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民風民俗> 民風作文集合7篇

民風作文

民風作文集合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風作文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民風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國家喜歡的衣著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帶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韓國人穿的“韓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統服飾,在當地被稱為“著物”,因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又叫“賞花幕”。和服不用紐扣,只用把結的腰帶,腰帶種類很多,打結方法也不同,廣泛使用的是“太鼓結”,就是在後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一個紙或布做的芯。由於打結很費事,二戰後又出現了“改良帶”和“文化帶”。

  “韓袍”是韓國人的傳統服裝,它的樣式適合韓國的氣候,和韓國人起坐習慣。女性的韓服短上衣搭配優雅的長裙,上衣和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還加了明豔華麗的錦繡。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風情畫,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各個國家的獨特魅力。

民風作文 篇2

  趕集是過年的前奏。那時候,臨近春節家長們總會商量著,一趟趟奔赴集市去採購,為家裡更新掃帚、門簾等用舊的物什,但主要還是買回瓜子、花生、糖、肉、菜等美味的食物。大多數媽媽這時候最糾結的就是給孩子添新衣了,尤其經濟拮据的家庭,多半會選擇扯回幾尺布,託付有裁縫手藝的親友,幫忙縫製,給期盼一年的孩子帶來些驚喜,在衣食尚不豐富的年代,過年時沒件新衣服,對大人孩子都是件很沒面子的事情。

  小年一過,為過年而展開的美食籌備算是正式開始。蒸年糕、蒸饅頭,很多主食都是提前準備,那時候冰箱還是個神話,北方寒冷的天氣能起到很好的保鮮作用。做好主食——過年時大人們就可以不必太操勞。

  三四十年前,各家也沒有高壓鍋、電飯鍋這些烹飪利器,燉肉、做魚也都是提前進行,各家安排的具體時間不一。常常是誰家屋簷下飄出陣陣濃香,就有鄰居走過時大聲問一句:開始燉肉了?主婦就滿臉笑著大聲應一句。家裡頑皮的孩子像只小貓圍著鍋臺團團轉,被新年的氛圍感染得心情也好起來的媽媽們,經常是嘴裡呵斥著,卻揭開鍋蓋,先用筷子夾出兩塊,給家裡的孩子先解解饞。

  說回到吃,和大多數北方城鄉一樣,幾十年前保定孩子眼中的美食節是從小年就唱響序曲的。多數人家知道“臘月二十三,糖瓜祭灶”的傳統,雖然在很多家庭中並不能感受到送“灶神”的儀式,但家庭主婦們大多自這一天開始會買來糖瓜和其他一點零食,吸引的小孩子們眼神巴巴地望著那些原本該被灶神享受的糖瓜,很有點垂涎三尺的滑稽和可愛。

  我國北方一直講究“回家趕上吃三十晚上的餃子”就算到家過了年。所以老保定人對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這兩頓飯相當重視,而且在過去,多數家庭這兩頓飯都是在家吃餃子。一家人圍坐桌前,老少齊下手共同包餃子,然後等著熱氣騰騰的餃子上桌,男性長輩們有時還會喝上一點小酒,其樂融融地交流一年來的經歷感受,那種場景與氛圍,和今天動輒酒店吃飯甚至年輕人唱歌狂歡的過年形式相比,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按照老規矩,大年初一的這頓餃子是新年裡全家人的第一頓飯,尤其強調“團圓”之意,這頓餃子因為“招財進寶、福不外流”的特別寓意,在過去風俗保守的年代,不僅排斥外人,甚至連已嫁出去的閨女也不能回孃家來吃,今天看來這該算是陋習了。

  三十和初一過去,鞭炮聲還在此起彼伏,春節期間吃的主題到此遠未終止。整個正月裡,親戚家的互相走動,村裡鄉里的舞獅會、高蹺會,孩子們的眼睛總會發現那些好玩和好吃的目標。雖然北方各地吃食很大程度上相類似,但保定冰糖葫蘆、糖人面人和烤紅薯的美味,就不是其他地方的人們都能享受到的了。至於定興的玉米麵薄餅、安新的芒子、雞頭、老菱角等各縣美食特色,已不是本文短短篇幅所能容納了。

民風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影響力最大的,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又叫“浴佛節”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四月中旬;一般持續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語叫做“麥日”於農歷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惱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網瑪”竟為守歲。人們把“叭網瑪”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後就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古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四處飛濺,在這一天誰身上的水最多,誰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滿!

