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優美段落> 描寫父親嚴肅的段落

描寫父親嚴肅的段落

描寫父親嚴肅的段落

  父愛無言,父愛常以他獨有的沉靜,詮釋著父愛的責任。父愛越是深沉,越是含蓄,你才會在某一瞬間,突然發現父愛的深重與偉岸。父愛無法用華麗的詞藻來描述。男人對子女的感情都是深沉而寬廣的,他們只懂得默默的付出。這就是父親的偉大!

  描寫父親嚴肅的段落

  撐起親情的保護傘,風雨再大也不怕;摘下嚴厲的面具,再硬的心也柔軟;望著滄桑的背影,感動常在心間。父愛如山,父親是永遠的靠山。父親節快樂!

  您看起來嚴厲,其實很溫柔;您看起來深沉,其實孩子氣;您看起來寡言少語,其實偶爾很嘮叨多話。我永遠愛您,我的爸爸,父親節快樂!

  父愛不如母愛那樣體貼入微,隨處可見,他一般是埋在心底,只有在關鍵時刻才顯露出來;他的嚴厲有時是恨鐵不成鋼,當你做出成績的時候他會欣然一笑。

  您的目光雖然嚴厲,但更多的是疼惜;一天都見您忙碌的身影,為了這個家,您付出了太多太多。父親節來了,向老爸道一聲:辛苦了,祝您節日快樂!

  父親的愛總在嚴厲中綻放出;父親的愛總在你需要的時候才來臨。父親的愛總是讓我們不得理解,但是我們完全理解時才知道父親的良苦用心。

  您用雙手,撐起一片天藍藍;您用汗水,編織一個家暖暖;您用嚴肅,寫成一縷愛綿綿;您用堅強,挺出脊樑壓不彎。累了就歇歇吧,父親節了,祝您康健!

  父親嚴肅的臉容和他的誠摯的愛卻時時伴隨著我,激勵著我。

  有一種愛,它是無言的,是嚴肅的,在當時往往無法細訴,然而,它讓你在過後的日子裡越體會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寬廣無邊的父愛。

  父親終於帶著對事業,對家人,親友的深深的眷戀無奈而去了。我再見不到父親威嚴的注視,再聽不到父親“女孩怎麼可以……”的嚴厲口氣。一個沒有父親的家庭,無論如何稱不上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家庭,一個失去父愛的女兒,永遠不會是一個最幸福,最快樂的女孩。三年了,我每一天都想告訴父親:“親愛的爸爸,我想您!”

  母親如玉般純潔、象牙雕刻般精緻,受母愛澆灌的生命醞釀著純美和芬芳。我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聆聽完母親的嘮叨,誠懇面對母親的嚴厲,感悟母親陽光般的心靈世界……

  您的目光雖則有嚴厲,但更多的是溫暖和敬服,雖然您不善於表露,但我懂得您一直都在關心著我。謝謝您,父親!感恩節歡愉!

  隨著荏苒的光陰,我也成為人父。這時,再回頭去找尋父愛的答案,驀然驚覺:走過的這幾十年中,父愛何嘗不是每天都在陪伴著我?那種愛:在每一個嚴厲的眼神裡,在每一次不經意的身體力行中;是每一句簡單的問候,是每一天默默的惦念。

  冷峻的面龐,是深藏的愛;嚴厲的責罰,是苛刻的愛;期盼的目光,是澆灌的愛;牽掛的眼神,是慈祥的愛。走過四季,難忘父親的愛。爸爸,父親節快樂!

