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民俗作文600字合集九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600字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俗作文600字 篇1
上週日,在班主任趙老師和家委會共同組織下,二五班的孩子和家長一起到濟南九頂塔春遊。
九頂塔分為三個部分:民俗風情園,遊樂園和風景名勝區。我們主要參觀了民俗風情園。民俗風情園有苗族、朝鮮族、藏族、佤族等十六個少數民族的村寨,每個村寨除了介紹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外,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演員為遊客表演。我們參觀了大部分的村寨,其中表演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數苗族和佤族了。佤族的特色表演名為“甩髮舞”。單看字面就能理解它的意思:甩頭髮來跳的舞蹈。沒錯,在跳這個舞時,一定要跟著舞蹈的節拍,將頭髮甩來甩去,以此表達歡樂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很獨特呢?苗族的特色表演叫做“上刀山下火海”。一根又粗又滑的大木棍,兩旁插著刀子,當上下踩的撐子,表演者居然可以抓著刀,踩著刀爬上去再爬下來!真是太酷了。
這次春遊讓一行人感覺很舒服,整個的風情園就是一個村莊,上午是各自家庭的演出,中午,所有的家庭就匯聚到了民族廣場,小家就鎖門了,遊客也都集中到了現場觀看。陝西窯洞裡的大叔很忙呢,先是唱民歌又是地道站,估計好多演員都是這樣來回趕場的吧!經過了各個不同的寨子,看了不同風情的表演。覺得很心滿意足。像是在一天之內遊覽的祖國大大江南北,感受了不同的民族風情。
在大巴車上,孩子們互相分享自己帶的小零食,大大方方的表演,這是難得的情商教育;最令我感動的是,歸途時趙老師講的她寶寶的一些趣事,令我理解趙老師的幸福與辛苦,本來週日是趙老師休息,照顧自己孩子和家人的時間,為了這次春遊,為了組織者的責任,付出很多。非常感謝趙老師,您辛苦了。
民俗作文600字 篇2
“泥塑”我們在平時只是隨手玩一玩,並不瞭解它真正的內涵與文化底蘊。今天我們有幸來到了老城石板街文化大院,採訪了做了一輩子泥塑的李正卿老爺爺。看到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作品,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泥塑的魅力與感染力。
泥塑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距今已有6~7千年的歷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唐朝是泥塑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像人人皆知的“唐三彩”與泥塑就有關係。
剛踏進文化大院,我便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民俗氣息,尋著這氣息,我們來到了李正卿爺爺的身旁。李爺爺已經有80歲的高齡了,可看上去精神還是那樣的矍爍。他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捏泥人、扎紙等民間傳統實用藝術,這麼多年從未間斷對泥塑藝術的追求和探索,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我們剛到時爺爺正在製做《三國演義》裡一系列的英雄好漢。在爺爺手裡,一尊劉備的塑像就要誕生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彷彿會講話,會呼吸。兩根上揚的粗眉,略顯誇張的鼻子,還有那對顯眼的大耳朵,甚至連“人中”與眼瞼都一目瞭然。真像活了一般。
除了三國英雄,還有些讓人過目不忘的泥塑:歷史人物“孔子”、“李白”……神話人物“觀世音菩薩”“彌勒佛”……歷史典故“岳母刺字”和一系列的抗日戰爭 “支前”泥塑都讓我們印象深刻。我最喜歡的就是色彩鮮明的“竹林七賢”:忘情彈奏古箏的嵇康、肆意酣暢的“阮籍”、隨意撥弄琵琶的“阮咸”……一個個人物形神兼備,出神入化。
後來,在大哥哥和大姐姐的幫助下我們學習了簡單的用模型製成泥人,讓我們每個人都滿足了心願。最後我們戀戀不捨地與李爺爺告別,爺爺告訴我們只要我們願意學,他以後都可以免費教我們,我們聽了心裡樂開了花。
這次的活動不僅鍛鍊了我們的動手、動腦能力,更讓我們學到了多少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啊!李爺爺的耐心、毅力以及那種為藝術獻身、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這真是一個好課堂啊!
