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生活在別處優秀散文隨筆

生活在別處優秀散文隨筆

生活在別處優秀散文隨筆

  雨果說“一個人內心的哀嘆,往往比一個城市的喧嚷道出更多東西。”我習慣在一個個黑色延展的黑夜裡,對著自己自言自語,然後把這種自言自語變成一個個方方正正的文字,任由它們在空白的文件裡封存此刻最真誠的生活。

  對於我來說,一個私密的自我空間,彌足珍貴。而微信就給予我了這樣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可以讓想進來的朋友進來,也可以隨時拒絕他人的來訪,我自由地選擇我的訪客。在這個空間,我可以偶爾抱怨幾句對生活的牢騷,可以隨時流露自己性格的嬌俏,也可以把自己胡言亂語的文字丟在上面,聽聽朋友們的建議。

  曾經以為,可能微信是我們面對資訊時代這一“洪水猛獸”時,殘存下僅有的呼吸自由。

  可不知什麼時候,微信的自我空間,變得不再是記錄自我的生活,而是記錄我想要別人知道的生活。記得那時候看米蘭昆德拉的《生活在別處》,裡面有一句話很難忘,“當生活在別處時,那是夢,那是藝術,是詩,而當別處一旦變為此處,崇高感隨即變成,殘酷”。

  微信,是生活的別處。我們都拿自己最美好的樣子放在微信的朋友圈上,告訴別人,我過的很好。出門旅行,遠處的山嵐,山間的清風,湧動的溪流,不再用心細細體會,而是將它壓縮變成一張張照片;享用美食,果醋的酸,巧克力的甜,牛排的鮮嫩,義大利麵的口感,味蕾不曾細細感觸,變成一張張誘人照片才是首要;與人相約,你的快樂,我的悲傷,我們的歲月,不再認真聆聽,重要的是兩個人美美的合影。於是,我們在朋友圈裡的生活很精緻,很豐富。總是習慣性地拿出手機,總是看一看,今天有多少人“欣賞”了我的生活,原來他們生活的`也很好。可是,只有自己的心裡才知道,每一天最真實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生活,應該是活給自己看的,而不是讓人來欣賞的。

  布萊希特在戲劇中提出了“間離效果”,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社會里,人與人之間本就有間離,冷漠,猜忌,在微信朋友圈這裡,這種間離變的越來越明顯。間離,或許因為那一份遠離的真誠。我們開始習慣於美化自己的生活,一張照片,總是修一修臉,修一修腿,直到自己都不再認識自己。到一個什麼節日,總是要說一說感受,不然朋友都會忘記我。我們開始活在別人的目光裡,畏畏縮縮地等著別人的評論。生活在別處,可是生活終究在此處,若是把眼神挪回自己,那種崇高感,隨即變成了殘酷。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私密的空間,這個空間可以是微信,只是,微信裡的生活,並不是生活裡真實的熱鬧,而是飄零在半空中的美麗,會有人愛那種凌空的美麗,可終究人不能夠不用兩隻腳走路的,真正的生活終究是世俗的,喧囂的,甚至骯髒的。但這就是我們所擁有的生活,不該拒絕它的本來面目。

  想起海子,那個一生面朝大海,渴望在自己私密房子裡開出花朵的男人。

  於是,我在心裡設下一道門,關門是屬於一個人的玫瑰,開門,是整個世界的脈動。

  生活,本就是自己的。即便,生活在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