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人故事> 劉羅鍋的故事

劉羅鍋的故事

劉羅鍋的故事

  導語: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人物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鑑,謝謝!

  人物簡介

  劉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父親劉統勳是清乾隆年間重臣。祖籍安徽碭山,出生于山東諸城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諡號文清。

  人物故事

  劉羅鍋智告貪官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來到午門散步。抬頭一望,只見午門至正陽門那段御道由於年久失修,不少處已磨損得坑坑窪窪,覺得有失皇家體面,非整修一下不可。於是他便令和坤承辦此事,讓他造出預算,限兩月之內竣工。和坤得皇上寵信,但貪婪成性,是個雁過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後非常高興,覺得又得了個發財的良機。

  三天後早朝時,和坤就帶本奏道:"皇上,這段御道確實有礙觀瞻,必須全部換新。由於所需石料要從數百里外的房山採辦,石匠精雕細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從緊開支,至少也需白銀十萬兩。"乾隆皇帝二話沒說,立即照準。

  此後,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並將御道兩旁用草苫遮住,數百匠人叮叮噹噹地日夜幹了起來。結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坤陪同下一看,果然見御道平坦,煥然一新,不由龍心大喜,連聲贊好。

  次日早朝時,乾隆皇帝就當眾宣旨:"和愛卿這次主修御道,夜以繼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勞苦功高,朕賞你白銀一萬兩,再升官一等。"

  和坤得意洋洋,名利雙收,連忙謝恩。

  誰知過了沒幾天,此事的底細被劉墉無意中發現了:原來和坤根本沒有去房山採辦石料,只是將原來的石塊撬起來,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後,一鋪上便跟新的一樣。因此,工期縮短,成本又省,總共只花了一萬兩銀子。

  劉墉便決心將它揭露出來,讓和坤當眾出醜。

  第二天上早朝時,劉墉待大家進太和殿後,飛快地將身上的朝服脫下,反過來套上,然後悄悄跟了進去。

  乾隆皇帝端坐在九龍椅上,居高臨下,抬頭一看,忽見群臣後面站著個衣著與眾不同的人,覺得奇怪,再細一看,卻是協辦大學士劉墉。心想:他向來十分注重儀表,辦事小心謹慎。今天怎麼昏頭昏腦地將朝服也穿反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一細節很快被向來看著皇上眼色行事的和坤發現了。因當時明文規定:上朝時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劉羅鍋,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災樂禍地說:"劉大人,你今天怎麼啦??和坤這麼一咋呼,群臣見了都為劉墉捏了一把冷汗。

  奇怪的'是,那劉墉卻低著頭置若罔聞。

  要是換個大臣,乾隆皇帝早就發火降罪了,但念及劉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責備的語氣問:"劉愛卿,你怎麼將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來見朕。"劉墉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進來,跪地奏道:"啟奏皇上,微臣今日將朝服反穿了,確實不該,請皇上恕罪。不過,朝服穿反顯而易見,可如今有人將御道僅僅翻了個面,再略加修飾,就侵吞公款,大肆漁利,雖發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覺了吧?"

  劉墉話音一落,剛才正趾高氣揚的和坤,頓時像矮了一截,臉色大變。

  "什麼?你說這御道是翻個面鋪的。"乾隆皇帝一聽,連忙追問,"劉愛卿,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快細細奏來。"

  劉墉大步向前,伏地奏道:"萬歲,此事為臣偶然聽說,並已去現場查勘。不過,還是請皇上先問和大人為妙。"

  乾隆皇帝暗吃一驚,便問和坤:"你還不實說?"

  和坤見東窗事發,再也無法隱瞞,忙跪倒在地,說:"為臣該死,確實未去房山採石,只是將原有的石塊翻轉過來雕刻了一下,重新鋪上。"

  乾隆皇帝頓時怒形於色:"你好大的膽,那麼你總共花了多少銀子?"

  "一萬兩。"

  "那其餘的九萬兩呢?"

  "這--"和坤光是拚命叩頭,再也答不出話來。劉墉奏道:"皇上,這還用問,其餘的早落入了和大人的腰包。嘿,想不到這麼一項小工程,和大人竟能變出大戲法。望皇上明斷。"直到這時,群臣才知道劉墉反穿朝服的用意。乾隆皇帝早已怒氣滿胸,可和坤與自己情投意合,凡事又離不開他,只得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大膽和坤,竟敢欺君罔上。朕命你速將貪汙和賞賜給你的銀兩退回國庫,並免去你的官職一級。而這段御道須按你原來方案重新建造,所需銀兩則罰你出。下不為例,否則嚴懲不貸。"

  和坤只得自認倒黴,表示認罰,並連連謝罪。紀曉嵐奏道:"皇上,劉大人參奏有功,理該有賞。"

  乾隆皇帝朝劉墉笑道:"好,朕賞劉愛卿朝服三件。不過,下次你切勿將它再穿反了。"

  劉墉忙道:"謝主隆恩。如今御道之案已正,為臣豈會再將朝服反穿!"

  主要成就

  政治

  劉墉出身名門相府,祖上數輩都是進士出身。父親劉統勳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劉墉走上仕途具備深厚的家族淵源。劉墉一生為官五十餘載,宦海沉浮,幾經起落,官職最高時做到體仁閣大學士,總體而言清正廉潔,繼承了父親劉統勳的衣缽,成為乾隆、嘉慶朝的重要大臣。

  書法

  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餘三人為成親王、翁方綱、鐵保)。清朝徐珂稱讚劉墉:"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叢集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劉墉是一位善學前賢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書法家,師古而不拘泥。劉墉書法的特點是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別具面目。劉墉之書尤善小楷,後人稱讚其小楷不僅有鍾繇、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致。劉墉還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工書善文,名盛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