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路經典散文
離孃家越來越近了,腳下的路越來越柔軟,細細柔柔的微塵伴隨著腳步快樂的飛舞著,縈繞在腿邊親暱地撥動著我的心絃。鄉村的小路撫摸著我這個歸來的女兒,用這種特殊的方式歡迎著我。她承載了我童年多少歡樂啊。
夏天的小路是最讓孩子們開心的,晴天的時候,我們在一邊是小河一邊是莊稼的小路上,奔跑玩耍,路旁長滿了扒根草,細細長長的,像章魚的須,四面八方地瘋長著。路面上像麵粉一樣的細灰捧在手裡細膩柔軟,用手搓搓感覺舒服極了,我們索性赤腳在細膩滑潤的細灰裡慢走,溫熱柔軟的細灰順著腳丫縫溢位來,癢癢的軟軟的,酥軟到骨髓的舒服。雨過天晴的`黃昏,陽光亮亮的,空氣溼潤,經過雨水的洗禮,莊稼也是綠綠的生機盎然。人們有的在地裡拔草割草,有的在路邊放牛,說說笑笑,清脆爽朗的笑聲在田野裡盪漾。莊稼地裡,路面上到處爬滿了小青蛙千軍萬馬密密麻麻的,也不知道去找誰的,也不知道去幹什麼的。來到小路上,往日那細軟的細灰不見了,靜靜緊緊的溼潤潤地貼在一起,我們幾個小孩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每人挖一大塊泥搓揉起來,像大人和麵一樣把泥搓揉的光溜水滑放在自己跟前,再用腳踩平一塊地方,兩人一組玩摔大炮的遊戲。先從自己揉好大塊泥上揪一小塊泥,做成像平底碗似地東西當大炮,吐口吐沫在裡面把“炮碗“底抹得又薄又滑潤,剪刀石頭布看誰先摔,然後先摔得的人就說:“不透風,不透亮,摔個大炮通天響。”說完就把“炮碗”扣在手心裡揚起來重重的摔在地上,“啪”的一聲脆響把“炮碗”底摔破出個大窟窿,對方就得用自己的泥給補上。接著繼續玩,誰贏對方泥多誰就是贏家。當然嘍也有過陣的青蛙被我們砸在“炮碗”下,這些搗亂分子被毫不憐憫的扔掉了,我們樂此不倦的玩著,直到天黑才回家。
冬天的小路是寂靜的,到處是白皚皚的雪,只有幾個趕集的人,哈著冷氣,咯吱咯吱的踏著積雪,在小路上默默無語地走著。無怨無悔地承載著不同重量的小路,沉思了,與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朝夕相處,日久生情,見證了他們的歡樂,痛苦,希望,失望。一代代一輩輩,生生死死,冬去春來,辭舊迎新,來來往往,過客匆匆。只有愛沒有恨的小路珍愛包容著人們,是不圖回報的,但能記住小路的有幾人呢?
雖然,越來越多的人沿著鄉村的小路走了出去,但是小路仍然留著希望的火種在獨自歡呼。希望他們仍然會在黃昏的顏色裡,找到回家的路。