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俗> 有關節日民俗作文十篇

節日民俗作文

有關節日民俗作文十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節日民俗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節日民俗作文 篇1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上海,就有許多不同的習俗。其中,元宵節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鄉,總是特別重視元宵節。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吃元宵。因為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圓就意味著團團圓圓,它能夠祈福家人團聚,每天都能幸福圓滿。

  吃完元宵,接下來就是元宵節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耍龍燈等元宵節特有的節目。在表演時,每一個觀眾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說起元宵節,最負盛名的便是觀花燈、猜燈謎了。在元宵節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張燈結綵,處處顯示出元宵節特有的氣氛。就像《東京夢華錄》中說的那樣: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眾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熱鬧的氣氛足以形成一條河流,讓所有看到的人們都跟他們一起歡呼起來。

  正月十五之夜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觀月。正如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一邊欣賞著天空中美麗的月亮,一邊看著人們歡慶元宵佳節的樣子,此時還有誰能坐得住呢?趕緊出來和人們一起慶祝象徵美滿的元宵佳節。

  啊!這是一派多麼祥和、熱鬧的景象啊!這就是我家鄉最獨一無二的習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愛我的家鄉,愛家鄉獨有的習俗!

節日民俗作文 篇2

  春節的潮汐剛退後不久,元宵的風暴又再次來襲。雖然這一風暴持續不久,但是這“獨特”元宵節依然掀起了很大的波浪。

  那天,我來到了萬泉河畔,那裡沒有一輛車,我漫無心際的在大馬路上走著,沒有車的大馬路顯得寬了許多,街道上的人時不時與我擦肩而過。不一會兒,來到了音樂噴泉,這裡有的敲鑼打鼓,還有人舞龍、扭秧歌,那種秧歌的舞步太奇特了,走四步,退兩步,手中的扇子也隨之搖擺,別有一番韻味,手中的長絲帶隨風飄舞,美不勝收。

  舞龍那邊一個個敲鑼打鼓的人盡力揮舞著鼓棒,鼓韻齊鳴,動作齊整劃一,完美無缺。舞龍人精神抖擻,用雙臂揮舞著,周圍觀眾不時地發出喝彩聲。

  我繼續漫步在萬泉河畔。忽然,耳邊傳來雷鳴般的轟響,我回眸一看,原來是那邊的舞臺正在演奏搖滾音樂,我擠到人堆裡,看著那歌手瘋狂的搖滾著,那歡快的節奏,影響著我的感觀,讓我有一種心要跳出來的感覺。聽著那音樂,我興奮不已!

  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十一點半。我回到家,躺在床上透過窗子抬頭望去,深藍色的天空那樣迷人,空中閃動著一顆顆的小星星。它們越來越多,好像在藍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在眨著眼睛和我說話。

  歡樂的元宵節,美麗十足的舞蹈,震撼人心的搖滾音樂,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快樂,帶來了生活的美好,也給我留下了快樂的童年。

節日民俗作文 篇3

  我們兒童有兒童節,青年有青年節,老人也應該有老人節。但是你們知道老人節是什麼時候嗎?告訴你吧,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今天是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這讓我想起了昨天發生的一件事:吃午飯時,奶奶要我喝白菜湯,我不耐煩地說:“我不喝,難喝死了!”媽媽當時狠狠地批評我,說我怎麼能這樣和奶奶說話?太不尊敬老人了!當時我還不以為然,現在想想才覺得自己做得太不對了。

  下午一放學,我到奶奶家去看奶奶,去到奶奶家,原來爸爸媽媽早到了,正在做晚飯,我放下書包,跑到奶奶身後,“奶奶,今天是老人節,我來給您按摩,好不好?”說完,我挽起袖子,用力地按起來,我還不時地和奶奶說說話,聊聊天。不一會兒,我的手漸漸沒有力氣了,“這麼多年來,我曾經經受了多少苦啊,現在兒女都孝順,我也安心了”奶奶平靜地說著,此時,我不覺得累了,反而還幫奶奶做了很多事。是啊,奶奶辛苦了那麼多年,也應該享享清福了。

  日常生活中,我還是經常主動去尊敬老人。比如每次在奶奶家吃飯的時候,奶奶到飯桌旁邊時已經沒有座位了,每到這時我總會站起來請奶奶坐下。奶奶誇我真懂事,當時我可高興了!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自豪呢!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特別是到了“九九重陽節”,這是我們孝敬老人的節日。我在這衷心祝願全世界的老人節日快樂!

