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清明隨想作文(精選15篇)

清明隨想作文

清明隨想作文(精選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隨想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隨想作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將至,容易讓人的浮想聯翩。為此,我又想起了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於是我更加感到那些不擇手段追求轟轟烈烈的人的行為的可笑,更深一層領會“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悠遠意境。

  我想,自己並不是就完全與世無爭,我還沒“修煉”到那個程度,也不想,真到那一步也許就是“虛無”了。我覺得那些值得自自然然追求的東西,還是要有的,比如真、善、美、;比如自尊、自愛、自強,比如憤世嫉俗;比如見義勇為等等。這一切之於人生,就如同陽光、空氣和水。美好人生必有這些需要。人生應該是美好的。

  這些日子裡,我的另外收穫是,減低了對死人的恐懼和對死亡的恐懼。在此之前,我雖然投身警營近三十年,雖然很少參加殺人現場,甚至沒有辦過殺人案,可是在此行當中,同事們的潛移默化竟不覺得有一些恐懼。特別是在一次看過一個因車禍把腦袋壓扁了的老頭,經特殊整容後,心裡有點堵而己。

  而今我覺得死人不可怕,死亡也不可怕,所以我常常想,如果死亡突然降臨,我會從容接受死神的安排,最終誰都要向馬克思報到,只是早晚的事。這種從容的心境使我變得處事泰然,寵辱不驚。我在這個世界裡,大悟了關於生的哲學。我真想建議那些平時對很多事情想不開的人,清明應到祖墳場走走。現在我總覺得自己像一塵埃一樣渺小,這種感覺越陷越深。

  當靜下來的時候,我不由得反思自己,我已到中年了,偶爾對著鏡子看自己頭髮在漸漸地發白,倍感蒼涼。歲月不饒人啊,我們也是在一天天、一步步變成塵埃的終點,最後直到變成塵埃。不過又想,塵埃也有淨潔和汙毒之分,要做也不做有毒的塵埃。以後一定要好好活著,繼續努力工作,死後也不愧於這個曾經來過的世界。

清明隨想作文2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裡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裡,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裡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住了。整個世界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著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著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為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隨想作文3

  清明節到了,我想起了以前給我包餃子的奶奶。

  奶奶在我四歲就去世了,去了另一個世界,以前小的時候,我在奶奶家玩耍,吃我最喜歡吃的土豆羊肉陷的餃子。奶奶去世前還不忘記我,給我買了兩隻玩具小鳥,我現在還保留著它們,把它們擺在我的桌前,每當我看到這兩隻小鳥時,就會想起我親愛慈祥的奶奶。

  奶奶瓜子臉上長著一雙小眼睛,大嘴巴,笑起來滿臉的皺紋,這是奶奶臨走前給我留下的最後的印象。

  奶奶希望您在天堂和我們生活的一樣好!

清明隨想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彷彿自古以來,清明的天氣便是如此陰柔,清明的感情便是這麼悲傷。可是今年的清明,天氣卻晴朗得無以復加,我的心情也隨之大好,能夠在如此繁忙的學習中得空享受這美妙的陽光,實在難得。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兩邊的田地裡綠油油的麥苗,由於開通新路而久未經人的小路上竟也生出了小草。暖暖的春風迎面撲來,帶來了些許麥苗的甜香,淡淡的綠色瞬時瀰漫整個心田。

  走到地裡,一腳下去,松公軟軟的,像剛剛下過的雪一樣,這一定是辛勤的農人年前精心翻耕過的。仔細聽,還能聽到泥土的聲音,像農民在耕地的樣子,撓到心裡怪癢癢的。

  前方不遠處是一片樹林,已漸西斜的太陽給樹的輪廓鑲上了一層金色。樹林裡便是祖先們的墳冢,一丘接著一丘,其間還冒出幾株小草。懷著神聖而又莊嚴的心情,我們開始了祭祖,一抔抔黃土蓋在蒼老的墳冢上,揚起的塵土在暖融融的陽光下瀰漫成一片金色,一番勞作後,原先蒼老的墳冢竟增添了些許新色,體積也增大了一些。我知道,明年再來時,它還會是那幅蒼老的模樣——人類給祖先一些新色,自然再去慢慢地消化掉。這是一場人類和自然的接力賽,在這片土地上延續了千年。

  爸爸點燃了燒紙,讓我撥動,鮮黃的紙由外向內燃燒著,黑色的圈圈在微紅的火苗中一點點縮小。隨風而起的灰燼彷彿一隻只黑蝴蝶,在傾斜的陽光籠罩下的樹林裡飛舞著,載磁卡人們的思緒,又落回大地,融於大地。大地就是這般寬廣,她像一位溫厚的母親,鼓勵女兒們向著天空飛翔,兒女們累了,她便張開那寬廣的懷抱,讓兒女們休息融化他們的的疲倦與哀傷。

