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香作文4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粽子香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粽子香作文1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許多傳說,較為普遍的是為了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
流傳千年下來的傳統節日,終於在今年被定為中國的法定節假日了!這不,家家戶戶團聚在一起吃粽子、吃鹹鴨蛋。被墨綠的竹葉或蘆葉包起來的粽子,我覺得像極了壽司——裡面都有糯糯的米飯,摻合著美味的餡兒,可粽子一點兒也不比壽司差哦!
本來我是不喜歡吃粽子的,光葉子上就黏黏的,而且餡兒也不好吃,即使是吃我比較喜歡的豆沙棕也吃得無精打采。可今年粽子經過加工改進後,我一吃鮮肉粽就愛上它了。
粽子的種類五花八門,有:肉粽、豆沙棕、紅豆粽、玉米粽……只要是能做餡兒的幾乎都用上了。肉粽還分鮮肉粽、臘肉粽等等。當然,粽子還分甜味和鹹味。
這不,好吃的我一聽是肉粽,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來就吃。結果吃著吃著,怎麼外層全是白白的糯米呢?我都快要急哭了,著急又疑惑地問奶奶:“這到底是什麼粽哦?”“這是臘肉粽啊!”“啊?”果然,我吃到最後終於吃到了臘肉,和鮮肉粽一樣,好吃極了。
不過,我不是很喜歡紅豆粽,鹹鹹的,可能是生產廠家不一樣吧!我這樣安慰自己。由於剛才那個臘肉粽太大了,我的肚子還有最後一點空間,只好又拿起半個鹹鴨蛋吃起來。
果然是名不虛傳,鹹鴨蛋很鹹,比紅豆粽鹹多了。我用一種乞求德眼神看著爸爸,不想他卻說:“只剩下最後一點了,吃了吧!”我只好一口一口地把它吞下去。
端午粽子香,我希望粽子會越來越好吃!
端午粽子香作文2
馬上就要過端午節,每年的端午節“五月五”前我家都要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大姐早早就準備好包粽子了。
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要數吃粽子,我就介紹一下我家的包粽子的'步驟。一大早大姐就把精心挑選好糯米掏洗好,用盆子把米浸泡著。就開始準備清洗粽葉,去市場訂好上好的五花肉、鹹鴨蛋黃、綠豆等等。每塊肉切的大小均勻,用香料包醃製五花肉,讓五花肉充分入味。就可以正式開始包粽子了。
我家有人喜歡吃甜粽子,也有人喜歡吃鹹的,因此要是包甜粽子時就要在糯米里加上一種鹼的東西伴在裡面,包鹹粽的米里就要伴上鹽。包粽子也是有講究的,用葉子打個卷,做成圓錐體,地下放糯米,中間放肉、綠豆、鹹鴨蛋黃,上面再鋪上一層糯米,包裹時四個角的米不能漏出來。甜粽就相對簡單多了,只有把米放入粽葉裡頭包好,就行了。在壓力鍋煮上1—2個小時就能出鍋了。
一開鍋的那一剎那真的是肉香滿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粽子,甜粽灑點白糖粘著吃。真的是滿口留香。
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傳統節日中叫法很多,如:端陽節、龍舟節、粽子節、詩人節……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畫門符、掛艾草等。在我們這裡還有賽龍舟呢!下次再介紹一下其他的傳統文化,你看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不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呢?
端午粽子香作文3
每逢端午節,只要走進我的家鄉前童古鎮,一股股甜甜的糯米香便從四面八方襲來,十分誘人。此刻的前童,好像浸在糯米的香甜之中,連空氣彷彿都變甜了。
端午一大早,奶奶忙得不可開交,首先她開始準備原材料:把清水泡過的糯米瀝乾水分,這時的糯米已經比較軟了,只需手指輕輕一捏,它就碎了;再把粽葉的兩面清洗乾淨,放入鍋中,用開水燙上幾分鐘。撈出粽葉,剪掉葉柄,也瀝乾水分備用。奶奶又端出一碗紅棗和一團棉線,興致十足地準備包紅棗粽了。
我見奶奶滿頭大汗,自告奮勇地當上了奶奶的小助理,一會兒遞艾葉,一會兒剪一根棉線,一會兒又……我不甘心就那麼看著,於是,我自己也包起粽子,可粽子在我手裡調皮的很,包了散,散了包,可我就是包不出奶奶手中的完美粽子。瞧!奶奶捲艾葉,放糯米,拿繩子,扎粽子,一切都如行雲流水,十分麻利。於是我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奶奶的動作,她先拿一片艾葉捲成漏斗狀,漏斗下方格外緊密,再放入糯米和蜜棗,還不忘用手按壓一下,然後,把過長的艾葉用大拇指緊緊地扣在漏斗上,最後用細繩將粽子捆好,一個胖乎乎的三角娃娃就從奶奶手裡蹦了出來。奶奶還告訴我:糯米放多了,煮起來容易散架,而少了,粽子看起來不好看。所以,加入的糯米要剛好和漏斗口齊平。哇!看上去很簡單的包粽子居然藏著這麼多的奧秘呀!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漸漸也能包出幾個像模像樣的粽子了!
包好粽子,我們把它們擺進鍋中,奶奶倒了些水,沒過粽子。大約兩個小時,粽子的清香一個勁的往我的鼻子裡鑽。奶奶幫我盛好粽子,剝掉艾葉,我一邊聽著奶奶講屈原的故事,一邊吃著香噴噴的大粽子,心裡不禁感嘆:多麼香甜的端午粽,多麼歡樂的端午節呀!
端午粽子香作文4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
當奶奶再唱起這首童謠時,我知道又要吃粽子啦!
正在包粽子的奶奶是個“魔術師”。只見她拿起兩片粽葉疊放在一起,也不知玩了什麼把戲粽葉就捲起成了圓錐狀,有時捲成船型,放一顆棗,有時也放豆子,再填一把白瑩瑩的米,然後用線捆捆,就捆成了一個個好看的粽子。奶奶包的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鞋子,有的像菱角,有的像小船,還有的像枕頭。看著奶奶這麼容易就包了那麼多好看的粽子,我也想試試,可每次都把米撒得到處都是。看來很多事情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好吃,所以在等粽子煮熟的時候是我最難熬的時候。奶奶好像知道我的“難受”,這個時候她總會講一些端午節的故事,我聽著屈原的悲壯故事,想著划龍舟時的熱鬧場景,粽子也就熟了。
熟透的粽子又糯又甜,清香撲鼻,聞著香香的味道我的口水就要流下來,奶奶總是一邊給我剝粽葉一邊看著我叫我慢點吃,我叫奶奶也吃,她總說你先吃。我跟媽媽說:“奶奶不愛吃粽子。”媽媽告訴我:“奶奶很愛吃粽子,只是捨不得吃,留給我們吃。”
哦,原來粽子裡裹滿了奶奶對家人濃濃的愛,怪不得那麼好吃!我愛端午節,愛好吃的粽子,更愛疼愛我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