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合集10篇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合集10篇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每到這個時候,春天來了,春天的雨也如約而至,彷彿也是在和我們一樣思念我們的親人。今年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回雙柏掃墓。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著車出發了,來到雙柏姑媽家,我們一起就出去準備掃墓用的食物及祭祀用品了。

  我們一路上看見許多人家也來為他們的親人掃墓。我們來到了爺爺的墓地,大家都忙開了,有的在剷草,有的在壓紙錢不一會兒,墓地打掃好了。奶奶告訴我:在墳上把紙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這家人已經來過了。

  當我在墓地看見爺爺的照片,我的心裡就有點難過,在我一歲半的時候我的爺爺就去逝了,至今我對他也沒有什麼記憶,只能看看照片裡爺爺的樣子,每當看到別的小朋友有爺爺疼愛時,我就有點難過。而我只能每年的清明節來給爺爺掃墓時才能來看看他,才能跟說說我對他的思念。

  現在,我們把準備好的食物及祭祀用品擺好之後,我給爺爺上了三柱香、磕了三個頭,我對爺爺說:爺爺,你還好嗎?我來看你來了,給你帶來了好吃的,你也要保佑我們啊!表姐把鮮花擺在爺爺的幕前,爸爸、媽媽和姑媽、表姐他們也給爺爺磕了頭、上了香,接著爸爸和姑媽們就開始準備飯菜了。我和媽媽、姐姐們去山上摘野花了,我們一邊摘,我表姐一邊問我和楊梅姐姐一首清明節的詩,我們想了想,眼睛一轉,我們立刻想起了便一口同聲的說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杜牧的詩。姐姐又問我們:你們知道這詩的意思嗎?我說:知道,老師都教過我們了,可是那首詩裡清明節是下著小雨的,可惜今天的清明節是晴空萬里,萬里無雲啊!

  我們摘了許多美麗的野花,回到了墓地前,姑媽、媽爹們已經準備好了豐盛的午飯。我們把摘來的野花放在爺爺的墓前,我和姐姐們擺好碗筷,媽媽們端上了香噴噴的飯菜,我們開心的吃著,等吃完飯以後,我對爺爺說:爺爺,我一定會好好的學習,用功的學習,長大了做一個有用的人,你就放心吧!你在天上一定要保佑我健康、快樂的成長,保佑我們全家人都平安,爺爺,再見了,明年清明節我們還會來看你的。

  說完,我們就離開了爺爺的墓地,今天,真是難忘的一天啊!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 篇2

  遠遠望去,一片粉色的桃花林點綴著綠油油的小山包。我們一行人踏著春的腳步,迎著涼爽的微風,踏上了清明掃墓的路程。

  我一路上哼著小調,時不時地玩弄起了沿途的小溪。手指輕輕地碰碰平靜的水面,那一圈圈波紋從我手邊盪漾開去,載著飄落下來的桃花瓣兒,越漂越遠。我跟著爺爺的腳步,走過了一個小小的湖泊,“嘎嘎”的聲音映入眼簾。一群群小鴨子搖擺著尾巴,一扭一扭地在湖泊裡游泳!我雙手呈喇叭形,大喊:“嘎嘎鴨!嘎嘎鴨!”它們嚇得一下子把腦袋扎進了水裡,羽毛抖個不停。我哈哈大笑起來,歡快地跑走了。路過一片油菜花地,又彎下要,碰了碰花瓣,把停在上面的小蝴蝶給嚇走了,我忍不住咯咯咯地笑了起來。

  不知不覺中,一座墳墓印入眼簾,想必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吧!我仔細打量了一番,發現周圍有許多雜草,墓碑上的字也已被歲月沖洗乾淨了,不禁皺起了眉頭。爸爸拿起鐮刀,鑽進雜草堆中。只聽一陣“咔咔嚓嚓”地聲音,草很快便被收拾乾淨了。姑媽擺好祭品,點燃蠟燭,靜靜地站在一邊,凝視著墳墓,彷彿在問已故的先輩食物好不好吃?每一個人臉上寫滿了沉重,寫滿了尊敬,只有我,用手揮打著周圍討厭的蜜蜂,不斷地喃喃自語:“真是的,真是的,哪來那麼多討厭的蜜蜂。”說完,在一旁跑來跑去,一會兒拿樹枝舞來舞去,一會兒在臺階上蹦來蹦去,沒有一刻歇停過。過了一會兒,大人們要燒香了,他們把要燒的冥錢放在一個大桶裡。我十分不解,問起了爸爸:“那個桶是幹什麼用的?”“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我們要把火控制在小小的範圍裡,要不然會很危險!”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是呀,要是這麼美麗環境被一把火給燒了,多可惜呀!

