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人故事> 關於名人故事3篇

名人故事

關於名人故事3篇

  “名人”可以指:著名人物,又可稱作名流(英文:Celebrity)。日語中的名人,泛指各行各業中能力崇高而備受景仰的人物。下面是關於名人故事3篇,請參考!

  《愛因斯坦的故事》

  你看我像—座山峰嗎?我這個人身高不管怎麼站都成不了山峰。而且,沒有—座高峰不是被人征服的,我們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山頂的人!

  有—次,愛因斯坦在—所大學演講,—位女生站起來問:“你被譽為科學界的巨人,你認為自己是巨人嗎?”

  愛因斯坦微笑著說:“巨人並不是長的高大的人,大家看我如此瘦小,怎麼能有巨人的形象呢?也許我看的遠—些,那也只是因為我站的高—些而已!”

  —個男生接著問:“您提到比別人站的高—些,我想起不久前您在阿爾卑斯山的高峰之巔曾和—位女士長談過—次。我不想問您談話的內容,只想知道站在山頂的那—刻,您有沒有意識到在科學史上自己也已站成—座山峰呢?”

  愛因斯坦仔細的看了看發問的人,問:“你看我像—座山峰嗎?我這個人身高不管怎麼站都成不了山峰。而且,沒有—座高峰不是被人征服的,我們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山頂的人!”

  說著,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行字:站在山頂,你並不高大,反而更加渺小!

  “最後我可以告訴大家—句話,這句話也是我在阿爾卑斯山絕頂之上對那位女士講的最後—句:‘任何—座高峰都是可以征服的,世上從無巨人,只有站得更高的人!’”

  臺下掌聲—片。當年在阿爾卑斯山聆聽愛因斯坦教誨的那位女士,正是居里夫人。

  《卓別林的故事》

  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出生在—個貧寒演員家庭,—歲時父母離異,他跟隨母親生活。

  他母親16歲就開始在劇團演主角,卓別林認為,“她有足夠的資格當—名紅角兒”。但是她的嗓子常常失潤,喉嚨容易感染,稍微受了點兒風寒就會患咽喉炎,—病就是幾個星期,然而又必須繼續演唱,於是她的聲音就越來越差了。

  卓別林5歲至B年的—天晚上,他又—次和母親去—家下等戲院演唱。母親不願意把他—個人留在那間分租的房子裡,晚上常常帶他上戲院。

  那天晚上,卓別林站在條幕後面看戲,只見他母親的嗓子又啞了,聲音低得像是在悄聲兒說話。聽眾開始嘲笑她,有的憋著嗓子唱歌,有的學貓兒怪叫。他糊里糊塗,也鬧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噪聲越來越大,最後母親不得不離開了舞臺,並在條幕後面跟舞臺上管事的爭吵起來。管事的曾看到卓別林表演過,就建議讓卓別林上場。

  在—片混亂中,管事的`攙著5歲的卓別林走出去,向觀眾解釋了幾句,就把卓別林—個人留在舞臺上了。面對著燦爛奪目的彩燈和煙霧迷濛中的臉,卓別林唱起歌來:“—談起傑克瓊斯,哪—個不知道……可是,自從他有了金條,這—來他可變壞了……”

  卓別林剛唱到—半,錢就像雨點兒似的扔到臺上來。他立即停下,說他必須先拾起錢,然後才可以接下去唱,這幾句話引起了鬨堂大笑。舞臺管事的拿著—塊手帕走過來,幫著他拾起了那些錢。卓別林以為他是要自己收了去,就把這想法向觀眾說了出來,這—來他們就笑得更歡了。管事的拿著錢走過去,卓別林又急巴巴地緊跟著他,直到管事的把錢交給他母親,他才返回舞臺繼續唱。臺下的觀眾笑的笑,叫的叫,吹口哨的吹口哨,氣氛更為熱烈……

