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思鄉> 實用的故鄉作文八篇

故鄉作文

實用的故鄉作文八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故鄉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鄉作文 篇1

  有一處景物是我們都忘不掉的,那就是—故鄉。我的故鄉在粵北山區--韶關的一個小縣城翁源縣,山區那肯定少不了青山綠水了,每一次回家,我在路上看見青青的山,還有清澈見底的河水,在路上,我還看到了一棵棵樹上開滿了白白的李子花,一眼望去滿山都是白色的,到了油菜花的季節,滿地都是油菜花,放眼望去整個山坡上,都是黃綠相間的顏色,看到這幅美麗的圖畫,很多人都情不自禁的下了車,去欣賞這幅畫,拍照做個留念。

  說到大樹、青山和綠水,我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我們家的土特產“三華李和桃子”,我們家的三華李非常的甜,把外面的一層皮剝掉,就能看見紅紅的肉,一看見那層紅紅的肉就覺得好想吃。桃子是我最喜歡的水果,它不像我們深圳買的桃子,吃起來要不就是軟的,要不就是硬的,而我們家的桃子不一樣,它的外表是有很多粉色的,把皮給削掉,裡面的肉吃起來,脆脆的,又甜甜的很美味,說到水果,我就忍不住流口水了。

  如果要說景點,那就是東華寺了,在過年時,我們常常會在那裡燒香,拜佛,東華寺常常都有許多人在那裡拜佛,燒香,每次去東華寺,我都喜歡去東華寺那裡有一個我叫“黑洞”的地方,那裡黑黑的,沒有什麼光線,每次去東華寺我都要來玩一次“黑洞”,我覺得每次去玩就像一次探險,很刺激。在這個洞旁還有一個名叫恐龍石的石頭,這算是東華寺最有特色的石頭了,這塊石頭的長相就像一個恐龍的頭,所以叫恐龍石。這就是我的東華寺。

  這就是我的故鄉,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

故鄉作文 篇2

  冬至日快到了,我須回故鄉到父母墳前燒點紙錢。

  父母的墓地就在故鄉的村西邊。順便取道回家看看?不了!舊居尚存,先人已渺,看了我會更傷感的。

  不回家不意味著不愛家。家,是我生命之根。家,永遠印在我的記憶深處——

  記得父母健在時,家是那樣的溫馨,那樣的順理成章,那樣的自由自在。一踏上故鄉的土地,就能望見村頭屋頂上的嫋梟炊煙,望見村口背鋤扛犁的人們。

  未進家門,就有鄉親們真摯而淳樸的問候:回家看老母親啊!

  推開家門,母親一臉的喜悅,噓寒問暖,喋蝶不停。晚飯間,就幾個硬菜,和老父親喝幾杯小酒,談天說地,敘舊話新,那舟車勞頓立馬煙消雲散。

  家是幸福的港灣!

  父母去世後,家就變得漂渺了。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我畢竟是生長在他鄉的淮南橘樹,想回故鄉看看,可那顆情繫故鄉心,卻總是懸在半空。

  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有我童年的夢。

  在那裡,是母親鼓勵我背起行囊,奔向遠方,投身社會的大課堂。

  二十多年的在外打拼,我和妻建立了甜美的新家,實現了幾個人生的夢想,我們正在為實現自己新的夢想努力奮鬥著。。但這些絕不是值得驕傲的,更談不上得人讚美的了。

  今天遊子將歸,父母卻在另一個世界!

  遙望故鄉,我常想:何顏見江東父老?衣錦還鄉嗎?我不是明星;榮歸故里嗎?我又不為官宦;慷慨資助嗎?我還不很富有。雖然故鄉未有求於我,但對生我養我的故土怎應該有所付出吧!想到這裡,我的心不禁一顫,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前人“近鄉情更怯”的感喟了。