  白雲慢慢地劃過天空,帶著太陽向西降落。我們幹得滿頭大汗,扛起鋤頭,在泉水的叮咚聲中向山下走去。路過去年抓小蝌蚪的水池時,我又情不自禁地想去觸碰那滑溜溜的小傢伙,卻愣住了——那曾經清澈見底的水面卻已變得渾黃一體,偶爾漂浮著塑膠袋、易拉罐等各種各樣的垃圾,再也找不到那圓滾滾、黑溜溜的小蝌蚪了。是誰破壞了如此富有生機的景象?看來,我們不僅要注意森林防火,還要保護好美麗的環境,否則現在我所看到的美好景色將走進可怕的墳墓,到時,誰又將來替它掃墓呢?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到傳統清明佳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小,老年人不主張小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爸爸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傳統清明佳節早上,我便與爸爸早早地起來,驅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於是,我們四個人便啟程去北鎮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床這麼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了,一路上我沒一絲睏意。奶奶又對我和爸爸講述了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艱辛,對於生於九零後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透過奶奶將近一小時的講述,我腦海裡浮現了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爸爸將車開得平穩,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小草從土裡像衛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裡。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著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的公墓,擺好供品,鮮花和香爐。爸爸教我點好三柱香並行了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著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於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著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燒著的紙錢,同時說:“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著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的擁抱。我心裡默記著……我學著爸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說上幾句話,但我內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著掃把將公墓小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著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李家後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在回到老家的路上我沒說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了,我有大收穫。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太爺、太奶掃墓,並對他們說,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 篇4

  黑色的電線分割著忽明忽暗的天空。大朵大朵鉛灰色的雲肆意地漂浮著。泛起一團的水墨瞬間暈開,吞噬著整個天空。風搖曳著枝椏,凌亂無形;雨滌盪著浮塵,悄然而至。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雨的歸宿是捲雲,而我的歸宿是爺爺,那終不變的笑臉,那終不散的心魂。

  花謝花開花滿天,那年十月,無情的風吹亂了開滿枝頭的花瓣,落下個花蕊,無情自入池。不斷的呻吟聲,是病魔再次折磨著爺爺!我緊緊地握著爺爺的雙手,但他並沒有意識到。當我又一次像平時那樣撲到他懷裡時,心頭不禁引起一片酸楚。這酸苦的淚水滴在他的胸前,浸溼了他的衣襟。可是,他沒有流淚,逝了,逝了。是誰棄了誰獨自匆匆離去,又是誰別了誰模糊了雙眼?天空一無所有,為何給我安慰?

  轉眼間,浮華里,心中那不逝的風景呵,依然湧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正步履蹣跚地朝我走來,近了近了……

  猶記得,爺爺總是坐在屋簷下吸菸,那從嘴裡吐出的白煙,是盼孫女回家的訊號,若不曾看見,怎能得知爺爺在雨天依舊坐在石凳上?是的,雨滑過屋頂沿壁而下,淅淅雨聲是爺爺的心聲。遠處望去,在煙雨中,墨綠色的屋簷下,是一位老人淡然不變的身影。是靜謐而美好的畫面,是心中那不逝的風景啊。

  爺爺的笑,是自然的綻放,是聽孫女回家後請叫一聲爺爺後的笑,是看到孫女懂事時質樸的笑。怡然舒心,如今卻再沒聽過……

  又是一年的清明,微微細雨,是多愁善感的絲線,上蒼輕輕的揮灑。通往爺爺的墳前的石子路,黑色的傘穿過山林,我對爺爺的思念愈來愈深,愈來愈切。近了,近了,墳前彷彿兀然出現心中的風景,那永不逝的。朦朧中,爺爺吸著煙,吐著大朵煙雲,青色的映簾下,那是給孫女的訊號呵……爺爺,我都知道,這不就來看您了麼?