節日民俗作文 篇4

  霜降節是紀念反抗外來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的節日,已經有360多年的歷史。這個節日流行在大新縣的下雷、雷平及寶圩一帶,但影響擴大到天等、靖西、德保等縣。正降日凌晨人們便帶餈粑、年米、肉、香燭等聚集玉音廟宇供祭。在清代,不但百姓祭奠,州官也必身著官服,率眾頂禮拜祭。1949年以後雖不舉行供祭。但紀念活動依然十分熱烈,有演戲的,有唱山歌的,有舞獅的,等等。

節日民俗作文 篇5

  三月三是清明節,同時也是壯族的歌節。作為清明節是受漢族的影響。但也有的壯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過清明節掃墓的,與漢族大不相同。壯人對祭掃十分看重,屆時全家出動,帶上五色板、肉、香燭、紙幡到祖先墳上去供,行拜禮。山野間不時傳來鞭炮聲,久久不絕於耳,山崗上,林篁間,白色的魂幡在墳頂的竹竿上飄動,造成了一種神秘肅穆的氣氛。壯族風俗,供品必須在野外吃掉,也有的地方扔掉不吃,迷信認為,帶回家會招鬼進門。

  不少地方的祭掃的同時,還要舉行盛大的歌圩,是為三月三歌節。近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把這一天定為壯族的節日。1984年在南寧舉行了首屆歌節,700多名來自各縣的歌手登臺獻藝,使三月的邕城成了歌舞的海洋。連外國友人也遠渡重洋與壯人同享節日的歡樂。這期間,常伴有祭神、打醮等迷信活動,然而更吸引人的則是搶花炮、演戲、雜技、武術表演、舞彩龍、舞綵鳳、唱採茶擂臺賽詩等多彩豐富的文娛活動,近年還添加了演新戲、放電影、球賽等。不過青年男女們的注重力大多不在這方面,而是在如何透過歌圩找到中意的伴侶。

節日民俗作文 篇6

  這是流傳在紅水河畔東蘭、鳳山一帶的古老節日。每年從正月初一起,經過找螞拐、孝螞拐及陪螞拐、葬螞拐三個階段,歷時一個月之久。螞拐節有兩個故事,其中一個說,很久以前兒子吃老子,殺老母過年。後來出了個孝敬父母的東林,別人要來殺他的父母,他奪刀不讓。他也不去吃別人父母的肉。後來母親死了。他用棺裝殮守靈。屋外螞拐不理會東林悲傷,哇哇叫得人心煩。東林一氣之下,用開水澆了螞拐,誰知惹了大禍。大地斷蛙聲,日頭紅似火,天旱得大地乾裂。後來布洛陀和姆洛甲說螞拐不是凡間之物,她是天上雷婆的天女,她一叫天才降甘霖,必須給她陪罪,請螞拐回村過年,這就是螞拐節日的來歷。另一個故事說,螞拐是雷王之子,被當作天使派到人間,他一叫雷王就給人間雨水,所以人們很感激他,死了弔孝,如敬考妣。這些傳說,都和螞拐是壯族圖騰有關。

節日民俗作文 篇7

  春節是最降重的節日。年三十吃過豐盛的晚餐,人們便圍著火塘守歲。子時一到,人們立即焚香點燭,在神臺上供滿了豬肉、整雞、粽子、湯圓、米酒等祭品。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壯族婦女馬上提著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邊打“新水”,討個吉利。男人則提著燈籠奔向廟社燒香化紙。有的地方把大門洞開,一家人聚集在院子裡朝東方拜揖,祝福道:“東方大利,一年萬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這一天,多數地方壯人是不串門的。人們白天吃湯圓,晚餐才吃葷菜,認為這樣可以消災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這一天一律禁說不吉利的話。禁動剪刀,怕新的一年裡家人巧嘴利舌,吵嘴罵人;不得掃地,怕破財。也不得把東西拿到幹欄外,更不借東西給別人,怕家財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鑼打鼓,怕驚動鬼神,但有些地方則可以敲打一種齊人高的牛皮大鼓,四周幾十裡清楚可聞。不少地方從初一到初五灶裡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滅,表示子孫綿長,煙火不斷。這天也不得殺生,豬、雞、鴨都必須在年前幾天收拾乾淨,以備祭奠和食用。

  壯人沒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見面禮,而是透過語言和豐富的表情充分表達自己的節日問侯,人們在村裡或路上相見,便互相道賀“恭喜發財。”

  從初二起,親朋開始來往拜年。非凡是已經出嫁的女兒。要帶幾斤肉或雞鴨等禮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孃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時機聚會,共敘別情。

  按通常觀念,整個正月都屬於節日。故云南文山的壯人要打一月銅鼓,跳一個月舞。另一些則在風景秀麗的河邊、山谷,青年們舉行歌圩或舞獅、打舂堂,聽壯戲,等等。文娛活動五彩繽紛,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

