來了。

  寶寶!母親突然喚住我。我條件反射地站定,應道:嗯?

  過來過來。你看我都忘掉了母親說著夾起了糖醋魚大大的圓目,寶寶,吃掉。

  我怔著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怎麼了?來吃呀。母親舉著筷子坐在餐桌前,臉上是清新的笑容。

  世界轟然靜止了,我感覺自己像是童話中被施了魔法而重獲新生的小人兒,向日葵大片地熱烈著恣意開放希望。

  很家常的飯菜,桌上幹了的水跡,溫馨的燈光,還有,母親。

  是一道暖溢人心的風景,留在心底。

  魚眼是明目的。

  小孩吃了,心裡亮堂。

初中親情作文 篇3

  “人投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當他人給予你需求的東西,你是否會以十倍償還?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你又是否想過去感恩?

  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很懦弱,好幾次都是含著眼淚回家的。那時,母親沒有多說什麼,只將我擁入懷抱。霎時我感到無比的淡然包圍著身體,替我拂去眼角的淚花。我依偎在母親懷裡,母親輕撫我的頭髮,不知不覺中我睡熟了。母親的懷抱是這麼溫暖,這麼舒適。

  小學,那時的我雖已經漸漸懂事,但還是舍不下父親厚實的肩膀,那種飛一樣的感覺。每每我抗拒走路,糯糯地向父親要求背背。父親總是粗狂的大笑一聲,說:“好,乘我現在還有勁。”然後扶我上肩。

  十三歲的我已漸漸長大,少了母親溫暖的懷抱,少了爸爸厚實的肩膀,多了些許靦腆。但在成長中,我卻仍有親情呵護。過馬路時,面對一輛輛飛馳而過的車子。即使我已學會躲避那一道道“殘影”,可母親那雙粗糙的手仍然牢牢抓住我的手,生怕我有半點紕漏。吃飯時,父母們認為最美味的菜,最滋補的湯,全都會一一擺在我的面前。幾乎是我的筷子停留在哪,父母的目光就轉移到哪。寫作業時,總有人會為我關上刺眼的黃燈開啟溫和的白燈,提醒我別太累。

  父母的愛像水,那麼柔滑,緩緩淌進我們的心田。似土,那麼肥沃,無私滋養我們的身體。是火,那麼熾烈,熊熊燃起我們的熱情。

  將零碎的記憶片片拼湊,我發現原來親情是無價,無息,無形的。那麼十五歲的我,是否該做點什麼,是否該用自己綿薄之力為父母做點什麼?比如你是否可以嘗試,以父母之樂趣為樂趣,就像他們對你一樣。古有黃香為父暖床,如今的你是否也可以?懂得去感恩吧,“百善孝為先。”不是嗎?感恩父母,感恩他們給予你的親情。你無需做到驚天動地,只要用一片赤誠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就夠了。

  想必將來的我,不僅會享受親情,更會感恩親情。

  親情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