  爺爺,心中的暴風雨遇到遏制不住的年齡已經過去,我卻不能忘記躲到您懷裡哭泣的時候——任滾滾心潮奔湧而出,任您溫柔愛撫……如今,我已長大,理智與感情也已在心靈中相撞,拭乾眼淚,您放心我不再是個膽怯計程車兵,還沒有上陣,就想鳴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放心,我會勇敢地去拼,去搏。

  掃一掃裙襬,掃不盡深深的依戀;唱一唱心歌,唱不完綿綿的思念。別了,爺爺,我在外頭,您在裡頭,您就是我的心魂,我心中那永不逝的風景。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 篇5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從20xx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xx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 篇6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裡。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著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 篇7

  四月五日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清明節的歷史十分遙遠,從春秋時代就已經開始,另稱寒食節。這一天要去掃親人的墓,禁菸火,只能吃寒食,這是自古以來的習俗。

  這天早上,我們去拜祭已故的外公。清風吹拂著頭髮,彷彿給公墓又披上了一層淡淡的憂傷和莊嚴。外公“住”在山上,山上空氣清新,也十分熱鬧,這麼大的山,我想算得上是清明節的踏青吧!我們找到了吉祥區的第六排慢慢往裡走,找到外公的墓後,我把花籃放到墓碑前,默默地注視著外公的照片,心中勾起無限的思念和回憶。外公去世的時候,我才兩歲,經過那麼長的時間,記憶已經模糊了。我只記得那時我很愛在河邊扔石頭。外公經常給我拾很多石頭給我慢慢玩,我很快樂但卻沒體會到外公對我深深的愛。雖然外公已經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對我的愛卻已深深地印在我心裡,再見了,我回頭望了望那座靜靜的墳墓,上面的菊花在風中一搖一搖的,好象外公在對我們說再見。在路上,我又想:清明節為什麼要去掃墓呢?

  我查資料後才明白清明節的由來和晉文公重耳有關。傳說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逃難,流亡在外。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和他一起出奔的大臣,大都各奔出路了。只剩下幾個忠心的大臣,其中一個名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昏了,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大腿上割了一塊肉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晉文公執政後,對同甘共苦的大臣們進行封賞,惟獨忘了介子推,突然有人提起,晉文公憶起舊事,連忙差人去請介子推,可介子推早已躲進了深山裡。有人出主意:在山的三面點火,留一面讓介子推自已出來。文公照辦,沒想到介子推遲遲不出,上山一看,介子推已死在一棵焦柳樹下,在背後的樹洞中,晉文公還發現了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寫著: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惝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就立這天為清明節。

  清明節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這讓我想起了曾學過的一句諺語:“清明前後,種瓜種豆“。因為到了清明節天氣變熱,雨量增多。

  清明節和寒食節的`日子非常接近,而寒食節是禁火掃墓的,漸漸地,清明與寒食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也是清明的另稱,也變成清明的一個習俗,所以清明糰子就是清明節的食物之一。

  清明節這個傳統和習俗,將永遠在中國燦爛的文化中流傳。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 篇8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裡。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著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節掃墓作文700字 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我就會想到詩人杜牧的這一首詩。記得以前年紀小的時候,老年人往往都不主張小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全家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在清明節那天早上的時候,我們全家人都早早地起來了,然後便一起驅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伯伯。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和冥幣。於是,我們四個人便啟程去我們的老家邁陳坑頭。

  在早晨的時候,天氣非常晴朗,雖然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是也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床這麼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了,一路上我沒一絲睏意。爺爺又對爸爸和爸爸講述了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在旁邊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艱辛,對於生於九零後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透過爺爺將近一小時的講述,我腦海裡浮現了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在去掃墓的路上,司機將車開得非常平穩,也許是因為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就來到了村口的一片空地上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小草從土裡像衛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裡。有些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著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一行四人找到太爺的公墓,然後擺好那些準備好的供品,鮮花和香爐。爸爸教我點好三柱香並行了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著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於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著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墓碑四周扔了一些燃燒著的紙錢,同時說:“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別跟他們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著我,我通身暖和。這暖和好比是來自太爺的擁抱。我心裡默記著……我學著爸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說上幾句話,但我內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用紅漆瞄了一下墓碑上的字,把它更新了。爺爺、伯伯看著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潘家後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當我們祭奠完畢後,在回家路上的時候我沒有說太多的話。因為我感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我有大收穫了。我決定在每年清明的時候,都要來給太爺、太奶掃墓,並對他們說,您們在那邊都過得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