  爸爸將瓶中的灑化作一道,灑在墓冢前。酒很快融於大地,甚至還來不及將我拉緬懷帶走……

  太陽已經西下,走在回家的路上,再回首,便於工作只見模糊的黑洞似的樹影,裹挾著些許太陽的餘輝,繼續見證著人與自然的永恆的接力。

清明隨想作文5

  我們放了第一個清明節的假,老師讓我們幫了一個“清明專輯”。我突然發現清明節變了。

  那時,天下著濛濛細雨,地上的泥土溼溼的,人們或坐橋,或徒步,帶著凝重的心情,來到各家的祖墳上祭拜,寄託自己的相思,緬懷著墳裡的故人,為他們恭恭敬敬地獻上三柱香,擺上各種祭品,送上自己的寄語。回到家中,吃冰冷的食物。

  現在,天上依然下著濛濛細雨,水泥地面滑滑的,人們開著車帶著同樣沉重的心情來到了一個公墓,在擁擠的人流中把祭品放在墓碑前,象徵性地拜一拜,又隨著人流走了,回城之後,叫上親朋,直奔酒樓,推杯換盞,說是為了紀念已故的親人。

  那時在郊外,一個個活潑的身影自由自在地跑著跳著,打鞦韆,放風箏,蹴踞,插柳、踏青,在那帶著露珠的小草上,在那翩翩起舞的蝴蝶身邊,留下了一串串銀鈴般的歡笑,這時是孩子們的快樂時光。

  現在,在繁華的市區,成百上千個孩子在父母老師的監督下,上課,補課,寫作業,學樂器,補奧數……在這厚厚的壓得孩子們喘不過氣的作業山中,在這一排排課外輔導書與練習題中,一個個帶著瓶底似的眼鏡的孩子們在伏案疾書。

  那時,人們在清明這個讓人詩興大發的日子裡,思緒萬千,大展身手,揮毫撥墨,一幅幅驚世名畫,一首首傳唱至今的佳句,由此而成。

  現在,也是這個日子,人們也想了很多,想的是物價的飛漲,想的是股市的暴跌,人們說的是祭品的昂貴,投資的損失……抱怨聲、嘆氣聲不絕於耳。

  在這個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心靈的距離卻越來越遠,越來越冷漠,人們的情感卻越來越冷淡了。

  這樣一個“冰冷”的清明節,有意義嗎?

清明隨想作文6

  細碎的菸灰在墳前飄揚飛旋,好像是精靈在快樂的舞蹈;耳邊卻傳來哀哀切切的哭聲,那哭聲時斷時續,時大時小,終歸好像菸灰終歸消失於天空中一樣消失在這空曠的山野。我們幾個人站在不同的方位看著幾個剛填完新土的墳塋,默默地揮揮手臂,然後轉身離開。剛走幾步,壓抑的心情突然放開,幾個人說笑起來。

  每年的清明我都會回鄉祭奠,有時是在舊墳上添幾把新土,有時是在墳桌前燒幾串紙錢。當然不止我一個人在場,有時是和我的叔叔堂兄弟,有時是和我的媳婦及姐妹。無論是和什麼人在一起,無論是在幹什麼,我卻總沒有一種悲傷的感覺。好像清明祭祖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習慣到我們已經忘卻我們本來的目的是什麼,只是一種自發的本能在行動。

  沒有悲傷的感覺,無論這墳裡埋著我的什麼親人,畢竟他們已經逝世很多年,再多的眼淚也流乾了,再多的悲傷也變淡了。他們變成了深埋在我們內心的一點念想。我們在祖輩的墳前上供、焚香、燒紙,完成這一系列程式,我感覺到了莊嚴肅穆,我感覺到了生命的傳承。是的,傳承,今天我們在這裡祭奠他們;未來某一天,子孫也會用同樣的儀式祭奠我們。在這嫋嫋的青煙中,在逐漸變多的墳塋中,生命得到延續,時間得以永恆。

  逝者已矣,我們還要繼續我們或美好或沉重的生活。我們把對父輩的念想存在心裡,該說就說,該笑就笑,該怎樣就怎樣。也不管未來會怎樣,我們還要面對現在的生活。對著父輩揮揮手,我們說著笑著,一路向前走。我想,我們的後代子孫也一定是這樣,說不定,他們會比我們瀟灑。

清明隨想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到了,人們帶著悲傷的心情來到了墓地。那老天爺好象懂得人們的心,也哭起來了。那柳條也低垂著頭……啊!清明節真使人傷心!

