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風> 【精華】民風作文合集7篇

民風作文

【精華】民風作文合集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風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風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的傳統習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今天,就讓我帶著你走進我的家鄉,領略一下那歷史悠久而傳統的習俗——搗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戶戶過春節時必吃的食物。搗年糕雖然看起來簡單,可是真正做起來卻是費時費力。

  村裡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從米缸裡取出來,浸泡在水裡,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徹底溼透以後,再把米撈起來過濾掉水分,晾一晾,然後才把這些米送到磨坊裡磨成米粉。接著把磨好的米粉倒進一個特製的桶裡,放到鍋裡蒸,待到廚房裡的蒸氣瀰漫著米香時,米粉已經被蒸熟了。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進木槽裡,用木杵用力地搗,使木槽裡的米粉變成膏狀,再用力,使那些膏狀物從一個方形的小口裡擠出來,鑽出長條,像是一條巨大的蠶從蛹裡爬了出來。邊上的婦女手裡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來,期間還要給它不斷地翻身,等年糕完全變硬之後,就可以裝入袋子裡儲存起來了。

  家鄉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糕剛成型時,還冒著熱氣,黏黏的,撒上一些紅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變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歡的吃法。也有人喜歡吃鹹的,放入榨菜絲包起來,這樣吃甜絲絲,鹹滋滋。

  搗年糕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一種生活藝術。

民風作文 篇2

  潑水節最初起源於印度,後傳入到緬甸,再傳到泰國、寮國和我國雲南省傣族地區。潑水節要進行潑水、丟包、划龍舟、放高升、拜佛、趕擺等活動。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有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的一個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危難之中,一個名叫李良的農家漢子,為保護村莊,從金沙江裡挑來一桶桶水,經過一天一夜不停地潑灑,大火被撲滅了,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乾了,渴倒在山頭上。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順江而去。

  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的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用綠樹搭起長500米的青棚,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的時候,眾人穿行於青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潑水節。

  潑水又分為文潑與武潑。文潑是對長者,潑時舀一勺淨水,說著祝福的話,讓水順脊樑淌下,被潑者高興地接受祝福。武潑無固定形式青年男女互相潑水對戲。人們用銅缽、臉盆以至水桶盛水,擁到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民間認為,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災除病。不論潑者還是被潑者,雖然全身上下溼透,但還是高興異常。

  只見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開,在陽光的對映下形成一道道彩虹。每逢潑水節日的到來,傣族村村寨就變成了歡樂的世界,飛灑著水的柔情和友誼。

民風作文 篇3

  白族是最喜歡熱鬧的民族之一,一年中各種節日不斷,數量之多,不亞於中西節並重的香港。著名的節日有三白街、繞三靈、石寶山歌會、蝴蝶會、浴佛節等。這些節日代代相傳,歷史遠久、民族風情濃郁,熱鬧異常。

  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漢族一樣,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初十過春節,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祭祖節。逢年過節白族有許多禮儀禁忌。 元江縣的.白族每年的三月會或天子廟會期間,禁止殺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準動刀、挑水、潑水、掃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飯前祭祖時,忌諱外人在常大年三十,要把借給別人的東西要回 來,否則來年找錢不順,糧信不豐。因而借了別人家的東西,必須在大年三十之前還給別人。大年初七為女人節,婦女不做飯,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勞動,而是盡情地玩耍;大年初九為男人節 ,男人休息。雲龍縣的白族,七月半這一天不準人們到處亂走。

  歷史上白族崇拜本主,如今作為一種習俗保留下來,表現為:幾乎每個村寨都有一個本主廟,廟內 供奉泥塑或木雕本主神像。進入白族的本主廟,必須虔誠、肅穆,禁止大聲喧譁,禁止觸控本主神像。白族也崇拜各種神靈。怒江州一帶的白族,如果有人生病,必須以牛、豬等做犧牲,進行祭天活動 。活動一般在村子附近山頂上的一棵大樹下進行,全寨人參加。這棵大樹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禁止砍伐。

  白族大理三月街

  白族大理三月街是雲南省遐邇聞名的物資交流大會和白族人民的傳統盛大節日,每年農曆三目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舉行。從佛教講經廟會演變而來,已 有1000多年曆史,屆時除商貿盛會外還伴有賽馬和歌舞等活動,每年參加者數以十萬計。1991年起,被定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節”。徐霞客在他的記述中讚道:“俱結棚為市,環錯紛紜,千騎交集,男女雜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無不至。”

  白族,分佈在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萬人。善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白族服飾非常好看,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頭飾也很有特色,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冠左邊有一縷穗,代表“雪”,他的長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齡)。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稱男士為“阿鵬哥”(不包括小孩)。