  回家因有親情而釋然,回故鄉因無功而怵然。想家,思念故鄉,但現在的我實在怕敢……

故鄉作文 篇3

  在假期裡,我跟隨父母,回故鄉拜訪舊友。

  黃土牆邊的草垛,還依稀有稻穀的氣味,老黃牛正傍草而臥,咀嚼著,神情是那樣的安祥。我摸摸它的脊背,捏捏它的硬角,算是向它報到了。

  開啟門,秋風就拉著我的手去拜訪青山大叔。身材魁梧的青山大叔,矗立在老屋對面,它又似一群侍衛,每天滿懷深情守衛家園,隨著季節的更迭,為老屋呈現不同的畫卷。

  叮咚,叮咚肯定又是山泉唱著歌,歡迎我去她那兒做客,我還來不及向青山大叔告別,就又被陣陣涼風拉到山泉旁。魚兒歡快地跳出水面,水草搖擺著身子,可勁地跳著草裙舞,還沒等我拍手叫好,藍天、白雲、碧水又把家鄉的美景定格在我眼前。

  你瞧,柳樹阿姨照著鏡子,慢慢地梳理著頭髮,清風調皮地在她頭髮間穿來穿去,鏡子中婀娜多姿的影子若隱若現。我和柳樹阿姨打招呼,柳樹甩了甩頭髮,對我笑了笑,又去梳妝去了。清風又推著我來到一座小橋上。

  望著小橋,我的萬般思緒湧上心頭。啊!小橋,你是我兒時的朋友。你為人們默默奉獻自己,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從你身上踏過,但你沒有一絲抱怨,依舊守望著小河,過著你平凡而有意義的生活。

  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它們也來湊熱鬧,不知名的小鳥給群鳥起了個頭,用別樣的歌聲歡迎我的到來,鳥語啁啾,與秋風相扶相伴,或許,這就是家鄉最美的音樂吧!沉醉其中,我樂而忘返。

  秋天的家鄉如質樸的家鄉人,熱切地迎接著你,雖熱情卻不張揚,在不知不覺中,讓你享受了一次盛宴。

故鄉作文 篇4

  多數人,大都對自己的故鄉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懷。這裡我說的是大多數人,畢竟!也許還有少部分人生經歷類似於我這種人就不同了,對我而言,故鄉?那只是一個“家”的象徵,那只是我的出生地而已!我不曾體會故鄉給人帶來的情感究竟是什麼滋味;但我卻能領會那該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是幸福?而或是痛苦;是甜?還是苦?總之!在不同的`人心裡,故鄉所給人的感覺也不一樣,各人對故鄉的眷戀程度也就深淺有異了!儘管如此;大凡在外遊歷之人;多數者都身負一份對家的牽掛。有時我真的很羨慕那些成天將自己的故鄉掛在嘴邊的流浪客,因為!有時候必要的牽掛也是一種幸福。而我;在常人眼裡也許是豁達,可是!誰又知道,在我爽朗的笑聲下,掩蓋著的卻是一顆在風塵中傷痕累累而渴望停下來的心。

  累了!倦了!在這陌生的都市,在這人情和友誼用金錢來衡量的都市,這個讓人每天掛著虛偽的面孔,受了傷還要依然笑容滿面去待人的都市,真的!我真的好想回去;回到一個安靜,沒有鬥爭,有著純潔樸實風氣的空間去。可是;可以嗎?可以回去嗎?而或是。。。。。自己有什麼地方可以去?

  每當人倦了,累了;想停下來的時候,不免想到自己的故鄉;那個有著自己童年純潔的笑,痛快的哭,肆無忌憚地大叫的地方;而我!我的故鄉沒有我的童年,那裡只有我的家,而我需要的是一個家鄉。它不能給予我,正如我不能給予它一樣;我沒有給予它我的童年,沒有給予它我最純潔的笑,也沒有給予它我無邪而幼雅的呼叫;現在!它又能給予我什麼呢?連最起碼的回憶都不行。如今,早已不再純潔不再真的心又何必再去玷汙它。故鄉呵!我錯過了人生最美的回憶,此生!我註定與你無緣。