  關於父親的優美段落摘抄

  1、朱自清《背影》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桔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2、常說,父愛是一座山,高大威嚴;父愛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愛更是一雙手,撫摸著我們走過春夏秋冬;而父愛更是一滴淚,一滴飽含溫度的淚水。

  小時侯,父親是一種嚴厲的象徵,父親像一把斧頭把我的惡習統統改改掉,父親常說:“你就是一棵樹,樹會亂長枝幹,現在就要把你的毛病統統去除,養成良好的習慣。父親從不關注我的學業,父親堅信有了良好的習慣就有了一切。就是這個信念,伴著我走到了現在。父親這個堅強的信念與神情,一直浮現在眼前。沒錯,父親是堅強的。

  即將踏上旅程的我,在車視窗作別父母。母親拉著我的手,哽咽不語。我瞭解母愛的綿延和柔情。而父親只是站在遠出,以固有的堅強支撐他的威嚴。他就那樣的看著這列車,看著這個車窗,看著我,然後微笑,微微揚起嘴角。是一種自豪,還是一種說不出的苦澀。而後他靜默,微微低下頭,緊握一下拳頭,再抬頭。我看見父親眼裡的溼潤晶瑩的東西,震顫著我的心絃。父親見我望著他,轉過身去,用那雙手擦拭著淚水。那飽含著思念的淚水,沖毀了他堅強的偉岸,是他對我的思念匯成了一滴淚。

  父愛沒有延長的柔水,沒有體貼的.溫馨的話語,不是隨時可以帶在身邊的一絲祝福,也不是日日夜夜陪你度過的溫度,父愛是一滴淚,概括了全部的語言。

  3、父親的筆名

  慚愧得很,我是父親四十歲上才得的一個“老么兒”,父親當年是如何的匠心獨運妙手著文章的風采,我竟是無從得見。但我卻知道父親曾經有過一個“丹科”的筆名,雖從未見過父親的文章,我卻對父親的這個筆名有番見解。

  先介紹我對父親這個筆名獲知的情況。由於近年來我常在一些報紙、刊物的邊邊角角鑲上一些出於自己的“豆腐塊塊”,因而對於寫作竟是越發地有了幾分“追求”。接下來嘛,很自然地就想到和公文打了幾十年交道的父親,(此時尚不知父親曾發表過文章)寫出的稿子請他幫忙校對,進而又與父切磋,甚至於斗室內辯上幾回合。言談中才知父親過去也曾著文,並且他所認識的一位“老報人”就是我現在的一位“忘年交”。父親平日裡是一個不多語的人,但每每與我“機上論文”(我的稿子一般敲在電腦上,直接把手提電腦抱給他看,然後討論,故為機上論文)時,滔滔不絕,可以把平時幾天才說得完的話,在那一時全說出來。父親偶爾提及自己的文章,常有幾分自得,但他寫過什麼從不提及,只說我的“忘年交”——也就是那位“老報人”當年對他的稿子也是曾有幾分讚譽的。甚至有一回,“老報人”見了父親的稿,把劃好版待印的報紙撤下一條稿,把父親的稿子放進去。對此,我也曾問過我那“老朋友”,他承認,進而我再想知道那是什麼內容的稿子。無奈,似水流年,古稀之年的他哪裡還記得起當年那“文海”中的一朵“浪花”。記得住的就是“丹科”這筆名。問父親當年寫了什麼,不知他是怕打擊我的“積極性”呢還是什麼,只說不值一提。而他發過的稿子沒留過底,那年月自沒電腦來存,現在的我想見也是無緣,也只記得了“丹科”二字。

  父親的筆名外人自然難解其意,而我們家裡人卻是不言自明的。我有一兄,單名一個“丹”字,讀者諸君,想必讀到這裡也對父親的筆名知道點了吧。不錯,父親的筆名就是我兄弟二人名字的組合。

  父親筆名的來歷他說過一回,說是最初單位約他寫一稿發往報社,稿成後,因願署本名,再者也不想對一“筆名”花費過多心神,於是乎,信手拈來,是為“丹科”。

  雖說父親當時是信手拈來,不過我猜想那時的父親還是在潛意識裡對我兄弟二人有些他自己都說不清的感情。有了兩個兒子,在那物質貧困的年月說不清是幸福還是責任,總之我理解父親用這樣的筆名卻有三層含義,其一是提醒著自己,是兩個兒子的父親;其二是對兩個兒子的寄望;其三父親本是一個淡泊之人,有了前兩層含意,這一層就更能說明他為何用這個“筆名”。

  回望行板如歌的風月,我也是快奔“而立”的人了,但願此生能不負老父的寄望,就算再往後我對我的後代也要有個交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