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細節為話題的作文集(小學生版)
第一篇:不可忽略的細節
這是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我就是透過這件事,得到了不小的啟迪。真是不能忽視細節啊!
在上週五下午,我突然想幫媽媽做點事,這時,我想到了我的枕巾,那可是很久都沒洗過了。於是,我拿來洗衣服用的盆,把枕巾放進去,然後,我就去接水了。我家的水龍頭跟別人家的不一樣,別人的水龍頭都是向右擰是開,而我家的卻相反。結果可想而知,只聽一聲慘叫“啊”水把握澆成了“落湯雞”。
事後,我就開始後悔了:哎,都怪我平時粗心大意,不注意觀察媽媽平時洗衣服時關水龍頭的動作,才被澆成了“落湯雞”。我以後做事一定要細心啊!
透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平時要多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就是再細微的東西也不能忽視,真是不可忽視的細節啊!
第二篇:千萬別忽視父愛的細節
千萬別忽視父愛的細節,父愛的細節曾被我忽視——那個下著傾盆大雨的'夜晚,我放學了,在大門口站著一排排等候著兒女的家長,我笑了,在人群中尋覓著媽媽,但出現在我眼前的是爸爸那熟悉的身影,他穿著雨衣,雨滴如斷了線的珠子一般從他的衣服上滑落,他的手中緊握著一把傘,手裡提著什麼。
我飛奔過去,爸爸看到了我,樂呵呵地遞給我傘和一杯熱騰騰的牛奶,這樣寒冷的天氣,熱牛奶香醇的氣息讓我由內而外地感到溫暖,我喝著牛奶,習慣地順口問道:“我媽讓你來的吧,媽媽真好……”我笑眯眯地指了指牛奶,又抬頭看了看爸爸,雨珠無情地打在他的臉頰上,調皮地撥弄他稀少的頭髮,爸爸仍在笑著,但那笑看起來那樣牽強,那樣尷尬。可粗心的我並沒有看懂這笑,也忽視了爸爸的眼神——失望而遺憾的眼神。
大大咧咧的我從不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一天晚上,我發燒了,頭昏昏的,什麼都不知道。當我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醫院裡,眼前是緊握著我手的媽媽,她低聲地問我:“還冷嗎?好點了吧,我去給你買點粥吃。”我點了點頭。我寂寞地躺著,數著天花板上的“星星”,門被輕輕推開,我認為媽媽回來了,一看,發現爸爸正輕手輕腳地走進來,他看見我驚異地說:“你醒了?好了吧!”他又笑了,不知怎的,爸爸了腰,難道很累嗎?我無聊地擺弄著手指說:“嗯,好點了,多虧了媽媽,她去買飯了……”爸爸愣了一下,我感到他呼吸有一點侷促,我望著他,頭號發比往常更凌亂,但我並沒有覺察出什麼,也忽視了他的雙眼——熬得通紅的雙眼。
如今,當我知道了那晚其實是爸爸自己要接我並且給我帶來那瓶熱牛奶時,當我知道了我在生病時是爸爸徹夜未眠的看護、照顧我時,我是多麼地懊悔啊。
這時的我幡然醒悟,那被我一直忽略的比母愛更深沉,更細膩的父愛同樣是我成長天空中那一輪永遠不落的太陽。
第三篇:重要的是細節
不要總是戰戰兢兢,害怕遺失了最初的美好,有些事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困難,那麼複雜,那麼遙遠。 二十世紀中期,法國的一位化學博士在做實驗時,有一個燒瓶掉在了地上,卻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時找不到答案
。一天,他偶然看見報道說,有兩輛客車相撞,司機和乘客都被擋風璃劃傷,他立刻聯想到那隻燒瓶,經過化驗,發現這隻燒瓶曾盛過硝酸纖維素溶液,這種溶液蒸發後留下一層無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了保護作用。如果將這些溶液用到汽車的擋風璃上,車裡的人不是更安全嗎?因為這個意外的發現,這位博士獲得20世紀法國生物界突出貢獻獎。
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些事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遙不可及,也許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只不過因為過於平淡而被你忽視了。
如果你多留一份心,重要的科學發現也許就自然地降臨到你的頭上。這位化學博士由一隻裂而不碎的燒瓶而研發了裂而不碎的璃,這主要得益於他對科學的敏感,如果他放棄了對這隻燒瓶的實驗,那麼結果又將是怎樣呢? 人的一生似乎都在尋尋覓覓,尋找著永恆不變的快樂,尋找著功蓋千秋的成功,但也許到了彌留之際,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他們把事物想象得太複雜,不相信眼前的簡單結果,許多要找的東西反而就因此擦肩而過了。
結局往往是簡單的,重要的是過程。但人們往往注重結果,而忽視了過程中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