故鄉作文 篇5

  今天下午祿豐的天氣很悶熱,爸爸騎著摩托車帶著我和媽媽去大山深處拉礦泉水。坐在摩托車上風呼呼的吹著,非常涼爽。不時有些車輛從我們身邊急駛而過,我既害怕又興奮。 拉水處離我家很遠,是在一個高高的山谷中。那兒的環境優美。取水處的周圍長著茂密的蒼天古樹。小的我都抱不過來,大的就更別說了。粗大的古樹上長著一層厚厚的青苔。其中有一棵大樹上還長著一個大大的靈芝。那個靈芝被我爸爸採了下來帶回了家。 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是從古樹旁邊的石頭縫裡流出來的,細細的。爸爸找來一片長長的葉子,媽媽用它來接水。很快我們帶來的瓶子就裝滿了清澈的山泉水。下山時,我才發現對面山上的景色更加迷人。一層層的梯田從山腳一直延續到山頂。 這層層梯田有如一把大梯子,把山和天連在了一起。這層層梯田在嫩秧苗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壯麗、更加燦爛了。 以前,我以為在沅陽才有這樣壯觀的梯田。沒想到在祿豐也能看到如此美麗而壯觀的梯田。 啊!祿豐真美麗。

故鄉作文 篇6

  當我在故鄉的時候,故鄉像一條小溪流,日夜不停得潺潺地流著,我在水中快活地嬉戲。當我在故鄉的時候,故鄉像一條絲綢,是那麼柔軟、舒適,我是那麼陶醉。當我離開故鄉的時候,故鄉是一片藍天,我一抬頭便能看見,然而怎麼也摸不到。當我離開故鄉的時候,故鄉是一個深深地烙在我心中的烙印,使我時時刻刻感覺到它、時時刻刻牽掛著它。

故鄉作文 篇7

  期末考試一結束,我等不及拿暑假通知書,就迫不及待的跟著哥哥坐上火車,去找遠在上海打工的父母。

  為了給我和哥哥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父母已經四年沒有回過老家了。縱然現在的通訊裝置很發達,也難解他們的思鄉愁。於是我給他們帶去了這一學期裡拍的照片,還和他們講了今年老家的變化。

  爸爸一邊看著一張張照片,一邊說:“唉!幾年沒回過家了,不知道回去了還認不認識路了!”媽媽抱著我揉著我的頭髮感嘆:“每年都讓孩子們這樣跑來跑去,我也很心疼。她爸你還記得咱們初到上海時的興奮和雄心壯志嗎?這幾年我也見慣了這大城市的忙碌和擁堵,好想念家鄉那一片片,一眼望不到邊的荷塘。荷葉田田,荷花清香,蜻蜓飛舞,魚兒嬉鬧。”“是啊!那嫩嫩的蓮子,脆脆的蓮藕,每每想起都恨不能一步跨回家。”爸爸轉頭對一旁的哥哥說,“強,還記得釣龍蝦的技巧嗎?”哥哥得意拉拉我的辮子,“爸,我已經將你的釣蝦技術傳授給小霞了。您可不知道,這夏天剛到,她每個星期都到門口荷塘邊去釣蝦,也不怕夾手,每次都能釣上小半桶,呼朋引伴的回來煮著吃,可引來了不少小饞貓。還寫了篇作文得了學校“作文大賽”的一等獎,因此還在班裡收了幾個蝦徒呢!”“霞,爸爸也想吃你釣的蝦。”“爸,我也想吃您釣的蝦。”爸爸一聽笑眯了眼,把我從媽媽的懷裡拉進了自己懷裡,“咱們家的小棉襖長大了,都懂得爸爸的心思了。”“老爸,我呢?”哥哥趴在爸爸的肩頭笑問道。“這幾年要不是兒子懂事,我們哪能這麼省心的在外打工啊!這軍大衣最貼心了”媽媽剝了個橘子一邊說,一邊送到哥哥的嘴裡,“兒子,院子裡的果樹今年都結果了嗎?”“媽,在上海超市裡啥樣的水果沒有?你還惦記著家裡的那幾棵果樹?

