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初夏的鎮江遊記散文隨筆
趕在小長假前出行的好處在於避開了高峰人流量,倒不是刻意計劃,只是某日從昏沉午睡中驚醒,感覺大學已緊緊抓住了我的髮梢,隨時都會扯下幾綹的樣子。類似“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的傷感突然襲來。一陣頭皮發麻後就踏上了踏青趕海之旅。
四月份的鎮江已經步入初夏,走在路上鼻翼會浮出一層薄薄細細的汗。放下行李後直奔主題。四個小時的大巴車程和兩個小時的腳踏車車程,當我們把小城兜了兩圈,坐在老店的老灶旁邊,盯著鍋蓋搓手的時候,執念已了。倒真不是人間美味,但也確實是秋風掃落葉,興許是“不找到麵館不吃別的”的誓發得狠了些。尋找總是很考驗勇氣和耐心的事情,幸好我們為了吃的信念始終如一。所以呀,在確定要放棄之前,還是再努力一把,萬一呢!
金山寺因為水漫金山的傳說有了與眾不同的神秘感,因了許仙與白素貞的一段佳話,朋友也笑稱我此行主要是為了求個姻緣。金山寺山隱寺中,寺裹山外,廟宇層層相銜,從底向上,旋轉至頂,風格奇特。下山,坐遊船繞山寺一週,得以一窺全貌。身在此山中的時候往往體會不到腳下踏出了怎樣的路,眼前零碎的景觀也是一片山水畫不成。金黃色是明亮搶眼的色彩,周身金色的寺和塔沖淡了肅穆的氣氛,有一種平易近人的'親和力,大抵是佛祖在我心的樸實表達吧。一路與善男信女作伴,走走停停倒也不乏樂趣。旅遊淡季時,香客大多是本地人,鎮江話不難懂,聽著奶奶們說著家長裡短,才真有種入鄉隨俗的感覺。
回到西津渡已是傍晚,夕陽在綿延不絕的簷角徘徊,在遊人臉上留下最後一抹緋紅後匆匆落下,夜晚就來了。商鋪關門很早,架上一頁一頁的木板,一天也就結束了。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在老師對“綠”字的斟酌用法反覆強調的時候,我的腦海裡卻都是“京口瓜洲一水間”的無盡想象。如今只剩被玻璃保護起來的渡口遺蹟和年代不同的踏腳石,承載著厚重歷史的沉澱,躺在古街身側,不動聲色地訴說著往事。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我們站在半山腰,等屋簷上橘黃色的燈光一齊亮起。白天裡,翹閣飛簷,雕花窗檻,紋路清晰可辨。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橘黃色的燈光勾勒屋簷輪廓,在漆黑的天幕下,亮成一片,沒來由的溫暖人心。
一眼望千年,這讓人難以忘懷的句子,帶著無法言明的詩意和情緒,成為我對鎮江的所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