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老院子作文4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廈門老院子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廈門老院子作文1
今天,是我們全校秋遊的日子。早晨,同學們都興高采烈地揹著早已準備好的美食來到學校,在老師的帶領下有序地乘坐大巴,大概半個小時左右,到達了目的地廈門老院子民俗文化村。
下了車,跟著老師來到了大門口,門牌上寫著老院子三個大字。透過檢票口,我們先到了“魚村碼頭”看見一艘有些古老的“遠洋商船”看上去很有氣勢。接著我們進入了閩南漁村,這裡面有許多蠟像人物。有的在紡織、有的在在打鐵、有的在茶館裡圍著桌子泡茶聊天,還有一個農婦端著簸箕灑米粒,正在喂一群母雞和小雞等等,看上去就是一幅和諧愜意的閩南魚村生活畫面。
走出魚村,我們來到了一個人工湖,中間矗立著一身三面的佛像。聽導遊說這是“三面媽祖”音樂響起後,媽祖像緩緩升起開始旋轉起來,好像是向周圍的人庇護平安。
緊接著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觀看“閩南傳奇秀”表演,這也是今天最主要的節目之一。表演共分為六個片段;天造鷺島、島城大戰、南洋歷險、漁村人家、龍的傳人、福佑華夏。劇院是旋轉舞臺,非常先進。剛開始,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是遠古時代山崩地裂,地動山搖,在一片原始森林裡,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恐龍遷徙的景象,就像一個大海島,那就是鷺島。第二幕就是鄭成功收復臺灣,島城大戰,太精彩了。第三幕是南洋歷險,說的是閩南兒女下南洋謀生歷險記;第四幕敘述了閩南漁村生活景象;第五幕講的是閩南的民俗、民風;第六幕是媽祖像再次呈現在舞臺中心,意思是保佑華夏。
看完表演,大家找了一塊空地,坐下來開始互相交換美食,吃完午飯也就結束了這次的秋遊,同學們都依依不捨地坐上車,離開了老院子。
廈門老院子作文2
老家那邊有間簡單的老屋,老屋後邊緊貼著一個老院子,年幼的我就在那裡消磨時光。
印象中,院子是用土磚一塊一塊築成四道矮牆,輕輕跳一跳就能看見巷角的人家。聽奶奶說,這院子以前是用來種菜養牲口的,後來生活水平高了,院子就被荒在那裡。
參差不起的雜草頂著兩個含苞待放的花蕾,萼片上沾了新生的`露水,可愛得讓人不敢褻玩。如果運氣好,會遇見草叢中的蒲公英。老師跟我們講過,只要對著蒲公英輕輕地一吹,它的花絮就會飄起來,飛到半空。我於是學著樣子優雅地吹氣,但蒲公英依然紋絲不動,或許要大點力氣,可是這一次,蒲公英也只是微微搖了搖,它的種子死死地埋在花芯裡。我不甘示弱,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對著蒲公英那毛絨絨的小球用力一吹,還是沒成功。
在老家,大概只有兩三戶人家是我不認識的。有這麼一兩回,當我在院子裡聚精會神地捕捉“獵物”時,賣氣球的高個子經過院子,毫無提防地朝我喊:“十姑的孫女(十姑是指我奶奶),怎麼見了我也不作聲?”就因為他這麼一喊,“獵物”驚走了,原本就要到手的小東西一下子不見了。多虧那個高個子。
後來,我要去上學,老屋連同院子也被擱在那裡,只有過節才搬到哪兒住一兩天。長輩們都各忙各的,我想去幫忙,他們卻說我礙事不讓我碰。於是,無知無覺的走進這個久違的老院子。藤蔓攀附在發青的矮牆上,長出一片片手掌般大的綠葉。十年前我因貪玩種下了不足五十釐米的桂樹苗,當年瘦弱的小樹苗,如今卻比老屋還要高,葉隙只能透出絲絲陽光,而粗壯的樹根上,是這些年來撒落的已凋謝的桂花,卻還有餘香瀰漫在這簡單的老院子裡。