  今年果樹沒咋結果,都讓蟲盜鳥吃了。”哥哥趁媽媽不注意對我一陣擠眉弄眼,我頓時心領神會。“多可惜啊!光想起春天那一院子的果樹開花,梨花白,桃花紅,杏花黃,柿子樹上滿天星,就能聞到果子香,更別說吃上一口了。嘖嘖嘖﹉”媽媽砸著嘴,望著南面的窗一臉惋惜,爸爸也突然不說話了。哥哥有些不忍,翻出春天的照片遞給媽媽“媽,思鄉了吧!給,我騙您呢。”一張張小院的照片上果實累累,還有我和同學們爬樹摘梨的情景呢。“本來想著今年給你們郵寄一些的,又怕路上爛了。只好拍幾張照片了﹉”“爸媽,我和妹妹知道你們這幾年不容易,也特別特別想家,所以我和妹妹商量了,我們在家看好家,守好我們的小院。等你們回家來了,能感受到家的溫馨。”

  “水是家長甜,月是故鄉明。”老爸看著手裡的照片感慨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拉起父母的手“爸,媽,我這首詩背得對嗎?”“對,對。”父母相視一笑,異口同聲道。哥哥笑著用食指颳了下我的鼻子“小機靈鬼!”我知道我們的願望今年過年一定會實現的。

故鄉作文 篇8

  暖泉溝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定西市中部,居隴山西側,處渭河上游,轄屬隴西縣文峰鎮。這裡是古絲綢之路和新亞歐大路橋的必經之地,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東達古都西安,西臨省會蘭州,隴海鐵路縱貫東西,寶蘭二線橫跨境內,定隴公路市縣暢達,連霍高速穿境而過,多條國、省公路與鐵路在此交匯,成為連結周邊數十個市州縣的交通樞紐。歷史上即為甘肅東南部商貿重鎮,素有“旱碼頭”的稱譽,也是新世紀甘肅省惟一入選的《中國魅力名鎮》。

  暖泉溝位於隴西縣城東9公里文峰鎮的南山,曾經是一個水源豐富,風景秀麗,文化底蘊厚重的山溝,因其溝內有很多四季常溫的清泉而得名。暖泉溝寬不足2華里,溝長10華里。溝兩邊的山峰從入口到後溝呈梯形上升狀,低處不過三百米,高處約近三千米。溝口較為寬闊的地帶,建國初期是僅有十戶人家的小村落,稱為溝門下。上世紀50年代建修隴西火車站,張家門村30多戶整體搬遷到這裡,才成為一箇中等村莊,村名即沿用溝名,亦稱“暖泉溝”,現在已發展成為100多戶的大莊口了,隸屬於文峰鎮東鋪社群。暖泉溝後溝的陰灣裡分上下兩個村莊,從陰灣裡向南翻山是小灣村,溝腦溝背是安陽山村莊,再向後是大品山,東鄰武山縣鮑家灣。翻過樺林山南接漳縣,西邊曲家溝後頭是胡家門等村莊。沿暖泉溝西邊的陽山頂上向北走去,便可到溝門山頭的暖泉寺,遠看活像個獅子頭。從暖泉溝東邊的陰山樑北下兩公里向右偏至文峰塔,中路到山頭的關帝廟。左行往下到溝門的山勢,酷似低頭吸水的象鼻子,故有“暖泉溝獅象把門”之說。進溝十里長林、百餘泉眼、九大灣十二支溝,由眾多山泉匯聚成的小溪順溝流出,匯入渭河。溝內有過“臥牛石”“臥虎石”。早年溝內水資源充沛,水流量每秒可透過0.5-1.0立方米,曾建有立輪水磨和平輪水磨,常年可為村人磨面。溝內原為羊腸小道,1970年代以後開闢了一條車行便道,溯流而上可達溝底。

