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給你讀書散文

給你讀書散文

給你讀書散文

  我給孩子購買繪本,往往會是首選雙語。這既不是出自於我崇洋媚外,也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外語高手,而是想著讓孩子有外語的啟蒙,就好比是,平日裡頭,我也播放《心經》(佛學經典),就是給孩子一份啟蒙般的教養,與滋潤,在他幼小的內心裡頭,播撒下去,這麼一粒種子。

  孩子走出家門,像其他孩子那樣地玩滑梯,我不反對。在我看來,玩滑梯之類的活動,是一種休息,與運動,對學習起到調節作用,但,我不支援孩子將最為寶貴的童年,給全都浪費在了滑梯的玩耍當中。往後的孩子,是需要自己獨自生活,獨自面對世界的,在這之前,能力的武裝,是極其重要的。

  所以,平日裡頭,我就與孩子一起,認識動植物,學習文化、語言等知識,也會在家練習幾個極其簡單的瑜伽動作,下個月,我打算給孩子一些數學方面的繪本學習。因為孩子年幼,每一天的學習時間,都很短,不過十來分鐘左右吧。餘下的時間,就讓他自己玩耍兒,滿屋子奔跑。

  而今的他,跟著我出門,一邊行走,能夠一邊學數數,我說一句外語,喊一句中文,他都基本沒問題的了,語言表達的嫻熟與精準,遠甚於比他要大些的孩子們。

  在我看來,這語言的表達,與交流,就做好一點,與孩子多交流,也鼓勵自家孩子,多表達。只要孩子喜歡,就都可以去表達。表達錯了,也沒事兒,不急著去糾正,也不想著去批評,孩子表達多了,這方面的能力,也就嫻熟的了。

  曾經有孩子的父母,為孩子的表達出錯而擔心,覺得孩子亂說話,概念混亂,明明是媽媽,卻說成了爸爸。其實,這都是沒事的。在孩子面前,多示範幾遍,慢慢地,孩子就都會的了。

  其次便是,儘可能地少限制,而這限制,不僅僅是對孩子,還有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腦袋想法。比如說吧,在還沒有開始之前,我並不覺得孩子年幼,同時學習兩種語言,會是讓孩子混亂,相反,我就這麼去做的。順便地,我也需要學點外語。

  而今的我,倒覺得,孩子從小進行雙語學習,對於他的大腦轉換能力的發達,與強壯,是很有幫助的。語言也是一門學科,不同的學科,交叉而學,同步進行,是能夠提升大腦轉換力的。孩子年幼,正是大腦發育的時候,這時的雙語學習,恰好是在順勢而為。

  不過,與其他的孩子父母有所不同,我從來不逼迫孩子需要學到什麼程度,也不要求今天的所學內容,就必須是在今天完成,或什麼時候給背誦出來,更是沒有強迫孩子一定要以什麼樣的姿態,在哪裡學習。

  只要孩子想學,喜歡學習,願意跟讀,那,我就給孩子學習,播放音訊,閱讀繪本,亦或我自己給他脫口而出地表達,至於地點,那就是在家裡,被窩,廁所,庭院,廳裡,都是可以的。

  因為,我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所以,做飯的時候,孩子在廚房把玩,我也會給他念上幾句《詩經》的篇章。《詩經》的'文字,有很多都是比較偏僻的詞彙,比較拗口,不易閱讀,不易熟記,但,這正是訓練的時候。艱難的走過來了,容易的部分,也便不再覺得會是艱難,從而不敢踏步,不敢嘗試。

  在這過程裡頭,我很注重的一點就是,儘可能不讓孩子的興趣,給抹殺了,因為,在我之前的教育實踐中,就有孩子本來就是喜歡鋼琴的,但在父母日復一日的督促中,而變得不愛鋼琴了。

  當然了,不是所有孩子的興趣,都是父母給抹殺掉的,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只是說,身為孩子的陪伴者,我們自身做好,對自家孩子好一點,溫柔而堅定,嚴格而不嚴厲。這是比較好的。

  溫柔而堅定,嚴格而不嚴厲,也就是說,日常生活的時候,每一個細節裡頭,我們的方式,要溫柔,但態度要堅定,讓孩子怎樣,就怎樣,這是嚴格孩子,也是在培養自家孩子,嚴於律己。溫柔的方式,是人都喜歡,不傷人,不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