  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來代表對客人的尊敬、熱情。三道茶是白族待客禮節。白族人常以“三道茶”款待親朋。一道茶以土罐烘烤的綠茶泡製而成,味香苦;二道茶以紅糖和牛奶製作的乳扇衝開水泡製而成,味甜香;三道茶是蜂蜜泡開水,味醇甜。因開始喝的是苦茶,喝了二三道茶後,嘴裡有苦甜混合的舒適感,故有“‘三道茶’乃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雲南大理去玩,導遊帶我們到一家茶館品茶。到了大廳,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一位白族阿姨看見了我們,就請我們坐下,等候茶。一會兒,茶泡好了,他們請我們先品嚐第一道茶,我以為很好喝,就拿了一杯,咕嚕咕嚕喝了下去,“好苦啊!”我大叫起來,一位白族阿姨見我大叫,就說:“這三道茶一苦二甜三也苦。”我聽了對爸爸說:“爸爸,我們走吧,這三道茶很苦,我喝不下去。”爸爸笑著說:“傻孩子,這三道是補血的。”我一聽,很驚訝:苦茶也能補血,真是太棒了。我叫阿姨給我把三道茶都倒上,咕嚕咕嚕地喝了下去,爸爸問我:“感覺怎麼樣?”“好極了!”我高興地叫起來。我就這樣反覆品嚐這“三道茶”。感覺真是好極了!

  白族的習俗是“三道茶”,你有空,也去那裡 嚐嚐吧。

民風作文 篇4

  過年了,這是一年當中辭舊迎新的時刻,而且過年是我們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從很早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慶祝新年了,而且還流傳下來了許多習俗,至今人們都保留著,比如貼對聯,吃年夜飯,拜新年。

  每一年的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和我就開始貼對聯,我們先準備好漿糊,然後我拿著對聯來到大門下,爸爸把漿糊塗在門牆上,我們急忙把對聯貼了上去,看著那大紅吉祥的對聯,把我家的大門裝飾的很漂亮,我們的心裡就非常美。

  貼完對聯後,到除夕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一家子團聚在桌子邊,一起吃團圓飯,喝團圓湯,歡迎新的一年到來,媽媽一邊吃一邊吩咐我說:“不能打破東西,也不能說”壞話,呀!

  過了除夕後,到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們就穿上新衣服,去拜年了,一聲聲“新年好!”道出了人們心中最大的祝福。

民風作文 篇5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南洋的民風民俗吧 !我的老家是屬於南陽農村。 沒有什麼獨特的民風民俗 ,應該和其他的地方差不多吧!

  臘八 這一天家家都會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臘八粥是用各種豆各種米熬成的。臘八蒜是用一個瓶子把蒜洗乾淨晾乾, 放進瓶子裡再倒點醋 ,等到過小年時就會好了。

  孩子們準備過年會買零食爆竹和玩具。 大人們會買衣服鞭炮和麥芽酥糖等。

  到了臘月23過小年,到了晚上鞭炮啪啪啪的響起來。 過了23 需要打掃除1次還要把食物準備充足。

  到了出息每家都會在做年菜, 男女老少穿起新衣貼上紅紅的對聯, 晚上鞭炮一個接一個的

  啪啪啪的響 。

  正月初一 早上吃餃子, 穿起新衣 高高興興的去長輩家拜年, 見了長輩說新年好 恭喜發財還要上去逛廟會。

  元宵節到了, 家家都吃元宵 ,有人還會在門前掛幾盞燈籠紅火而美麗。還有舞獅子和扭秧歌。

  到了 正月十九學生 該去上學了 ,大人們也該去忙了。

民風作文 篇6

  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一件大事。

  這一張張年畫為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

  舊時,家家戶戶在春節裡,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起了一定的作用。

  大抵比較富貴人家,在廳房總喜歡懸掛老壽星、紫微星、福、祿、壽等。

  梅蘭竹菊等花鳥圖,自然亦在歡迎之列。

  現在街市上較常見的就有《子魚臥蓮》(一個胖娃娃,手抱著一個大金魚,臥在連花上嬉戲)、《鳳凰來儀》(圖畫左側有一岩石,上立以五彩風,右兩少年,互相談論 附圖)、《年年有餘》了,或是描寫《白蛇傳》、《西遊記》、《水滸傳》裡的故事情節的年畫。

民風作文 篇7

  1. 重點突出,中心明確,立意鮮明。

  2. 觀點明確,好惡立場分明,使人一目瞭然。

  3. 主題直接凸現於內容之中,明瞭扼要,毫無贅意。

  4. 主題嚴肅,思想高尚,進取心較強。

  5. 中心不夠明確,立意不夠清晰。

  6. 主題含混晦澀,文意渺茫含糊,寫作目的不清。

  7. 雖有中心主題,但表達不夠充分有力,言而不實,空而無力。

  8. 主題不夠嚴肅,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9. 情節曲折,敘事過程有一定的起伏感,體現了情節的曲線美,引人入勝。

  10. 情節波折性較強,於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11. 情節變化不落於俗套,偶有懸念驟生,波瀾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作者的創新構思。

  12. 情節發展較平緩,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13. 情節變化平淡無奇,缺乏新意。

  14. 情節平直,毫無懸念,平鋪直敘似記流水賬。

  15. 過程詳細,結尾卻簡略不全。結構不合理,給人以虎頭蛇尾之感。

  16. 構思不合常理,內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實。

  17. 情節大起大落,轉換太快,不夠連貫自然。

  18. 比喻生動形象貼切,本體與喻體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與說服力都大大增強了。

  19. 適當地運用對比比較等手法,透過事物相互間的懸殊與差異,有力地佐證文章的中心。

  20. 不失時機地運用排比的手法,從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特徵,既增強語勢,又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