  暖泉溝裡稀疏散落、斷斷續續的生長著各種樹木,多為楊柳榆槐,也有一些椿樹松柏。在村莊及其周圍,群眾種植栽培的經濟林,主要有蘋果樹、梨樹、杏樹、桃樹、核桃樹及花椒樹等。能灌上水的河谷灘塗,可種植瓜果蔬菜20多種,常見的有白菜、蓮花菜、韭菜、胡蘿蔔、旱蘿蔔、菜瓜、大蔥、大蒜、辣椒、茄子等。飼草作物主要有紫花苜蓿、沙打旺、毛苕子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胡麻、芥子、向日葵和油菜。藥材種植主要有黨參、黨歸、紅芪、黃芪、乾草、枸杞等。前溝和中溝兩山多為梯田,種植的夏糧作物有冬小麥、春小麥、大麥、莜麥、禾田、扁豆。秋糧作物主要是洋芋、糜谷、蕎麥、高梁、豌豆、胡麻、青稞。後溝可以說是壁峰千仞,陡峭險峻。左邊尚有通向村莊的山路小道,右邊多為懸崖峭壁。豐厚的黃土層下裸露著岩石,山泉從中噴湧而出。山泉出口處由於水中礦物質的常年積累,形成了一塊塊蜂窩狀的水鏽石。暖泉溝屬半乾旱二陰山區,平均海拔高度為1682米,氣候乾燥溫差大,年平均氣溫8.9℃,年降水量344.4毫米,無霜期145天。溝裡有較豐裕的青草,常有牛羊驢馬放牧,發展畜牧業有較為優越的自然條件。溝裡築有三個蓄水壩,亦可養魚養鴨。溝中產有石灰石,開辦過石灰窯。溝中粘土豐富,質量上乘,是製做磚瓦的上好原料。尤其是暖泉溝的溪水,常年不凍,四季奔流,其中含有人體健康需要的礦物質,是天然礦泉水,深得人們喜愛而廣泛飲用。來到暖泉溝,遊人都喜歡在甘泉邊暢飲。

  歷史上的暖泉溝,也曾林木參天,植物繁茂,水量充沛,狐狼獾兔流竄其間。在甘肅氣候大環境的影響下,也在人為的長期破壞中,暖泉溝己是傷痕累累,滿目瘡痍。就水量而言大為減少。樹木破伐,鏟沒草皮,植被破壞,山體裸露,水土流失嚴重。溫和平緩的暖泉溝溪流,若遇到暴雨山洪,河水便會陡漲數十倍,夾帶著兩山的黃土泥沙,混濁的波濤奔湧出溝,嚴重時也曾造成毀地淹房的水災。渭河上游是渭河水土流失的主要區域,為防止水土流失的進一步加劇,國家始終堅持著對這一區域的治理工作。建國以後,這裡曾進行過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但是受氣候制約樹木成活率較低,又缺少必要的管理,再加上綠化的速度趕不上人為破壞的速度,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水土流失嚴重的現狀仍未得到改變。後來又啟動了綠化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不斷加強,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多年來,暖泉溝人民用自己的艱辛步履和不懈探索,實踐著造林種草、退耕還林、改善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思想,逐步改變恢復著的暖泉溝的生態環境。

  渭河流域從甘肅隴中的渭源縣開始,經過隴西、武山、甘谷到天水市,地貌型別為黃土溝壑丘陵區。該區域因地殼升降斷裂和土壤侵蝕導致水土流失,主要以面蝕、溝蝕等形態存在,形成了大大小小各種型別的山溝。在渭河上游隴西地段,西起首陽、渭河、城關至文峰,接壤天水市的武山縣,在渭河流域的南山有碧巖溝、菜子溝、昌谷溝、寶鳳溝、曲家溝、鵝鴨溝、黃家溝、半溝等大大小小的十多條山溝,暖泉溝在其中既不算寬的,也不算長的,更算不上大的。然而,在黃土高原地理研究中,她卻是頗具名氣的一條山溝,也是最為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標本。因此,引起了不少地理專家學者的關注和研究。

  《地球化學》雜誌1982年第1期刊載了王俊達、李華梅的文章:《隴西黃土剖面的古地磁研究》。文中稱:“中國的黃土堆積面積廣、厚度大、地層全,是研究第四紀地質、第四紀古氣候及第四紀磁性地層學的重要物件。地區不同,黃土的地層結構也有所不同,這使大區域內的地層對比發生了困難。因此,1978年我們對六盤山以西的甘肅省隴西縣文峰鎮暖泉溝黃土剖面進行了野外地質調查和古地磁取樣以及室內測量工作。”他們運用磁性地層學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暖泉溝地質概況。測定該地黃土剖面厚約95米,根據野外地質觀察,自上而下大致可分成三段,從而獲得了黃土高原隴西盆地第四紀地質、古氣候及磁性地層的研究資料資料。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的文啟忠等八位專家學者,在1982年第3期《地理科學》雜誌上發表了《甘肅隴西盆地的黃土》研究成果。該文指出:“隴西盆地黃土的研究繫於1978年配合工程任務開展的,重點研究了文峰鎮東南暖泉溝剖面,分析專案有古地磁、C~(14)年齡,孢子花粉、重礦物,