  我們全家拿著鞭炮、紙錢……帶著悲傷的心情來到公墓,一進門,就看見人山人海,聽見了炮聲濃濃,找到了地方,我們就開始掃墓。

  爸爸點燃了蠟燭,正正地放在碑的前方,過了一會兒,爸爸又拿起一塊乾乾淨淨的毛巾認認真真地擦起了石碑,把每一個字都擦得閃閃發光。我突然發現別人的石碑上都繫著一根帶子,我覺得很奇怪,於是我就也買了一根寫著“音容猶在”的紅帶系在石碑上,原來這是為了寄託我們對親人的懷念。接著,媽媽燒起了紙錢,口裡還唸唸有詞,希望姥姥過得好,並保佑我們全家幸福!最後,我們還磕了頭,放了鞭炮``````回了家。

清明隨想作文8

  清明,正是春暖花開鶯歌燕舞的時節,家家戶戶外出掃墓,踏青草,折楊柳,慎終追思,以達對逝者的尊敬與懷念,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這些詩句都是舊時清明的祭墓寫照,讀來有點愴然。

  過去祭墓叫上墳,黃土壘起的墳墓容易坍塌,於是後人每年上墳都準備鍬鏟或籮筐。墳體要修整,墳帽子須更換,還得揀那些結有草莖的新土,以圖吉利。生意人早以將祭菜、香燭、錫箔、紅線鋪在路邊,供上墳人選購,且不許還價,上墳人難得計較,怕鬥起舌來有損祖先顏面。

  自從殯葬改革,火化蔚然成風,小小骨灰盒用不著大興土木了,置放陵園公墓或寄存殯儀館,怎麼樣都很方便。現在有的人更想得開,死後乾脆將骨灰灑到大江裡,既不汙染環境也能讓靈魂遠遊,浩浩江波萬年不朽,天人合一,形神如煙,善哉斯為。

  如此,清明到來,後人只需登船遠望,拋一棒鮮花,喊一聲號子,所有追思都被江鷗捎去,流不盡的仍是那人生長河,一浪高一浪。死者巳矣,生者當攝身節哀,該幹什麼還得幹什麼,生命短促,只有奮發有為才能使自己永恆。

  一年一度的清明總是讓人感慨萬千,想著人生百歲終有一死,似乎更要懂得加倍珍惜時光。楊柳堤岸,江汀皓月,生命的記憶依然堅如磐石。詩人藏克家說過:有的人死了,可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可他已死了。短短兩句話,一語道破了生命的秘笈。可不是麼?如今被我們清明:牢牢懷念的人,除了逝世的親人還有誰呢?翻開歷史長卷,無數仁人志士英名猶在,他們死了嗎?沒有!他們永遠活著,活在我們心中。

清明隨想作文9

  今天,我們要去烈士陵園掃墓,老天爺彷彿也知道我們的心情,滴滴答答地下起了綿綿細雨,真可謂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8點鐘左右,我們穿著校服,戴著紅領巾,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小白花,跟著隊旗,懷著對烈士們的崇敬和悲痛的心情,邁著沉重的步伐,來到烈士陵園,緬懷為祖國解放和人民安寧壯烈犧牲的英勇烈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四周,一棵棵樟樹挺拔蒼翠,好像一位位堅守崗位的戰士,多麼盡職啊!

  仰望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烈士陵園前堆積如山的花圈,作文陵園上面刻著四個大字浩氣長存,多麼蒼勁有力啊!一棵棵樟柏昂首挺立,象徵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接著,莊嚴的儀式開始了。最使我感動的是向烈士默哀三分鐘。就連平時最調皮的同學也低下了頭,不苟言笑。此時,我腦子中像放電影一樣浮想聯翩,一位位革命烈士的光輝形象不斷在我腦海裡浮現。在這他們曾經撒過滿腔熱血的土地上,有多少戰士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又有多少戰士,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英勇無畏。八年抗戰,革命烈士們建立了何等的豐功偉績!我們忘不了,勇堵槍口的黃繼光,用雙手托起沉重的****包捨身炸暗堡的董存瑞,還有我們臨海的好乾警周雨生同志,奮不顧身的與歹徒搏鬥,獻出了自己年僅36歲寶貴的生命!是他們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我心中有一個念想:我一定要繼承革命烈士們的遺願,好好學習,成為對祖國有用的棟樑最後,我們向烈士敬獻了花圈,以表我們的哀思。

  隨後,我們沿著臺階來到烈士墓前,敬了一個隊禮,恭恭敬敬地把小白花放在墓碑前,心裡默默地說:烈士們,安息吧!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課件下載你們,你們的革命精神永遠激勵著我不斷前進。然後,我們就去東湖春遊了。

  今天,我們雖然走得很累,但累中有樂。因為今年清明節特別有意義,既掃墓又春遊,真是一舉兩得啊!