  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去山上採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到了節日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著採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勝開,它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裡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徵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呀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讚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歡聲笑語在耳邊迴盪,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現。笑聲朗朗、全身溼透、興致彌高。入夜、村寨鼓樂想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整個節日期間有賽龍舟、放高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

  水花象徵——吉祥;水花象徵——健康;水花象徵——幸福!!!

民風作文 篇4

  踩高蹺、玩獅子、吃湯圓……舞龍賞燈鬧元宵,歡天喜地迎春來,要說老家安徽宣城的春節民俗,真是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老家的鬧花燈遍及城鄉,玩燈時伴以爆竹煙花等,十分壯觀。同時還有踩高蹺、旱船、玩獅子、挑花籃等活動,兒童提燈更是美不勝收,今年寒假,我也去提花燈了!

  大年初五中午,爸爸帶我去雙溝看花燈,剛過東華山就聽見一陣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我連忙下車,只見一條長長的隊伍,兩條龍燈在前面遊動,中間許多人提著花燈,後面還有兩隻麒麟搖頭晃腦,圍觀的人裡三層外三層。

  隨著“咚咚鏘、咚咚鏘”的鑼鼓聲,那條金色的龍舞動起來了。你看它時而在空中翻飛,時而繞著地面盤旋,時而龍頭從龍身下鑽出來。真是巨龍騰飛,讓我們目不暇接,周圍觀看的人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聲。舞龍的人個個精神抖擻,龍頭前的那個人手握綵球,一會揮到東,一會揮到西,龍頭跟著綵球擺動,真是栩栩如生。

  正在我看得津津有味時,傳來“媛媛”“媛媛”的呼喚聲,我回頭一看,啊!花燈隊伍里居然有我表姐呢!她手提一個橢圓形的大花燈,花燈上寫著“五穀豐登”,其他的花燈也都是橢圓的,像一個大冬瓜,不過上面有點貼的是一首詩,有點貼的是剪紙,花燈用各色彩紙糊成,黃、藍、綠、紫、大紅、粉紅——給節日增添了熱鬧的氣氛。提花燈的都是一些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們有點把花燈扛在肩上,有的提在手中。

  哎,假如我也能加入他們的隊伍多好啊!“媛媛,想不要提花燈?”姐姐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好呀!”我興奮不已,接過姐姐手中的花燈,跟隨隊伍向前走。可沒有走多遠,就覺得手痠酸的,“姐姐,我不想提了。”走在一旁的姐姐笑了,“就這麼一會兒,就打退堂鼓了,我們回去有夜宵吃哦!”我可不想讓姐姐嘲笑,於是一咬牙繼續跟隨人群前進。終於從東華山來到沙墩,鄉親們出來迎接我們,小孩子圍著我們跳啊,叫啊,場面好不熱鬧。在這裡鬧了差不多一個小時,隊伍才浩浩蕩蕩向前走。我們經過每一座村莊、學校都要停留一個小時左右,好不容易來到了目的地雙溝。此時夜幕已經降臨,我雙腿也快拖不動了,看其他孩子一個個都興致勃勃的,我也不能輸給別人呀!“我們還要走回家哦!”姐姐告訴我。為了那美味的宵夜,我只能忍了。

  領頭的人又給我們發了個通電的小燈籠,叫我們把小燈籠放進大花燈,這下,花燈全都亮了,與白天相比更美了。我們往回走,經過白天的村莊、學校,鄉親們還是那麼熱情,放爆竹來迎接我們。走呀,走呀,終於回到了東華山,此時已經12點了,我累得筋疲力盡,宵夜是熱氣騰騰的包子,我連吃三個,真香呀,這可是我一天的勞動所得哦。