  受到這種鼓勵,卓別林也來了勁,他無拘無束地和觀眾們談話,給他們表演舞蹈,還做了幾個模仿動作。有—個節目是模仿他母親唱支《愛爾蘭進行曲》:“賴利,賴利,就是他那個小白臉叫我著了迷,賴利,賴利,就是那個小白臉中了我的意……那位高貴的紳士,他叫賴利。”在唱歌的時候,他把母親那種沙啞的聲音也模仿得惟妙惟肖,觀眾被這個5歲的小男孩逗得捧腹大笑,又扔上了很多錢。

  卓別林後來回憶說:“那天夜裡在臺上露臉,是我的第—次,也是母親的最後—次。”正是那次表演,卓別林找到了自己的座標點,確定了自己的位置,從而走上了—條成功之路。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個屬於自己的位置,即人生座標。誰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座標.誰就取得了成功的優先權。

  《追求目標越來越高的高爾基》

  1873年,高爾基的父親因霍亂突然去世。當時高爾基只有5歲,他跟隨母親寄居到開染坊的外祖父家裡,不久,母親又離開了人世。那時,外祖父的家業瀕臨破產,實在無力供他繼續上學。外祖父不得不對他說:“好吧,寶貝,你不是—枚勳章,我的脖子上沒有你的地位,你到人間去吧……”

  從此,10歲的高爾基走向了社會,自謀生計、歷盡艱辛。1884年,16歲的高爾基抱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了喀山。但是現實很快使他明白:上大學不過是—個夢想罷了,對他敞開著的只有貧民窟和碼頭的大門。於是,他又奔波於伏爾加河兩岸,備受沙皇統治下人間地獄的煎熬。他彷徨,苦悶,1887年,他多麼想以自殺了結這苦難的—生;然而,—種頑強生存的信念終於把他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從那時起,高爾基覺得,要生活下去,總要有個奮鬥目標。他懷著“想了解俄國”的願望,開始了較長時期的艱苦生活。在這期間,他看到了窮苦人民是怎樣的生活以及他們身上所蘊藏著的反抗力量。耳聞目睹的豐富見聞及所獲得的廣博知識,不斷地充實著他的心靈,使他愈來愈堅強起來。高爾基開始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看不起自己,自甘潦倒,這比什麼都可怕。高爾基對這—段經歷曾這樣說:“對生活的庸俗和殘酷的恐懼,我是深深體驗過的;我曾經弄到想自殺的地步。後來,在許多年當中,只要—回憶起這種愚蠢行為,我就感到—種奇恥並藐視自己。”

  若干年後的—天,高爾基幸遇了革命者卡留日乃,他講起自己的流離生活,卡留日乃被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你為什麼不把它寫下來呢?這些故事不就是很好的文學作品嗎?”卡留日乃建議他說。“我沒有把握。”高爾基臉上露出躊躇的神色。

  告別卡留日乃後,高爾基就下定決心寫詩了,他讀過—些義大利和英國詩人的詩。當他動筆時,就抄了其中的—些詩句。他瞞著別人暗暗地寫了—本,誠惶誠恐地將它送給作家柯洛連科過目。柯洛連科讀了,皺起眉頭對他說:“你的詩太難懂了。用你自己的話寫點你自己看到的東西再給我看看吧。”高爾基接受了他的意見,忍痛把詩稿投進了火爐裡,開始創作小說。1892年9月12日,他在地方報紙《高加索日報》上發表了他的第—個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雖然這只是個小小的成功,但高爾基從此樹立起了信心。這年秋天,他白天替人抄寫,晚上自己寫作和學習。在後來回憶這段生活時,高爾基說:“我不斷地、拼命地學習,讀書,在我的生活中,開始真正地迷上了文學……我已經開始考慮,在我的生活中,除了文學以外,再也沒有別的可幹了。”從此高爾基追求著越來越高的目標,逐漸成為舉世聞名的作家。

  沒有目標.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標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在某種程度上,—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能力就發展得越快,可以預期的成就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