民俗作文600字 篇3
最近,董老師讓我們自己來學習第二組課文並用影片的方式來講給同學們聽讓同學們也學會這些知識。
董老師把第二組課文分成幾個大板塊讓我們選擇一方面進行研究,我們組選擇的是節日這一個大板塊,我們上網找到了一個基本上沒有人知道的藥王節,這個節日是壯族人的節日,我們組是從藥王節的習俗、淵源、簡介和日期這四個方面來進行研究。
透過這個研究,我不但瞭解到了藥王節的習俗、淵源、簡介和藥王節的日期,更是體會到了小組一起合作、一起學習的不易,但是我們畢竟還是瞭解到了許多的知識,這一點是值得鼓勵的`,但是物無全美,因為在拍影片的過程中,要不就是組員不在家,要不就是自己有時間但是組內別的組員要上課,或者是別人都有時間但就是自己沒時間,要不就是組員都在場但是麥克風又壞掉了或者是沒有麥克風了。因為如果少了一個人,那錄音就不能錄了。
直到現在,我還把董老師所說過的話銘記於心:“聽老師講課,你會得到百分之三十的知識,但是如果你給別人講課,你就會得到百分之九十的知識。”就像現在,我們小組自己在錄影片、學習知識,但別的組也是一樣的,等到我們或別的組的人把影片發到網上,別的組的人看著我們影片、做著我們習題,就可以學到關於藥王節的知識,而我們看著他們的影片、做著他們的習題,我們就可以獲得許多知識,這應該就是董老師的意思吧。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的挫折,比如,小組合作的太晚了,回家被父母罵……,但是,我們會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學會知識,學會合作和學會反思。
民俗作文600字 篇4
春節是同學們盼望的節日,但是與此同時老師會留一些作文作業,你是否還在為怎麼寫作文而苦惱,以下是考試吧為大家整理搜尋的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民俗作文600字 篇5
彝族過去崇拜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民間傳統節日很多,主要節日有十月年、火把節及區域性的節日和祭祀活動,十月年是彝族的傳統年,多在農曆十月上旬擇吉日舉行。節期5—6天,節日裡要殺豬、羊,富裕者要殺牛,屆時要盛裝宴飲,訪親問友,並互贈禮品,其禮品多為油煎糯米粑或粑粑,並在上面鋪蓋四塊肥厚的熟臘肉;火把節是彝族民間最隆重的節日,在農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間進,屆時要殺牛、殺羊,祭獻祖先,有的地區也祭土主,相互宴飲,吃坨坨肉,共祝五容豐登。在祭祀活動中,以祭龍規模最大。祭龍選在二、三、四月中的一個龍日,以村寨為單位每人自帶一碗米、一小塊鹽,由老人備香火,在龍樹下集體祭祀;雲南彝族則選擇正月的第一個龍日進行祭龍,祭祀後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長幼,八人廣席,飯自帶,肉共食,是一種大規模的集會。
男女青年訂婚之後,便要進行婚宴的準備。婚宴多用豬、雞肉,一般不用羊肉(喪事則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夥伴聚餐痛飲之習;滇西的彝族,凡娶親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壩子,用樹枝搭棚,供客人飲酒、吸菸、吃飯、閒坐,民間把這種用枝搭的臨時棚子稱“青棚”;在民間素有“打羊”、“打牛”迎賓待客之習。凡有客至,必殺先待客,並根據來客的身份、親疏程度分別以牛、羊、豬、雞等相待。在殺牲之前,要把活牲牽到客前,請客人過目後宰殺,以表示對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見面禮,在涼山只要客人進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後再製作各種菜餚。待客的飯菜以豬膘肥厚大為體面,吃飯中間,主婦要時時關注客人碗裡的飯,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隨時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誠。
典型食品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蕎粑,彝族風味主食;麵糊酸菜肉,彝族農家常菜;白水煮乳豬,雲南彝族傳統佳餚,用乳豬水煮後蘸食;鍋巴油粉,雲南彝族風味名小吃,用豌豆麵製成。
民俗作文600字 篇6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適用於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適用於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症。適用於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溼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透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閤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民俗作文600字 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鄉也不例外。我家鄉在德慶縣舊院村。那裡山清水秀,風景迷人,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連過年的習俗也別有一番風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畢就得忙開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間的一個神,每到今天,他就會告訴上帝這家人一年的喜憂,所以人們買來麥芽糖,先上他幾株香,以示尊敬,然後放一碗麥芽糖,拜三拜,讓他只報喜,不報憂,這樣上帝以為我們過得非常好,就能夠讓莊稼風調雨順。
拜完灶神,大概9點左右就開始做午飯了,午飯幾乎就是年夜飯的“彩排”,因為只是有些人現在來不了。