清明隨想作文10

  4月初,清明收假回來,風大得不像樣。

  去剪了一個清爽的髮型,讓頭髮可以在風中恣意飛舞而不用擔心髮型會亂掉。太陽始終躲在滿天陰霾的背後,偶爾露一露臉,就又很快地躲回去了。空氣開始變得溫暖潮溼。教室外的小花圃裡,不知是誰在去年冬天種下的葵花也開了兩朵花,但由於營養不良和空間狹小,花苗的莖纖細得跟龍鬚麵有得一拼,花顯得很嬌小,花瓣也參差不齊。就像我們這群被禁錮的祖國的花朵。

  不期然間就想起了童年。

  那是一個由彩色玻璃彈珠組成的童年,清脆、明亮、夢幻。那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這種起風的季節,因為可以放風箏。就算天空再陰鬱,五顏六色的風箏也會把它裝點得無比美麗。那時候的空氣裡,多了一種新鮮竹子和自制漿糊混合的清甜的味道。

  4月初,風大得不像樣。我們就在這大得不像樣的風裡瘋玩,不去想大人的世界。

  4月22日,是我們段考的日子。原以為“未來”遙遠得像天邊的雲朵,可卻不曾想到雲也可以變成雨滴落下來。我們自以為是地想將自己與未來之間的那段距離拉長、拉長再拉長,並自以為已經拉得很長。可未來卻遵循著約定,循規蹈矩地一步一步向我們靠近,當我們發現的時候,它已然來到眼前。

  前段日子的教學,老師們似乎講了很多很多,而我所能接收到的東西,只有可憐的那麼一丁點。

  我像是一個走到窮途末路的愚者,在用勺子挖著“考試”這座大山。天上的神沒有可憐我,而是讚許地又饋贈給我“前途”和“成功”這兩座大山。而我,只是個愚者,只能傻傻地慢慢掘出一點點可憐的土。

  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在“高考”這座大山裡掘出一條出路?

清明隨想作文11

  我的思緒像原野上的風,刮過耳邊,在那裡呢喃。

  “清明”這個略帶憂傷的字眼,在春天明媚的陽光中來到,或許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們追思懷遠略帶悲傷的方式,明明白白地帶著一絲懷念,去祭奠先人。

  它為什麼是在春天?它讓人在感受逝者遠離的痛苦時,能看到四周蘊含的新的生機和希望……這也是所有逝去的人們想對我們說的話,只是委婉地借春天替他們說了。

  時常想象我的腳下是江南水鄉,這幻想在開春的時節最真實。一片一片的水田,倒映著旁邊還有些頹廢的枯木,有的發出些許嫩芽。原野上的風呼呼作響,吹得水面粼粼起浪,攜卷的灰塵撲面而來,這是最真實的自然,在撕去表面那些光鮮亮麗的色彩之後,它依然是一個蘊含著無窮力量的巨人。

  我像一隻籠中的小鳥,極想逃離,這感覺在上了高中之後尤為強烈。窗邊是陽光也好,風雨也罷,我都接受。我喜歡倚著窗看天邊各色的飛鳥,看它們在樓頂上盤旋,卻始終能找到自己的夥伴和家。我也喜歡看雲,藍與白的.融合,讓自己忘掉了壓力和煩惱。下意識地抬起頭,看窗外純淨的天空裡雲朵和鳥兒嬉戲,心裡也漸漸有了歌聲和微笑。就像王箏《我們都是好孩子》裡的那句“推開窗看天邊白色的鳥,想起你薄荷的笑……”;又像張雨生在《我期待》中所唱的,期待一種純粹的快樂,期待著在我努力之後,會感受到春夜寂靜中的天籟、秋涼的爽快。“我期待”,這三個飽含希冀的字眼,繪成了我美好的藍圖,等我一步步去實現。

  我一直試圖弄懂生活是什麼,一天應該怎樣度過才叫值得:生活就是你在掃墓時順便扶了扶那棵墓碑旁剛長出來的小樹;生活就是一年四季的耕耘勞作,將土地的力量真正釋放出來;生活就是保持一顆恬淡,如雲般澄澈的心。生活,就是繼續;生活,就是我期待。

