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人故事> 生命不只是使用還需要獎勵的名人故事

生命不只是使用還需要獎勵的名人故事

生命不只是使用還需要獎勵的名人故事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前不久在APEC上,普京送給了總書記一部手機,這部手機我看完細節之後發現,只有俄羅斯能做,中國做不了。是他們技術水平很高嗎?沒有。這個手機是兩面螢幕,一面跟咱們的手機一樣,另一面是跟kindle一樣的、像水墨一樣的螢幕。我為什麼說中國做不了?俄羅斯的人均閱讀量在全世界排名是很靠前的,腦海中能誕生這樣一個手機,一個螢幕是正常的彩屏,另一個螢幕是墨跡的螢幕,只有愛讀書的國度才可能把它研發,才會把一部手機跟閱讀和使用緊密結合在一起,而我們設計成兩個螢幕,一定是為了使用更加便利,螢幕更加色彩斑斕,而不是考慮是否更適合閱讀。

  同樣的'道理,今年八月份我去法國巴黎的時候,大家知道,八月份,巴黎人民非常可愛,把整個巴黎全部給中國人民留下了,見著中國人的可能性會比見著法國人的可能性更大,他們都去度假了。就在探討這個度假的事情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箇中方的高階官員跟我說了一番話,對我的觸動非常深。他說該怎麼看待法國人像捍衛生命一樣地捍衛這一個月的休假?中國人經常會覺得法國人太懶啦,一到夏天錢都不掙全跑啦,都去度假了,海邊或者其他什麼地方。我們非常容易從這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但是法國人是怎麼去面對、思考、解讀這一個月的呢?在全世界,如果論有創造力的國家,法國是最好的,甚至可以不加之一對嗎?比如說諾貝爾文學獎,法國有多少人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包括法國的電影,現在我依然是法國電影的狂熱愛好者,只要看一部法國電影,當然,也是他不錯的電影中的一部,我就幾乎從來沒有失望過。在我最喜歡的三部電影當中,就有一部是法國的……法國人認為法國之所以有創造力跟這個月休假緊密相關,因為每年他們有一個月去保證安靜的地方,迴歸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經常有發呆的時間,讓他們瞭解生命。每年都要休息一個月,寧可少掙點錢,在這背後是一種對生命更透徹的理解。

  生命不只是使用,還需要獎勵,而我們對生命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我們口號上會說:活到老,學到老;其實我們的實際行徑中往往是“活到老,掙到老”。錢永遠沒夠,大家都在忙碌著,其實中國古人早就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忙”。“忙”就是心亡,那你可以仔細追究一下,此時此刻的中國人有多少人心是死的?他的這番話觸動了我,法國之所以可以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國度,跟他經常要停下來,面對自己,成為自己的朋友,與自己對話,與時間和空間對話緊密相關。後來我總結,想要有創造力,需要有三個條件:有錢(有一定的閒錢),有一定的閒人,還有一定的閒時間。沒有這三點,想有創造力,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