我長大了,樹長高了,野草已沒過我的膝蓋,舊時的蟋蟀聲在我耳畔奏響。老屋還是那個模樣,樸素而深沉,老院子還是那個模樣,緊貼在老屋身旁。
廈門老院子作文3
再次來到這個有著四層小矮樓的地方,慢慢的移著步子,抬頭向上看,綠蔭蔭的參天大樹從縫隙中灑下縷縷陽光,啊!這是我小時候和小朋友乘涼的地方!似乎看到了姍姍學步的我,一搖一擺的,真像可愛的小企鵝。
看看這四層小矮樓,似乎又會到了小的時候,我和小雅跟別的小朋友躲貓貓,咚咚咚的奔到這矮樓的最頂層,盯著下面來尋找的小朋友,大氣也不敢出……
看看屋後的停車場,水泥地上,坑坑窪窪,這是我們滾鐵環的地方,旁邊的小菜園,那裡邊可憐的小野菜,時常被我們揪的很慘,想到這裡,不禁笑出聲來,而眼眶中,卻湧滿了熱乎乎的淚。
摸摸小時候扶著它玩遊戲的樹,玩貓捉老鼠時,這棵樹經常被我們當做食物,小老鼠偷食物時,總會推它一下,現在再一次晃晃它,它輕輕地用它蒼老的聲音把我小時候的故事倒述,彷彿時光倒流,又回到了小時候玩遊戲的時候。
坐在院子裡的長凳上,耳聽風吟,似乎回到小時候玩累了坐在這裡休息的時候,喘氣的我們被溫柔的風兒吹的涼爽極了,坐在這裡和小朋友們一起講笑話,坐在這裡逗剛出生的小寶寶玩,清脆的笑聲在院子裡迴盪。
我長大了,時光不會倒流,我只能靠回憶,回到從前。
走罷,走罷,當我邁出這個老院子,心裡不由得抽搐一下,回頭望望,從前的小寶寶長大了,院子裡那清脆的笑聲變了。罷了,罷了,人總會長大的,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就把這老院子儲存在自己的記憶裡吧。
自評:馬上要搬新家了,很不捨得離開陪伴了這麼多年的家屬院,捨不得那裡的一草一木,捨不得那裡左鄰右舍的鄰居……
昨天晨晨去了姥姥家,而且停電了,晚上又出去吃飯所以沒有發文。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廈門老院子作文4
週五,學校組織我們到廈門老院子秋遊,這裡不但景色優美,而且有著閩南古老的傳統文化,讓我非常的難忘!
首先,我來到了“老漁村”,這裡有鬧巷、竹巷、還有“盼郎歸”等古老的傳統雕像,在這裡,我看到了一位男人正在編織漁網,一副非常認真的神情,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他正連夜地趕織著漁網,他心裡不在乎大風大浪的危險,期盼著能早日織好漁網出海捕漁。老漁村的竹巷,屋頂上高高掛著竹籃,這些都是勤勞的當家漁婦和老人手工辛苦編制出來的,他們編出的竹籃、竹簍都非常的精美,連椅子、桌子都可以用竹子細心地編制出來,在這麼艱辛的生活條件下,他們手好靈巧啊!
我又來到了“盼郎歸”,在古代的福建沿海,男子要出海打漁來獲得收入,女子在家料理家務事。在這裡,我看到一位漁家婦女的雕像,她正在在廚房裡煮飯,在昏暗的光下,她皺著眉頭,把菜放進鍋裡,手握著鏟子,卻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發呆,竟然連火都忘點了,她正焦急地盼望著郎君的歸來,那思念之情湧上心頭。
“廈門老院子”不但有古老的民俗風情,而且還有精彩的高科技表演,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噴泉表演,這個噴泉的舞臺沒有人在表演,但是卻非常的精彩,一道道噴泉從湖中射出,媽祖的神像隨著噴泉緩緩升高,慢慢地旋轉,湖面映出一道道彩虹,彷彿是神話中的仙境,表演結束,噴泉慢慢地減少,媽祖也緩緩下降,彷彿神仙來到人間。
“廈門老院子”之遊,我學到許多閩南古老的傳統文化,勤勞善良的古代人們,他們勇於向艱辛的生活挑戰,21世紀的我們,不但要好好的學習,而且更要珍惜這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