清明隨想作文12

  火花四濺、高頻巨響、紅鋪滿地……這是我們傳統的鞭炮給人帶來的最多的感覺了。鞭炮是清明節的聲音,是呼喚沉睡於地下魂靈的聲音。

  但是,我們注意到其問題,是不簡單的。它的威力在生活中可位於榜首,炸傷人是非常痛苦的。為此,我國也有所限制,嚴格監督它的生產等。而在大部分地方和大多數的人,對其危害性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的。然後,鞭炮易引發火災,造成環境問題大……

  相比之下,現代的節日聲音已經向“煙花”靠近,就其安全性、環境性,對鞭炮言之,煙花是有其優勢的。那麼,可以想象,當清明掃墓時放的“噼裡啪啦”的鞭炮以煙花來取而代之,是多麼符合實際,符合發展。

  就讓煙花叫醒地下的靈魂吧!

清明隨想作文13

  萬物甦醒,春意漸濃,清明屬於晚春,清明一過,便是穀雨,穀雨過後,便立夏了。雖是晚春時節,但是此刻北方的春天,早晚和正午的溫差還很大,陰涼地方的小草還在打盹兒,一些花樹枝頭的花骨朵還有點犯困呢。現在儘管氣溫還不穩定,但是畢竟是季候到了,滿眼的春色,滿面的春風,還有溫暖的陽光,逼著家家戶戶邁出家門,撲向春意盎然的大自然。春天去野外踏青賞花,清明可以說是恰到好處。此刻綠柳才黃,花開半合,草芽初露,春風盪漾,空氣中到處都瀰漫著花的香味和春的氣息。這樣的季節,無論結夥,還是單獨,儘管走出去,去公園,去野外,去泛舟,去登山,大口呼吸春天的氣息,靜靜聆聽花開的聲音,看山嶺背陰處殘雪的消融,觀溪流裡浪花飛跳的情景。高興的笑,高興的玩,對著山林吟唱,向著曠野呼喊……

清明隨想作文14

  一杯清酒,道盡我在祖國60華誕時對你們的思念。

  沒有你們的拋頭顱灑熱血怎麼會有我們這安定而美好的生活? 望望清明的天空 灰沉中不乏一絲明澈… 毛毛細雨引起對你們的無盡思緒。 你們是迷?是霧?也許吧… 但對於我來說——你們是一個民族永垂不朽的英雄!

  踏著腳下的青石階,在雨中漫步烈士陵園,看著一座座冰冷的石碑。

  輕輕的說一句:

  先烈們一路走好……

清明隨想作文15

  四月是個閒散的日子,最適合倚在陽光裡眯著眼睛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外面是一片豐盛的景象,以至清明時節很難叫人悲傷。

  爺爺奶奶尚好,習慣了每天前院後堂的忙碌。我向來沒有上墳的習慣。爺爺是遠方來的人,五十年前已在這塊土地落地生根,故鄉已是很遙遠的記憶。奶奶是個碎碎叨叨的女人,總為小販賣給她的肉少了幾兩念念不休。同大多數南方女人一樣,本性善良。

  死亡對於他們來說是近在咫尺的事情。歲月,人生,滄桑,這些本應只有他們才能深知的詞語,如今為時過早的出現在世人臉上。神情莊重不苟言笑的審視著生命的貧瘠與漫長。

  張愛玲曾說過,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何必在一些有關快樂授受上的事情斤斤計較呢。承認世事平常,於是迴環交織的人們懂得把苦難深埋,無論好壞都熱情友善的待人接物。雖比不上魯迅的謙以帶人虛以接物,卻總歸使自己好過一些。一生就這麼長,無論怎樣活最終都要歸於黃土,何必自己給自己作難呢。

  想到春暖花開,老人又熬過了一個冬季,孩童又長大了一歲,我們又成熟了幾分,這些是多麼叫人欣慰啊。

  爺爺抱著茶杯坐在天底下曬太陽,嘴裡喃喃自語的神情彷佛使人一眼看穿。他給我的是與北方略有出入的姿態,堅毅沉重負擔,從沒有抱怨從沒有欺騙。想到有一天他會離開,把那些上世紀的故事一併帶入黃土。二十歲出頭的青年,獨自漂到南京,華燈初上的夜裡在城市邊緣奔跑。

  剩下的日子裡只希望他過得平靜悠閒。不必執念於生命本身的不易,不要勞神於生活本質的苛刻,保持往日沉著的心,自由自在。

  清明裡說這些,不過是風俗人情作怪。卻也真心祈禱,紛繁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虔誠的信徒,把磨難都藏在漫長的歲月裡,秉持一貫的信仰,仁慈寬宏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