菜也有講規矩哦!必須有兩碟青菜,意思就是莊稼在夏天可以長得蔥蔥綠綠的,保證秋天好收成。接著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夠是孕婦吃或者還沒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接著是一碟公雞肉,意頭是在人們滿山頭叫牲畜的時候不傷害到嗓子。再來1碟紅鯉魚,必須有兩隻,意頭紅紅火火,年年有餘(魚)。
吃完午飯,在平時,應該是每日一次的午後休閒時光,但是今天不是,2點左右就要為年夜飯開始動手了,這個切菜,那個砍排骨,這個生火,那個加柴。大約4點半有多的時候,更為熱鬧,新屋舊屋的柴房一共8個灶洞都塞滿了柴。年夜飯得在7點前開臺,必須要有三個人邊吃飯,邊守柴房,因為這時灶神君嘴上的麥芽糖已經快沒了,沒了的話,就會向上帝報憂了,不過,在家人面前,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七點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點半就OK了。
到了8點30,人們守歲肚子餓了不能再吃年夜飯的了,只能夠吃甜食糕點,因為今後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夠做了。12點00開始了“鞭炮交響曲”,全村都放超長鞭炮,不過是有節奏的哦,這邊剛燒完,那邊正在燒,比年夜飯和製作過程更加熱鬧了!
這是我家鄉的習俗,你的呢?
民俗作文600字 篇8
年糕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非常耳熟吧。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它寓意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古人用詩稱年糕:年糕寓意好運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之所以叫年糕那麼當然它也有一個來歷。據說: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命伍子胥建築闔閭大城,建成後,大宴眾將群臣慶功。只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到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回營後他密囑身邊
隨從說:‘我死後,如國家遭難,民飢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後來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軍橫掃而滅。這時都城斷糧,餓殍遍野。隨從們帶領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現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為了紀念並銘記伍子胥的功績與忠烈,就在春節這一天家家吃年糕。聽了這段傳說我相信大家對年糕有了些瞭解吧!現在讓我來教大家怎麼做年糕吧!
先把許多的糯米,放入一個大的木桶在木桶下面開個洞,放上過濾網,用一個打塞子堵住放入冷水浸泡15至60分鐘小心翼翼把糯米洗乾淨,把水裝進大桶,再把蓋子蓋上;然後,往鍋裡倒水,將大桶放進去,用火燒15分鐘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後,開啟桶的蓋子,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鍋熱氣騰騰的粥。這樣子大米才會更柔軟。這時候開啟那個蓋子水流湍急,這就是塞子的用途。
下一個步驟是把瀝乾水分的米飯倒到石磨上,拿起大錘,往米飯上用力地捶,還不時要翻來翻去,將糯米錘了幾下後再拿去廚房蒸,蒸了又捶,捶了又蒸,一個大大的酷似麵糰的米團出現在我面前。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是定型,往手上抹點油,再揪出一個米糰子,揉圓了,再壓出一個不大不小的餅來。過了十五分鐘,這個任務也完成了。奶奶把我們自己做的年糕切成段,煎了煎後,加上醬油,一道美味的醬油年糕就完成了。
民俗作文600字 篇9
“新春佳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新春佳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新春佳節一般在農曆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新春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曆二十八的時候把家裡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好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新春佳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於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因此,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髮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之後,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錶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物件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新春佳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麼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