節日民俗作文 篇8

  在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小組研究的是民俗節日:七夕,我們有收穫,也有不足的地方,還體驗到了當老師的滋味:

  因為我們研究的是七夕,所以大家肯定有很多問題了:

  什麼是七夕?我們可以把七夕當做情人節來過嗎?……

  為了讓大家明白得更透徹,我們用影片的`方法來給同學們簡介牛郎織女的故事,這可費了我們不少時間,背臺詞、練動作……我們要費盡口舌,用自己的話來把官方用語改變過來,讓語言變得更風趣、俏皮。為了讓同學更加明白,我們練習了整整兩個下午呢。

  雖然前一些天我們的效率並不是很高,會出現分歧,不和諧,但是我們一想到“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只要團結一致,什麼困難都會被攻破,什麼事情都會變得簡單!這讓我想起了老師給我們講課時做的幻燈片:他們不惜時間在備課中一點一點溜走,不惜辛苦勞累,為了我們聽的更明白,總是在不停的修改,爭取讓每個同學都聽懂。

  在這次民俗實踐活動,我收穫到了合作的精神、力量是無窮大的,俗話說得好,“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只有合作的精神是最強大的。

  不足的地方就是不能總是以自己為中心,讓他人都聽自己的,而是當和一個同學發生矛盾時,要從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自己的問題嗎,看看自己是對還是錯。如果每個人和對方發生矛盾時都先思考自己問題,這世界上還會有吵架這個嗎?

節日民俗作文 篇9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期待已久的民俗節。一聽到這個訊息,全班同學都不禁歡呼雀躍起來,教室裡好不熱鬧。

  我們班選擇的城市是海南三亞,三亞是一個陽光充足、物產富饒的城市,體驗活動是保齡球。這個保齡球跟平常的保齡球可不一樣,而是用三亞特產椰青做的。同學們在椰青上畫上各種各樣、五彩斑斕的畫,還在A4紙上畫了印象中的三亞,然後懸掛在教室裡,大家自己動手,把教室打扮得美輪美奐。

  民俗節活動豐富多彩,有剪紙,有新疆舞,有射箭和猜燈謎等。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402班的盲人投球。我和幾個好朋友排了好久的隊,終於輪到我了。我心裡又緊張又興奮,旁邊的志願者給我們戴上眼罩,眼前一下子變得黑乎乎的,伸手不見五指。此時我心裡忐忑不安,懷裡像揣著一隻小兔子。我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前挪。因為不確定籃筐具體在哪個位置,我心急如焚,不知所措。我趕緊調整好情緒,向左移了一步,沒有摸到。又向前移動一小步,咦,這裡怎麼有個空的東西?應該是籃筐吧,我把球投了進去,耶,成功了!我鬆了一口氣,像卸下了千斤重擔。

  就這樣,一個遊戲一個印章,等我集齊八個印章,就箭一般地衝向室內體育館換美食啦。剛剛進門,美食的香氣就撲鼻而來,讓人垂涎三尺。每個攤位上都擺著琳琅滿目的食品,有好吃誘人的糖葫蘆,有熱氣騰騰的牛肉粉絲,有憨態可掬的雪人蛋糕……但最好吃的就是那胖乎乎的“小老鼠”,那是503班的美食,還沒開始做呢,外面就排起了長龍。師傅先把一個糖團搓一搓,再用吹風機吹吹,邊吹邊用手捏,最後一隻栩栩如生的“老鼠”誕生了。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真讓人回味無窮。

  民俗節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期待著下一年民俗節快點到來。

節日民俗作文 篇10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節,俗稱鬼節。這是壯人僅次於春節的大節。從七月初七就已經開始有節日的氣氛了。七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壯族受漢族的影響,也很同情這對難得相會的夫妻。但壯人還另有說法,認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來染布、做醋、煮藥,格外好,所以家家戶戶中午有人趕往河邊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當女兒節,出嫁的女兒不但不像織女那樣渡過鵲橋尋夫,反而離開夫家回到母親的懷抱。

  初七過後,人們便為中元節辦貨,忙著趕圩採購香燭和鬼衣紙。節日到,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殺豬,一派節日氣氛。有的地方從初七開始就用鮮筍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開始大祭,供桌上擺滿了豬肉、整雞、整鴨、米粉、發糕、餈粑、糯飯,一直襬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這前,得先把供品熱一下,祭過祖,才能進餐,供桌下撂著一個很大的紙包袱,裡面塞滿了藍、白、紫色紙剪成的鬼衣和紙錢。每次祭奠都燒一些,燒過之後,用芭蕉葉、海芋或荷葉包好灰燼,等到十六日最後一次燒完,一起包成兩大包,由一位老人頭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邊,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還燒紙船、紙馬和紙屋,讓祖先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