  粘土礦物、化學成分等。本文系對該剖面所做各項分析的總結。據標本取樣研究,暖泉溝的黃土主要分佈在山前丘陵和高階地上,下伏基底岩層多系第三系和白堅系。黃土下伏地層系新第三紀紅色泥岩和砂礫岩層。”透過孢粉分析,復原植被從而推論氣候變化。他們透過對不同時代、地層、孢粉帶及埋深程度、孢粉組合特徵考證,反映不同時期古植被和古氣候的狀況。隴西盆地暖泉溝黃土層的孢粉分析證明,早更新世當地植被為落葉闊葉林,氣候與北亞熱帶類似;中新更世氣候趨於乾旱,植被為森林草原環境;到蟯更新世氣候變得乾冷,形成荒漠化和乾旱、半乾旱氣候環境。依據孢粉帶資料,說明了甘肅的大部分地區自第四紀以來植被基本定型,雖然有一些變動,僅顯示相對地說來較小的波動,這也反映了氣候的同一性。

  西北師範大學地理系的黃河光、朱豔在1999年2月《經濟地理》雜誌上發表了論文《論甘肅丹霞地貌的幾個問題》。丹霞地貌是以丹霞山的丹霞地層命名,丹霞地層是構成丹霞山的一套紅色砂礫岩層,是華南地區上白堊統丹霞組標準剖面,丹霞地貌則是中外公認的同類地貌型別的典型代表。丹霞地貌在我國南方得到廣泛的研究,丹霞地貌集中分佈區,具有特殊的學術價值、科研價值和科普教育價值,同時也是開展地質旅遊的勝地之一。由於丹霞地貌具有雄、險、奇、秀、美的天然景色,加以又常有人文景觀的陪襯,往往成為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吸引了廣大的旅遊者。在旅遊事業迅猛發展的當代,旅遊者已經不能對這種奇特的丹霞地貌形態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神話傳說感到滿足,要求更高的意識境界,需要了解形形色色造型地貌的形成原因和演變。這是旅遊業進一步發展對文化的必然要求。依據文啟忠等人對暖泉溝黃土下層紅色泥岩和砂礫岩層的研究,認定暖泉溝是丹霞地貌的一個獨特型別,並得出結論:甘肅的丹霞地貌,除有大量南方溼潤-半溼潤區常見的型別外,尚有很多獨特的,屬於乾旱-半乾旱區的型別。由此可見,丹霞地貌不僅僅是炎熱、潮溼氣候條件下的產物,也可以在乾旱-半乾旱的荒漠-草原地區出現。體現了形成丹霞地貌氣候的多樣性以及丹霞地貌型別的多樣性。

  《甘肅地質學報》1996年第2期曹興山《甘肅第四紀古地理環境》論文指出:“隴西暖泉溝作為研究河東地區第四紀磁性地層的七個典型地層之一。”“隴西文峰鎮暖泉溝黃土剖面中,布容/松山期古地磁正反向界線位在48米深處,據此推算,平均沉積速度為每千年約8釐米;布容/松山界線以下的黃土層厚約47米,因而堆積起始時間距今115-120萬年。”暖泉溝黃土剖面堆積物儲存了大量第四紀環境演變的資訊,對黃土沉積的年代過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此推論出高原抬升引起現代季風的形成,現代季風又對高原上現代乾旱地貌形成的影響。除此而外,還有一些學者在《甘肅地質學報》、《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等刊物上,以暖泉溝地質地貌為物件,對黃土高原河東地區地理的特色及形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