  提花燈,讓我盡情的體驗到了家鄉春節的民風民俗,這個寒假我過得特別有意義。

民風作文 篇5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這天人們總坐在月亮下,賞月光,吃月餅。這不,我們一家也不例外。

  媽媽告訴我:“每年農曆8月15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此中秋也稱仲秋。因為秋季天高氣爽,八月十五的月亮看起來總是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

  中秋節的晚上,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相傳,那天晚上如果你仔細看月亮,就會發現圓月上有黑色影子,那就是廣寒宮裡的嫦娥,吳剛,玉兔和桂花樹,在忙著飄散花香,分發月餅,和人間一起過節呢。

  雖然說“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繞著一抹叫”思念”的愁雲。這令我想起了遠在他鄉的爺爺奶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陽圓缺,此事古難全。”大概就是我此時的心情吧,不知他們現在是否也望著月亮,思念著遠方的我們呢?

  月亮似乎讀懂我了的心思,那抹愁雲漸漸飄散,這一刻的月亮顯得特別亮,就像一隻雪球高懸天空。皎潔的月光像水似的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輕紗的雲在她身旁不遠處飄動,宛若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梢絲絲縷縷地掛了下來,在地面上塗上了一層碎銀。月光照著樹木下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柳樹的倩影,別提有多美。

  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溫暖著我的心。我總覺得太陽的溫暖過於熱烈奔放;星光又孤獨了些;只有這溫柔恬靜的月光,才能這般恰到好處。

  我凝望著月兒,嘴裡嚼著月餅,聽著媽媽講著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了在他鄉的爺爺奶奶,直到很晚……

民風作文 篇6

  說實話,我的家鄉民風挺淳樸的。而且,人都挺實在,也沒有太多的勾心鬥角。多的是人與人的信任,也有自己要遵守的風俗。

  鄉里鄉親們的原則就是不太會計較。也不佔小便宜,別人有錯都會直說。自己有錯就會改。

  比如說:有個老太太買魚,賣魚人一般都會自動便宜些價錢 。他已經看到了,老太太的沒辦法了的樣了啊,他是會能便宜一點就便宜一點,更有把魚切好的老闆呢。看到這一幕,我著實的感動了一把。這,不是一種民風嗎?這,不是一種鄉情嗎?這,又何嘗不是民俗呢?

  又或者暖心的在你冷的瑟瑟發抖之時給你送上一杯熱水。

  又或者是鄰居家的小孩子生病了他爸媽又不在怎麼辦?放心,只要你家旁邊有人,你的鄰居肯定會幫你送到醫院。還會慰問你更多的甚至還會買牛奶,棒棒糖什麼的。雖然這只是小小的一點心意卻是足以溫暖人心,甚至有些人看著孩子是留守兒童,直接說:不需要還藥費了。這又是多麼溫暖的一件事啊!

  關於風俗,家鄉人則是很謹慎。新婚包糖一定要放九個糖。寓意天長地久,長長久久。等新娘來了。一大堆孩童會贏,用方言說著:“添丁添丁!”然後新娘就會給你紅包。做房子,做房子吃完酒席後晚必定一張張疊起來,代表著更上一層樓,還有就是碗不能過夜,所以每天晚上都要洗完碗,大家都這麼遵守著風俗是為什麼呢?其一:它是習慣了。其二:民風,民風實在。不勾心鬥角,所以風俗,也變成了民風之一。因民風所致,大家都很本分遵守。有時,我看著家鄉蔚藍的天空,我會覺得很自由,有時,我看著家鄉的綠地,我會覺得很平靜,我看著我的家鄉,我會覺得世界很美好。可能家鄉……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吧!

  家,生我養我。鄉,則是育我的家的地方,家鄉!我愛你,同時也愛你那淳樸的民風!

民風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寧鄉,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裡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眾,但家鄉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就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後會陸續殺豬,特別就是在農村裡,殺豬後會請村裡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 、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隻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後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就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麵裡裹著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裡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麼事都圍繞著“圓”,那麼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為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就是人山人海!所以,後到的我無奈極了。

  ……

  我的家鄉雖是個小縣,但卻有著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為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